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课件
合集下载
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 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 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 与“受之人”的关系,指出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 子 才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段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 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 对此感到惊异,便就近借来给他。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题 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 送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 立即就能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乡的人都 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请他们去,并以宾客的礼节款待他们;有 的还花钱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 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㈠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 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 “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 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 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 矣”。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1、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按文言 文的词序,句式,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翻译。) (2)凡是人名、官名、地名、朝代、年号等 专用名词,只须照搬,不必去翻译。)
(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来,使句子贯通。
《伤仲永》课件-

细节描写细腻入微,对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 写以及周围环境的刻画都非常细致入微,增强 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04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内容
描述了一个小时候才华出众,长大后却平庸无奇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 作用
主题思想分析
通过对比伤仲永的少年天才和成年平庸,表达了人的天赋 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是决定人成长的关键因 素
父亲带着他四处拜访乡亲,炫耀儿子的才华,仲永因 此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礼物。
仲永长大后,才华逐渐消失,最终沦落为一个普通的 农民,感慨自己生锈的才华和逝去的美好时光。
情节特点
01
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起伏跌宕,展现了主人公仲永从天赋异禀到平庸无奇的转 变过程。
02
人物形象鲜明,主人公仲永的天赋和才华与众不同,但父亲的贪图虚荣和短视 行为却让人唏嘘不已。
含蓄深沉
作者在文字中蕴含深意,表现出内心的矛盾和挣 扎,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事件或时间的状态和变化,突出主题和重点 ,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象征手法
利用象征性形象或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文章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暗示手法
通过暗示和诱导来表现主题和情感,让读者在思考和感悟中体会 文章的真谛。
不断努力和学习,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的认识。
倒叙法
02
先叙述结局或重要节点,再回溯到事件起点,使文章更具有吸
引力和悬念。
插叙法
03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与主题相关的其他事件或背景信息,丰富文
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04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内容
描述了一个小时候才华出众,长大后却平庸无奇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 作用
主题思想分析
通过对比伤仲永的少年天才和成年平庸,表达了人的天赋 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是决定人成长的关键因 素
父亲带着他四处拜访乡亲,炫耀儿子的才华,仲永因 此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礼物。
仲永长大后,才华逐渐消失,最终沦落为一个普通的 农民,感慨自己生锈的才华和逝去的美好时光。
情节特点
01
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起伏跌宕,展现了主人公仲永从天赋异禀到平庸无奇的转 变过程。
02
人物形象鲜明,主人公仲永的天赋和才华与众不同,但父亲的贪图虚荣和短视 行为却让人唏嘘不已。
含蓄深沉
作者在文字中蕴含深意,表现出内心的矛盾和挣 扎,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事件或时间的状态和变化,突出主题和重点 ,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象征手法
利用象征性形象或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文章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暗示手法
通过暗示和诱导来表现主题和情感,让读者在思考和感悟中体会 文章的真谛。
不断努力和学习,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的认识。
倒叙法
02
先叙述结局或重要节点,再回溯到事件起点,使文章更具有吸
引力和悬念。
插叙法
03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与主题相关的其他事件或背景信息,丰富文
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伤仲永》课件.ppt

伤仲永
王安石
2019-7-3
谢谢欣赏
1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
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
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
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
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
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
2019-7-3
谢谢欣赏
11
第二部分:( 3)
本段以议论为主,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王子曰”到“不至也” 揭示了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
第二层:从“彼其”到文末 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
不“受之人”,结局将更可悲。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努力
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2019-7-3
谢谢欣赏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 。是这: 。 就完:成。 7.“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名词用作动
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2019-7-3
谢谢欣赏
4
8.“或以钱币丐之”或:有的人。 9.“父利其然也”利:
然: 这样。 10.“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11.“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12.“贤手材人远矣”贤:比……优秀。 13.“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4.“且为众人”且:况且。 15.“固众人”固:本来。 16."得为众人而已耶?" 反问句。恐
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才思敏 捷,天资非凡。
2019-7-3
谢谢欣赏
10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 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王安石
2019-7-3
谢谢欣赏
1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
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
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
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
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
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
2019-7-3
谢谢欣赏
11
第二部分:( 3)
本段以议论为主,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王子曰”到“不至也” 揭示了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
第二层:从“彼其”到文末 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
不“受之人”,结局将更可悲。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努力
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2019-7-3
谢谢欣赏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 。是这: 。 就完:成。 7.“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名词用作动
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2019-7-3
谢谢欣赏
4
8.“或以钱币丐之”或:有的人。 9.“父利其然也”利:
然: 这样。 10.“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11.“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12.“贤手材人远矣”贤:比……优秀。 13.“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4.“且为众人”且:况且。 15.“固众人”固:本来。 16."得为众人而已耶?" 反问句。恐
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才思敏 捷,天资非凡。
2019-7-3
谢谢欣赏
10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 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5《伤仲永》优秀课件

后来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 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 《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 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 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是作者 青年时代写的一篇随笔。文中通过方仲 永5岁到20岁才能变化的故事,告诫人们: 一个人不论先天条件多么优越,如果自 恃聪明,不肯接受后天教育和坚持自学, 不仅难以长进,就连后来的聪明也保不 住。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曾经 书写工具 代词,指代书具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 代词,他,指代方仲永 名词用作动词,写,书写 附近。这里指邻居 动词,写上,题上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人家)借来给他, 对……感到诧异
有才能的人 他先天得到的聪慧,超过有才能的人很多。 很多 胜过,超过 比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最终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
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 人,且为众人;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 尚且 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把 赡养 ……当作 团结同宗族的人 内容 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当作内容,传送 这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立即完成 文采和道理 从此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 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仅一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 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伤仲永》课件

韩 苏 苏 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愈 洵 辙 巩
柳宗元 苏 轼 欧阳修 王安石
第一段重点字词
未尝 不曾 父异焉 对此(感到)诧异 一乡秀才 全
这
自是 从此
立就 完成
文理 文采和道理
邑人奇之 对……感到惊奇
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求取 ……日扳仲永 通“攀”,牵,引
父利其然 稍稍 以为……有利可图 渐渐
不使学
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不能称前时之闻
大不如先前 “受于人者
不至也”
第三阶段: 成年
才能泯灭
泯然众人矣
才能有赖于后 天的学习和培养,即 使是天赋很高的人, 如果不加以教育和 培养,也会变成平 庸无能的人。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 意图。“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 “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第二、三段重点字词
称chèn前时之闻 相当 名声 通悟 通达聪慧 贤于 胜过超过 不至 达到 复到舅家 再次 泯然众人矣 完全如同常人了 卒之 为 众人 最终 成为 受于人 后天所受的教育 固众人 本来
受之天 先天的禀赋 材人 有才能的人 彼其 他 且为众人 尚且
一、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
1.金 溪 民 方 仲 永
伤 仲 永
——王安石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 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 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他两次被害。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 “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 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伤仲永》ppt课件

影片亮点
• 浪漫至极的爱情故事,感人肺腑。 • 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城市文化及人文风貌浓缩呈现。 • 伤仲永在外求学遭遇困境,以及在国外的生活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
评价和奖项
评价
• 豆瓣评分8.8,imdb评分8.3。 • 影片上映后数月,佳士得拍卖会上,这
支电影的照片及剪辑资料以高价出售。 • 由于故事非常感人,许多观众看完后被
主要角色
伤仲永(张国荣 饰)
故事男主角,坚强勇敢、聪明机智,深爱美好 的生活和草原上的马。
红妹(巩俐 饰)
故事女主角,倔强独立、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和事业,内心深处渴望家庭和幸福。
吕文正(孙艺洲 饰)
故事中重要配角,电台主播,帮助伤仲永和红 妹解决难题。
红妹母亲(曹桂芬 饰)
故事中重要配角,是个智慧和善良并存的母亲。
剧情梗概
1
相遇
伤仲永在上海车站结识了红妹,两人因马而相遇,愉快地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2
分离
伤仲永因病被迫与红妹分别,但他们深爱着对方,红妹动情凝望着离去的车站, 伤仲永抬头对天空身份的原因不能回国,直到红妹得知他的消息后来到美国 寻找他,两人终于再次相遇。
深深触动,感慨道“伟大的爱情,不应该 只是留给电影。
获奖状况
• 第十三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 角提名。
• 1987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最佳化妆奖等五项大奖。
• 1986年在第43届威尼斯电影节中获提名 金狮奖。
结尾和感言
看完电影的人们纷纷表示,不仅欣赏了这部电影的完美创作,同时也感受到了其中电影创作者的深爱, 传达的是对生活及其所包容的万物的深深情感,这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伤仲永》
《伤仲永》是一部讲述了一对男女在上海相遇相恋又分离的传奇爱情故事。
部编版初中语文《伤仲永》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 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 工作上了。 鲁迅
作者王安石因何而“伤”?
1.为天才的沦落而惋惜。 2.为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而感伤。 3.为众人不努力学习而悲伤。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 变得“泯然众人”,原 因是什么?
客观原因: 1.父亲贪图眼前名利,目光短浅。 2.邑人:过度吹捧。 3.王安石:旁观。 主观原因:盲目听从,缺乏主动。
天资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和学 习更重要。 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 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 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 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 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 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1.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2.详略得当 ,有力地Βιβλιοθήκη 出了“伤”这一 主题。伤仲永
王安石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 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 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后来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 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 《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
《伤仲永》PPT课件

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走向平庸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 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导致才华埋没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01
王安石
02
03
作为文章的作者,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 了对人才的看法
倡导教育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04
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才华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梦想
01
阐述方仲永天赋异禀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强调 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02
分析方仲永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 度。
03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勤奋努力对于个人成长和成 功的影响。
天赋与后天努力关系思考
探讨天赋和后天努力在个人成长 中的不同作用。
分析不同领域中天赋与后天努力 的关系,如艺术、体育、科学等
。
提出如何发掘和培养天赋,以及 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建
议。
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将方仲永的故事与当代青少年 成长环境相结合,提出针对性 的启示和建议。
分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讨如何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伤仲永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剖析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跨学科融合:多学科视角解读《伤
仲永》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伤仲永》创作背景
01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才选拔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 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导致才华埋没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01
王安石
02
03
作为文章的作者,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 了对人才的看法
倡导教育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04
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才华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梦想
01
阐述方仲永天赋异禀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强调 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02
分析方仲永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 度。
03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勤奋努力对于个人成长和成 功的影响。
天赋与后天努力关系思考
探讨天赋和后天努力在个人成长 中的不同作用。
分析不同领域中天赋与后天努力 的关系,如艺术、体育、科学等
。
提出如何发掘和培养天赋,以及 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建
议。
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将方仲永的故事与当代青少年 成长环境相结合,提出针对性 的启示和建议。
分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讨如何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伤仲永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剖析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跨学科融合:多学科视角解读《伤
仲永》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伤仲永》创作背景
01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才选拔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 动 用 法
翻译下列句子
注意其中加红色的词的意思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 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 做客,有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奇:对……感到惊奇;认为……是奇才。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人,不使学。 •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 人,不让(他)学习。 • 利:认为……有利可图, 把……看做有利可图。
9、天才有的弱点并不少于普通人,也许更多 一些。 ——罗曼· 罗兰 10、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 11、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 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12、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 扎克 13、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爱因斯坦
自写格言比赛: 天才就是——(请你续写)
方仲永命运变化 的关键因素是三 个字:
• 不使学。
归纳 填空
复习
1. 《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 代政治家、文学家。 2.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是宋 》。
读准下列加红色的字音 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 日扳仲永 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wéi yì pān yè chèn mǐn
解释加红色的词
答问 深入理解课文
题目中的“伤”字是什么意思? •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 方仲永“世隶耕” ? •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 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 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 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 ——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 才能; 2.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 不如前; 3.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又 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 人”,原因是什么? •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而“不使学”。 •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 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 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 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 要。
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 的情形?
先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卒之 受于人者不至 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对死去的人的敬称 相称 完全 达到 尚且 那 本来 能 止,停止
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写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名词活用为状语
3、邑人奇之: 对… …感到惊奇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稍稍宾客其父: 把… …当作宾客 名词活用为动词 5、父利其然也: 认为… …有利可图 名词活用为动词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 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 多了。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 于:比。 • 于:被。
几个特殊句式
1、不使学 2、令作诗 3、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
正音,正确朗读
chè n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mǐn
正音,正确朗读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 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 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 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认为…… 有利 每天
把……当 作宾客
认为……奇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 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 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 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 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 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 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 罗庚 5、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6、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 列夫· 托尔斯泰 7、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 —塞涅夫 8、非常的单纯,非常的明确——这是天才 的智慧的最可惊人的品质。——车尔尼 雪夫斯基
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 系?
•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 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 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 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 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 确的。
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愚昧 无知的句子是: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韩愈 苏洵 苏 辙 曾巩
柳宗元 苏轼 欧阳修 王安石
正音
正确朗读课文
wé i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yì yè pān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令(其)作诗”
归纳本文主题
• 以方仲永的实例,说 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 重要性。
扩展
迁移
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 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
1.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 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2.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 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 是一首好诗。——鲁迅《未有天才之 前》
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自为其名 传一乡秀才
属于 曾经 认为异 给 写 题 全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邑人 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这 完成 同乡人 同县的人 认为……奇 渐渐;把……当做宾 客 有人 或以钱币乞之 认为……有利 ;这样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加红色的词语
达到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 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 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 已耶? 那 尚且
能
止
本来
译文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 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 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 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 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 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 不能够吧?
• 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是“受之 天”,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成强 烈对比。 • 二是点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 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 • 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说明 “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 中有什么作用? •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 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 “见”后“闻”。 • 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以真切真 实之感。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完全。指原先的特点 完全消失了
相称
译文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 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 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 (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 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成为 普通人了。”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 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 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 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 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 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 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 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译文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 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 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 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 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 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 的人,不让(他)学习。
对已去世的人的 敬称。“先人”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在这里指“先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父”。
1.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2.天才就是入谜 3.天才就是长久的忍耐 4.……
注释 口头翻译课文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写 给
对……感 到惊异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 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全 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 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有人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