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
水稻害虫产生原因和防治思考

05
水稻害虫防治未来展望
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
01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手 段控制水稻害虫,减少化学农药 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物理防治
02
03
生态调控
利用灯光、色板等物理手段诱杀 或驱避水稻害虫,提高防治效果 。
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 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抑制水稻 害虫的发生。
智能化防治技术的应用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加强与其他 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解 决水稻害虫防治的难题。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 流和合作,推动水稻害虫防治技 术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害虫的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概率。
湿度
02
适宜的湿度有利于害虫的繁殖和生存,提高害虫数量。
降雨
03
过多的降雨会导致田间的湿度增加,为害虫提供良好的生存环
境。
土壤因素
土壤质地
黏重或砂质的土壤都可能对水稻 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引发 害虫问题。
土壤肥力
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或施肥不当 都会导致水稻抗病虫害能力下降 。
品种因素
微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等,对害虫进行生物防 治。
植物源农药
利用植物的提取物或分泌物,开发出具有杀虫、杀菌 作用的植物源农药。
化学防治
科学用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化学农药,避免过量使 用,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 危害。
精准用药
根据害虫种类、发生规律 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 药剂和施用方法。
水稻害虫产生原因和防治思 考
汇报人: 2023-12-10
水稻虫害大全与水稻害虫图谱

水稻虫害大全与水稻害虫图谱水稻为草本稻属,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因此,保证水稻种植的稳产高产,不仅有其经济意义,还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不过,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常会受到害虫的侵咬,导致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那么,水稻虫害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水稻的虫害大全与水稻害虫图谱,一起来看看吧。
一、稻纵卷叶螟为害特征:以幼虫吐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躲在其中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
二、稻苞虫为害特征:幼虫吐丝缀合叶片成苞,潜伏在其中为害。
食后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仅剩叶中脉。
三、稻三化螟为害特征: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造成枯心苗,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
四、稻二化螟为害特征: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稻苞、茎秆等。
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
五、稻大螟为害特征:幼虫蛀食稻生长点、茎杆和果穗为害,可造成枯心苗、茎秆折断和烂苞。
大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蛀孔大、虫粪多,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且田边较多。
六、稻飞虱为害特征: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
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倒伏,甚至颗粒无收。
七、稻蓟马为害特征:成、若虫用口器锉破叶面,吸食汁液,叶片出现微细黄白色斑,叶尖两边向内卷折,严重时全叶卷缩枯黄。
八、稻象甲为害特征:成虫用管状喙咬食秧苗茎叶,被害心叶抽出后呈现一横排小孔,严重的秧叶折断,飘浮水面。
幼虫取食稻株幼嫩须根,致叶尖发黄,生长不良;严重时水稻不能抽穗,或造成秕谷,甚至成片枯死。
九、稻叶蝉为害特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稻株汁液为害,使植株生长发育受抑,致叶片变黄甚至全株枯死。
还能传播水稻病毒病,如普通矮缩病、黄矮病和黄萎病,并可诱发菌核病。
水稻常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水稻常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那么,水稻常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一、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
叶片出现灰绿色水浸斑,后变为褐色,最终整片叶子枯死。
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进行轮作,减少病害发生。
防治初期病情,可选用药剂进行喷雾。
加强排水,保持田间通风,减少病原菌滋生环境。
2、稻纹枯病稻纹枯病又称白叶枯,主要在稻田中后期发生。
叶片出现黄色纹路,逐渐扩大形成枯死斑。
防治措施:合理施肥,提高植物免疫力。
防治间套作,减少病害传播。
及时割除病株,避免病菌扩散。
3、稻瘿蚊病稻瘿蚊是稻田中的重要害虫,吸食水稻汁液,导致水稻生长受阻,叶片弯曲畸形,严重时可导致减产。
防治措施:采用黄色黏虫板诱捕瘿蚊,减少虫口密度。
使用合适的昆虫杀虫剂,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减少虫源滋生。
二、虫害1、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上的常见害虫,吸食水稻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严重时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防治措施:选择抗虫品种,进行合理密植,减少虫害发生。
采用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蜘蛛、捕食性昆虫等。
使用昆虫杀虫剂时,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止虫害产生抗药性。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幼虫以叶片为食,将叶片卷曲,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防治措施:采用黄色性信息素阵列诱捕成虫,减少虫源。
在虫害高发期使用昆虫杀虫剂,注意喷药时机。
增加田间蜘蛛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3、水稻螟虫水稻螟虫主要为稻纵卷叶螟、稻纵卷螟等,它们以叶片为食,造成叶片损伤、叶缘烧焦等现象。
防治措施:实施合理田间管理,清除螟虫的越冬栖息地。
使用昆虫杀虫剂进行防治,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
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虫害,进行针对性防治。
总结: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应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生物特性和田间情况,采取综合性的防治策略。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水稻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⒈水稻的常见病害⑴稻瘟病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
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水淋状斑点,逐渐扩展成大片的黄褐色斑块,最终叶片枯死而倒伏。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病害监测和及时使用化学药剂等。
⑵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以稻叶为食,会卷曲叶片影响光合作用。
在生长季节内,可迅速繁殖并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田间管理、推行轮作制度、使用虫害监测指标和合理使用杀虫剂等。
⒉水稻的常见虫害⑴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吸食水稻汁液引发黄化和灌浆期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调整田间密度、搭配合适品种、病虫害监测和及时使用化学药剂等。
⑵稻纵卷叶螟同上述内容中的⑵。
⑶稻螟稻螟是水稻的常见害虫之一,幼虫以水稻的生长点和叶片为食,导致水稻植株生长不良,减产甚至造成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肥、使用对螟虫有效的化学药剂、采用生物防治等。
⒊防治方法⑴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常见的控制病虫害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但应注意剂量和施用时机,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⑵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如紧固菌、蜘蛛、草蛉等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⑶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包括使用覆盖物、粘虫板、黄板等方法,来阻止病虫害的轻易侵入和传播。
⑷抗病抗虫品种选育通过育成具有抗病抗虫性的水稻品种来减轻病虫害的危害,降低对化学药剂的依赖。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杀虫剂:指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药剂。
⒉杀菌剂:指用于杀灭病菌和真菌的化学药剂。
⒊物理防治:指利用物理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使用覆盖物等。
⒋生物防治:指利用天敌、寄生菌等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03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水稻瘟病及防治技术
总结词
水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
详细描述
水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可导致水稻叶片、茎秆和穗部出现坏 死、枯萎、畸形等症状。防治技术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 科学施肥、适时用药等措施。
水稻纹枯病及防治技术
果实套袋
对果实进行套袋,以减少害虫对果 实的危害。
生物防治方法
• 天敌控制: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控制害虫的数量。 •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白僵菌等防治害虫。 • 农业防治方法 •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能好的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能。 • 清除稻田杂草:清除稻田杂草,减少害虫的滋生场所。 • 合理灌溉:合理灌溉,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纹枯病
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 危害水稻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 危害稻穗。识别纹枯病主要根据 其症状特点进行判断,如病斑呈 云纹状、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等 。
细菌性条斑病
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主要危害水稻叶片,造成产量 损失。识别细菌性条斑病主要根 据其症状特点进行判断,如病斑 呈深褐色短条状、边缘有一圈细 黄晕等。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
绿色防控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治正朝着 绿色防控的方向发展,即采用 环保、安全、可持续的防治方
法。
智能化技术
近年来,智能化技术在水稻病虫 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无人 机、遥感监测等技术的运用,有 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抗病抗虫品种
培育和推广抗病抗虫水稻品种是未 来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方向,可以减 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降低 对环境的负担。
水稻害虫

手段:灯测(三化螟和二化螟均有趋光性)发蛾高峰期。
2、防枯心苗的“两查两定”
①查苗情、虫情,定防治对象田。
②查卵孵化进度,定防治日期。 3、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 ①查孕穗情况,定防治对象田。 ②查破口露穗情况,定用药日期。
水稻螟虫防治技术 水稻螟虫的防治,应根据螟虫的发生规律和水稻栽培 制度及生长情况,采用防、避、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 防治则采取挑治轻害代,普治重治重害代。 1、消灭越冬虫源 清除稻桩
二化螟各代发蛾期
越冬代
*(盛期)
第一代 第二代
成都
中/4-上/5
(下/4-上/5)
下/6-下/7
(上/7-下/7) 下/5-下/7
上/7-下/9
(上/8-下/8) 中/7-中/9
1956年
苍溪
中/4-下/5
1966年
泸县
下/3-中/5
上/6-中/
上/7-上/9
1956年
(中/4-下/4)
(上/6-下/6)
谷)。二化螟和大螟在苗期和分蘖期先为“枯鞘”,后转为枯
心苗。
枯鞘
二化螟和大螟在苗期和分蘖期先为“枯鞘”
枯心苗
苗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 (生长点被破坏,中心叶干枯)
枯孕穗
孕穗期造成“死(枯)孕穗” (即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不能散
开)
健穗和白穗
抽穗期成“白穗”(穗粒干白)
大螟为害玉米状
大螟为害玉米时,前期表现花叶(心叶展开后呈现 不规则的伤痕)或枯心,后期蛀茎,蛀孔大,排出大量
40~50分钟。这段暴露于稻株茎叶上的时间是利用触杀剂 毒杀蚁螟的好时机。 蚁螟能侵入为害不同生育期的水稻,表现不同的被害 状。从水稻生育期看,分蘖期和孕穗期最利于蚁螟蛀入, 是2个危险生育期。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一、水稻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斑点、茎秆坏死等。
防治稻瘟病的关键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同时要合理施肥、及时排水,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三环唑、稻瘟灵等杀菌剂。
2、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枯黄、茎秆腐烂等。
防治纹枯病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井冈霉素等杀菌剂。
二、水稻虫害1、稻飞虱: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水稻的危害较大。
稻飞虱主要吸食水稻汁液,严重时会导致水稻死亡。
防治稻飞虱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吡虫啉、噻嗪酮等杀虫剂。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
防治稻纵卷叶螟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等杀虫剂。
三、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同时,要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
通过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可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的防治方法。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使用农药,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
主要措施包括使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手段来诱杀害虫。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同时不会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农场常见病虫草害(水稻)

3、化学防治 营养土调理剂(含敌克松、生长调节剂)调节土壤 肥力。 播种前预防 水稻落谷前一天用咪· 甲60g/袋拌水稻干种8kg。
纹枯病
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近年由于种植方式及管 理措施的该变,该病在我场呈逐年加重趋势;稻株受害 后,一般会导致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严重时可导 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左右,严 重时可减产50%以上。
1、症状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分蘖盛期开 始发生,主要为害水稻叶鞘, 叶片次之。起初在近水面的叶 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 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 似云彩状。病斑中央灰白色, 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色。叶片 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稻 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 枯孕穗或变成白穗。当田间湿 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 状霉层。病部菌丝集结成菌核, 容易脱落。
3、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防治稻纵卷叶螟以保护水稻三片功能 叶为重点,按照防治指标,适时开展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为卵孵化至1~2龄幼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为百丛卵量超过150粒或分蘖期25丛超 过15个新束叶苞、孕穗期25丛超过10个新束叶苞 时,立即进行防治。如少于5个新束叶苞则暂时 不需要防治,但需要每隔1天调查一次,以观测 其发生情况。
水育秧秧田:绵腐病(绵霉属) 旱育秧秧田:立枯病(腐霉属、镰孢属、丝核菌属)
防治技术
1、保证秧田质量 秧田、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秧。 整田力求精细,面平、沟深、排灌畅通,上糊下松 通气好。 2、加强肥水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间以通气供氧为主,保持秧田畦面湿 润,以利扎根出苗。2~3叶期,秧苗抗寒力最低,以保 温防冻为主,浅水勤灌。3叶期后寸水护苗。连续阴雨 要及时排水,保持薄水。
2、为害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块田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田间有枯心团或白穗群。 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幼虫后大多蛀食到稻茎基部 10cm以下作薄茧化蛹。化蛹时头部一般向上,少数向下。
冬季温暖干燥利于螟虫越冬,而冬季低温对三化螟越冬
幼虫的存活有一定的影响。如,1月份低温达-4 oC到-20 oC
的条件下,持续2~3d,三化螟越冬幼虫死亡率达95%。 越冬场所过于干燥,对螟虫不利,不仅会推迟化蛹,而 且有致死作用。
早春气温对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的影响较大。若春季温暖
干燥,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会提早,发生量增多;反之,春 季低温多雨,越冬螟虫化蛹和羽化延迟,发生量减少。 二化螟每年发生比三化螟早,但大螟发生最早。 温暖多湿利于三化螟卵孵化和侵入。夏季高温( 30 ℃以 上)干旱对二化螟幼虫发育不利。
二化螟生活史和习性
幼虫老熟后在茎秆内或叶鞘内侧化蛹,越冬幼虫在稻 桩、稻草和夏熟作物的茎杆中化蛹。在稻天田内化蛹的部
位 ,常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升降。蛹期生理转化旺盛,耗氧
量大,灌水淹浸会引起蛹大量死亡。 在25~30℃恒温条件下, 各虫态历期:卵期为5.8~ 9.1d,幼虫为30.5~44.4d,蛹为5.8~9.1d。
手段:灯测(三化螟和二化螟均有趋光性)发蛾高峰期。
2、防枯心苗的“两查两定”
①查苗情、虫情,定防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田。
②查卵孵化进度,定防治日期。 3、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 ①查孕穗情况,定防治对象田。 ②查破口露穗情况,定用药日期。
水稻螟虫防治技术 水稻螟虫的防治,应根据螟虫的发生规律和水稻栽培 制度及生长情况,采用防、避、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 防治则采取挑治轻害代,普治重治重害代。 1、消灭越冬虫源 清除稻桩
地位,二化螟成为了优势种群。同时,大螟的发生和危害也有
所加重。 90年代以来,三化螟在各地又大幅度回升。 4、栽培技术 许多栽培技术都与螟害程度有关。
5、天敌种类多
卵寄生蜂: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
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 Gahan、长腹黑卵蜂T. rowani
3~4代危害水稻。 成虫昼伏叶出,趋光性不及二化螟和三化螟,但对黑光 灯趋性较强。成虫有趋向粗壮高大植株上产卵习性。 第1代卵大多产在5~7叶的玉米植株下部的第2~3叶 鞘内。初孵幼虫群居叶鞘内危害,2龄后分散蛀茎。受害 茎孔大,虫粪多而稀,以后造成枯心苗或断株。若心叶未
展时受低龄幼虫为害,则心叶展开后呈不规则伤斑,或吃
虫粪堆积蛀孔处,遇风易折断。
三化螟成虫和卵块特征
雌前翅三角形,黄白色,翅中央有1黑点。雄前 翅中央有1小黑点,自顶角向后有1列黑点组成的斜纹。
卵块似半粒霉黄豆。
大螟成虫和产卵特征
成虫前翅宽而短,自翅 基部向外缘有1条暗褐色 纵纹,该纵纹上下各有2 个小黑点 。卵粒在叶鞘内 侧排列成2~3行。
二化螟成虫和卵块特征
二化螟各代发蛾期
越冬代
*(盛期)
第一代 第二代
成都
中/4-上/5
(下/4-上/5)
下/6-下/7
(上/7-下/7) 下/5-下/7
上/7-下/9
(上/8-下/8) 中/7-中/9
1956年
苍溪
中/4-下/5
1966年
泸县
下/3-中/5
上/6-中/
上/7-上/9
1956年
(中/4-下/4)
(上/6-下/6)
分蘖后期至抽穗期多在离水面7~10cm的第2叶鞘上。
二化螟生活史和习性
蚁螟孵化后,先群集在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2~3d后 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痕迹,7~10d 后枯黄,即为枯鞘期。
枯鞘期是查枯鞘和防治的重要时期。幼虫2龄后开始蛀稻茎,
再形成枯心、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幼虫侵入率与水稻 生育期关系不大。如食料不足,则分散转株为害。在天气 干燥缺水、稻株生长受阻时,转株频繁。
幼虫抗逆性强,冬季耐低温,春季耐雨湿,迁移能力强。未
成熟幼虫春季还能从稻桩中爬出,蛀入麦类、油菜和蚕豆茎 杆中为害。
二化螟生活史和习性 由于越冬虫龄不一,越冬环境小气候复杂,越冬幼虫化
蛹和羽化很不整齐。一般在茭白中的最早,其次是稻桩,再
次是春暖侵入夏熟作物的,在稻草、田埂杂草中越冬的最迟。 各越冬场所的羽化期依次相隔10~20d, 因此,越冬代蛾发生 期常持续2个月左右,其间常出现2个以上的蛾峰。 二化螟发育起点温度比较低,故每年发生期比较早。越
(中/7-上/8)
大螟生活史及习性 四川、重庆3~4代,成都3代,雅安3代。主要以老熟
幼虫,少数以3~4龄幼虫在稻桩及其它寄主残株和禾本科
杂草茎杆及根际越冬。越冬幼虫有遇淹水逃逸习性 。 早春气温达11 ℃以上越冬幼虫陆续化蛹,气温达12
oC以上开始羽化。有世代重叠现象。
大螟生活经过及习性
第1代主要危害玉米,第2代才转移到水稻上为害。第
末代幼虫老熟后,向下钻行于稻茎基部越冬。
三化螟各代发蛾期(1957年) *(盛期)
越冬代 成 都 雅 安 下/4-中/5 (下/4-上/5) 上/5-上/6 (中5-下/5) 第一代 中/6-中/7 (下/6-上/7) 下/6-下/7 第二代 下/7-下/8 第三代 中/9-中/10
(上/8-下/8) (中/9-上/10) 上/8-上/9 上/9-下/9 (中/9)
Gahan和三化螟啮小峰Tetrastichus shoenobii Ferriè re 幼虫寄生蜂:中华茧蜂Bracon chinensis Szepligeti等8种茧蜂, 褐腹瘦姬蜂Trathala flavo-orbitalis Cameron等11种姬蜂。
测报方法 1、发生期预测 方法:期距法。
去叶肉留下半透明表皮。老熟后于茎杆内或叶鞘内化蛹。
大螟生活经过及习性 大螟产卵部位因水稻生育期不同而有差异,水稻处于孕
穗期,大部分卵产在穗苞上(即剑叶的鞘内),叶鞘内较少, 其它时期则产在叶鞘内侧。一般,以稻田边5~6行卵量最多, 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幼虫孵化后在叶鞘内群居取食,形 成“枯鞘”,2龄以后,从稻株基部以上3~4节处咬孔侵入 为害。幼虫蛀食多不过节。幼虫一生能为害3~4株水稻。被 害茎秆,虫孔大,并排出大量虫粪,易与二化螟、三化螟相
二化螟广泛分布于亚洲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国内北起黑 龙江,南抵海南,东自台湾,系至新疆的昌吉和乌鲁木齐, 但以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的丘陵山区发生较重。
大螟国外分布于东南亚产稻国家。国内分布北线为陕西 周至、河南信阳、安徽合肥、江苏淮阴大致再北纬34度一线。
危害 三化螟是单食性昆虫,只危害水稻。二化螟食性较杂,
2. 按水稻害虫的危害程度,四川可分为5类:
①常年发生且为害严重的:稻螟、稻飞虱、稻叶蝉、稻蓟马、
稻纵卷叶螟 。②局部发生且为害严重的:川西盆地边缘的稻
苞虫 ,西昌等地的稻根叶甲,川东南部的稻杆蝇。③普遍发 生但为害不重的:稻蚜类、稻螟蛉、蝼蛄、稻眼蝶、稻蝽类。 ④局部发生为害较轻的:如内江和一些山区的稻摇纹,山区 的稻蝗类、稻象甲、稻负泥虫,泸县、涪陵等地的条纹 螟蛉,
灯下诱得雌蛾多于雄蛾,且多为未产过卵得雌蛾。成虫羽化 后当晚或次晚交配,再过1d即产卵。每雌产卵2~3块,每块 含卵1代平均38.7粒,2代82.6粒。雌蛾喜在夜色浓绿及高大粗 壮的稻株上产卵。在杂交稻上产卵较常规稻多,水稻生育期 中以处于分蘖期和孕穗期的产卵最多。着卵部位因水稻生育 期不同而不同,秧苗至分蘖期多在1~3叶离叶尖3~6cm处,
2、加强水肥管理 增施农家肥,重施硅肥,每亩施硅钙肥 20~25公斤。 3、人工拔除虫伤株
4、化学防治
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期是重点,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在各
代螟卵孵盛期用药。具体时间:川西北第1代以防治二化 螟为主,约在中下/5,第2代重点防治二化螟,兼治大螟,
约7月中下旬。常用药剂种类和用法:
①20%康宽悬浮剂10ml/667 m2 ②5%锐劲特悬浮剂,30~40 ml/667 m2。 ③25%三唑磷乳油150ml/667m2 ④三唑磷与阿维菌素的复配剂 油 20%三唑磷· 阿维菌素乳
水稻害虫概说
水稻害虫国内已知的有385种,常见的有30多种。
1. 按水稻害虫的危害部位和危害方式,四川常发生且危害重
的主要害虫可分为4类:
①蛀茎害虫:主要为3种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
②食叶呈缺刻的:稻苞虫类 (直纹、曲纹、隐纹稻苞虫)
③吸食汁液的:稻飞虱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稻叶蝉类
(黑尾、白翅和电光叶蝉)和稻蓟马类等。 ④食叶肉残留表皮的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 )
2、食料
水稻是影响水稻螟虫发生与为害的极其重要的环境 因素。 螟害程度的轻重,取决于螟虫的数量和水稻的危险 生育期是否和蚁螟盛孵期相吻合。
水稻品种和长势亦与吸引螟蛾产卵有关。水稻抗螟
性与稻株中硅的含量有关,稻株中苯甲酸、水扬酸对二 化螟有较高的毒性。稻酮能引诱二化螟前来产卵。
3、栽培制度 栽培制度的改革使稻田螟虫优势种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50、60年代稻螟种群以三化螟为主。 70年代中至80年代后期,三化螟由原来优势地位降为次要
(中/7-下/7) (上/8-中/8)
二化螟生活史和习性
国内1~5代,四川2~3代,盆地3代,半高山地区2代,
西昌2代,雅安2~3代。
二化螟以4~6龄幼虫主要在稻桩及稻草中越冬,还有在
茭白、野茭白、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在稻桩和稻草中越冬
的比例与割稻草高低、栽培品种和秋季雨水多少有关。秋季 雨水多,幼虫向根部迁移慢,稻草中越冬的虫数就多。越冬
前翅长方形,外缘有7个小黑点。 卵粒排成鱼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