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

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人喜欢咏物言志,如唐代诗人李贺在《马诗》中写“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14.选一选或填一填。
(1)一年之计在于______,一日之计在于______。
26.连一连,读一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春光懒困倚微风苏轼
黄师塔前江水东碧水东流至此回杜甫
借问酒家何处有月有阴晴圆缺李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人有悲欢离合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27.阅读练习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2)孤帆远影______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银盘里一青螺。
(4)江碧鸟逾______,山青花欲燃。
(5)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______丝几万条。
(6)儿童急走追____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0.对“众皆弃去”理解有误的是( )
A .众:指许多人
B .皆:全,都
4.按要求写句子。
(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用划线字说一句话)
(2)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补充诗句)
(3)结,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4)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丁香结年年都有。(用关联词连接)
5.默写古诗.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1. 我还知道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并能写出大概的诗意。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动的景物有,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到来了。
(2)这首诗第二句的意思是。
(3)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第句。
(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之情。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给生字注音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乞巧霄渡(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乞:______碧霄:______(3)《乞巧》这首诗表现人们过节时______心情和______的心愿。
(4)你认为人间女子除了会乞求心灵手以外,还会乞求些什么呢?4. 针对《三打白骨精》做出评说的诗句是()。
A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城必成灾B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D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5. 根据提示填空。
(1)我站在草原上,看到天空蓝蓝的,草原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牛羊从草丛中露出身影,不由得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常常用“______”告诉壮壮要有远大的志向。
(3)《夜宿山寺》中直接描写山寺很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老师常用古诗中的“______,更上一层楼”勉励我们要努力学习。
(5)河水什么时候解冻?大雁什么时候从南方飞回来?俗语“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答案。
6. 填一填。
(1)这学期我们学了几首古诗,我最喜欢的一首是《______》。
我记得最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海面上没有风,也没有波浪,我会用“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描写这样的情景;起风了,云翻滚着,这时可以用词语“______”来描绘;云淡了,风也变轻了,可以用词语“______”描写这样的情景。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项训练含答案完美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专项练习一、选择。
1.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2.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3.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二、填空。
1.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别诗是诗人表达和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李白就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送朋友出使安西时,写下诗句表达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____的。
[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____”字,(乙)诗则紧扣“_____”字[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①(甲)诗中,一个“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_”字令人满目凄然。
②(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故用“_____”。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
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阅读空间。
2. 古诗阅读。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 “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含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两首诗中的“客”和“君”各指的是谁?(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有何异同?(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5)你最喜欢两首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2. 阅读《七子之歌——台湾》,完成练习。
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yūn yīn)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注释:氲氤着郑氏的英魂:指台湾还留着郑成功消灭外族的豪壮气息。
夏日要晒死我了:指不甘被侵略者(日本)蹂躏。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誓死保卫家乡。
(1)你认为全诗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2)读完诗歌,你想对台湾人民说些什么?3. 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
,人间能得几回闻。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人们常用诗歌的哪两句来赞赏精美的音乐和文字?4. 小金鱼摇摇头,摆摆尾,一串水泡吐出嘴。
水泡水泡水上游,那是金鱼的小皮球。
(1)小金鱼生活在______里,它喜欢______。
(2)“那是金鱼的小皮球”中的“皮球”指的是______ 5. 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千里共婵娟。
(2)______,今夕是何年。
6.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五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古诗词二一、根据语境填写古诗句。
1.我们读到不少送别诗,“,。
”和“,。
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
”,表达了离别之情。
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
”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
”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2.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
王昌龄发出了“,。
”的满脸豪情。
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4.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
”;《泊船瓜州》中的“,。
”5.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6.明明学习不认真,不懂得珍惜时间,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7.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8.《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
《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
,。
9.王之涣和王昌龄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写下很多描写关外风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
《凉州词》中描写了凉州萧索壮阔的景象:,。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爱国情怀:,。
二、鸟的乐园。
(填鸟名)1.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2.草长()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5.千山()飞绝,万径人踪灭。
6.()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三、根据提示,结合自己课内外的学习和积累,在横线上写出一句相应的诗句。
1.抒写思乡情的诗句:,。
2.抒写友情的诗句:,。
3.描写春天的诗句:,。
4.描写冬天的诗句:,。
5.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四、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
(2)______,不是遮头是使风。
(3)草铺______,笛弄______
诗中“铺”和“弄”用得妙吗?为什么?
______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的"______,______”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2)古今贤文" ______,______ ”勉励我们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
2.按课文《花朵》填空。
星星,
是夜空的花朵。
焰火,
是节日的花朵。
我们,
是祖国的花朵。
(1)课文一共有______句话。
(2)连一连。
焰火______A.祖国的花朵
星星______B.节日的花朵
我们______C.夜空的花朵
3.鉴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2)童年是我们难忘的梦境,吕岩用诗句“______,______。”描绘了牧童无忧无虑的生活。
(3)时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岳飞在《满江红》中,告诫我们:______
(4)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要响应《礼记》的号召:______。
16.填一填。
(1)这学期我们学了几首古诗,我最喜欢的一首是《______》。我记得最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千锤万击出深山
锤:______。击:______。
(3)为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样的思想感情?
15.根据你积累的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黄河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刘禹锡用诗句“______,______。”写出了它的奔腾和壮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专题八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专项练习一、选择。
1.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2.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3.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二、填空。
1.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别诗是诗人表达和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李白就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送朋友出使安西时,写下诗句表达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
(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1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4.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
25.按要求写句子。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补充完整)
(2)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转述句)
2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古诗中,儿童生活那样富有情趣: “小娃撑小艇,______。”“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我还积累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______,______。
1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牧童诗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这两首诗中都描写了牧童的笛声,请简要分析其对刻画牧童形象的作用。
(2)这两首诗表达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9.读一读,回答问题。(填序号)
(5)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树上的叶子______,蝉一声也不出。
(6)《弟子规》:置冠服,______,勿乱顿,致污秽。
(7)我神州,称______,山川美,可入画。
2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C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读《如梦令》,发挥想象,写一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反映出的情形。
14.读课文《树叶》,按课文填空。
长在树上,
树枝拿它当_____。
落在地上,
小虫拿它当_____。
漂在河里,
鱼儿拿它当_____。
飞到天上,
小鸟拿它当______……
树叶说:
“大家都喜欢我,
我真高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太阳朝我笑,鸟儿喳喳叫。
我是小学生,背上新书包。
唱歌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我们上学要做到______。
①笑②叫③不迟到
20.我会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
(2)窗含西岭______,门泊______。
(3)春种一粒粟,______。谁知盘中餐,______。
(4)春______惊春______天,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是______。
9.下面古诗及所对应的常识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 .旧时王谢堂前燕,轻烟散入五侯家。《乌衣巷》(刘禹锡)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10.课文背诵,按课文原文填空。
喜欢——______高兴——______
(2)将诗歌补充完整。
长在树上,
树枝拿它当______。
落在地上,
小虫拿它当______。
漂在河里,
鱼儿拿它当______。
飞到天上,
小鸟拿它当______ ……
树叶说:
“大家都喜欢我,
我真高兴!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①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②回,乡音③无改鬓毛④衰。
(3)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对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理解正确的是()
A .知道还有孩子在捉蟋蟀玩呢!夜深人静了还有一盏灯是亮着的。
B .有几个孩子一直在捉蟋蟀玩到很晚,篱笆旁的灯一直都是亮着。
南朝四百八十寺只是近黄昏
2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_。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默写古诗。
(2)联系古诗,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一水间:______。
②钟山:______。
(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儿童相见不相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1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______
十分春:______
钟山风雨起苍黄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③,天翻地覆慨而慷④。
宜将剩勇追穷寇⑤,不可沽名学霸王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⑦。
【注释】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②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形容匆忙。③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④慨(kǎi)而慷(kāng):感慨而激昂。⑤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⑥不可沽(gū)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⑦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成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1)你看,它把______给了银杏树,______的叶子像一把把______,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______。
(2)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______,争着______呢!
(3)小雨滴______,______便开始了。
(4)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______:______淙淙地流向______,______潺潺地流向______,______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两首诗中的“客”和“君”各指的是谁?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有何异同?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5)你最喜欢两首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3)《古今贤文·合作篇》告诉我们合作力量大:“______,泰山移。”合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力量与智慧:”______,赛过诸葛亮。”真诚的友谊不会被距离所隔断:”______,天涯若比邻。”
27.读一读,连一连。
举着望明月报得三春晖
举杯邀明月多少楼台烟雨中
谁言寸草心低头思故乡
夕阳无限好对影成三人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对这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①
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四月
(5)______在林中互相碰触着,______在狂风里簌簌地响,
______拍着大手。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______,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______。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②老大:年纪大了。③乡音:家乡的口音。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