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

合集下载

变质岩

变质岩
化石
a-顶面b-底面 1-板状岩层2-变厚变薄 f、波状交错层理 3-尖灭4-透镜体
沉积岩的水平层理 (美国科罗拉多)
平行层理
交错层理
透镜状层理
五、岩石2-沉积岩
定 义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风化产物、有机质和其他物质, 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3)新的。
作用: 形成新的变质矿物。
3. 变质岩的一般特征
(1)矿物成分
原来岩石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 闪石、辉石、方解石、白云石等; 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 纹石等,(变质岩特有的变质矿物)。
(2)变质岩的结构
和岩浆岩类似,几乎全部是结晶结构。 称为变晶结构。如粗粒变晶结构,斑状变 晶结构等。
如果变质作用进行得不彻底,在形成
的变质岩中还残留变质前原来岩石的结构 特征时,则称变余结构。
(3)变质岩的构造
主要的是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其中 片理构造是变质岩所特有的。比较典型的 片理构造有下面几种: 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
麻状构造
板状构造 片理厚,片理面平直,重结晶作用不明显, 颗粒细密,光泽微弱,沿片理面裂开则呈厚度 一致的板状,如板岩。 千枚状构造 片理薄,片理面较平直,颗粒细密,沿片 理面有绢云母出现,容易裂开呈千枚状,呈丝 绢光泽,如千枚岩。
结 构
层理构造
构 造 层面构造
化石
五、岩石2-沉积岩
定 义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风化产物、有机质和其他物质, 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物 质 成 分
矿物特征 常见矿物 几乎无
特点是适应常T、常P的环境。 石英、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粘土矿物、白云石、 石膏、硬 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鲕绿泥石、绿泥石 榄石、辉石、角闪石(适应高温高压环境)

变质岩

变质岩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先前的岩石变质后所产生的岩石叫变质岩,这里所说的先前的岩石可以是火成岩或沉积岩,也可以是变质岩的再一次变质。

岩石产生变质是由于温度、压力等的变化或是掺进、带出了某些成分引起的。

变质的结果是它们变成了另一种岩石类型。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

在变质作用中,由于温度、压力、应力和一些可以使它们发生化学变化的水、岩浆、气体等的影响,原来岩石中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岩石在发生这种变化时基本还是处于固体状态而并没有变成岩浆。

变质岩大多数具有结晶结构,在变质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特别的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十字石、堇青石等。

变质岩中的矿物成分除含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主要造岩矿物和上面提到的那些矿物外,与火成岩和沉积岩相比,变质岩中还常出现夕线石、石榴子石、硅灰石、文石等。

这是变质岩矿物成分的主要特点。

原来岩石中的成分及不同的变质情况决定了变质岩中可能出现什么矿物或矿物组合,如原来岩石是硅质石灰岩,变质后可能出现的矿物就是:石英、方解石、硅灰石、灰硅钙石等。

而变质条件则决定一种原岩在经过变质作用后,会形成什么矿物及它们怎样组合,如原岩为硅质石灰岩,在热接触变质作用中,温度低于470℃时,形成石英和方解石;当温度大于470℃时,则形成方解石和硅灰石或石英和硅灰石。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及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造则指变质岩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变质岩在地壳内分布很广,陆地和洋底都有,在时间上从太古宙(太古宙是一个划分地质时期的名词,它是指地球形成至距今25亿年前为止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到现代均有产出。

上个世纪中期,科学家发现在大洋底部的沉积物和玄武质岩石之下,也有变质的玄武岩、辉长岩等岩石的广泛分布,它们是由洋底变质作用形成的。

岩浆可以使接触到它的一些岩石发生变质,这样形成的变质岩分布面积不是很大却很广泛。

变质岩在中国的分布也很广。

变质岩资料

变质岩资料

1.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与地壳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作用,是在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特别是上地幔对于地壳的影响,区域热流和应力发生变化,使已存的地壳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从原岩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以产生重溶或重熔,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2.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受变质作用后的产物。

3.变质作用的分类:区域变质作用:泛指变质作用因素复杂且受影响的岩石范围也较广的一种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是在岩浆作用影响下,围岩主要受岩浆体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局部性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是在构造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应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破碎、变形,在破碎变形的同时伴有一定的变质结晶、重结晶作用的一类变质作用。

气液变质作用:是由热的气体及溶液作用于已形成的岩石,使已有岩石产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称为气液变质作用。

4.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时间。

5.变质岩的结构:变余(残留)结构,由于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很可能部分地被保留下来,形成此类结构。

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所成的结构。

交代结构:是交代作用所形成的结构。

特点是:岩石中原有矿物的溶解消失和新矿物的产生是同时进行的,即可置换原有矿物而保持原来矿物的结构形成假象矿物,也可以交代重结晶的方式形成新矿物。

碎裂结构:当刚性岩石在低温下所受定向压力超过弹性限度时,岩石本身及组成矿物就会发生碎裂移动,形成各种碎裂结构,原岩的物理性质、应力的强度、作用方式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决定着所成碎裂结构的特点。

6.变质岩的构造:变余构造:指变质岩中仍保留的原岩构造特点。

7.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瘤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千糜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

混合岩的构造:是混合岩中基体个脉体两种组成的构造表现形式。

变质岩

变质岩
显微变晶结构 主要矿物粒径<0.1毫米。
同一岩石粒径大致相等称等粒变晶结构;粒径不等但连续变化称不等粒变晶结构;粒径相差悬殊明显分为两类称斑状变晶结构,其中粗大着称为变斑晶,细小者是其他级别的颗粒。
(2)据变晶形态分为
粒状变晶结构 如石英、长石等
鳞片变晶结构 如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等,在岩石中称平行、定向排列
特征变质矿物: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硅灰石、石榴子石、滑石、十字石、透闪石、阳起石、蓝闪石、透辉石、蛇纹石、石墨。
变质岩结构类型:
1、变晶结构
(1)据变晶大小分
粗粒变晶结构 主要矿物粒径>3毫米。
中粒变晶结构 主要矿物粒径1--3毫米。
细粒变晶结构 主要矿物粒径0.1--1毫米
纤状变晶结构 阳起石、透闪石、硅灰石等,变晶为长条状、针状、纤维状矿物。
2、变余结构:变质程度不深,命名是在原岩前加“变余”二字,如变余斑状(原岩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
注:同一岩石可以出现几种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
1、变成构造
(1)斑点状构造 基质为隐晶质
(2)斑状构造
(5)块状构造
2、变余构造 残留原岩的构造,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变余层状构造等。
注: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条状矿物呈连续的平行、定向排列,形成平行、密集而不甚平坦的破裂面---片理面,如岩石中矿物细小且片理面上出现丝绢光泽与细小皱纹者称为千枚状构造,如矿物颗粒较粗肉眼能清楚加以识别者称为片状构造。
(4)片麻状构造 岩石中主要以长石为主的粒状矿物,同时伴有部分成平行定向排列的片、柱状矿物,后者在前者中呈断续的带状分布。

变质岩

变质岩

四、变质类型 ⒈ 接触变质作用 • 一般是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由岩浆活动引起的一种变质作 用。通常发生在侵入体周围几米至几公里的范围内,常形成接触变质 晕圈。一般形成于地壳浅部的低压、高温条件下,压力为107~ 3×108帕。近接触带温度较高,从接触带向外温度逐渐降低。接触变 质作用又可分为2个亚类: ①热接触变质作用:指岩石主要受岩浆侵入时高温热流影响而产 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定向应力和静压力的作用一般较小,具有化学活 动性的流体只起催化剂作用,围岩受变质作用后主要发生重结晶和变 质结晶,原有组分重新改组为新的矿物组合并产生角岩结构,而化学 成分无显著改变。 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围岩除受到热 流的影响外,还受到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和挥发分的作用,发生不同 程度的交代臵换,原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都发生明显 改变,形成各种夕卡岩和其他蚀变岩石,有时还伴生有一定规模的铁、 铜、钨等矿产以及钼、钛、氟、氯、硼、磷、硫等元素的富集。
八、变质岩的结构 变晶结构 是一种因变质作用使矿物重结晶所 形成的结构。根据变质岩中矿物晶形的完整程度 和形状,分出鳞片变晶结构、纤维变晶结构和粒 状变晶结构。说起鳞片,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鱼鳞, 这只是一个类似的比喻。变晶矿物呈片状,沿一 定方向排列形成鳞片变晶结构。只有少数情况矿 物的排列不定向,互相碰接形成交叉结构;纤维 变晶结构是纤维状、柱状变晶呈定向排列,形成 片理;粒状变晶结构是由粒状矿物组成的结构, 这些矿物颗粒自形程度和形态不同。比如显微粒 状变晶结构,也称角岩结构,是由显微颗粒组成 的。而石英岩、大理岩的变晶颗粒比较大,呈多 边形,是典型的粒状变晶结构。
⒌ 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 即一般所称的区域动热变质作用,也有人称为 造山变质作用。这是在区域性温度、压力和应力 增高的情况下,固体岩石受到改造的一种变质作 用,它往往形成宽度不等的递增变质带。此种变 质作用在地理上以及成因上常与大的造山带有关, 如欧洲苏格兰—挪威的加里东造山带,北美的阿 巴拉契亚造山带,中国的祁连山造山带等。变质 作用的形成温度可达700℃,有的高达850℃,压 力为(2~10)×108帕,岩石变质后具明显的叶理 或片理。常伴有中酸性岩浆活动或区域性混合岩 化作用。

变质岩

变质岩

1 变质作用
二、变质反应的主要外部因素
变质作用是自然界的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
地壳中已有岩石变质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由 地壳发展一定阶段一定地区的地质环境所决定,并和
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或复杂的深成作用相联系。
具体而言,决定变质岩矿物和组构特征的直接控 制因素则是变质作用发生当时的物化条件,其中主要 是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和时间等因素。
1 变质作用
1 变质作用
二、变质反应的主要外部因素 1.温度 温度产生的原因: (1)由于构造运动,地壳下降使岩层沉到地 下深处,就要受到地热的影响; (2)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量:其特点是 总量大,不均匀,有时也极可观; (3)由于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围岩,岩石就 要受到岩浆热能的影响; (4)由于岩石构造变形,发生断裂,岩石就 要受到机械摩擦热的影响。 热力的标志是温度,温度是变质作用的最积极 的外部影响因素。
四、变质作用的方式 2、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
1)固体-固体反应
多形转变 Al2SiO5 === Al2SiO5
蓝晶石或红柱石
固溶体的出溶
夕线石
许多固溶体矿物在低温下生成条纹状交生体 纯固相反应 NaAlSi2O6+SiO2====NaAlSi3O8 硬玉 石英 钠长石
黄铜矿(黄色)的固溶 体出溶物,呈叶片状或 格状分布于斑铜矿(紫 红色)中
3)影响岩石的重融作用,如有实验证明,当岩体 处于水饱和状态时,花岗质岩石中的低温组分在 640±20 ℃即开始重融,但在完全不含水时,则需950 ℃。
1 变质作用
二、变质反应的主要外部因素 3.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2)O2的作用 不是主要组分,但PO 较大时,Fe大多呈Fe3+,它

变质岩特点

变质岩特点

变质岩特点
1 变质岩的定义
变质岩是一种由原始岩石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历经变形
后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有很多种,通常可以按照变质作用的强度
和变质岩中含有的矿物成份进行分类。

2 变质岩特征
(1)变质岩具有坚硬和易于裂纹的特性,具有比原始岩石高的密度、脆性和硬度;
(2)变质岩常呈现亭子状或柱状礁石,具有密集的细细裂纹和细
小的胶结结构;
(3)变质岩表面均匀,有时会出现多种特征色泽的矿物组织;
(4)变质岩的岩浆发生了轻微的比例弹性,同时还出现变质构造;
(5)变质岩中大量含有碱性矿物和无机物质,具有较脆性和密度性,有时会出现金属矿物组织。

3 变质岩的形成
变质岩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与地下的温度和压力有关,随着暴露的
时间的延长,高温热液的流动会形成变质岩,当变质岩长期处于极端
的地质条件下(如极高的温度或压力)时,变质岩能够形成各种角色
的物质,具有陶瓷状的结构,由此产生一种脆性矿物,有助于形成仪式变质岩。

4 结论
变质岩是地壳最常见的岩石类型,它们都是由原始岩石受地下高温和压力影响而发生变质后形成的,具有坚硬易裂、密集裂纹和易于构造等特征,也会含有碱性矿物和无机物质,有金属矿物组织和特定的特征色泽。

变质岩

变质岩

石灰岩
大理岩
石灰岩在高温下变质成大理岩
2. 压力: 静压力:由上覆岩层压力形成。 1-2千巴——1万巴 深: 4-7km — 35km 如:红柱石 (比重3.1) → 兰晶石(比3.6) 定向压力:由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引起的具有一定方 向的压力。 地壳浅层:静压力小,岩石相对脆性。→定向压力 造成岩石、矿物变形、破碎。 地壳深层:静压力大,岩石相对塑性。→定向压力 造成岩石中矿物平行定向排列, 形成 片理构造。 片理:矿物在平行压力方向溶解(压溶),在 垂直压力方向重结晶,并平行定向排列 例如: 闪长岩 闪长片麻岩 角闪石的排列
板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
片状构造(黑云母平行定向排列)
片状构造(角闪石平行定向排列)
片麻状构造
块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
眼球状构造
第四节 变质岩
五. 变质岩分类:(按成因分类) 1. 热接触变质岩: 大理岩 石英岩 2. 交代变质岩: 云英岩 块状构造 蛇纹岩 3. 动力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 糜棱岩
第四节 变质岩
一. 定义: 变质岩: 指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新岩石。 变质作用:指变质因素作用下,岩石性质发生 改变的 过程。 二. 变质作用因素: 地热增温 岩浆活动 断层运动 700℃~900℃ 1. 温度: 150℃ 成岩作用----变质作用----融化成岩浆 温度变质结果 矿物重结晶 非晶质→结晶质 隐晶质→显晶质 如:石灰岩→大理岩 细 晶→ 粗 晶 砂 岩→石英岩 生成新矿物: 如:高岭石→红柱石
第四节 变质岩
砾岩 粗砂 碎屑岩有胶结物 砂岩中砂 细砂 粉砂岩 泥岩 粘土岩颗粒细硬度小 页岩(书页状层理) 结晶灰岩 鲕状灰岩 化学岩有化学反应 石灰岩类 竹叶状灰岩 有胶结物 (有凝胶感)硬度中等 泥灰岩 白云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大岩关系形成过程A-火成岩——原岩—熔融—结晶B-沉积岩——原岩—风化—搬运—沉积C-变质岩——原岩—P、T、C—变质特征———继承与改造特征变质矿物的出现2.变质作用、变质岩变质作用: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原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

(或:指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作用因素(P、T、时间、流体)温度:200 - 800℃,超高压可达1000 ℃;地热增温(正常情况25-30 ℃/ km)压力:静压力、定向压力、粒间流利压力流体成分:H2O、CO2等,在较高温压条件下, 具有较大的活性。

4.变质岩的研究方法与意义、任务变质岩研究的意义:变质岩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来自地壳深部的使者,给我们带来了地壳深部的有关信息。

其研究意义是:①了解深部地壳的组成和早期地壳演化;②恢复变质时期地壳的热力学演化历史;③恢复原岩建造;④指导找矿。

变质岩石学的任务:对不同类型的变质岩进行全面、系统的岩石学研究研究变质作用的发生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变质与变形的关系研究变质作用的时代变质岩的研究方法:地质学方法、实验变质岩石学方法、理论综合方法5.变质岩流体来源6.变质作用类型及定义1.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的变质作用。

热接触变质作用:指围岩受岩浆高温的影响而发生的变质作用。

温度是主要因素,压力次之,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重结晶和变质反应。

典型的接触热变质岩称为角岩。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如果变质因素除温度压力之外,还有大量来自岩浆的挥发组分参与,就会使接触带附近的侵入岩和围岩发生明显的交代作用,从而形成变质岩。

2.动力变质作用:指岩石受定向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破碎、变形、重结晶的变质作用。

其特点是低温、高应变速率、重结晶不强烈,往往与断裂带有关。

碎裂变质:在地壳的浅部,岩石呈脆性,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时,岩石便会被压碎或磨碎,产生碎裂变质,有代表性的岩石是构造角砾岩。

韧性变形:在地壳中、深部,温度和压力较高,岩石具塑性,在断裂带中的岩石一般不发生明显的破裂,而是以强烈韧性剪切变形或塑性流动为主,有代表性的岩石是糜棱岩。

其特征是细粒化,并具有明显的定向构造。

3.气液变质作用: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

*常发生于一些热液矿床或矿脉周围以及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前者称围岩蚀变,后者称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除流体外,温度、组分的化学势是主要的控制因素,交代作用和变质反应是其主要的变质方式。

4.区域变质作用:指在大范围内,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产生的变质作用。

浅变带:温度和静压力不大,以定向压力为主,板理发育,主要形成板岩、千枚岩。

中变带:压力较大,温度也较高,常形成各种结晶片岩。

深变带:静压力较大,温度高,重结晶显著,形成各种片麻岩和混合岩。

5.混合岩化作用:从变质岩经深熔而形成混合岩的过程称为混合岩化。

亦称超变质作用。

7.变质作用机制(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等1. 变质结晶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

主要机制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不变(除H2O、CO2外,封闭系统)。

交代作用: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岩石在交代过程中保持体积不变(开放系统)。

(渗透:裂隙溶液中组分迁移驱动力为压力差;扩散:粒间孔隙溶液中组分迁移驱动力为浓度差)2. 变形3. 变质分异: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成分层:条带状或透镜状矿物集合体)。

8.正变质岩、副变质岩、等化学系列、等物理系列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

等化学系列:指原始总化学成分特征相同的所有变质岩。

同一化学系列变质岩中矿物组合的不同,只取决于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

按变质岩化学成分特点可分为五个等化学系列:1.富铝系列:化学成分特征是富铝;贫钙;铁,镁低;钾> 钠.原岩是泥质岩石(泥岩、页岩)或火山凝灰岩.2. 长英质系列:化学成分特征是富硅;贫钙,铁,镁;铝含量也较低.原岩是含长石的各种砂岩, 粉砂岩和酸性—中酸性火山岩, 花岗岩.3. 碳酸盐系列:化学成分特征是富钙,镁;铝,铁,硅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大.原岩是石灰岩和白云岩.4. 铁镁质系列:化学成分特征是贫硅;富铁,镁, 钙;钠> 钾;含一定量的铝.原岩是基性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 辉长-辉绿岩;铁质白云质泥灰岩; 基性岩屑砂岩等.5. 超铁镁质系列:化学成分特征是富铁,镁;贫钙,铝,硅.原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超基性火山岩和极富镁的沉积岩。

等物理系列:指相同或特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变质岩。

同一系列变质岩矿物成分的不同决定于原岩的总化学成分.按温度将变质强度划分为四个变质级(等物理系列) :很低级, 低级, 中级, 高级(1)很低级变质:特征是变质基性岩中出现:浊沸石,硬柱石, 葡萄石, 绿纤石等矿物的出现为标志, 温度区间为200-3500C.(2)低级变质:以变质基性岩中硬柱石, 葡萄石,绿纤石等矿物反应形成:黝帘石和阳起石为标志, 温度区间为350-5500C.(3)中级变质:标志是泥质岩石中十字石(堇青石)出现和绿泥石消失. 在变质基性岩中以:普通角闪石+斜长石(An17)为特征. 温度区间为550-6500C.(4)高级变质:标志是泥质岩石中白云母和石英反应形成:矽线石和钾长石组合(变质成因的紫苏辉石代表高级变质条件), 温度区间> 6500C.9.变质特征矿物1. 稳定矿物:在特定变质条件下新形成的矿物或虽是原岩中的矿物,但在新的P-T条件下仍然保持稳定的矿物.2. 不稳定矿物:指对某一变质作用的P-T条件来说是不平衡的原岩中的矿物, 因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留下来.3. 特征变质矿物:一般是指稳定范围较窄, 反映外界条件的变化比较灵敏的矿物,此类矿物常具有能说明变质作用性质和强度的意义。

如绢云母、绿泥石、滑石、蛇纹石等常为低级变质矿物;而蓝晶石、十字石等常为中级变质矿物;紫苏辉石、矽线石常为高级变质矿物。

4. 贯通矿物:一般是指可以在很大范围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和存在的矿物。

如石英、方解石等。

对温度和压力不敏感.低级变质的矿物: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滑石、钠长石等;中级变质较典型的矿物:白云母、钾微斜长石、硬绿泥石、镁铝榴石、十字石、蓝晶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高级变质矿物:矽线石、紫苏辉石、正长石等。

10.变质岩结构概念:是指岩石中矿物晶体的粒度(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 形态、自形程度以及矿物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按成因分四类: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变形结构、交代结构.变余结构: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进行的不彻底,原岩中部分结构保留下来,形成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由变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所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

按矿物粒度的绝对大小分为:粗粒变晶结构(> 3 mm)中粒变晶结构( 1 - 3 mm)细粒变晶结构(0.1 -1 mm)显微变晶结构(< 0.1 mm)按矿物粒度相的对大小分为: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按变晶矿物的自形程度分为:全自形变晶结构半自形变晶结构它自形变晶结构按变晶矿物的形态分为:a) 粒状变晶结构b) 鳞片变晶结构c) 柱状变晶结构按变晶之间的交生关系分为:a) 嵌状变晶结构b) 穿插变晶结构c) 反应边结构d) 网状结构变形结构:脆性变形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碎粒结构.韧性变形结构: 波形消光,变形纹,变形带,亚颗粒,核幔结构,拔丝组构等.交代结构:交代假象结构、交代蚕食结构、交代残留结构、交代净边结构.11.变质岩构造变质岩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按成因可以分两大类:变余构造;变成构造。

变余构造:变质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的构造。

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等.变余构造:是恢复原岩类型的主要依据。

变成构造: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构造。

面状构造:表现为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面,统称为面理。

常见类型: 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层状构造、眼球状构造、拖尾构造、S –C 组构。

线状构造:线状构造即线理,表现为各种线状要素的平行定向排列。

按线状要素的不同,线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类型:(1)拉伸线理(2)皱纹线理(3)交面线理无定向构造常见类型: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斑构造)斑点状构造、阴影状(星云状)12.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1.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系列,该系列有六个岩石基本名称: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碎裂岩2.以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命名的变质岩系列,该系列有七个岩石基本名称:石英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超铁镁质岩、混合岩13.区域变质作用分类,片岩与片麻岩的区别片岩:主要由鳞片状、纤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具片状构造,变晶结构。

片麻岩:主要由粒状和鳞片状矿物组成,具片麻状构造,变晶结构。

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其中长石+石英>50%,长石多于石英,如果石英多于长石就叫“片岩”。

片岩具片理构造,常见于区域变质岩。

原岩已全部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

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维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

14.千枚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结晶程度较板状构造强,裂面密集不平整,表面有皱纹,强烈丝绢光泽。

板状构造:岩石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平等破裂面,板理面光滑平整。

片状构造:片状,长柱状矿物平等排列构成片理面。

片麻状构造:定向排列的片状或长柱状矿物在长石、石英灯粒状矿物中呈继续分布。

15.动力变质作用,岩石分类与命名,常见动力变质岩石常见动力变质岩: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千枚糜棱岩(千糜岩)、假熔岩。

16.常见接触变质岩的类型(1)具定向构造的,根据构造特征分别定名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

(2)不具定向构造的,按岩石结构和主要矿物成分分为:角岩:具角岩结构或细粒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作散布状或其它非定向排列的热变质岩都可称为角岩。

大理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具粒状变晶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