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篇1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
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
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
2023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
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
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一)面上致贫原因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
村内无集体企业,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道路交通条件差。
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
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
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
山东省贫困人口现状及致贫原因的调查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贫困标准 贫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的相对概念,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 件下,贫困的定义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所探讨的贫困主要立足 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根据国家和山东省两个官方认定的标准作 为依据的。“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扶贫标准确定为农民人均收 入2500元一年(2010年不变价),自2014年我省将省定扶贫标准提 高到了3000元一年,比国家标准高了700元,2015年山东省扶贫 标准再一次提高到3000元(2010年不变价,现价3322元),目前全 省省定扶贫标准3372元。 (二)山东省整体贫困人口分布现状 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省定标准以下农村贫困人口有242万 人,分布在17个市、125个县(市、区)和23个管委,贫困人口3.8 万人以上的有20个县(市、区),其中贫困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有 15个县(市、区)。截至2016年底,我省完成了141万省定标准以 下人口脱贫,超额完成了当年120万人脱贫的目标;济南、青岛、 淄博、枣庄、东营、威海以及莱芜7个地市已经实现全部脱贫; 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国家扶贫标准下的贫困村脱贫目标。按照我 省“十三五”扶贫规划,截至2016年,我省计划剩余省定贫困村 2272个,省定贫困人口122.7313万人,其中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尚有 34.9751人。从实际工作成效看,截至2016年底,山东省标以下农 村贫困人口仅余464781户,896118人,其中国标159382户,311049 人,超额完成了扶贫任务。虽然山东省没有贫困县,也没有贫困 村,不存在区域性贫困,但是目前山东贫困人口呈分布广、数量 大、分散居住的‘插花式’分布特点,73%的行政村仍有贫困人 口,扶贫难度很大。从区域分布上看,山东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占 80.8%,东部仅占3.1%。从城市地域分布上看,贫困人口分布最多的 是菏泽市,占37.7%;其次是临沂市,占18.2%。具有劳动能力的扶 贫对象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0%;五保、低保人口85万,占贫困人口 总数的70%,其中仍具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愿望的还有19.1万户。 (三)目前山东省贫困人口尚未脱贫的原因 1.老弱病残人口缺乏劳动力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我省脱贫工作已经进入最 后的冲刺阶段,全面脱贫的伟大目标即将实现。目前尚未脱贫的 剩余人口基本上都是缺乏劳动能力和部分缺乏劳动能力的老人、 儿童、残疾人、病人,从调研结果看,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 占61.2%,多数有慢性病,虽生活尚能自理,但工作和谋生能力 非常有限,此类人群是我省脱贫攻坚阶段最难啃的“硬骨头”。 2.受教育水平低 居民收入和其文化程度有着直接的紧密联系,山东统计局的
农村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及精准脱贫对策——以湖南醴陵市均楚镇大垅洲村为例

第39卷第3期 城市学刊V ol.39 No.3 2018年5月 JOURNAL OF URBAN STUDIES May 2018农村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及精准脱贫对策——以湖南醴陵市均楚镇大垅洲村为例陈静文,向汉庆,王柯入(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农村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经济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普及率低;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因病、因灾、因残致贫严重。
实施精准扶贫的对策有实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搬迁扶贫、卫生扶贫等。
关键词:农村贫困地区;致贫原因;精准脱贫对策中图分类号:C 913.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3.015文章编号:2096-059X(2018)03–0083–04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问题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为了补短板,实现综合平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大垅洲村位于均楚镇西南方向,距离醴陵城区45公里,距离镇区15公里,村围南北长10公里,东西长3公里,总耕地面积有4 077.1亩,区域总面积21.6平方公里,是均楚镇的边远村。
2016年由原大垅洲村、岱兴桥村、李婆塘村合并而成,全村共46个村民小组,1 511户,总人口5 540人。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饮用水困难,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等,被划定为“省级贫困村”。
习近平总书记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商都县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致贫帮扶措施研究

商都县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致贫帮扶措施研究商都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
贫困的成因很复杂,不同的家庭可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陷入贫困之中。
除了外部因素导致的贫困外,也有一部分贫困户是因为自身发展不足而陷入贫困的。
本文将重点研究商都县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所致贫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我们需要了解造成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的原因。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教育水平低。
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贫困户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受限,难以提高自身收入。
二、缺乏职业技能。
由于缺乏职业技能,贫困户往往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致使收入无法提高。
三、思想观念落后。
贫困户在思想观念方面与时代脱节,对新知识、新技术等缺乏认识,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来解决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所致贫问题。
一、加强教育扶贫。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帮助贫困户提高受教育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
二、开展职业培训。
组织各类职业培训班,帮助贫困户提高自身技能,增加就业机会,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三、开展就业创业指导。
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活动,帮助贫困户了解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加强思想观念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树立正确的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五、鼓励农村企业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鼓励农村企业的发展,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措施仅仅是解决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所致贫问题的一部分,希望商都县相关部门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更多更有效的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实现自身发展。
贫困户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

贫困户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贫困户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3篇)贫困户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1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__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过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农村的全面小康进程,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是引发社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因此,关注农村贫困户的增收问题,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摸清农民贫困产生的原因,我们对__镇辖区20户贫困农户进行了调查,在分析低收入农民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一、贫困原因分析10%对贫困原因调查主要采取对贫困户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根据整体调查情况,贫困原因有:1、缺文化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统计结果,20户贫困户中有5户是因缺文化致贫。
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
小部分农民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打工谋生;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劳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不愿接受新的技术,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甘愿受穷。
2、病、残致贫。
因病、残导致贫困的有4户。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
虽然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发展不断健全,但仍然有部分地方没有覆盖到,而且由农民自身承担的部分,对贫困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
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3、自然灾害致贫。
因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有2户。
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贫困农民收入来源基本来自农业种植,碰上自然灾害的时候,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影响到整年的农业收成,导致整年来的心血白费。
贫困户持续性贫困的原因及对策

农业资讯NONGYEZIXUN农业经济贫困户持续性贫困的原因及对策刘义杰 韩瑞瑞(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摘 要 脱贫攻坚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因此,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制定了许多的政策来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然而,受制于一些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仍然有部分贫困户尚未实现脱贫,甚至是返贫、积贫,从而导致其持续性贫困。
对此,十分有必要对贫困户持续贫困的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关键词 贫困户;持续贫困;原因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2012年年底时的贫困人口总量为9 899万人,经过7 a的精准扶贫,到2019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9 348万人,仅剩551万人尚未实现脱贫,脱贫率达到了97.39%,贫困发生率也由10.2%降至0.6%,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但是,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持续性贫困人口短期内还将显著增加。
因此,对农户持续性贫困的产生原因进行探究,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以解决农户持续贫困问题。
1 贫困户持续贫困的原因1.1 贫困户持续贫困的客观原因1.1.1 贫困户所处的村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贫困户数量相对较多的区域基本上都是较为偏远的山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及民族地区。
可见,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户致贫和持续贫困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这些区域在交通上存在着很大的不便利性,区域内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限,影响了该区域内贫困户的脱贫进度。
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利,农民通过“副业”创收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这些区域贫困户的耕地资源数量较少、质量较差,农作物产量也相对较低,很少有剩余的农产品能够作为商品买卖来给贫困户创造收入[1]。
此外,其自然条件相比其他区域而言也更为恶劣,面临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也要更多、更严重,会给贫困户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导致其持续性贫困。
贫困户家庭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贫困户家庭基本状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总量迅速增加,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但是,与这一主要发展趋势不协调的是城镇贫困群体的不断增加,城市贫困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虽然我国在社会救助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必须尽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1城市贫困居民现状及其特点1.1现状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对城镇居民采取供给制度,城镇居民总体生活水平虽不算太高,但较为稳定。
城镇贫困人员主要是“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或扶养人),由于数量少,政府能较好地解决。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贫困人口的数量开始逐年增多,1997年达到281万人,2000年达到402万人,2003年已达到2053.6万人。
近几年国家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力度,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1996年全国城市贫困率为4.2%,近几年的城市贫困发生率基本为6%-8%,而2006年我国城市贫困率为5.3%。
城市贫困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仍大大高于十年前水平。
1.2特点分析2006年几个省市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其以下特点:1.不同类型区域与城市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2006年东南沿海地区的低保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平均为4.75%,低保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平均为4.18%,而东北地区低保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平均为10.5%,低保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平均为9.1%。
2006年的低保平均水平为203.6元,东北地区为143.1元,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而东南沿海地区为221.5,高于平均水平。
显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贫困程度较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更为严重。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区域经济结构特征和城市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有关。
浅谈安徽省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分析及其措施

贫困户,采取上门服务的形式,走进家中提供义诊服务。通过系列
医疗救助活动,帮助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解除病痛、解除就诊经济压
力,达到尽快实现脱贫的目的。对贫困户进行了医疗报销,医疗兜
底,医药费基本上都报销了百分之九十,对其家庭成员就近安排一
个公益性岗位,让其靠自己劳动力可以赚取一定收入,如果家庭中
有小孩上学读书,可以让其评一个低保,以减轻其家庭负担。
( 二) 农业技术的更新及推广
农民自主学习,接受新观念,新技术。
( 上转第 10 页)
作者简介: 仇翠 ( 1993 - ) ,女,汉族,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 管理统计与企业发展,农民创新创业 管理。
14
有技术背景
21. 11%
获得银行贷款
17. 78%
相关人际关系积累
业人口占据总人口的 81% ,贫困地区的大部分务农者文化程度较
低,以小学、初中学历为主,并且大部分务农者无特殊技能。很多
贫困地区的务农者思想较为保守,观念陈旧,并不愿意选择外出,
所以选择在本地就 业。 由 于 农 业 知 识 储 备 不 足, 自 身 发 展 技 术 受
限,更多时候只是解决了个人的温饱问题,而不能给家里提供更多
16. 67%
市场判断能力弱
4. 44%
亲朋提供资源
11. 11%
自己管理能力提升
8. 89%
地域资源优势 政府支持
10. 00% 5. 56%
怎样发挥好资源优势 本地的交通通讯等 基础设施太差 自己没有技能
缺乏人才团体互帮互助
17. 78% 0. 00% 0. 00% 8. 89%
家族原有较好的经济实力 0. 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
根椐我区“精准扶贫”行动干部帮扶计划为了切实改变马宫镇马宫居委南湖村村民林少慈的贫困现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精准扶贫”行动有关文件要求,我于2016年7月20日,深入马宫镇马宫居委南湖村村民林少慈家了解情况,现根据南湖村发展规划、结合林少慈家庭实际,特制订如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贫困户林少慈,马宫镇马宫居委南湖村村民林少慈,全家 3 口人,房屋1 间,住房面积30 平方米,家庭简单实用家具简陋。
现有主要劳动力1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女儿在外打工获取。
户主:林少慈,61岁,小学文化程度,患有精神病。
邱思婷、女、1997年01月出生、健康,初中毕业,在外工作,月收入约2000多;邱思浩、女、1999年05月出生、健康、在校读书。
二、贫困原因:1、家庭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或外出务工为主;3、户主常年患病,医药费用支出较大,家庭主要因病致贫。
三、帮扶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过前期的入户对接、建档立卡,初步了解了家庭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具体困难,并对2016年的精准扶贫任务进行了梳理,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7月—8月:深入帮扶农户,了解实际情况,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帮扶计划; 2、8 月—9月:进行思想帮扶,不定期的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
重塑信心,使帮扶对象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3、9月—10月:赠送有关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有关书籍,通过看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法寻找致富门路,搜集致富信息; 4、10 月—11 月:宣传低保、五保、粮食直补、计划生育优惠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类优惠政策,积极配合; 5、经常入户了解家庭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做到及时排除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总之,对林少慈家的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靠单纯的输血而解决贫困问题。
因此,通过对该家庭的全面了解,掌握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后,帮助其掌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本领,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发展种植、养殖,力争做大做强,力争在3年时间里(2018年底)帮助林少慈家走上幸福小康之路。
二〇一六年七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