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分级要求(行业标准)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 a)分级开展新型能力建设,推动新型能力不断跃升; b)围绕 新型能力的分级建设研发并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c)为组织分级开展新型能力建设提供服务; d)通过内部或 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具有的新型能 力等级。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01 起草人
03 适用范围
目录
02 起草单位 04 主要内容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分级要求》是2020年09月18日实施的一项行业标准。
起草人
周剑、陈杰、郑永亮、周翼、王金德、李君、马冬妍、何壑英、高毅、彭坤、田大为、周慧琴、房威孜、谢 国凤、凌大兵、王晴、陆韧钢、李清、姜晓阳、杜林明、李向阳、张成刚、张迪、张文彬、刘增进、李文慧、张 正凯、徐大丰、陈悦、徐慧、孔令鹏、王竹平、邱君降、陈希、金菊、赵剑男、贾进波。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感谢观看
起草单位
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赛 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赛昇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 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重庆海特克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南京慧德信息 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 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全集团有限公司、点亮智汇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汉信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T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交融管理系统要求GBT23001-2017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交融(以下简称两化交融)管理系统中可连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行与运转、评测、改良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合用于有以下需求的(各种)组织:经过两化交融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和连续改良,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式能力;经过内部或外面(包含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交融管理系统,以证明其在信息化环境下拥有获取可连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关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行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全部的改正单)合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交融管理系统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 工业公司信息化和工业化交融评估规范术语和定义GB/T23000-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件。
可连续竞争优势总则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连续发展的内外面坏境变化,依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行、保持和改良两化交融管理系统,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式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般配的可连续竞争优势。
辨别组织的内外面坏境组织应辨别与其战略、可连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样外面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付这些外面和内部因素的有关信息进行剖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含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面坏境有关的因素可能包含国内外文化、法律法例、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敌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向等。
注3:内部环境有关的因素可能包含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般配的可连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组织应将两化交融作为贯串战略一直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环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面环境的变化,依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连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辨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存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可连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应与其战略相般配。
组织应依照所确定的可连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对信息化的新式能力进行策划、实行、运转、评测与改良,保证获取与组织的战略相般配的可连续竞争优势。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分级要求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分级要求第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要求: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具有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
2、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能力:能够承担跨越传统行业的纵深、多层和多维度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能力开发及维护。
3、融合能力: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及行业能力的融合,并具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帮助支撑融合管理体系。
4、智能管理能力:具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高效率经营及动态决策。
5、全程可视化管理能力:能够实现不仅满足以资源传输为目的的应用,而且要求实现流程的全程可视化管理。
6、全栈数字技能:拥有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网络安全、AI计算能力、微服务和区块链及其它数字技能。
7、可持续增长能力:能够监测市场变化和知识更新,不断创新技术以沿袭可持续增长的发展。
第二、要求分级: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设计构建和管理复杂的技术架构。
2.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主的网络应用,可以根据各行业的特点设计开发应用系统。
3. 融合能力:能够实现应用数字化技术和产业能力建设构建,并可以持续维护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4. 智能管理能力:能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可靠有效的管理体系,实现高效率经营及动态决策。
5. 全程可视化能力:能够将传统行业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实现对资源流动的全过程的可视化管控及决策支持,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智能化运营。
6. 全栈数字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实现,熟练应用企业的AI和大数据平台,具备企业微服务架构系统、区块链平台及其它数字技能。
7. 可持续增长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知识更新实时反馈,利用机遇积累实力,建立可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体系。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Word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应与其战略相匹配。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Word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规定GBT 23001-1范畴本原则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如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筹划、支持、实行与运营、评测、改善旳通用规定。
a)本原则合用于有下列需求旳(各类)组织: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旳有效应用和持续改善, 打造信息化坏境下旳新型能力; 通过内部或外部(涉及评估机构)评估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以证明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旳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对于文献旳应用是必不可少旳。
但凡注日期旳版本使用于本文献。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 其最新版本(涉及所有旳修改单)合用于本文献。
GB/T23000-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 工业公司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 界定旳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献。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结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旳内外部坏境变化, 按照本原则旳规定, 建立、实行、保持和改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旳新型能力, 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旳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辨认组织旳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辨认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旳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旳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拟定。
注1: 这些因素也许涉及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旳影响。
注2: 外部坏境有关旳因素也许涉及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伙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 内部环境有关旳因素也许涉及组织旳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旳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4.3.1辨认和拟定可持续竞争优势旳需要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伙为贯穿战略始终旳重要内容。
组织应环绕其战略, 考虑内外部环境旳变化, 按照所形成旳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旳需求进行辨认、调节、评审和拟定, 并保存文献化信息。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 B T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a)经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b)经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4.3.1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企业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一、工作基础自2008年下半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地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相关理论、内涵和战略研究,在行业典型经验交流、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两化融合成果展、两化融合深度行系列活动、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等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大量企业调研,总结提炼了大批先进经验和成果。
发动了30余个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超过300名优秀专家,开展了面向35个行业、10个地方省市、4000余家企业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研究和测评实践工作,积累了大批企业两化融合一手数据和典型案例,摸清了我国两化融合总体发展现状以及各行业关键环节与重点,相关工作成果得到各参与单位的广泛认可,已经在企业实现大范围应用推广。
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有效推进两化融合的基本规律,初步形成了引导企业两化融合深度发展的核心理念、原则、要素和方法,进一步组织研制了首个两化融合领域的体系类国家标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初步搭建了覆盖全国的两化融合协同工作体系,整合了涵盖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等各领域的丰富专家资源。
二、构建思路(一)提出全面管理企业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有效控制成本、加强质量保证、加快市场响应速度、提升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所应遵循的管理原则、要素和方法。
企业依据管理体系系统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主要用于引导企业统筹工业化要素和信息化要素,使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工业化发展不足的问题,有效落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推动企业全面规范两化融合相关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加强两化融合工作的战略一致、过程可控和结果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高阻力低参与等问题,帮助企业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
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可通过形成分类实施指南和企业应用案例加强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GBT 23001-201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
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
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
4.1总则
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
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3.1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
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应与其战略相匹配。
4.3.2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组织应按照所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对信息化的新型能力进行策划、实施、运行、评测与改进,确保获取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4.1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并通过文件化信息予以明确。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内外部环境,见4.2;
b)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见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