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思考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人口不断向城市发生集中。
不断增加的人口与变化不大的城市面积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使得城市管理者不得不思考扩大城市实际使用面积的方法。
在地上的空间被一步步挤压,地下空间的利用规模扩大。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结构现状进行研究,结合地下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与设计原则,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结构的设计方案。
关键字:地下空间结构;设计原则;安全设计;生理设计引言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从表面上看,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只是在位置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往往两者在价格上差距十分明显。
地下空间由于其落地低于其它建筑,在采光、空气质量等方面就与地上形成了原生性的差距,再加上其对抗灾难方面远不如地上占据先决条件,进一步降低了地下空间的身价。
地下空间要想提高自身的价值,就需要对地下空间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其相关理论,结合当地综合条件行系统地设计,最终能够弯道超车,创造与原始条件差别巨大的环境,从而实现飞跃。
一.地下空间结构基本理论城市地下空间结构构造地下空间结构构造指的是地下空间在进行利用时根据其原始条件进行的改造设计过程,一般也把设计完成的成果称为地下空间结构构造。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构造是地下空间结构构造的一种,其主要特点在于其地面位置处于城市,受城市综合条件影响。
地下结构受力特点地下结构在正常状况下受力情况与地上结构大为不同,地上结构在设计时考虑的主要是因素是地基强度、风力强度等。
但地下结构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可以发现,其虽然不受风力影响,但地面建筑的压力、周边土层的压力、地下地基的承载力、地下水的冲击力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其受力情况更加复杂。
主流结构计算方法在进行地下结构的设计时,常见的方法有深扦取样夯土密度计算法、水渗透计算法、地质遥感探测法、地面测绘计算法、仿真计算法等,其中前面提到的计算方法是传统的计算方法,随着计算数据库的进一步庞大,仿真计算法的结果精确度飞速提升,已经成为当下在进行地下结构计算时最常见的计算方法。
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作者:武朋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09期摘要: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几种形态的开发利用,直接拓展了城市活动空间。
该文主要探讨了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并对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地下空间资源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思考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227-01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大部分城市都出现了城市人口暴增、土地资源紧张、绿地面积减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综合问题,制约了城市进一步发展。
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受到重视。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拥挤现状,既能有效扩展城市空间,又能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已成为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前提。
我国目前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地铁。
地铁是利用地下空间的主要表现形态,目前我们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等一批大城市建造使用地铁,更有合肥、武汉、长沙等一大批城市在建造或准备建造地铁。
地铁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2)地下停车场。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城市停车难问题异常突出,由此造成城市道路上汽车乱停乱放问题严重。
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场尤显作用重要。
(3)地下街、地下商场。
城市繁华地段往往寸土寸金,为有效开发利用区位经济优势,开发利用繁华地段的地下街、地下商场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4)地下储藏库。
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态,地下储藏库有效地解决了货物的储藏问题,特别是反季节蔬菜的储藏。
(5)人民防空地下室。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人口众多、密集度大,为了解决战争来临时城市人口疏散,有效保存城市发展潜力,人民防空地下室建设意义重大。
(6)地下综合管沟。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思考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思考摘要:本文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
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分散布局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统筹规划的必要性。
通过调整城乡规划,优化用地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社会和谐进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思考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农村工业化的推进,我国的国土空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城乡建设用地的有效统筹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存在着局部虚胖、混乱扩张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指导。
1国土空间规划概述国土空间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民美好生活,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科学合理规划和利用国土资源,统筹安排各类土地利用功能,规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行为,以达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是指在规划和利用国土空间时,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求之间进行均衡考虑和协调安排。
这种思考不仅要关注城市的发展,也要注重乡村农业、农村居民点和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2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重要性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城乡二元结构加剧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通过有效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有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划分限制了产业发展的空间。
通过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可以打破这种限制,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上地下一体化服务系统构建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上地下一体化服务系统构建引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成为了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下空间可以用于建造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等,以提高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
然而,单纯的地下空间开发还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地上地下一体化的服务系统,实现地上和地下的无缝对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节约地面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将原本需要占用地面的功能进行转移,从而节约地面空间,为城市新增更多功能区。
2.提升城市经济效益:地下空间的商业、停车场等开发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缓解交通压力:地下通道的建设可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并提供便捷的交通路径,提高交通效率。
4.改善城市环境:将一些噪音、污染产生的设施移至地下,可以改善地面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地上地下一体化服务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单纯的地下空间开发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服务系统。
该系统的构建对于城市居民和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城市服务效率: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服务系统,可以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城市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效率。
2.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地上地下一体化服务系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市民。
3.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地上地下一体化服务系统可以集成各种管理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4.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地上地下一体化服务系统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地上地下一体化服务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服务系统需要解决以下关键技术问题:1.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上空间规划的协调:地上地下一体化服务系统需要实现地上和地下的协同发展,因此需要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上空间规划的协调。
.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产权划分方案的思考——以武汉光谷中心城地下空间为例

图1:武汉光谷中心城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产权划分方案的思考 ——以武汉光谷中心城地下空间为例刘卫东,王勇,贺文霞摘要: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资源的经济属性、开发权的不断重视,城市核心区地下地上大规模、高强度的一体化开发成为常态,体现出功能、空间、设施高度融合与交叉的特征,也随之产生产权交错、权责不明等一系列开发、管理方面的问题。
地下空间产权划分方案可以有效地解释和补充相关法律规制的模糊地带,进一步界定部门权责,完善土地出让条件,为三维地籍的登记工作奠定基础。
文章结合光谷中心城具体项目实践,认为产权划分方案是在法律规制的范畴内,对地下空间的功能进行细分,并针对性的横向、纵向空间划分(即三维划分),便于细分后的地下功能单位从产权所有、建设主体、运营方式等方面有具体的应对措施。
另外将成果整合纳入控规和管理细则,进一步完善管控手段,促进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建设和运营管理。
关键词: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产权划分,武汉光谷中心城引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形成了地铁、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物流、地下停车、地下文娱等多种空间与设施立体分布、紧密结合的局面。
武汉光谷中心城在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建设中力求打造“立体城市”,要求地上地下各项建设统筹开展,实现地上地下功能融合、空间融合、设施融合(如图1)。
地下空间高度一体化、复杂多样的连接图2:地下功能业态竖向布局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图3:光谷中心城“一体化”步行体系图片来源:笔者自绘要求,导致地下空间使用权、产权登记等均比较模糊,容易出现政出多门、交叉运作、真空管理,不利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运管。
产权划分方案结合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地下空间管理细则,实现从建设之初至后期运营全过程均能从三维视角明确地下空间各功能单位所对应的所有者、使用者、监管者,极大的促进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健康运转。
1、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特征与面临的问题1.1主要特征(1)地上地下一体化—功能融合地上地下一体化体现的是纵向和横向的拓展与延伸。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21、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立体化再开发: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集约度,消除人车混行拥挤现象,城市交通变得通畅,人居空间变得开阔,地面环境绿化变得优美宜人。
3、城市空间:指城市建成区空间,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
4、城市容量:是指一个城市在某一时期对人口和人类活动以及对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类设施(建筑物,道路等城市设施)的容纳能力。
一个城市的空间容量包括理论容量和实际容量。
通常情况下城市空间的实际容量小于其理论容量,存在一定的差值,从而使实际容量有扩大的余地,表现为城市发展的潜力。
5、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是在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定位、城市总体布局形成之后,在城市地下可利用资源、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和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各项方针、策略和对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规模等要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将各部分有机联系后形成的。
6、城市地下街:是建设在城市地表以下,为人们提供交通、公共活动、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具备配套一体化综合设施的地下空间建筑。
7、城市地下综合体:集交通、商业、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地下空间联合体。
8、地铁(说明与轻轨的区别):地铁泛指地下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城市地铁、轻轨、区域快铁等。
在专业领域,轻轨与地铁的区分方式在于运量的不同,轻轨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小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铁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大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地铁列车最高时速达到80km/h。
一列车按照6辆编组,每辆车定员310人,其中座位62个,全列车就可载人1860人。
9、线网密度:是指单位指标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长度。
城市地下空间商业开发的认识与思考

城市地下空间商业开发的认识与思考作者:郎道阔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1年第02期【摘要】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属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阶段产物,开发目的与规模都需要适应城市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交通阻塞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为地下交通轨道与地下空间建设发展飞速,地下空间商业化开发利用愈发的重要,可以把地上商业等功能转移到地下,还能够腾出大量地上空间,确保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提高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城市化;地下空间;商业开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融为一体。
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更多集中于地下空间的基本特性进而实现。
近年来,我国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向大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功能存在过度集中的问题,解决人口拥挤等各种城市化问题,因此必须明确地下空间商业开发的方法与机制,提高地下空间商业开发的综合效益。
1、商业空间的基本特性1.1商业建筑的基本特征针对视觉、交通等各个因素而言,商业空间与其他类型空间相比,拥有自身独特的空间特点。
而造成这样的空间特点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刺激消费,让消费者能够全身心的享受购物的空间环境。
针对该空间环境,必须合理的组织设计语言,保证设计元素的整合与协调。
商业建筑基本空间形式与传统社会形态存在一定差异性。
由日常的生活当中提炼具备消费主义的相互关系随后投射到购物空间当中。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调动消费者购物的积极性,商业建筑外观必须现代化,室内外共享空间应当充分体现休闲特色,并且设置便捷的交通流线与购物流线[1]。
1.2现代商业的基本特性现代化的商业直接反映出了现代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在传统购物无法满足于现代人对于购物提出的快捷以及舒适的需求时,商业便需要由传统服务模式转变到体验模式,更为现代化以及网络化。
全新的消费形式以及消费行为等都让购物成为了人们的娱乐活动,规划设计现代化商业建筑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到新型的社会消费行为和各种附加价值的充分实现。
TOD模式下的地下空间整体开发探讨——以南京江北中心区地下空间设计为例

TOD模式下的地下空间整体开发探讨——以南京江北中心区地下空间设计为例摘要:南京江北新区是第13个国家级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定位。
南京江北中心区是新区的中心,新区CBD区域就位于中心区;地下采用整体开发,总规模约150万㎡,整个地下空间将商业、汽车库、地下环路、城市综合管廊、私人宝库、地铁站等有机结合,在保证高效、方便的交通功能的同时,更加强调城市空间的公共性、开放性,是对城市空间的一次积极探索。
关键词:TOD;功能复合多样;一体化设计;无缝换乘;立体交通;引言:近些年,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使得城市拥堵状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开始了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即TOD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模式通常建立在一个极其复杂的交通网络上,通过在公共交通站点周边进行高密度的土地混合开发,来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多样化需求等城市问题,同时围绕站点打造多层级慢性系统,建立步行友好型社区;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TOD城市中心的形成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模式,中国已迈入TOD时代。
1、项目概述南京江北新区政府鼓励开发公共地下空间,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效益,因此地下空间采用整体开发模式, 整个地下空间总用地面积61.66公顷,总开发面积约150万㎡,最深处地下六层,深度至地下48米;地下开发范围西至:万寿路及万寿路西侧规划道路,北至:定山大道北侧规划路,东至:胜利路及胜利路以西规划路,南至:商务西街及商务西街北侧规划路;功能包括商业大平层、交通大平层、城市综合管廊、私人宝库、三线换乘的滨江站、中央商务站和地铁区间等;地下与地上功能相结合,可以满足整个中心区的功能需求,为人们打造一个购物、休闲、办公、娱乐为一体的新的城市中心。
图1:工程项目鸟瞰图2、功能复合多样江北中心区地下空间充分利用整体开发的优势,将多种业态的复杂功能融合,解决区域内的需求,是本项目设计的一大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城市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大量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通过分析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认识过程,明确了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主要目的,解析了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难点和关键,提出了处理好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是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
最后从政策、规范、控制与引导等方面提出了7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地下空间;一体化世界上的一些科学预言: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三分之一生活在地下,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
1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1.12020年我国城市面临的问题1.1.1城市拥挤。
到202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9亿左右,城市将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1.1.2城市用地紧张。
到2020年城市建筑面积将达到300多亿平方米,城市将面临无地可用的状况。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呈几乎级数增长的趋势,预示着我国城市将面临土地紧张的实际。
我国城市开发区的建设情况,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对城市用地紧张的认知程度的提高,1992年,我国城市开发区新上项目占用耕地1.6万平方公里;1993年,县级以上的开发区达6000多个,占地1.5万平方公里,比当时城市用地面积总量1.34万平方公里多出0.16万平方公里;2004年,开发区达到近7000个,新上项目占用地面积达3.13万平方公里;2006年12月,全国各类开发区由6866个核减至1568个,有近77.16%的开发区被撤销。
全国开发区规划总面积由3.86万平方公里缩减至9949平方公里,面积减少74.23%。
目前已退出开发区土地2617平方公里,复耕1324平方公里。
1.1.3城市交通问题突出。
到2020年我国汽车将达到1亿多辆,城市交通将面临瘫痪。
(图1、图2)如何解决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的任务,而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2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作用1.2.1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美国波士顿通过拆除穿过市中心的六车道高架路,建设8-10车道的地下高速路,原有的地面变成林荫路和街心公园。
这样做的结果:市区空气的一氧化碳浓度降低了12%;市中心栽植了2400棵乔木树,7000多棵灌木树;在海湾的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思考陈志龙图1全国汽车年产量变化情况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PlanningofUrbanUndergroundSpaceUtilization景观岛上栽植了另外的2400棵乔木和26000棵灌木;增加了260英亩新的公园和开敞空间,从而实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南京市在玄武湖下建设交通隧道,既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也保护了玄武湖的生态环境。
1.2.2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通过建设地下工程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使城市更加紧凑。
土地的多重利用通过城市无建筑区的土地额外利用和城市建成区的紧凑化和功能变化两个方向实现。
如法国巴黎的列·阿莱广场、卢浮宫扩建、拉·德芳斯建设,我国上海静安寺广场、北京中关村西区、杭州钱江新城建设等真正实现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
1.2.3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欧美国家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其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19.5%。
美国进行过大量的试验表明,地下建筑比地面建筑可大大节约能耗,有利于节约能源。
在明尼苏达州及波士顿地区地下建筑是地面建筑能耗的48%,在盐湖城地区为58%,在罗克斯迈尔地区为51%,在休斯顿地区为33%,在堪萨斯城服务性建筑为60%,仓库为70%,工厂为47-90%。
另外地下空间为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冰能等不稳定能源需要季节性、昼夜性储存提供了可靠的储存空间。
在地下岩、土介质中修建热水洞库、水库、压缩空气储库和超导磁储电库是最佳的选择。
“非枯竭性的无污染能源”———深层干热岩发电(HDR)在美、德、日等国正在研究开发。
1984年,美国Los Alamos实验室在卡尔德拉的芬登山上建成了引一个10MW的HDR电站。
2地上还是地下?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认识2.1地上地下一体化认识过程早期地下设施只是作为地面功能的补充,许多仅仅作为下水道等单一功能使用,后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出现,人们想到了利用地下来解决城市中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地铁、地下隧道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建设达到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资源、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加拿大蒙特利尔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认识的变化就充分说明这个过程,1984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提出了如下五个目标:(1)用连续的通道把两条地铁线连在一起;(2)把社会文化设施和地铁连在一起;(3)把主要商业街和地铁连在一起;(4)把同一线路上客流过大的地铁站连在一起;(5)把开发潜力大的空地和地铁连在一起。
199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地下网络进行了限制:(1)允许私人投资任何网络项目;(2)限制网络连接通道延伸;(3)停止室内人行通道网络扩展。
2004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更加强调地上地下一体化,把地下人行通道网络作为发展战略,同时鼓励步行而不是私家车,完全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2.2对地下空间规划的认识地下空间规划的目的主要是摸清地下空间资源,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确定布局(水平和竖向),明确开发重点,提出开发策略。
地下空间规划具有滞后性、复杂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和前沿性等特点。
地下空间规划的难点是如何解决好即地上与地下,当前与未来,效益与环境这三个关系,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是处理好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
杭州钱江新城建设就是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成功的案例。
在珠江新城建设时由于将地面景观和地下空间分开考虑,最后选择的时候是比较偏向交通功能的方案,地下空间设计做得非常好,可惜地下空间和地面景观的结合没有做好。
2.3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关注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主要从关注经济效益还是综合效益,是以功能为主还是环境,重点是环境还是资金,考虑的是当前还是未来图2中国汽车拥有量现状和预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PlanningofUrbanUndergroundSpaceUtilization等几点方面。
2.4关于地上地下的争论在城市交通建设时,建桥还是建隧道?城市的某些功能是放在地上还是地下?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业主从资金、效益方面考虑较多,政府从资金和工期考虑较多,专业人士从技术角度考虑较多,各方意见一致,其原因是没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将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考虑。
3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的建议建立立体城市是我们的目标,只有将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立体化,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应该从城市总体规划做起,当前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极大部分是只考虑地面,而不是从立体城市角度考虑,因此,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首先要从城市总体规划开始。
要实现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根据本人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建议:3.1高瞻远瞩从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现实看,从地下商业步行街到地下建筑综合体再到地下城,从浅层开发到深层开发,从地下停车到城市交通干线地下化,从地下商业到地下医院、地下学校,地下空间的开发潜力巨大,功能多样。
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缺乏的大国来说,目前仅利用浅层地下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深层地下空间利用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地下空间规划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水平方向上具有周边区域延伸的可能性,从垂直方向有向地下深层发展的可行性,才能保障地下空间的永续发展。
3.2软硬兼施即一方面采取“软策略”,从地下空间实施策略入手引导主动开发;另一方面强调“硬控制”,从公共利益出发提出地下空间开发的强制性控制指标体系。
3.3与时俱进规划不能偏离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指导地块开发实施为宗旨,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
为了应对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规划无需对诸如车库出入口位置、数量、地下空间层高等采取过于严格的控制手段,而应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实际对关键节点部位的标高、连通要求、设备要求等提出明确的控制条件。
3.4深思熟虑与地上空间不同,地下空间是永久性工程,其开发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建成就无法推倒重来。
因此,地下空间开发时要尽可能一次到位,如地铁埋深问题,当前许多城市为了节约资金,尽可能在浅层,但从国外地铁建设的经验看,他们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如伦敦地铁开始建设时埋深也比较浅,随着建设的展开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入,地铁的埋深越来越大,将浅层空间留给更需要的功能。
我国地铁建设飞速发展,若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将来会严重影响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
3.5找好切入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重点是交通,从国内外城市建设情况看,城市地下交通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60-70%,其中地下停车设施所占比重更大,如钱江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258万平方米,光地下停车面积就达182万平方米,占总数的70%。
轨道交通建设是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基础,轨道交通网络是地下空间布局的骨架,轨道交通沿线又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
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市政设施是亮点,利用地下空间起源于市政设施,如早期巴黎的地下排水沟、地下暗河等,说明市政设施地下化是最必要的,但真正处理好市政设施地上地下一体化是个难题,如共同沟的开发是未来城市管线建设的趋势,但当前在我国困难重重。
3.6明确开发脉络寻找开发脉络首先要确定开发骨架,其次是选取好重大项目,明确关键部位是难点。
蒙特利尔正是将地铁作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骨架,结合重点项目建设,以步行系统建设作为关键不断展开的。
杭州钱江新城在建设时,以公共空间为发展轴,以步行系统为骨架,以波浪文化城建设为重点和关键部位,从而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
(下转第39页)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PlanningofUrbanUndergroundSpaceUtilization3.7争取政策支持尽管规划为一个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绘就了美好的蓝图,但真正能够付诸实施,更需要健全的政策体系支持,包括需要在地下空间开发产权关系、地下空间管理制度、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奖励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才能真正使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从“被动”走向“主动”。
当前要特别重视人防工程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中的作用,因为人防工程建设有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若将这些政策法规应用好,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为。
4结语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充分发挥地下空间资源的价值将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参考文献】[1]尾岛俊雄.日本のィ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一.日刊工业新闻社.1983[2]MonqueLABBE.巴黎地下空间计划—重点发展复合式基础设施的远大前景.地下空间2004.9[3]尾岛俊雄.高桥信之.东京の大深度地下.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98[4]Carmody.J..SterlingR.UndergroundSpaceDesign.NewYorK:VNB.1993[5]吉迪恩·S·格兰尼(美).尾岛俊雄(日).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陈志龙,王玉北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7]钱七虎,陈志龙等编著.地下空间科学开发利用[M].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1【作者简介】陈志龙,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上接第20页)Special Report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