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练习:7-15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8.15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8.15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名师指津】 3.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1)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2)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 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 (3)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等,所有这些都推动了城市的 发展。
⑤社会关系:_工__业__资__产__阶__级__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⑥上层建筑: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_资__产__阶__级__统治。 ⑦经济思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_自__由__贸__易__。 ⑧对外政策:加快了_殖__民__扩__张__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2)表现。 ①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 _亚__非__拉__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 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易错提醒】正确区分世界市场的内涵 (1)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2)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 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3)影响。 ①生产力:生产力极大提高,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组织形式:_工__厂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名师指津】 1.手工工场与工厂制度的异同点
方面 生产工具 生产规模
性质 生产方式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手工生产
大机器生产
较小
较大
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
分工合作
③国民经济结构:农业所占比重相对减少,_工__业__作用日益重要。 ④城市化进程:_城__市__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 程明显加快。
【名师指津】 4.世界市场形成的特点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全球的侵略扩张逐步 实现的。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2)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高考历史一轮:第7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第7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真题再现)1.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题干时间“19世纪初”和材料情景可知,英国的纺车和手织机被闲置起来,其主要原因是蒸汽机的使用使新式纺织机器出现,故A项为正确答案。

题干没有反映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因此不能体现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故B 项错误。

纺织业的发展反映的是轻工业的变化,不能说明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C项错误。

工业革命开始后,家庭手工业仍存在了很长时间,故D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答案:A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题目中关键的信息包括“大工业”“交通工具”“工业资本”“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依赖于整个世界”,以上信息可以解读为:工业革命使手工生产发展为机器大生产;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改变;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即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选B项。

A、C、D三项都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个侧面,故排除。

答案:B3.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 蒸汽机B. 计算机C. 牛顿经典力学D. 达尔文进化论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4)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广阔。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概念阐释]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2.表现(1)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1)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核心素养提升练二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临沂模拟)1866年,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架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首次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1879年,他又发明了电动机,将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

这表明( )A.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B.德国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列C.工厂的动力转变为以机械能为主D.统一后的德国重视科技与发明【解析】选A。

据材料得出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故A正确。

2.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工业发展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解析】选A。

材料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汽车工业发展,推动就业人员增多、产量不断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正确;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业,而非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故B错误;此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故C错误;材料未提及轻工业发展状况,故D错误。

3.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

分析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铁路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C.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解析】选D。

据材料“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可知,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都呈上升趋势,美洲铁路长度增长幅度最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发展最快,故美洲铁路长度增加迅速,同时欧、亚也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铁路长度增加,故D正确。

4.“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

”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泰勒制”,这种体制( )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B.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C.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有利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解析】选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课题二十二 两次工业革命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课题二十二 两次工业革命 .doc

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技术:手工工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过程(1)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2)核心内容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重要发明(1)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影响(1)积极影响:①生产力: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国民经济结构:农业所占比重相对减少,工业作用日益重要。

④城市化进程: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⑤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⑥上层建筑:西欧各国纷纷进行社会变革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⑦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⑧对外政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⑨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消极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巨额财富。

但利润的绝大多数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阶级受到剥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的阶级矛盾激化。

同时,环境污染、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5.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基本条件: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7单元 第15讲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7单元 第15讲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答案

第15讲两次工业革命[考纲要求](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次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进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进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考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NO.1识记——主干梳理·学问自查1.背景(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进展。

(2)条件①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宝。

②市场:殖民地为英国供应了宽敞的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进展供应了大量劳动力。

④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盛,生产技术进一步进展。

2.过程(1)开头的标志:18世纪60年月,哈格里夫斯创造了“珍妮机”。

(2)标志性创造:1785年,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创造和使用。

(3)重要的创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创造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创造蒸汽机车。

(4)完成的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5)扩展: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3.影响(1)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

(2)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削减,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4)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5)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6)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7)经济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8)对外关系:资产阶级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9)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条件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放,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消灭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7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7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两次工业革命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 工厂制度的诞生C.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解析:“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答案:C2.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 机器大工业生产B.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 工厂制组织形式D. 工业城市生活方式解析:把握“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工业革命在这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渐兴起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答案:B3.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 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B. 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C. 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 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史实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项正确。

工场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项不正确。

同时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项不正确。

工业革命的开始是1765年珍妮纺纱机车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的,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 项不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工业品价格下跌,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

“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解析:选题干比较了商品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物价与经济衰退不构成前因后果的关系,故项错误;题干中“缺乏人手的抱怨”,说明需要机器解决劳动力问题,故项错误,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问题,故项错误。

.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根大头针。

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

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 ).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解析:选根据材料可知分工合作提高效率,这有利于工人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故项正确,、、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据统计,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家是雇佣人数在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家是雇佣人数在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

这客观上反映出( ).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解析:选由材料“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可知工业依然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故项错误;由材料“约家是雇佣人数在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规模扩大,故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规模而非工业分工,故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的高度集中,故项错误。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

在英格兰东部、西部以及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

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

这表明( ).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进行.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解析:选根据材料“‘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得出在英国农村已经出现了包买商,通过加工订货统一销售,拓展市场,促进了乡村制造业的发展,可知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故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河北张家口高三8月摸底调研)1786年英国国王封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请他担任德比郡的郡长。

这一举措()A.有效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B.开创了英国重视发明的传统C.表明当时英国发明风气盛行D.有利于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解析:据材料“英国国王封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请他担任德比郡的郡长”可知,英国政府对发明者给予优待,说明政府重视发明,从而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

答案:D2.(2019·河北邢台高三第一次月考)下面是近代英国不同时期棉纺织品的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比重图。

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对棉花的依赖性增强B.垄断了世界棉布市场C.国民经济结构已失衡D.国内市场走向了萎缩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从1819至1846年,棉纺织品的出口值在总出口值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由此可知英国对棉花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强,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值而非世界棉布市场份额,B项错误;C项“已失衡”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情况而非国内市场,D项错误。

答案:A3.(2019·四川成都高中毕业班摸底)下图为英国画家德·卢戴尔布格(1740—1812)的绘画《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

该画描绘出当地的炼铁厂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群山,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

该绘画反映了()A.蒸汽机的推广使用B.印象派的艺术风格C.冶铁工业推动交通运输发展D.化学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解析:题干中《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的画面内容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推广使得工业革命进入高潮,A项正确。

答案:A4.(2018·云南昆明一中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17世纪,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遇到了来自印度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的竞争,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

这一法令()A.推动了英国棉纺织技术的革新B.标志着英国经济思想的转变C.保护了英国纺织业的海外市场D.延缓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棉纺织业开始遭到毛纺织业的排斥,又受到进口货的竞争,1700年,为了防止外国商品的竞争,议会颁布法令,严格禁止从印度、波斯和中国输入印花布,棉纺织业为求生存,迫切要求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也就是必须革新技术,A项正确。

答案:A5.(2019·广东惠州一调)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有些学者提出用“起飞”“原工业化”或者“勤劳革命”等概念替代“工业革命”,研究流派就有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等众多学派。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A.导致民众史学认识的混乱B.拓展不同视角并趋于全面C.削弱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D.注重学科交叉领域的融合解析:题干表明不同的学者用不同的视角研究工业革命,并非是这些不同的视角使史学认识的混乱,A项错误;用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工业革命,使人们对其研究更加全面,B 项正确;题干中的不同视角不但没有削弱工业革命,反而使人们对它的研究更加深入,C 项错误;题干并没有从学科交叉领域对工业革命进行研究,D项错误。

答案:B6.(2018·山东临沂三模)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

但到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

这说明当时英国() A.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完善自由市场制度B.废弃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盛行C.保护新贵族的利益,积极开拓国内市场D.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解析:英国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说明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开始占主导,自由经济思想开始占主导是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掌权,要求更广阔的世界市场,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工业资产阶级掌权符合题意,D项正确。

答案:D7.(2018·湖北武昌区5月调研)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

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解析:由题干信息“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及表格中反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结合当时正进行工业革命,可知D项正确。

答案:D8.(2019·河北邢台高三第一次月考)1897年到190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在8年间,被并购的企业达3 010家,并购资产总额达69亿美元。

下列对这次企业并购的说法,正确的是()A.严重阻碍了工业化发展B.适应了社会化生产需要C.提高了企业国有化程度D.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解析:由材料“1897年到190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在8年间,被并购的企业达3 010家,并购资产总额达69亿美元”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了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B项正确。

答案:B9.(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下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据图可知()A.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B.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C.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解析:根据柱状图信息可判断,在1913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的工业生产的比重各不相同,日本最低,美国最高,这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D项正确。

答案:D10.(2018·宁夏银川一中二模)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个。

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

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

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A.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B.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C.科学技术的进步D.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迁解析:“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

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

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体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跟着变化的史实,D项正确。

答案:D11.(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重点中学冲刺模拟一)下列表格为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据此可知19世纪末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增加的土地(万平方英里) 增加的人口(万人)英国425 6 600法国350 2 600德国100 1 300俄国50 650比利时90 850A.C.工业文明的发展D.原始资本的积累解析:据表格信息可得出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夺殖民地,瓜分世界,最终世界成为一个整体,A项正确。

答案:A12.(2018·安徽蚌埠二模)下表反映了1750—1913年人均工业化程度(英国1900年人均工业化程度=100)。

A.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停滞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发展D.英国是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印度的人均工业化水平虽有下降,但没有停滞,巴西、墨西哥还在增长,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的人均工业化水平在增长,C项正确。

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13.(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三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3年,清朝政府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为外国人来华通商口岸。

1717年,康熙以防范西方各国可能对中国侵略为由,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来华,禁止中国商人前往贸易。

1757年,清朝政府决定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个口岸,只留广州一口通商。

随后,又设立了公行,兼有外交和商务两重任务的半官方机构。

此外,清政府还在广州设立商馆,制定对外商的防范措施,并对国内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严加限制,如严禁粮食、五金、硝磺等出口。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下表是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影响。

(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发生的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15分)答案:(1)趋势:政府开放的口岸日益减少;由双向贸易转向单向贸易;政府加强对贸易的垄断和控制。

影响: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殖民者对沿海的骚扰;但阻碍了中外经济的正常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变化:从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发展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商品流通,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急需发展对外贸易以扩大市场;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权,开展了一系列废除重商主义政策的斗争;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倡导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和推动。

14.(2019·河北邢台高三第一次月考)(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年,美国建立国家科学园,接着又通过立法在各州设立工业科学研究所和农业试验站,1901年政府成立国家规划局,设有科学实验室,由政府拨款开展科学研究。

美国联邦政府以宪法的形式明文规定:“保证著作家和发明家对于其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权,以奖励科学和有用技术的进步。

”从1883年开始,每年专利权申请的数目在3万件以上,还有不少外国人在美国申请专利权。

——龚淑林《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联邦政府政策》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材料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5分)答案:示例(1)情节:美国通过宪法保障科技发明的专利权。

历史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助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结合。

概述和评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很多发明都是先实现理论突破,科学家们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明了一系列技术,这些科学家在不同领域里为发明和完善某项科学技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因而政府通过立法保障他们的科技成果,专利法的实施鼓励了科学家们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使世界上又出现了更多的技术发明,科学和技术进一步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