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仁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仁。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 B.经世致用 C.重道轻器 D.积极入世2.《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

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

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

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 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 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3.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一.性质: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二.价值:1、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2、少数出生社会下层的人也能得到入仕机会。

A.孔子创办了私学 B.儒学已成为显学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汉武帝设立太学4.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B.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5.阅读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上表呈现的变化不能说明()A.宋元时期民办书院占主导地位 B.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占主导地位C.国家逐渐放宽民间办学的限制 D.国家越来越重视官办书院6.“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2分)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①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①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2分)2.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

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3.(2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4.(2分)4.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

”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5.(2分)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里强调的“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6.(2分)6.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古希腊的民主之父”?A. 柏拉图B. 梭伦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的学生2、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A. 布鲁诺提出“日心说”B. 达·芬奇创作绘画《蒙娜丽莎》C. 威廉·莎士比亚撰写戏剧《威尼斯商人》D.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得救”3、西汉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时基本上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4、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赤眉起义5、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A.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B. 农村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 基本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 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6、下列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创建B. 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 加入联合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D. 与印度签署《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协议》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8、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在经济上实施了“盐铁官营”政策。

请问,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盐铁生产,增加政府收入B、打击豪强势力,削弱地方割据C、打击商贾势力,增加政府收入9、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 废八股、改科举是其主要内容之一C. 戊戌变法被顽固势力所废除D.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10、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农村C. 新文化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杰出代表,如陈独秀、鲁迅等D. 新文化运动得到了国共两党的支持11、以下哪一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数字、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数字、B、电力的广泛应用数字、C、原子能、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数字、D、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2、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数字、A、多极化趋势加强数字、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完全形成数字、C、欧洲一体化进程暂停数字、D、联合国的作用逐渐减少13、题干:在近代中国,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家是谁?选项:A. 洪秀全B. 康有为C. 梁启超D. 张之洞14、题干:在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曾经规定了一系列保障民权的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中之一?选项:A. 废除旧约章,实行约法B. 实行三民主义,实现民主政治C. 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D. 实行一夫多妻制1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核是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观点在《十日谈》中的一个具体体现是:A、歌颂教会权威和神学观点,强调上帝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有学者对某位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橫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释、道,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最多。

”这位思想家是A . 孟子B . 董仲舒C . 朱熹D . 康有为2. (2分) (2016高二上·郏县期中)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A .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 .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 .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 .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3.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政权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说明()A . 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B . 古代小说全部源于市民生活C . 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D . 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比较普遍4. (2分)下列表述符合16世纪中后期时代特征的是()A . 农耕文明的停滞与工业文明的兴起B . 民族危机的深重与瓜分狂潮的掀起C . 异端思想的微波与人文主义的巨澜D . 巩固旧制的中国与革命狂飙的西方5. (2分) (2020高二下·凌源月考) 马丁·路德说,“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

”对他的言论理解有误的是()A .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B .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C . 反对宗教的束缚D . 挑战了教皇权威6. (2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末)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刻意突出人的理性②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③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④在文学创作风格上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为主要特点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7. (2分)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①弘扬民族文化②挽救民族危亡;③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④发展资本主义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②④D . ②③8. (2分) (2018高二上·马关月考) 陈独秀说:“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60分)1.(2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由于道德的标准不一致,许多人以自己观察的某一方面为“自好”,于是出现众多的学术派别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学说。

这一现象()A.推动了社会变革B.有利于思想统一C.导致了历史倒退D.引起了诸侯争霸2.(2分)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人们的智谋是在长期作战中成长起来的,主张通过农战的实际斗争,培养“智术能法之士”。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2分)自汉高祖刘邦后,汉代皇帝谥号依次为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孝昭帝、孝宣帝……谥号中“孝”体现出()A.嫡长子承袭的原则B.宽厚待民施以仁政C.大力推行尊崇儒术D.事亲事君伦理道德4.(2分)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忠义英雄,其忠义思想的来源应该包括()①孔子的“仁”“礼”主张①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①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思想①明清之际的反传统思想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5.(2分)下列是不同时期儒家学者提出的治国之道,其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①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6.(2分)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

其中比较恰当的是()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C.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7.(2分)“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8.(2分)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C.人民生活的提高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9.(2分)“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版)

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A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以世纪伟人邓小平为题材的电影《小平出山》在江西拍摄,将于2015年年中上映。

下列关于电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影诞生于20世纪初B.它与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相同C.它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和流行很广的娱乐形式D.它被称为“第八艺术”2.1918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作了《劳工神圣》的演说,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这表明()A.当时知识分子已走上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B.蔡元培倾向于由工农掌握国家政权C.新文化运动提高了民众的社会地位D.俄国革命影响了蔡元培的思想3.“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④所起的作用不同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4.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

这体现了他( )A.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 D.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5.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其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A.人……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B.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D.政府是保护人权的,必须限制,实行分权6.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同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之一,在柳湾马厂类型墓地中随葬的粗陶瓮内普遍装有粟,M330中4件粗陶瓮都盛满粟粒,鸳鸯池M134内一件大陶瓮中所盛的粟,按照陶瓮容积计算可达66.0公斤。

这些考古发现( )A.说明当时贫富分化现象严重B.印证当时已经出现定居生活C.显示了农业生产的分工细化D.标志着早期国家的雏形初显2.周王既是天下“大宗”,又是天下共主。

他与诸侯在氏族组织内是“大宗”与“小宗”;在国家组织内是“王”与“臣”。

诸侯所获得分封地区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与周王关系的亲疏。

据此可知,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是( )A.实现了王权的高度集中B.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C.王室能够直接管控地方D.贵族等级分封制与官僚制相结合3.汉景帝即位后,用大臣晃错的削灌之策,削减一些诸侯国的辖地。

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溜川七国于汉景帝三年(前154)以课晃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为解决汉初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隐患,汉武帝采取了( )A.实行盐铁官营B.分设刺史C.颁布“推恩令”D.任用酷吏4.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唐朝政府曾三次颁布均田令。

其中关于不同年龄段的“丁男”“中男”授田数量略有调整。

与此同时,唐朝还划定“宽乡”和“狭乡”,其中,狭乡只按法定数额的一半授田。

由此可知,均田制的推行( )A.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B.以严密的户籍登记为基础C.利于解决土地兼并顽疾D.易导致国家出现财政困难5.下表所示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史料。

他们由此得出的推论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C.社会崇医之风兴盛D.医者社会地位的提高6.唐朝时,新罗国统一了朝鲜半岛。

新罗是一个稳定且组织完善的王朝,它严格地以唐制为样板,甚至统治阶级都使用中国文字,模仿中国的文体,接受佛教文化和儒家思想。

安徽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

安徽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

安徽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5高二上·攸县期中)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B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C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D . “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2. (2分) (2016高二下·北仑期中)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以下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董仲舒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3.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下列关于王阳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提出了“心性论”的主张B . 把儒学发展成为“心学”C . 提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D . 提出“致良知”的思想4. (2分) (2019高二上·成都月考) 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

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A . 民主政治高度发达B . 人文精神出现C .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 . 智者能言善辩5. (2分) (2018高二下·长丰开学考)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 . “天圆地方”说被打破B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 . 天主教会的地位动摇了D . “太阳中心说”的创立6. (2分)(2016·山西模拟) 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①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孔子在政治上认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在讲学和执礼时都使用洛阳雅言(周朝官方普通话)如《论语》所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这反映出,孔子( )A.以讲学践行政治理想 B.坚守正统的思想观念C.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 D.排斥社会的主流思想2.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A.遭到了普遍反对 B.忽视了道德教化C.最终必然会失败 D.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3.黄老之学活跃于战国中后期,其奠基之作《黄帝四经》以“道生法”开宗明义,申明君主的权力和意志应符合大道的要求,并提出“刑德相养,逆顺乃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彰”的主张。

材料体现了黄老之学:()A.崇儒抑法的学术理念 B.消极遁世的处世态度C.兼采百家的治国之道 D.背离道家的哲理核心4.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通向东北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四川宜宾南通滇池地区的五尺道。

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5.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

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

这反映了汉代:()A.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6.中国封建制度下,行政中枢体制一直不断调整变化。

中枢组织或一相独任,或多相分权,中枢的权力重心时而在此,时而移作他处,权力功能时而强化时而削弱。

历代行政中枢体制变化:()A.着眼点是维护封建大一统的格局 B.实现君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C.其核心问题是权力结构变化和权力的重新分配 D.以相权凌驾于其它中央机构之上告终7.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8.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

这反映了:()A.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 B.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C.官方修史原则的变化 D.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9.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劫,并依法治罪。

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

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

这反映出唐朝时期:()A.大臣专权现象严重 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10.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11.《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A.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 B.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C.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D.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12.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

”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 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B. 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C. 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D. 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13.黄宗羲、唐甄等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专制制度。

这说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14.“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

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

……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 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 提高行政效率D. 加强对官员的监察1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这种做法在康有为看来:()A.违背了时代潮流而遭到反对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C.是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16.1924年,孙中山指出:“土地之岁收,低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利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等种种公共之需。

”这表明孙中山:()A.以改善民生为主要目的 B.目的建立福利国家制度C.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17.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

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18.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该论述:()A.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 B.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C.正确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D.认为阶级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19.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应为:()A.颁布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C.实行津贴制 D.财产等级制20.普罗泰格拉认为,事物就是人们感觉到的那个样子,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当人们觉得某法律不合理时人们就可以进行改革。

对于此观点评价正确的是:()A.体现了理性和思想自由 B.将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了出来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21.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异域的动物等。

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

由此可见:()A.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扩大了世界视野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复兴C.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彻底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22.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该学者旨在强调:()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23.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24.在莫奈的画中有如此场景:宁静的午后,深奥的黄昏,撑阳伞的美丽忧伤女子,草地上读书的少女,阳光下的田野和树林……一切都是那么优美、雅致、美妙,那明亮的调子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

材料体现莫奈的作品:()A.追求主观化的艺术表现 B.重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C.执着于对同一主题写生 D.采用夸张手法表情达意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

第25题18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地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商鞅变法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发展,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成为商鞅变法获得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他首次将农业称作“本”,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圣人”的“治国之要”……相比之下,董仲舒认为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他对允许土地使用权流动大为不满,阐发了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并流露出对集权的偏好(这与先秦儒家观点中对政府角色的认识大不相同)。

在他看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必要而且合理,“君权神授”论的提出,使儒家登上了“独尊”的宝座,法家作为政策工具,被纳入儒家学说的一统体系。

——摘编自钟祥财《封建社会农业政策对王朝更替的影响》材料二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如何使农业人口与土地重新结合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北魏面对中原地区的较高级经济、文化和政治与财政制度,他们不得不加速自身的汉化进程,以求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

在此思想基础上的均田制做到了有授有还,还田之后再授,使封建国家寻找到了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国家户籍,又能不间断地授田与编户齐民的途径,不仅使小农有了可以作为世业土地的桑田,也使国家土地制度有了赖以延续的基础。

——摘编自李炜光《北魏均田制与新租调的制度更新和思想价值》(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商鞅和董仲舒对土地问题的看法,归纳董仲舒治国思想特点。

(10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影响。

(8分)26.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

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