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怎么回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怎么回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怎么回事?高密度脂蛋白具有保护血管,抑制动脉硬化的功能。
但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不是越多越好,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超出了这个范围就可能暗示有其它疾病。
那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在血脂的检查项目中,有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在这四种血脂项目中只有高密度脂蛋白是具有保护血管,抑制动脉硬化的功能,其他都具有损害血管的作用,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我们需要的具有保护血管功能物质。
高密度脂蛋白分子所携的胆固醇,是逆向转运的内源性胆固醇酯,将其运入肝脏,再清除出血液。
高密度脂蛋白从细胞膜上摄取胆固醇,经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催化而成胆固醇酯,然后再将携带的胆固醇酯转移到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上。
可通俗地理解为好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可减少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
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值:
1、男性:1.16~1.42mmol/L。
0.9mmol/L以下为低α-脂蛋白血症。
2、女性:1.29~1.55mmol/L。
1.04mmol/L以下为低α-脂蛋白血症。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怎么回事?偏高原因:
1、原发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会出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此种情况需要及时治疗原发病。
高密度脂蛋白偏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高密度脂蛋白偏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00以上指标说明你的脂代谢和尿酸代谢都出现了异常,反应身体总体代谢机能下降,除了适当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严格控制肉类、海鲜和动物内脏等丙类食物的摄入,中等量减少乙类食物摄入,进食以甲类食物为主。
甲类食物(100克食物中嘌呤的含量0~15mg):除乙类外的各种谷类、除乙类外的各种蔬菜、糖类、果汁类、乳类、蛋类、乳酪、茶、咖啡、巧克力、干果、红酒;乙类食物(100克食物中嘌呤的含量50~150mg):肉类、熏火腿、肉汁、鱼类、贝壳类、麦片、面包、粗粮、芦笋、菜花、菠菜、蘑菇、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黄豆类、豆腐;丙类食物(100克食物中嘌呤的含量150~1000mg):动物内脏、浓肉汁、凤尾鱼、沙丁鱼、啤酒。
2.多饮水,戒烟酒。
每日饮水量保证在1500ml以上,戒烟,禁啤酒和白酒,红酒每日适量有助于降低血尿酸。
3.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
4.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每日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
肥胖者应减体重,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高密度脂蛋白在生理上起着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运载工具的作用,因而可以防止游离胆固醇在肝外组织细胞上的沉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它的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并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临床意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预示着冠心病的出现。
临床上常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并根据它们的比值作为冠心病的信息指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占血浆脂蛋白总量的40-50%。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体内的胆固醇。
将肝脏内的胆固醇经血液转运到各个组织进行利用。
它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检测指标。
临床意义:(1)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协助诊断高脂蛋白血症。
(2)降低可见于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无β脂蛋白血症,其原因是体内合成载脂蛋白β减少或不能合成载脂蛋白β。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109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摘要】血脂检测是反应患者体内脂类代谢的基本检测方式,通过血脂检测能够了解患者体内脂代谢的基本情况,从而为疾病确诊提供依据。
在临床中,血脂检测主要是用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而临床中常见的脂质异常就是通过血脂检测得来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异常。
在血脂检测中,多项检测指标对于评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基于此,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诊断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07-02【Abstract】Blood lipid detection is the basic method of detecting lipid metabolism in reactive patient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can be understood by blood lipids test, which can provide basis f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blood lipids are mainly used to detect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The common lipid abnormality in clinic is the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lipoprotein abnormality detected by blood lipid. In the detection of blood lipids, a number of indicators have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in assessing the occurrence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issue and hopes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Key words】Blood lipid; 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各种脂肪类物质,这些物质包括存在于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po)以及甘油三酯(TG)。
体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

体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体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8.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TG 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血脂四项主要包括了: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TC参考值:2.84~5.20mmol/L,TG参考值:0.56~1.70mmol/L,HDL-C参考值:1.00~1.55mmol/L,LDL-C参考值:2.1~3.1mmol/L;血脂四项最好空腹检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虽然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非空腹检查,但是血脂四项一般都是成套一起采血检查,所以建议清晨空腹采血检查;还有就是,检查前24小时内不要饮酒,避免影响甘油三酯水平;还有就是,看血脂报告单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有受到服用某些药物的影响,如降血脂药、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及其他激素类制剂等影响。
总胆固醇TCTC是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有胆固醇的总和,分为酯化型胆固醇(又称胆固醇酯,CE)和游离型胆固醇(FC),其中CE约占60%~70%,FC约占30%~40%,健康个体或个体之间两种类型的比例保持稳定。
FC在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的作用下形成CE。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最高,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最低。
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
TC增高:多见于脂肪肝、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当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及遗传因素等都可是TC增高;TC降低:多见于肝硬化、急性肝坏死、溶血性贫血、甲亢、恶性贫血等疾病。
甘油三酯TGTG构成脂肪组织,参与TC、CE合成及血栓形成。
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别结合了3分子脂肪酸、2分子脂肪酸或1分子脂肪酸,所以分别成为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高密度脂蛋白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高密度脂蛋白一、引言生化检验项目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而对于生化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尤为重要,它是一项基准值,反映了正常人群中某一生化指标的典型范围,是判断患者是否健康的依据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密度脂蛋白(HDL)。
二、什么是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脂蛋白,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
它的主要功能是从外周组织和动脉壁向肝脏转运胆固醇,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心血管健康的保护因子。
三、高密度脂蛋白的参考区间根据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高密度脂蛋白的参考区间一般为0.9-1.5mmol/L。
这个范围是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总结出来的,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正常人群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参考区间只是一个大致范围,具体的参考值还应该根据患者的芳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
有些特殊人群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可能会有所偏离,比如长期饮酒、肥胖、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者,他们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往往偏低。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在判断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否正常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而不仅仅是参考区间的数值范围。
四、高密度脂蛋白的临床意义高密度脂蛋白作为一种保护性脂蛋白,其水平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低。
临床上常常将高密度脂蛋白作为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一些心脏病风险评估工具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已经被纳入其中,用于评估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程度。
高密度脂蛋白对于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有积极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法,可以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达到保护心血管健康的效果。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什么区别?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什么区别?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我得长篇大论一下。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简称LDL)属于血浆脂蛋白中的一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指LDL中的胆固醇。
LDL是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在血浆中由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它的功能是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到外围各组织,供它们利用并调节这些部位血浆脂蛋白的胆固醇从头合成。
LDL是正常人空腹时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含量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2~1/3。
LDL胆固醇本质上并不“坏”,只有当它被过氧化自由基攻击变性后(形成Ox-LDL),才会极易在动脉血管中聚集沉淀,形成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动脉阻塞。
实际上,Ox-LDL胆固醇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它的根源在于LDL总量过高,因此在人们心目中LDL就变成了“坏”胆固醇。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简称HDL)是一种血清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即HDL能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
高达三分之一的血胆固醇是由高密度脂蛋白即HDL来运载的。
由于HDL有助于除去坏胆固醇,阻止其在动脉血管内堆积,因而被视为“好胆固醇”。
动脉造影证明,HDL-C含量越高,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越小,所以HDL又被称为“血管清道夫”,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
3.读懂体检报告上的LDL与HDL水平(1)对于LDL:•理想状态:水平控制在100mg/dl(2.6mmol/L)以下•比较理想:水平在101-129mg/dl(2.6-3.35mmol/L)之间•LDL偏高:水平在130-159mg/dl(3.35-4.13mmol/L)之间•高LDL:水平160-189mg/dl(4.13-4.91mmol/L)之间•极高LDL:水平在190mg/dl(4.94mmol/L)以上注:对于一般人,LDL水平控制在100mg/dl(2.6mmol/L)以下就算健康,但患有心脏疾病的人可能需要将这一标准定得更低。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及临床意义【关键词】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TC升高几乎都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所致,可见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被认为可以从动脉壁清除胆固醇,因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到拮抗作用,是一种防御保护因素,LDL-C/HDL-C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是判定动脉硬化的重要参数。
LDL-C测定方法除经典的超速离心沉淀法和各种电泳方法,还没有简单易行的分析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成本较高)。
我们采用肝素-柠檬酸钠沉淀酶法测定胆固醇。
报告如下。
1 LDL-C测定的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LDL-C沉淀剂称柠檬酸钠(天津化学试剂―厂生产,分析纯)18.8g,加蒸馏水溶解,加入肝素(液体肝素为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每支12500U,加4支,若改用固体肝素则使用国产肝素钠140U/mg,共用0.357g,调pH至5.04±0.05,最后定容至1L。
1.2 原理血清在不含有Mg 2+ 、Ca 2+ 、Mn 2+ 等离子情况下,在特定的pH值时,可由加入定量的肝素使LDL-C被选择性沉淀下来,而VLDL-C和HDL-C仍存留在上清液中,用酶法测定血清TC和上清液中VLDL-C与HDL-C之和,通过下式求得LDL-C=TC-(VLDL-C+HDL-C)。
1.3 操作方法准确吸取100μl血清加至1ml LDL-C沉淀剂中,混匀并在室温静置10min后在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200μl按酶法测定TC 程序,测定上清液胆固醇含量。
2 超速离心沉淀法测定LDL-C的材料及操作方法(1)NaCl-KBr贮存液分别称取153g的NaCl和354g KBr,以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L;(2)1.0036g/ml的密度液,将1700ml的生理盐水于5.0ml NaCl-KBr贮存液混合;(3)吸取2ml新鲜血清加到5ml离心管内,加入3ml的上述密度液,盖好离心管帽,将内容物混匀,于BcckmanL8-80M型超速离心机5000r/min离心14h后,吸取最上层不透明带中的VLDL,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帽上残留的VLDL,二者合在一起定容至5ml;(4)VLDL-C测定取上述定溶液0.1ml用酶法测定其胆固醇含量;(5)吸出VLDL后将离心管内溶液混匀定容至10ml,取20μl用酶法测定其胆固醇含量;(6)HDL-C测定取上述溶液0.1ml,用磷钨酸-氯化镁法测定HDL-C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0/28
18
血栓
2014/10/28
19
临床意义:LDL-C
• 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 LDL-C在血清脂蛋白中有很强的促进动脉硬化作用,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 危险因子;
• LDL-C与冠心病危险度呈正相关
• 高脂蛋白血症பைடு நூலகம்冠心病、肾 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 竭、肝病和糖尿病等,也可 见于神经性厌食及怀孕妇 女。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LDL-C
死亡原因居各种死亡原因的榜首
NO.1 2.9亿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共
2014/10/28
10秒 1/5
每10s就有一个人死于此 每5个成人中就有一个患者
备注:摘自《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
1
死 亡 率 不 断 增 高
1/10万
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
(1329例)
TC
升高
-
TG
升高
-
LDLC
升高
-
HDLC
降低
-
LDLC HDLC
升高
-
LDLC HDLC
R=0.25,P<0.01
1 2 ≥3
病变血 管支数
结论:LDL-C/HDL-C比值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 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越来越多的文献关注到LDL-C/TC的重要性
2014/10/28
其他
2014/10/28
7
结构-HDL-C
apoA1
磷脂
apoC
未酯化 胆固醇
apoE 胆固醇酯
甘油三酯 apoAⅡ
2014/10/28
简称:HDL-C 密度:
1.063-1.210kg/L
直径:8-13纳米 特点: 蛋白质含量高 俗称:血管清道夫 来源: 肝和小肠合成
8
结构-LDL-C
单层 磷脂
2014/10/28
LDL-C
线性范围:0~10mmol/L 准确率:偏差<15%
重复性:批内CV≤5%,批 间CV≤10%
26
Thanks
请大家指教并提问
2014/10/28
27
粥样斑块
2014/10/28
随着LDLC越来越 多,斑块越来越 大,使血管部分堵
塞
有些斑块外缘变 薄,非常不稳定
不稳定的斑块破 裂,形成血栓,完
全堵塞血管
14
病理:LDL-C&HDL-C
LDL
•含有大量不 饱和脂肪酸 35-70% •在血液中易 被氧化
Ox-LDL-C
HDL-C: 抗氧化,逆 转氧化
• 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 骨髓瘤、急性心肌梗死、创 伤和严重肝病等
正常血清范围: 2.07-3.10mmol/L (80-120mg/dL)
2014/10/28
20
临床意义:HDL-C
• 约25%的胆固醇在HDL-C中,一般认为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 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 研究证实,LDLC正常时,HDLC<0.907mmol/L时,冠心病发病为 HDLC>1.68时的8倍,HDL每升高0.1,冠心病发病率下降50%。
采用中等强度他汀类治疗
无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但LDLC为
中等或高强度他汀类治疗
70~189mg/dL,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管疾病10年风险>=7.5%
LDLC水平降 低30%-40%
• 全称: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与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联合制定的 《2013 ACC/AHA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之血胆固醇治疗指南》
高密度脂蛋白
• 将各个组织的胆 固醇运回肝脏代 谢,好胆固醇
• SR-B1受体转运 • CEPT受体转运
2014/10/28
12
临床意义
临床 病理 意义
拓展 小结
2014/10/28
6
病理:LDL-C
LDLC在血液中正 常的运输
LDLC钻进受损的 血管壁下,特别是 被高血压糖尿病严
重损坏的血管
LDLC逐渐在血管 壁堆积,形成小米
粥样硬化
•Ox-LDL-C升 高,沉积在血 管内壁导致粥 样硬化
血栓
•使循环的血小 板凝固,形成 血栓,引起血 管阻塞
2014/10/28
15
病理:LDL-C&HDL-C
粥样硬化
Ox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Ox相-LD关L-C性升
LD• L在Ox家LD兔L和; 人的AS斑块中提取的脂蛋白高 管成,内分沉壁含积导在致有血粥 •饱含• 和有应的脂大用动肪量免脉酸不疫壁组中化存方在法OOx,xL-D利LLD用,L抗-而Co在xL正D常L的的样抗动硬体脉化证壁实中在不A存S 35-在70;% •被在•• 氧血在抗通块化液动体过形中物;使成易和用。人抗的氧血化H抗转D清剂氧氧L中组-化化C已织,:逆发LD现L的能氧与化Ox修L血•饰板 血D使栓L凝栓循能反固,环减应,引的轻形起的血A成血小自S斑身
5~6% 甘油三酯 ~7%
胆固醇酯
35~45%
10-20%
22~26%
磷脂 25%
6~15% 游离胆固醇 ~5%
22~25%
蛋白质
~45%
8-13nm
2014/10/28
11
转运
胆固醇合成
VLDL
降解
IDL
LDL
HDL
LDL受体 胆固醇 外周组织
低密度脂蛋白
• 把胆固醇从肝脏 运输到身体各个 组织,坏胆固醇
管阻塞
2014/10/28
16
病理
低密度脂蛋白
堆积
”垃 圾”
高密度脂蛋白
清除
”垃 圾”
2014/10/28
17
病理:动脉粥硬化
下肢动脉
肾动脉
冠状动脉
脑动脉
歇 性 跛 行
血 , 造 成 间
急 性 局 部 缺
手
麻 木
脚 发 冷
、
肾 硬 化 症
心 肌 梗 塞
心 绞 痛
中 风
脑 梗 塞
脑 出 血
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患者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全面纠正糖尿病 患者的代谢异常可降低死亡率。
• 如果HDL-C低,而LDL-C明显增高,则必须进行降脂治疗
•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 宣称: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广为 接受而又最少争议最重要的保护 因素就是体内HDL含量越高越 好!
• 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 激反应(心肌梗塞、外科手 术、损伤)、糖尿病、甲状 腺功能亢进或减低、慢性贫 血等。
正常血清范围: 1.20-1.68mmol/L
2014/10/28
21
临床意义:HDL-C与肝病
肝脏是脂类代谢和运输的中心枢纽,机体 脂类代谢正常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
HDL-C主要来源于肝脏和小肠。
肝病时,HDL-C合成减少,水平降低;
血清HDL-C 浓度与肝病病情变化密切相 关,HDL-C进行性降低是病情恶化的表 现,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升高
3
心血管疾病常规监测项目
2014/10/28
4
目录
简介
临床意义
2014/10/28
5
简介
地位 结构 成分 转运 比对
2014/10/28
6
地位
游离脂 肪酸
5%-10%
30%-40%
血脂
甘油 三酯 20%-30%
30%-40%
胆固醇
磷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三酸甘油酯
胆固醇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患者 伴有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LDLC>=190mg/dl(包括家族性高胆固 醇症)
治疗方式
治疗目标
瑞舒伐他汀(20~40mg)或阿托伐他 LDLC水平至
汀(80mg)等高强度治疗
少降低50%
瑞舒伐他汀(20~40mg)或阿托伐他 汀(80mg)等高强度治疗
患糖尿病,年龄40-75岁,LDLC: 70~189mg/dL,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管疾病证据
2014/10/28
23
拓展-比值的临床意义
•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李明春等,发表论文《LDL-C/HDL-C与冠状 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通过对47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者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如下:
实验组
对照组
冠脉狭窄(≥50%) 冠脉狭窄(<50%)
(3402例)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市居民
农民居民
2010
2011
2014/10/28
备注:摘自《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
2
头号杀手
健康生活 年轻化 并发症多 复发率高
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防患于未然 死亡率高
高血脂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多做体检 心肌梗塞 心绞痛 科学生活
健康饮食
2014/10/28
ApoB100
甘油三酯
胆固醇 胆固醇酯
2014/10/28
简称:LDL-C 密度: 1.006~1.063kg/L
直径:18-25纳米 特点:
胆固醇含量最高(约 为血清中胆固醇的 70%)
俗称:”坏胆固醇” 来源: VLDL降解产生
9
结构-形态对比
2014/10/28
10
成分-对比
20-25nm
24
小结
LD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