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习题训练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两次工业革命2020.9.10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随后,支持其理论的有大卫·李嘉图和曼彻斯特学派(1820年创立)等,他们的学说被称作“自由放任主义”。
他们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它是同政府或政治分开而独立的。
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所制约。
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
不应设有关卡,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因为这种制度是世界性的,不受政治障碍或民族不同的影响。
至于工人,他们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材料二不管是法国的小农场主,还是德国东部那些大容克地主,都要求实行关税保护措施,因为他们不可能与美国中西部或南俄大平原的农业竞争,这两个地区在1870年以后都以低廉的价格向欧洲倾销他们的谷物。
德国的容克地主和正在崛起的莱茵实业家联合起来,迫使脾斯麦在1879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
1892年法国也采取了高关税政策。
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保护关税政策。
组织起来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政党、男性普选权和对社会灾难的敏感,这一切都迫使政治领导人日益介入经济事务之中。
伸斯麦开创的社会保险传到了其他国家,国家对其国民的社会和经济福利正在承担起责任。
在美国,无论是共和党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还是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在寻求用政府行动反对垄断和托拉斯以复兴经济竞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自由放任主义的主要观点。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5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习题_含答案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最可能是由以下哪一事件引起()A.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 殖民霸权的确立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 工业革命的发展2. 哈格里夫斯制造的第一台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A. 飞梭B. 水力纺纱机C. 珍妮机D. 蒸汽脱粒机3. 下列属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的一组选项是()①实现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③人类进入了“钢铁时代”④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封建制度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 与“普法战争”“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国际歌》等关键语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英国宪章运动D. 巴黎公社5. 下列不属于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的是()A.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B. 实行义务教育C. 规定公社公职人员的工资D. 组织大陆军6. “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
此喻指英国()A. 垄断黑奴贸易B. 成为海上霸主C. 对印度的殖民掠夺D. 对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7.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其目的是发展对远东和印度地区的贸易。
该公司的性质是()A. 商业组织B. 贸易组织C. 军事机构D. 殖民机构8.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 宪章运动B. 《共产党宣言》C. 巴黎公社运动D. 共产主义同盟成立9.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美国南北战争②《共产党宣言》发表③巴黎公社建立④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②④①③D. ②①③④10. 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重火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①启蒙运动②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许多成就,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达尔文进化论诞生③法国火革命④工业革命开始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二、解答题(简答题)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3月26日,巴黎公社被选出,3月28日正式宣告成立。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卷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卷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廉价……这是一种销售范围特别广、需求量特别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2。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特别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明白。
然而,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一观点强调的是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特别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
科学研究直截了当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3、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廉价。
因此,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估计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
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4、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差不多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能够设立。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管理思想变化C、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5、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和约翰密尔(John Stuart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
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
高三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高三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1.《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式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
……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A.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B.建议西方工业资产阶级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盛赞康乾盛世有利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足以证明亚当•斯密已经明确指出了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近代英国有位名叫埃德蒙·卡特赖特的牧师取得了一种最初由马驱动织机的专利权。
这种织机后来由蒸汽驱动,在棉纺织工业中基本上取代了手织织布工。
这种情形出现的背景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资本积累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持续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近代英国动力的应用和发展,这是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所以答案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3.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两次工业革命测试题1、工业革命最先产生于:A、棉纺织业B、毛纺织业C、麻纺织业D、丝织业2、19世纪中期,如果从伦敦到巴黎作短期旅行,下列哪些交通工具可以使用:A、汽车、火车、飞机B、火车C、汽船D、火车、汽船3、“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这段话说明了: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热情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D、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了一百年4、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政治条件是: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B、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C、大量生产技术和知识的积累D、同于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5、英国人对他们的发明很是骄傲,但下列成就中有一项不属于英国人的是: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C、火车D、汽船6、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A、17世纪50年代、19世纪70年代B、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期C、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D、都发生在20世纪初期7、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B、整个革命进程的时间缩短C、先进国家几乎是同时进行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8、在电气发明中,首先制成发电机的是:A、卡尔·本茨B、贝尔C、西门子D、马可尼9、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的应用C、飞机的研制成功D、垄断组织的出现10、20世纪初,人类可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A、汽船B、火车C、汽车D、飞机11、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发明于: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12、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B、史蒂芬孙——汽车C、富尔敦——汽船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上半期的美国,你可以通过下列()的方式到达欧洲A.坐飞机 B.搭汽船 C.开汽车 D.乘马车14、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A、蒸汽机成为动力之源B、水力织布机的出现C、铁路交通运输迅速发展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15.对“工业革命”这一概念理解最准确的是A.发明机器的过程 B. 发明和使用机器的过程C.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过程D.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过程16.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A.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B.展示电力时代的发明和利用C.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D.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17.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18.“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两次工业革命提能训练(含最新模拟题)(1)

16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为“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提供的技术是()A.采矿技术B.蒸汽技术C.电力技术D.无线通讯技术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果,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世纪初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海上交通工具汽船的发明得益于蒸汽技术,故B符合题意。
答案:B2.《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不断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
能为上述结论提供事实依据的是()①资本原始积累②资产阶级革命③海外扩张④工业革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此可知①②正确。
“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是海外扩张和工业革命的结果,③④正确。
答案:D3.在美国工业集团的敦促下,国会于1824年通过了关税法案,提高了纺织品、羊毛、生铁、亚麻等产品的关税。
对某些特殊产品则课以高关税,如羊毛关税高达90%,生铁关税高达95%。
在整个19世纪美国工业崛起的100年中,美国关税率大多数年份均在40%以上,低的时候也有20%。
到1900年,美国工业已经雄霸世界。
美国在这一阶段实施高关税政策主要是为了()A.抵制欧洲工业革命的冲击B.加大出口商品的规模C.抵制世界市场对民族经济的冲击D.维护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意在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实施高关税政策可以有效抵制英国廉价商品的冲击,为美国民族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初中历史:30道工业革命练习题和答案

初中历史:30道工业革命练习题和答案1. 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B)A. 交通运输业B. 棉纺织业C. 采矿业D. 冶金业2.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是(A)A. 蒸汽机B. 珍妮纺纱机C. 飞梭D. 水力织布机3. 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A)A. 它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B. 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C. 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 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4.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这从本质上说明了(C)A. 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 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5.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证明(B)A. 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B.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C. 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D. 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6.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的媒介是(A)A. 物美价廉的商品B. 具有威慑力的炮舰C. 先进的通讯手段D.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7. 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是(A)A. 亚洲国家大都成为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B.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C. 亚洲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D.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8.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这从本质上说明了(C)A. 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 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9.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C)A. 掠夺原料和拓展市场B. 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为本国工业发展寻求更多的资源和市场D. 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10.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A. 生产力的提高B. 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C.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D.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加强11.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B.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C.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D. 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12.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B. 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C. 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逐渐恶化D.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渐尖锐13.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 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C. 无产阶级内部的矛盾D. 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14.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B. 封建专制制度逐渐被废除C. 无产阶级专政制度逐渐建立D.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15.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对外扩张和侵略成为主流B. 和平外交成为主流C. 与其他国家进行平等的外交交往D. 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成为主流16.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B.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C. 自由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D.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封建主义思潮兴起17.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B. 社会科学得到迅速发展C. 技术科学得到迅速发展D. 人文科学得到迅速发展18.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普及义务教育成为主流B. 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C. 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D. 学前教育得到迅速发展19.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B.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C.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D. 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20.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欧洲中心论逐渐被打破B. 美国逐渐成为世界霸主C. 日本逐渐成为世界强国D.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21.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A.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 英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C. 英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D. 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22.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B.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C.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D. 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23.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B. 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C. 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逐渐恶化D.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渐尖锐24.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 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C. 无产阶级内部的矛盾D. 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25.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B. 封建专制制度逐渐被废除C. 无产阶级专政制度逐渐建立D.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26.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对外扩张和侵略成为主流B. 和平外交成为主流C. 与其他国家进行平等的外交交往D. 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成为主流27.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文化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B.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C. 自由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D.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封建主义思潮兴起28.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科学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B. 社会科学得到迅速发展C. 技术科学得到迅速发展D. 人文科学得到迅速发展29.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普及义务教育成为主流B. 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C. 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D. 学前教育得到迅速发展30.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文学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B.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C.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D. 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高考历史 2-2-16两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2-16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B.自由主义的推行C.工业革命的开展D.外来移民的涌入[答案] C[解析]从数据变化可看出,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农业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及所给时间信息,可知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2.(2011·邢台模拟)《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开展C.工厂的出现D.海外市场的大[答案] C[解析]工厂制度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产物,C项符合题意;A项为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B、D两项为工业革命的经济条件。
3.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答案] B[解析]仔细解读材料,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以蒸汽机为基础。
”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4.(2011·潍坊模拟)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观念的淡化B.手工工场的发展C.工厂制度的确立D.垄断组织的出现[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洲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在生产组织上,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在工业聚集的地区,城市化速度加快。
5.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选后顺序是( )A.②③④① 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答案] A[解析]图中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马车——火车——轮船——飞机,所以顺序应该是②③④①,答案为A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工业革命习题训练
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与法、美、俄、德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2.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今天我们可以①乘坐轮船漂洋过海②乘公共汽车上学③乘飞机在天空翱翔④通过电脑上网查资料。
其中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火车的发明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第一列火车诞生在()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4.在“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活动课上,某位同学讲述“他”改进蒸汽机的故事,这里的“他”指的是()
A.哈格里夫斯
B.法拉第
C.瓦特
D.牛顿
5.19世纪初,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运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意义是()
A.提高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B.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C.迅速扩大了人类活动和交往范围
D.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建立
6.16世纪前后,西欧普遍出现了雇佣工人手工劳动、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的生产方式,“工业文明的曙光”初现。
这种生产方式是()
A.小作坊生产
B.手工工场生产
C.大工厂生产
7.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应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铁路设备,蒸汽机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8.重大的科技发明往往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
下列发明,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并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的是()
A.蒸汽机的改进
B.电灯泡的发明
C.互联网的出现
9.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铁路运输被迫中断,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
历史上,
铁路改变了陆路交通的面貌,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开始于()
A.英国—工业革命 B.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
10.因“沸水顶壶盖”的生活现象激发了人的探索欲望,最终促成的伟大发明是()
A.改进蒸汽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发明内燃机 D.提出相对论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回答12--13题。
11.蒸汽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
A.采矿业B.运输业C.棉纺织业D.机械制造业
12.工业革命的最显著特征是:()
A.女工和童工的大量使用 B.交通运输的革新C.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D.冶金、采矿采用新技术
1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你可以通过下列(▲)的方式到达欧洲()
A.坐飞机 B.搭汽船 C.开汽车 D.乘马车1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表现为()
A.人们普遍使用电话 B.人们坐火车外出旅游C.电力成为主要动力 D.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15.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A.煤与蒸汽
B.水力与太阳能
C.电力与石油
D.原子能
16.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年份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 14.8 8.4 7.1 A.海外殖民战争 B.工业化及城市化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17.下列关于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车、飞机的动力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电动机
B.前者是内燃机,后者是电动机
C.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内燃机
D.前者是内燃机,后者是发电机
18.当今金融危机使通用汽车公司面临破产。
其实美国曾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其汽车制造业的辉煌历史可追溯到()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独立战争 D 南北战争
19.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20.当您漫步街头,会看到各种品牌的汽车行驶在大街上——汽车已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家庭。
请问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的设计者是()A.史蒂芬孙 B.爱迪生 C.卡尔·本茨D.莱特兄弟
21.1903年,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的是()
A.法拉第
B.爱迪生
C.卡尔·本茨
D.莱特兄弟
22.19世纪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
A.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本茨设计出内燃机 D.石油工业的发展
23.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在笔记中对这次工业革命做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重要发明:火车、汽车、飞机
B.主要特点: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24.1931年10月18日晚,无数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
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 B.爱迪生 C.莱特兄弟 D.卡尔•本茨
非选择题
25.发生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冲破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使英国获得了新生;发生于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这两次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端于英国。
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A B
C
请回答:
(1)材料一摘自英国于何时发表的哪一重要文件?指出该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有何重大意
义?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写出三项发明的名称及最早的研制者。
(3)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即工业革命的前提)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一一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
——威廉·李卜克内西《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材料二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
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请回答:
(1)材料一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应当如何辨证地看待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7.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穿行在青藏线上的火车
图二停靠在石家庄国际机场的飞机(1)图一、图二所示的交通工具,分别起源于哪位发明家的什么发明成果?(4分)
(2)图中的交通工具与传统的人力、畜力交通工具相比,具有什么优势?(2分)
28.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扩张是世界近代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请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分)
(2)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知识结构示意图。
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3分)
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
……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式形成。
请分别找出材料二中属于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工业革命:
(1分)
第二次科技革命:(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