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防冰系统与除冰解析

合集下载

航空器防冰和除冰讲解

航空器防冰和除冰讲解
1、飞机已经完成起飞准备,无故障; 2、所有旅客已经登机; 3、所有登机门已经关闭; 4、所有相关设备撤离(除冰设备除外); 5、登机廊桥已撤离; 6、飞机已经拖到或者位于合适的除冰/防冰操作地点。
在结冰条件下的运行规定:
• 当机长或飞行签派员认为,在航路或机场上,预料到的或已 遇到的结冰状况会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时,任何人不得签派放 行飞机、继续在这些航路上飞行或者在这些机场着陆;
• 在大风雪、冰雹、中到大的冻雨恶劣条件下,严禁放行飞机 起飞; • 在有条件进行飞机地面除冰/防冰操作的机场运行,当有霜 、雪或冰附着在飞机机翼,操纵面,发动机进气口或其他飞 机制造厂家手册中规定的重要表面上,或者当有理由认为霜 、雪或冰将会附着在飞机上时,如果没有按照公司地面除冰 /防冰程序完成飞机除冰/防冰工作,严禁任何人员放行或允 许其起飞;
5、在有水气、雪水或雪的停机坪、滑行道和跑道上运作;
6、由地面风或其它飞机的吹雪;以及地面辅助防冰设备不断把雪吹、刮起来。
结冰对飞行的影响:
污染效应: 冰、霜、雪的污染会改变飞机的空气动力性 能,而且总是向坏的方向转化,受污染影响 的飞机部件一般有以下几类:
1、增升装置; 2、操纵面; 3、发动机整流罩及导向叶片; 4、起落架; 5、传感器,以及其他部分; 6、机翼部分。
除防冰方法:
1、一步除冰/防冰 使用加热的除冰液完成,液体被用来除去飞机上的冰并保留在飞机表 明以防止结冰。 2、二步除冰/防冰 第一步,使用热除冰液完成除冰工作。 第二步,使用防冰液完成防冰工作。
除冰/防冰液预计保持时间从最后一步使用除冰/防冰液 的开始时刻开始计算。
实施飞机地面除冰/防冰的时机:
话,飞行仪表、发动机仪表或其他仪表,以及自动系统会收到错

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图文

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图文

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图文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是飞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确保飞机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飞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的目的、原理、手段以及要求。

目的在寒冷的冬季,飞机表面经常受到冰雪的覆盖,这会对飞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冰雪的效应会增大,对飞机的飞行性能有很大影响,如降低飞机爬升率、加速距离和性能等。

寒冷天气中,民航客机的机翼在飞行过程中很容易结冰,这会使机翼的升力大大减少,进而造成飞机坠毁事故的发生。

原理飞机表面防冰的原理是防止水在飞机表面凝结,在气温低于0摄氏度的情况下,飞机表面水滴凝结后会形成冰层。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民航客机通过防冰系统,将温暖的空气通入机翼内部,防止机翼结冰。

此外,飞机表面除冰的原理则是通过技术手段将飞机表面的结冰覆盖物等清除,保证飞机表面的光滑和清洁,使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能够有更好的抓地力。

手段在寒冷天气条件下,民航客机需要依靠各种手段来预防和处理防冰与除冰问题,具体手段如下:1.液压除冰:使用高压水或空气喷射器对飞机表面进行除冰。

2.机翼防冰:通过向机翼注入温暖的空气,防止机翼结冰。

3.喷雾除冰:使用喷雾器向飞机表面喷射特殊液体进行除冰,该液体可以在飞行速度较高时不会被带走。

4.电加热除冰:通过在飞机表面电加热薄膜,将冰雪溶化掉。

5.橡胶除冰:飞机起飞时,需要在起落架和轮胎附近使用冲水设备,在飞机滑行过程中清除冰雪。

要求航空公司需要对其所属飞机防冰与除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安排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

在寒冷天气下,航空公司需要在安排航班时仔细考虑防冰措施,确保每一架飞机都是处于安全的飞行状态下起飞和降落。

民航客机防冰与除冰是飞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确保飞机在冰雪天气下安全飞行的重要措施。

航空公司需要更加重视防冰与除冰工作,并不断对其技术手段进行更新和改进,确保民航客机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持续、安全的运营。

飞机除防冰原理

飞机除防冰原理

飞机除防冰原理
飞机除冰是指在飞行中或起降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或去除飞机表面结冰的现象。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飞机除冰原理:
1. 热空气除冰:使用给飞机表面供应预热的空气来融化和去除结冰。

通过引入高温压缩空气,将其送到飞机表面上,使冰雪融化并快速蒸发。

2. 化学物质除冰:使用特殊的化学液体,如除冰液或防冰液,喷洒在飞机表面,以融化或防止冰雪形成。

这些化学液体可以改变冰的物理性质,使其融化或防止进一步结冰。

3. 机械除冰:使用机械装置,如刮板、刷子或旋转刀片,来物理地刮除或清除飞机表面的冰雪。

这些装置通常安装在飞机的关键部位,如机翼、尾翼和进气口。

4. 防冰系统:飞机上一些关键部位,如发动机进气道和传感器,会安装防冰系统。

这些系统使用热空气或电加热元件来保持这些部件的温度,以防止冰雪形成或去除已经结冰的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飞机除冰只是暂时的措施,目的是确保飞机表面没有结冰影响其飞行性能和安全。

除冰操作通常在起飞前或着陆前进行,以确保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安全性。

1/ 1。

飞机除雪原理

飞机除雪原理

飞机除雪原理
飞机除雪第一种是采用除冰剂,在高纬度、高海拔的寒冷地区,飞机起飞前都会喷酒由加热后的乙二醇混合物组成的除冰剂,冰点低于水的乙二醇不易结冰,能防止冰霜的二次形成。

第二种是打开空气加热系统除冰,机翼前端和引擎的进气口都布有空气通道,引擎会把加热后的空气送到机体各个关键部位,保证机体上的冰霜能快速融解。

第三种是采用机械除冰,有些飞机机翼小、富余动力不足,无法安装加热系统,便在其重要部件上安装可膨胀的气动带,发生结冰时,只要启动装置,气动带就会通过形变撑开冰面实现除冰。

空运飞行员的飞行器防冰技术

空运飞行员的飞行器防冰技术

空运飞行员的飞行器防冰技术寒冷的天气条件下,飞行器的翅膀、发动机以及其他部件很容易结冰,给飞行带来巨大的危险。

因此,空运飞行员需要掌握一系列防冰技术,以确保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空运飞行员的飞行器防冰技术,并探讨其原理和实用性。

一、翅膀的防冰技术翅膀是飞行器最容易结冰的部位之一。

结冰会增加翅膀的重量,减少升力,干扰飞行性能,并且导致飞机失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空运飞行员常常使用翅膀防冰技术。

1. 热空气防冰系统热空气防冰系统通过向翼面通入温暖的气流,将冰雪融化并防止其重新结冰。

这种系统通常使用引擎排出的废气或者电热元件产生的热空气。

飞行员可以通过控制防冰系统的开关来操作热气流的通入与否,以维持翅膀的冰雪自由。

2. 液体防冰剂喷洒液体防冰剂喷洒是一种常见的翅膀防冰技术。

液体防冰剂通常为一种具有抗冰特性的化学物质,喷洒在翅膀表面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冰雪的附着和结冰。

飞行员在适当的时机必须根据气象条件和飞行时间重新喷洒防冰剂,以保持翅膀的冰雪清洁。

二、发动机的防冰技术发动机是飞行器的动力来源,但在寒冷的环境下,发动机很容易受到结冰的影响,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故障。

因此,飞行员需要掌握发动机的防冰技术,确保发动机可靠运行。

1. 喷油防冰系统喷油防冰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发动机防冰技术。

它通过向发动机的关键部位喷洒抗冰剂,防止冰雪附着和结冰。

喷油防冰系统通常与燃油系统相连,飞行员可以通过控制开关来启动或关闭该系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喷油防冰系统会增加燃油消耗,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谨慎使用。

2. 空气防冰系统空气防冰系统利用发动机的压气机抽取的空气来防止发动机结冰。

通过将热空气引导到关键部位,如进气道、燃烧室和涡轮叶片等,冰雪可以被融化并排出。

空气防冰系统通常由飞机的空调系统提供空气,并由飞行员控制系统的开启和关闭。

三、其他部件的防冰技术除了翅膀和发动机,其他部件如传感器、控制面、传动系统等同样需要防冰。

飞机防冰排雨系统

飞机防冰排雨系统

➢电热防冰系统
仪表探头 给排水口
空/地电门


A
第三节 飞机防冰排雨系统
➢飞机防冰排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飞机 的某些关键区域或部件结冰,并且在雨天 飞行时,保证驾驶舱风挡的干燥,使其不 会妨碍驾驶员的视线。
➢飞机防冰区域主要包括:大翼前缘(缝 翼)、发动机前缘整流罩、大气数据探头、 驾驶舱风挡、水管及排水管。
➢迎角(AOA)探测器
迎角探测器用于探测飞机的迎角,其叶片可 以随飞机的迎角变化,在气流的作用下偏转, 以获得飞机迎角的信号。在迎角探测器内有 电阻式电加温器,防止探头结冰,因此影响 大气数据的精度。
➢大气总温(TAT)探头
大气总温探头用于探测飞机所在高度的大气总温。在 大气总温探测器内有电阻式电加温器,防止探头结冰, 因此影响大气数据的精度。
➢飞机在起飞爬升过程应关闭大翼防冰系 统,以减少防冰系统的引气,保证飞机 的起飞推力。
➢大翼防冰由大翼防冰电门控制
➢ AUTO:若没有大翼防冰抑制信号,可由结 冰探测器自动控制大翼防冰系统工作;
➢ ON:若没有大翼防冰抑制信号,大翼防冰 系统开始工作。
大翼防冰
二、发动机整流罩热防冰
➢ 发动机整流罩由发动机压气机引气加温防冰, 由发动机防冰控制电门控制。
➢ ④ 浓排雨剂对飞机蒙皮有腐蚀作用,如果排雨 剂落在飞机蒙皮上,要及时用专用的清洗剂冲 洗干净。
3.永久性防水涂层
➢ 由于风挡排雨剂系统维护性能不佳,因而很多 飞机采用一种永久性防水涂层与风挡刷配合使 用,以达到有效排雨的目的。
➢ 它是在风挡最外层涂上防水涂层,当雨水落在 涂层上时,形成水滳,而不是覆盖整个风挡, 迎面高速滑流连续吹去水滴,使大片风挡保持 干燥。 所谓永久性防水涂层,并不是无限寿 命。涂层的寿命与风挡刷的使用次数及其在风 挡上的压力有关。风挡刷压力越大,涂层越易 磨损。

飞机结构与系统:7-2 防除冰系统与排雨系统

飞机结构与系统:7-2 防除冰系统与排雨系统

7.2防/除冰系统与排雨系统(ICE AND RAIN PROTECTION SYSTEMS)概述典型防/除冰系统气热防/除冰系统电热防/除冰系统液体防/除冰系统气动除冰系统探冰、排雨、地面防/除冰 飞机探冰系统风档排雨系统飞机地面防除冰飞机结冰—大气中飞行或地面停放时,某些部件表面积聚了冰、霜、或雪的现象。

结冰损害飞机性能:●机体(机、尾翼)结冰空气动力特性变差:●操纵面结冰不能正常偏转实现正常操作。

●螺旋桨、发动机结冰导致:P↓、振动↑、揣振、熄火、停车。

●风档结冰或大雨:能见度↓、强度↓、操纵困难。

●探头、天线结冰:T、V、H、α等数据不可靠→飞行仪表、FMC、NAV、COM、A/P失误或失效。

●结冰是正常与安全飞行的大敌飞机常见防/除冰部位:机翼、尾翼前缘发动机进气道整流罩、进气导向叶片、汽化器、螺旋桨及整流罩风档、雷达罩皮托管、失速传感器、全温探头、排水管等B733B777B733四种典型防/除冰系统: 气动除冰系统液体防/除冰系统气热防/除冰系统电热防/除冰系统气动除冰系统工作原理及应用:让布置在防护表面的除冰带充气膨胀使冰层破碎,利用气流吹除。

用于低速飞机机、尾翼前缘除冰。

夏延ⅢA机、尾翼除冰系统:基本组成:¾除冰带及其充气管道¾增压空气源¾压力调节器、安全活门¾充气定时器¾除冰电门、除冰活门工作特点:¾除冰时膨胀管充气膨胀而破冰¾不除冰时带内抽真空,紧贴翼面保持外形除冰系统基本组成:●除冰带及其充气管道●增压空气源●水分离器及气滤、压力调节器、分配器与引射泵活门组件●充气定时器●除冰控制与指示工作说明:除冰带及工作循环压缩空气源电子定时器功用除冰控制面板控制:除冰电门显示:压力表、系统失效警告灯 气动除冰系统弱点:除冰时阻力大,不适于高速飞机用除冰可能不彻底功用:保证雨、雪天起飞、进埸着陆时,风档有清洁区。

因驱动动力不同分为:液压式电动式工作-电机或液压驱动雨刷来回运动排雨干风挡不得使用雨刷典型电动风档雨刷系统电机驱动雨刷臂、雨刷片由四位电门选择所需设置典型电动风挡雨刷系统2.风挡排雨剂系统功用:与雨刷结合保证大雨天(起飞、进近、着陆)风档有良好能见度。

CAFUC7-1飞机翼面防除冰系统

CAFUC7-1飞机翼面防除冰系统
冰效率。
安全性
CAFUC7-1系统在除冰过程中不会 对飞机结构和乘客产生负面影响, 而化学液体系统可能存在泄漏和腐 蚀风险。
维护成本
CAFUC7-1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 维护成本较低,而机械式系统可能 因为机械部件的磨损需要定期更换。
系统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CAFUC7-1系统采用电脉冲技术,具有快速除冰、低能耗、低维护成本等优点。同时,该系统对飞机结构和乘客 安全无影响。
系统性能评估
性能评估标准
系统的性能评估主要依据其防除冰效 果、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性能评估结论
该系统的性能表现优异,能够满足各 种飞行条件下的防除冰需求,具有较 高的实用价值。
04
与其他防除冰系统的比较
常见防除冰系统介绍
机械式防除冰系统
01
通过机械方式,如电热丝、气动活塞等,对飞机翼面进行加热
智能化和自主化是未来飞机翼面防除冰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引入 传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气象条件和飞机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自动 调节,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和可靠性。
未来研究方向
针对不同气象条件和飞行状态下的防除冰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完善系统的适应性。
开展新型电热材料、气热材料以及高效换热结构的研究,提高系统的能效和可靠性。
控制单元
控制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根 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调节 加热元件的功率。
电源和电源管理系统
提供系统所需的电能,并管理 系统的能源消耗。
工作原理
加热元件通电后产生热量,融化 飞机翼面上的冰层。
温度传感器监测加热元件的工作 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控 制单元会调节加热元件的功率,
保持适当的温度范围。
或振动,以消除冰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飞机防冰系统试验
飞机防冰系统试验是飞机防冰技术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测定飞机部件防护表 面的结冰情况和飞机防冰系统的工作性能.验证防冰技术系统的可靠性。目前, 主要的飞机防冰系统试验有以下四种:
3.1 冰风洞试验
“冰风洞”是飞机飞行时研究部件迎风表面和某些仪表机外传感器的结冰问 题及其防(除)冰方法的特种风洞。冰风洞稳定段前装有大容盘的冷却器.稳定 段中设有可控制的喷雾装置, 以便在试验段中模拟真实飞行时遇到的结冰云雾条 件。风洞风扇前设里防护网, 防止冰块打伤风扇叶片。 冰风洞试验主要是利用结 冰风洞研究飞机部件或模型的结冰情况及防(除)冰方法, 测定防冰系统最小需 用功率(热空气流量、防冰液消耗量或耗电功率) ,确定防冰系统方案的。在风 洞试验时, 为了维持风洞正常运行. 某些风洞部件和测试设备传感器须有防冰措 施。例如,拐角导流片常用蒸汽加热以免其表面结冰而堵塞风洞回路, 试验段观 察窗用电加热),以免玻璃内表面结冰而影响其透明度;总压管用电加热,以免 结冰而影响试验段风速的正常测示等。
2.6 蒸发防冰与流湿防冰技术
蒸发防冰技术又称“干防冰”技术,是气热防冰技术方式的一种。它是指飞 机在云层中飞行时, 气热防冰系统对部件防冰表面连续加热, 将飞机表面收集的 水份全部蒸发的防护技术。 这种技术需热量大, 一般用在不允许防冰表面后部形 成冰瘤的部件,如悬挂(或后机身两侧吊挂)发动机的机具群根前缘表面。流湿 防冰技术又称“湿防冰”技术。它是指飞机在云层中飞行时,热力防冰系统对部 件防冰表面连续加热不能将飞机表面所收集的水量全部蒸发的防护技术。 该技术 将使部件防冰表面呈流湿状态, 而在防冰表面后部常常会形成冰瘤。 用这种防护 方式播热量较小, 对防冰表面后允许结少量冰瘤而不影响飞行安全的部件 (如机 翼、尾翼,风挡等) ,一般都应采用这种技术。
1 概述
1.1 飞机的防冰系统与除冰方法
飞机的结冰问题严重危害飞机的安全性。 飞机表面出现冰, 阻碍了空气的流 动,增大了摩擦力并减小升力, 尤其是机翼上的冰对飞机起飞影响很大。 积聚在 飞机尾翼上的冰可扰乱飞机的平衡, 迫使飞机向下倾斜, 这种现象称为尾翼失速。 这时,飞机的防冰系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图 3-1 用于机翼、尾翼前缘的积冰模型
带有雾化喷水设备的飞机在预定温度的大气中飞行, 控制喷水设备建立所需 过冷云雾区,测取防冰技术系统工作性能数据。
图 2-1 飞机防冰、除冰技术
采取何种具体的防冰、除冰技术种类,取决于机种、动力装里、电源功率、 待保护表面大小以及防冰重要程度等因素。一般来说.对于待保护表面积较大、 防冰要求较高的机翼、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等部件.常采用气热防冰技术; 对待保 护表面积较小、 防冰要求较低的尾翼、 螺旋桨等部件, 可采用电热周期除冰技术; 对不允许结冰而且耗电功率不大的风挡、 空速管等部件,则多采用电热防冰技术。 下面我将对图 2-1 中的各种防冰、除冰技术进行一一阐述。
低速飞行,飞经单位体积内过冷水滴少而小、 过冷却程度较大的云中时, 飞机表
面的积冰形状通常呈现粒状或多孔的白色不透明冰层,称作“矛状冰”
(图 1
-1( c ) )。该冰结构较“双角状冰”为松.飞机振动和颠簸时易脱落,对飞机
气动性能和飞行安全影响较小。介于两者之间的,多形成所谓的“中间冰” (图
1-1 ( b ) )
1.2 飞机表面结冰现象、结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
高空飞行飞机的迎风表面通常会伴随三种不同形式的结冰现象, 即“水滴积 冰” , “干结冰”和“升华结冰” 。在大气对流层下半部的云雾中,常常存在大 量温度低于冰点而仍未冻结的液态水滴.即“过冷水滴” 。“水滴积冰”指的是飞 机部件表面的平衡温度低于冰点, 过冷水滴撞击并积聚冻结于部件前缘表面而发 生的积冰现象。水滴积冰严重时常常会飞机的气动外形、危害飞机的飞行安全, 因此,是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 “干结冰”指的是飞机在含有大 量冰晶或有雨夹雪的云中飞行时. 因气动力加热或飞机防冰设备工作等原因使部 件迎风表面温度高于冰点,冰晶沉积融化、 然后再冻结成冰的现象。 飞机干结冰 现象很少遇到, 一般无危险, 但发动机进气道拐弯处和进气部件表面发生的干结 冰现象, 积聚的冰晶进人发动机后, 会损坏压气机叶片或使发动机熄火, 具有一 定的危害性。“升华结冰”指的是飞机由冷区飞入暖区,机体表面温度低于周围 气温达到结霜温度时.空气中水汽在飞机表面凝华成冰的现象。升华结冰. 只要 飞机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平衡时,冰层便能很快地被融化消失,故不存在危险。 因此,“水滴积冰”成为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常用于不允许结冰而且耗电功率不大的风挡、空速管等部件。
2.5 气热防冰技术
气热防冰是利用热空气加热飞机部件防冰表面的热力防冰技术。 活塞式发动 机的飞机,多用汽油加温器等加热冲压空气作热气源;装喷气发动机的飞机, 一 般从发动机压气机内引气作热气源。 被引出的热压缩空气流过流量限制器、 单向 活门、防冰控制阀,输入热气表面加热器,对部件表面加热以防冰。
面不再发生积冰。
飞机表面积冰的形状则主要取决于云层中的水滴直径、大气温度及飞行速
度。高速飞行,飞经单位体积内过冷水滴多而大、过冷却程度较小的云中时,易
形成如图 l-1(a) 所示的“双角状冰” 。“双角状冰”通常透明坚硬,增长很快,
冻结牢固,不易破除, 对飞机气动性能影响很大, 对飞行安全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防冰技术系统设计阶段通常需要反复进行冰风洞试验.一般可获得满意结 果,但试验件的尺寸往往受冰风洞设备限制,很难模拟气压高度等因素。
3.2 干空气飞行试验
带有热力防冰系统的飞机在预定高度、 气温的干空气中飞, 并测定部件防冰 表面温度分布值及防冰技术系统性能数据的试验。 根据干空气飞行试验测得的数 据进行计算分析,可估计热力防冰技术系统的防护能力。
,其危害程度和增长速度介于“双角状冰”和“矛状冰”之间。
图 1-1 飞机高速飞行中表面冰形状 (a) 双角状冰 1 ( b ) 中间冰 1 ( c )
矛状冰
2 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
为了防止飞机某些部位结冰, 或结冰时能间断地除去冰层. 保证飞机积冰时 安全飞行, 人们常常要采取适当的防冰与除冰技术。 常见的需要采取防冰与除冰 技术的飞机部位主要有风挡、空速管、螺旋桨、直升机旋翼,机瑟、尾冀、发动 机进气道前缘及进气部件。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按工作方式可分为机械除冰技 术、液体防冰技术和热力防冰技术等如图 2 -1 飞机防冰、 除冰技术所示。 其中, 机械除冰技术又可分为气动带除冰和电脉冲除冰技术; 热力防冰技术分别按热源 和加热方式又分别分为电热防冰、 气热防冰技术,以及连续防冰和间断除冰技术。
3.3 模拟结冰飞行试验
飞机在人工模拟的结冰气象条件下飞行, 测定防冰系统的工作性能, 以及不 防冰部件表面的结冰对飞行性能影响的试验。 模拟结冰飞行试验可以用来对大部 件及整机防冰系统作初步鉴定。
该试验常有以下三种试验方法: 被试部件的前方安装雾化喷水设备, 在预定气温的大气中, 模拟过冷云雾条 件,接通防冰技术系统,测取系统性能数据。
除冰时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1) 将电磁线圈置于十分靠近篆皮的内表面处, 由电容向线圈地输人大量 静电能,产生高峰值电磁波,使蒙皮鼓动而破冰。
(2)将不可燃、不导电的液体填充在由部件防冰表面蒙皮制成的腔体内, 由浸在液体内的电极地释放大量静电能, 产生很高的液体压力. 经液体传递压力 使蒙皮鼓动而破冰。
2.1 气动带除冰技术
气动带除冰技术又称“膨胀管除冰技术” 。利用飞机部件前缘表面上膨胀管 的膨胀作用, 使其外表面冰层破碎而脱落的机械障冰的技术。 该技术系统由空气 泵.控制阀、卸压阀、翰气管及膨胀管等组成。膨胀管常由涂胶织物制成。用于 机翼,尾翼前缘的膨胀管通常有展向、 弦向两种形式。 周期地使膨胀管充气而膨 胀,卸压而收缩,从而使冰层破裂,脱离管面,然后被气流吹去。
由于热空气加热蒙皮时热惯性大, 周期加热控制较难, 故很少采用周期加热 的防护方式, 而常用连续加热的防护方式。 连续加热方式多用于防冰表面较大的 部件,如机翼、尾翼、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等。该技术系统使用维护简单,工作可 靠,但热最利用率较低。
常用于待保护表面积较大、 防冰要求较高的机翼、 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等部件。
【防、除冰部位: 】待保护表面积较大、防冰要求较高的机翼、发动机进气 道前缘等部件。
气动带除冰和液体防冰技术始于上世纪三、 四十年代, 但因膨胀管充气时对 飞机气动性能影响较大,目前已很少使用。电脉冲除冰技术兴起于六十年代末, 由于系统有重至较轻,耗电功率小, 除冰效果良好等特点, 许多现代飞机上依然 使用该技术。然而, 当前飞机上使用最为广泛是热力防冰技术, 该技术已成为现 代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发展的主流。
影响水滴积冰的形成及其严重程度的因素很多, 包括气象条件、 飞机部件外 形及飞行状态等诸多因素。一般来说, 在液态水含量较大的过冷云中飞行时, 容 易发生积冰;大气温度约为 0 ~ -15 ℃ 时,发生积冰的概率最大;水滴直径大 于 20 微米时,积冰会威胁飞行安全;飞行速度越大,由干过冷水滴撞击数增加 使积冰量加大; 但飞行速度超过冰极限飞行速度时, 又会因气动力加热使部件表
2.4 电热防冰技术
电热防冰技术又称 ‘电防冰技术’”。是将电能转变为热能,加热部件防冰表 面的热力防冰技术。该技术系统一般由电源、选择开关、过热保护装置,及电加 热元件等组成。选择开关有“手动” 、 “自动”等位置。当位于“自动”位置 时,飞机结冰传感器感受结冰电讯号, 自动接通或断开系统电源。 过热保护装置 (包括温度传感头和继电器) 用来防止防冰表面蒙皮过热而变形。 电加热元件将 电源所供的电能转变为热能,对部件防冰表面加热、除冰。 电防冰技术有连续加 热和间断加热两种形式。 对防冰表面不允许结冰或加热耗电功率较小的部件 (如 风挡,空速管等) 。常用连续加热的防冰方式;对防冰表面允许少量结冰或加热 耗电功率较大的部件(如机翼、尾翼等) 。常用周期加热的除冰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