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汉字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广西语文高考卷【附带答案】

广西语文高考卷【附带答案】

广西语文高考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近年来,我国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A.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唯一力量。

B. 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

C. 文化自信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D.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哪项不是我国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挑战?()(3分)A. 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B. 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C.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D. 文化体制改革滞后3.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3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二:A. 创作门槛低,参与人数众多。

B. 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多样。

C. 语言风格严肃,注重文学性。

D. 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

5. 请结合材料二,分析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

(4分)6. 针对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三:A.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B. 《红楼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

D.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8. 请分析材料三中的人物形象。

(5分)9. 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看法。

(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四:A. 在岳阳楼上刻唐代贤人的诗赋。

实用类文本汉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汉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宝贵财富。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早在史前时期,中华先民就在岩石、器物上摹画契刻图画符号,孕育了文字的雏形,我国许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陆续发现了带有刻画符号的考古器物,这些符号尚不能系统记录语言,但已是我们抵近先民世界的文化“密码”。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学系统,是汉字源头和中华文化根脉。

甲骨文无疑是殷商语言生活中最为典型的文化标本,确证了中国古史关于先商早商的历史叙述,展现了先民早期社会的生活图景,留存着中华民族久远而清晰的文化记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语言生活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秦统一六国后,以秦国文字为标准实行“书同文”制度,文字统一为国家统一莫定了坚实基础。

秦汉以来汉字的形体样式基本定型,文书行政之制长体大体确立,汉字成为大一统格局的文化支撑。

汉定还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力量。

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到计算机处理的现代汉字,其中方块样态,线条构形、表意原理一脉相通。

一以贯之的汉字系统,为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创造稳定性条件。

正如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所言:“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很少能看懂三百年前的本国文献…对于中国人来说,数千年的文献都能了解;他们对本国古代文化的无比热爱和理解,大都是由于他们文字的这种特殊的性质之故。

”。

作为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有力维系着汉语发展走向,使汉语在方言多样性与文化共同性上达到平衡统一。

中国地域辽阔,在长时期人群流动与文化变迁中,汉语形成了北方、吴、赣、湘、闽、粤、客家等几大方言,有些方言差异很大,口语通解度较小,单凭口头语言甚至难以沟通。

但汉语并没有在历史演变和地域变异中分化为不同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代偿”了沟通信息、联通人心、汇通文化的功能。

汉字这种“通古今、达四方”的超时空力量,源于其表意文字的本质特性。

实用类文本汉字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汉字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

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

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

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

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

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

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

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

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

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

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

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

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

汉字经典传统文化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汉字经典传统文化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汉字经典传统文化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汉字经典传统文化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汉字
经典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班里举办“汉字经典传统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下面一则材料:
2012年3月起,某网站就“繁体字与简化字”做了一个调查,截至2012年5月17日,参与投票的网友总人数达74658人,调查结果如下:
1、仔细阅读材料内容,请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调查项目1”所反映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一直在变化,而凭借着自古就有的“识繁写简”的做法,汉字成为了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勃勃生机。

借助上面这个表格的信息简要谈谈“识繁写简”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本次系列主题活动设计一则简短、响亮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截至2012年5月17日,参加该网站投票的网友认为不应该恢复使用繁体汉字的占多数。

(或:截至2012年5月17日,参加该网站投票的网友中,反对恢复使用繁体汉字的比支持的多。


2、…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答案(本题在答案的第六页)…
3、示例1:热爱民族文化传统,写好汉字读好经典。

示例2:写好中国字,读好中国书,做好中国人。

示例3:书在口,字在手,中国印记在心头。

(答案不唯一)。

实用类文本《中国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成都2023学年高三12月)

实用类文本《中国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成都2023学年高三12月)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

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

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

在原始时代,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氏族、部落;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民族。

在原始社会,部落之外即法律之外,氏族内部自由平等友爱的关系在部落之间统统不存在;在阶级社会,民族是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的共同体。

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既然是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在此阶段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

文化的民族差异不仅是人类以民族为单位生活的自然结果,而且是这种生活的前提和条件。

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的东西,也是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东西。

如果文化完全没有民族差异,那么民族这种人类社会存在的历史形式早已不存在了,民族的差别也早已不存在了。

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

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

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其次,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

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他们的科学、艺术、宗教等产生直接影响。

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

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

实用类文本甲骨文与中国文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甲骨文与中国文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题(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从1999年起,陈楠开始对甲骨文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创作。

“作为韩美林老师的设计助手,我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

"陈楠说。

近20年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的设计作品,2017年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正式上线,同时他还把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目前,陈楠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热词,创作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已经有6套。

他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海外出版发行,甲骨文等汉字艺术设计作品也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

(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材料二: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

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

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

’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

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核心何题,在巳发现的甲骨文単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

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研究解决甲骨文何题充满期待。

“殷契文渊”平台的发布也让人欣喜。

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建立的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享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甲骨字形库、甲骨著录库、甲骨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

汉字文化试题及答案大全

汉字文化试题及答案大全

汉字文化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

A. 山B. 火C. 马D. 鱼答案:A2. “汉字”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 商朝B. 西周C. 秦朝D. 汉朝答案:C3. 下列汉字中,属于指事字的是()。

A. 本B. 末C. 刀D. 刃答案:B4. “六书”是汉字构造的基本方法,其中“转注”指的是()。

A. 形声字的构造方法B. 同义字的相互注释C. 会意字的构造方法D. 同音字的相互注释答案:B5. 下列汉字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A. 明B. 休C. 森D. 众答案:D二、填空题6. 汉字的构造方式主要有六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7. “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之一,主要出现在________时期。

答案:商朝8. 汉字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________、________等阶段。

答案:隶书、楷书9. “宋体”是现代汉字印刷中常用的一种字体,它起源于________时期。

答案:宋朝10.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其中“草书”、“行书”、“楷书”被称为书法的三大________。

答案:字体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汉字的“六书”是什么,并各举一例。

答案:六书指的是汉字的六种基本构造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例如:- 象形:山(象征山的形状)- 指事:上(表示方向上的上方)- 会意:明(日和月合在一起,表示明亮)- 形声:江(“氵”表示水,加上“工”声旁)- 转注:考和老(意义相近,可以互相解释)- 假借:来(本义为“麦芒”,后假借为“来到”)12.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答案: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下:- 甲骨文:最早的汉字形式,用于商朝的占卜记录,形象生动。

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卷(A卷)(含答案与解析)

202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卷(A卷)(含答案与解析)

重庆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为了深入传承汉字文化,学校将筹建一面“汉字文化墙”,请完成小题。

任务一:设计“回文图”1. 填写汉字“回文图”中空缺的字音、字形。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任务二:编写介绍词汉字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令人_________的文化瑰宝。

①汉字,纵跨几千年时光,横越数万里广袤土地,让所有南腔北调、方言异音的海内外中国人,都能作乡音晤谈般的亲切问候。

②汉字起源甚早,经过数千年的淡变,形成了丰富的字体与书风。

③这种问候所展现的民族向心力与文化聚合力,是其它文字所不及的。

④从字体的古今演变中,可以窥探古人生活与文化的点点滴滴。

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是全球华人共同的乡音。

”2. 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A. 叹为观止B. 富丽堂皇C. 附庸风雅D. 眼花缭乱3. 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语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A. ①④②③B. ②④①③C. ④③①②D. ③①②④任务三:创作汉字诗4. 参照示例,从下面的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为文化墙创作一首小诗。

可从字形分析哲理,也可用意象表达情思,句式不限。

备选汉字:人旦云灯示例一一站着是1倒下也是一示例二雨夜中的雨丝丝的织就了诗人的情绪小诗创作根据《傅雷家书》《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5. 教材建议《傅雷家书》的阅读方法是选择性阅读,请你为小渝推荐书中最值得阅读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6. 老舍曾评价祥子:“在新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习惯。

”你是否赞同老舍的看法?试举例说明。

综合性学习(8分)7. 年级将开展“天下国家·革命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推出一期主题展板,请完成以下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

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

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

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

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

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

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

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

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

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

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

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

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

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书陶文、偃师二里头和登封王城岗陶文,则透露出虞夏文字的若干重要信息。

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与汉字文化渊源的独特联系。

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90000余片,历代出土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6500多件。

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

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

商代文字当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

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

今所见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已达4100余个,可释字目在1340多个。

这些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它们是汉字的基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地孳乳出新字。

从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周秦时期的篆系文字、六国文字,还有秦汉以后的方块汉字,包括古隶、八分隶、魏碑、楷书,各时期的汉语文字资料丰富完备。

北宋学者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一书中,详细记述了印刷工匠毕异于北宋庆历年间发明活字版的经过,并记录了毕昇活字版的工艺技术。

这种字体萌芽于北宋汴京,所谓“横平竖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笔画匀称”,也许因为这个,后世的“宋体”便成为出版印刷最为理想的正文字体。

可以说,宋代是汉字真正成熟的时期。

(摘编自王蕴智《黄河学视野中的汉字》)材料二:汉字发展规律有三:一、汉字形体存在简化趋势。

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最初的形体大都相当复杂,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然演变过程,简化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等。

汉字字形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魏碑—楷书几种形体,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行书和草书。

二、汉字形体趋向规范化。

早期的汉字形体没有一定之规,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异体现象也相当严重。

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规范化。

汉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

三、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仅为20%,到了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已占80%,今天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更高达90%以上。

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存在一个形声化的过程。

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

(摘编自徐光春《汉字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仓颉庙、仓颉造字台等遗存以及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

B.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他让世人刮目相看。

C.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后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创造新的文字。

D.汉字形体的简化、规范化以及形声化趋势,是汉字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而不断自我调整的必然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将来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研读《说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选择。

B.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主要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或许可以推知汉字文化的源头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C.殷商文明吸收、借鉴夏代文明,因为文字发展具有传承性,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

D.汉字形体源于以象形和会意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书,这既有历朝历代官府的作为,也有个体的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发展规律范畴的一项是(3分)()A.编写《汉字简化方案》B.秦相李斯主持“书同文”C.毕异发明活字版技术D.武则天造一个“曌”字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

(4 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分)1. 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最后进行辨析。

A项或然变必然,“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错,将“可能”说成“必然”,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

B项缩小范围,“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三段,原文说“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根据上文,可知“它”所指的不仅是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还包括甲骨文、春秋盟书以及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等。

C项缩小范围,“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可知殷墟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字和金文。

故选D。

2. C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其次细读题干及选项,回归原文;最后分析选项各句子间的关系,并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分析。

C项弄错时间,“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

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那时候”指的是“殷墟时期”,所以“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的时期是“商代”,而不是“夏代”。

故选C。

3.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所给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次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区域,最后将各个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分析。

D项答非所问,相关信息在材料二,根据原文内容,“汉字发展规律”指汉字形体具有简化、规范化和形声化的趋势,A项直接与汉字简化有关,B项和C项都与汉字规范化相关,而D项“武则天造一个‘曌’字”仅是因一己之私,显然与汉字发展规律的三个特点都不相关。

故选D。

4.①可以解释古代汉字;②为研究汉字构形特征、探究汉字字源提供了理论依据;③《说文解字》开汉字研究之风,成为中国文字学的发轫之作;④促使汉字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评分标准】任答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满分。

意思相近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在原文中寻找相关区域,将有效信息加以分类,最后概括要点,形成答案。

此题要求考生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材料中与《说文解字》有关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二段,有两个长句,第一句表面上是解释《说文解字》这本书的,其实也暗示了它的作用:首先它是一本字典,就可以解释字词;其次是一本文字学著作,也就可以给人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第二句直接写《说文解字》对中国文字学的作用,考生稍加概括即可。

材料二有两处提到了《说文解字》,各有一句话,第一句是“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关键信息在此句的前一句“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上,考生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句的话,就可能作答不全;第二句与作用无关。

考生对三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

5.①首先解说仓颉的影响,以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引出对古汉字的整理与研究;②接着介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并分析这些古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③最后指出各个时期的汉字资料情况,以及汉字的真正成熟时期。

【评分标准】一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把握每一段的大意,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最后归纳要点,整理答案。

材料一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仓颉对后世的影响,第二段由仓颉引出整理汉字的有关情况,第三段介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文献资料及其影响,第四段分析中原地区的古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第五段先说汉字发展的大概脉络,再由《梦溪笔谈》指明汉字的成熟时期。

第一段引出第二段,二者理当分作一层;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从不同角度指明中原地区文字与汉字的渊源关系,此两段为一层;第五段为一层。

对此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