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和第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和第几-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和第几-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和第几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和第几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几和第几”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以及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字110的认识,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用手指正确表示数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手指正确表示数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数字卡片、手指模型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们看卡片上的数字,并用自己的手指表示出来。

2. 讲解例题:我讲解了数字110的认识,以及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例如,我拿着数字卡片1和2,让学生们比较大小,并用自己的手指表示出来。

3. 随堂练习:我出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们用手指表示出题目中的数字。

例如,题目是“用手指表示出数字3和数字4”,学生们就能够用手指数出数字3和数字4。

4.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数字110,并在每个数字下面写上了“第几”。

例如,数字1下面写上了“第一”,数字2下面写上了“第二”。

5.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题目是“用手指表示出数字5和数字6”。

答案是:用手指表示出数字5和数字6。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下了数字110,并在每个数字下面写上了“第几”。

例如,数字1下面写上了“第一”,数字2下面写上了“第二”。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是“用手指表示出数字5和数字6”。

答案是:用手指表示出数字5和数字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用手指正确表示数字。

在课后,学生们可以继续练习用手指表示数字,并尝试更大的数字。

学生们还可以尝试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数字3加上数字4等于多少。

几和第几(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2024

几和第几(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2024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几和第几》教案及板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 和“第几”,理解其不同的含义。

2.能够正确用“几” 和“第几” 来描述物体的个数和顺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几” 和“第几” 的概念。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几” 和“第几”。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如排队买票、动物赛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区分“几” 和“第几”。

让学生理解“几” 表示物体的个数,“第几” 表示物体的顺序。

同时,通过各种练习活动,巩固学生对“几” 和“第几” 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数学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几” 和“第几” 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区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几” 和“第几” 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并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准确地运用“几” 和“第几” 来描述物体的个数和顺序。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几” 和“第几” 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 和“第几” 的含义。

3.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几和第几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几和第几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几和第几,掌握数序,能够正确地数数和排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几和第几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数数和排序。

2. 教学难点:理解几和第几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等,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几和第几。

2.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小动物的名称。

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有几只吗?”让学生尝试用手指头数一数,引出几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认识几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我们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引导学生数一数,说出总数。

重复这个过程,让学生多次数数,巩固对几的认识。

(2)认识第几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中,哪只是第一只,哪只是第二只吗?”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只、第二只的概念。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问:“这个苹果是第几个?”让学生用手指头指出来,引出第几的概念。

3. 巩固练习(1)游戏:抓小动物教师把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上来抓对应的小动物,巩固对几和第几的认识。

(2)小组合作:数一数,贴一贴每个小组发一些小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和图片。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数出相应的数字,把对应的图片贴在卡片上。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几和第几,如第几个桌子、第几个椅子等,并和家长分享。

六、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能够正确地数数和排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认识几和第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认识几和第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认识几和第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3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几和第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几和第几的概念,掌握它们的书写和读法,并能运用几和第几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几和第几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几和第几的概念,能够正确书写和读几和第几。

2.培养学生用几和第几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几和第几的概念,能够正确书写和读几和第几。

2.难点:培养学生用几和第几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游戏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几和第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图书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场景中的物体。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第几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数能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几和第几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几和第几的含义。

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的关系,如教师拿起第3个苹果,引导学生说“第3个苹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每组找一个代表,其他成员用几和第几来描述代表的位置。

学生互相练习,加深对几和第几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几和第几来表示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几和第几,如在超市购物时,如何用几和第几来表示商品的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认识几和第几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认识几和第几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认识几和第几丨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认识几和第几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三节“认识几和第几”。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读写,以及理解和运用“第几”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0,并能熟练地读写。

2. 学生能够理解“第几”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第几”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0,并能熟练地读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练习题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引导学生发现座位的排列顺序,引出“第几”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数字110的读写,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练习。

3. 练习: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练习,巩固对数字110的认识。

4. 应用:通过小动物图片,让学生练习运用“第几”的概念,如“小白兔是第三只”。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110第几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数字卡片练习数字110的读写。

2. 作业答案:数字110的读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读写和“第几”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通过练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第几”的运用有所忽视,需要在课后进行补充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事物的排列顺序,如回家的路线、书桌上的书籍等,运用“第几”的概念进行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排列顺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第几”的概念。

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第几”的概念,如坐在第几排、第几个位置等。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几和第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几和第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几和第几教学设计认识几和第几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结合排队活动,学生从中受到尊敬老人、礼仪谦让的社会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想)那就开上咱们的小列车去吧。

二、感知新知1.出示排队买票图。

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出示挂图,老爷爷排在最后)2.谈话。

(1)有几个人在排队?老爷爷排第几呢?(板书5个人、第5)(2)要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我的位置让给您吧!老爷爷!)对尊重老人的学生予以表扬。

(出示老爷爷从第五走到了第一)(3)老爷爷高兴的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板书2个人,第2)(4)刚才数出来的5个人和第5,2个人和第2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1天要进修的新常识“几和第几”(板书课题)(5)现在,老爷爷买完票走了(出示老爷爷走了),那还剩下几个呢?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几呢?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

三.进一步感悟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点灯笼好欠好?灯笼什么颜色?(红色)小朋友就用手中画笔涂一涂吧,第一行从左边出发点4个灯笼,第二行从左边出发点第4个灯笼?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板书4个,第4)怎样不一样?(引导学生说出“4个指有四个灯笼,而第4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2.“想想做做”第2题。

(1)聪明的小朋友我们继续往前走吧!看,XXX家可真漂亮,小朋友们数数这座楼房有几层?你是怎么数的?(指名上台数)(如数窗户、阳台、门)XXX在第几层?你是怎么数的?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学设计《认识几和第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书14-15页,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序数,能正确地用序数表达问题;感知序数与基数的区别,学会表述几个和第几个。

2、准确地区分基数与序数所表达的问题。

3、应用所学知识准确说出事物所处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根据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通过交流活动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2、“想想做做”要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多少或事物顺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顺序的能力。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一、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图意:学生看图说图意。

2.复习基数知识: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可以告诉智慧仙子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表意见,指名回答。

二、新授。

1、问题引入:“智慧仙子请问同学们,带帽子的男同学排在第几?并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自由发表议论,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答案。

并指派学生上台结合例图叙述数的方向。

教师对学生的叙述加以正确评价,明确数的方向。

2、提出“排在第5的是谁?”小组互相说说,指名上台结合主题图进行叙述。

3、提问“谁来说说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排在后4个的是哪几个人?排在第3个的是谁?排在第4个的是谁?”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由学生互相作出评价。

4、发散思维,应用新知。

提出问题:“根据图意,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新知识,你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互相说说,指名上台叙述。

学生互相加以评价,教师作出正确的解释。

7.归纳总结,有序表达:图上有5个人,排在第一的是……三、想想做做,巩固理解。

1、引导观察灯笼图,学生看图,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帮助小嘟嘟从左边起涂色,第一行涂4个,第二行涂第4个。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注意涂色方法指导。

2、引导观察(1)楼层图,学生看图。

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案苏教版第一篇: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几和第几》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的例题,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

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出示排队买票图。

2?谈话。

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HT〗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人,后4个的是哪几人,谁排在第4……[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1?“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教师读题后学生口答。

除了这几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2?“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山那边在举行什么比赛啊?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3?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几和第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
册)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过程
1、讲故事
从前,有个小朋友特别能吃。

有一天,他走进一家包子店,吃了一个包子,肚子没有饱,又吃了一个还是不饱,直到
吃到第四个终于饱了,他摸摸自己的肚子,叹了一口气说:诶,早知道吃第四个能饱,那我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
提问:(1)他吃了几个包子?
(2)他说:“早知道吃第四个能饱,那我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这句话对吗?
(3)四个和第四个意思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和第几。

2、师生交流
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那么进动物园之前要做什么?
3、出示书中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1、初步感知
(1)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反过来说,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
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的那个人,排在第5的那个人。

(板书:几指一共有多少;第几指所有中的一个)
(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什么?
(5)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一共有五个人排队,还知道第几是谁。

我们小朋友要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排队买票,在学校要排队吃饭。

活动
1、点四个学生上讲台,背对学生站成一排
2、师问:从左边数的第三个小朋友是谁?
从右边数的第三个小朋友是谁?
从左边数的三个小朋友是谁?(教师读题放慢速度)
3、思考
(1)从左边数的第三个小朋友和从左边数的三个小朋友一样吗?
(2)从左边数的第三个小朋友和从右边数的第三个小朋友一样吗?
4、追问
都是第三个,结果怎么不是同一个人呢?
5、小结
要按顺序数,数的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同。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

谈话:题目要求从左边起涂色,你知道哪边是左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要求第1行涂4个,第2行涂第4个,你们明白题目的要求吗?
(2)学生各自图色。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排队买票的图中一共有几个人?(5个)第一行涂色一共有几个?(4个)这里的5和4表示有几个,我们称它们为“几”,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2个,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5个,还有第二行涂第4个,这里的第2、第5、第4,我们称呼为“第几”。

2、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小女孩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提问:一共有几只猴子?戴帽子的猴子是第几只?你是怎么数的?
揭示:数的顺序不同,结果也不同。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1?谁第2?下山的动物呢?除了这几个问题,你还想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4题。

提出书上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提问:图上你还能说出什么呢?
前3名的是哪几号车?第3名是几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5、你知道吗。

谈话:在一次投掷铅球的比赛中,小象、小猪、小狗站在了领奖台上,你知道它们个是第几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6、你能说一句带有几或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说一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回答。

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