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发展线索
小说结构知识:什么是小说的线索

小说结构知识:什么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来叙述故事,从而展现出人类社会的各种美好与丑恶的一面。
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情节,也就是小说的线索,它是小说故事发展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小说的线索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小说的线索概念小说的线索是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是构成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涵盖了小说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通常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三部分。
小说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它的线索设置是否合理、精彩和适当。
二、小说线索的分类小说中的线索可以分为多个方面,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轴可以分为正线和支线。
正线:即小说的主线,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线索,贯穿始终,是整个故事的基础。
主线一般都依托于一个核心事件,通过其展开整个故事,主线往往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能吸引读者的部分。
支线:即小说的次要线索,是小说故事发展的补充和辅助,主要是用来激发主线的事件,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有趣和生动。
支线中一般贯穿的是小说中人物的日常生活,一些小细节和驱动事件。
三、小说线索的设置要求小说线索是整个故事的基础,它的设置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一个好的小说,除了要有动人的情节,还需要严谨的线索设置。
以下是线索设置的要求:1、故事的逻辑性要强:即故事之间的联系要清晰,并且不能出现太多的矛盾和错误。
2、人物的塑造要真实:即人物的思想、性格、语言、行为等方面要符合现实中的人性。
3、文笔要清晰:即不要出现文不达意、语言不通顺的情况,要让读者读懂故事情节。
4、情节的矛盾要激烈:即故事中的冲突和矛盾要激烈,让读者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
5、意义要深刻:即故事要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寓意,具有启发和感染人的力量。
四、小说线索的作用小说中的线索是小说故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小说线索是小说故事的构成要素之一,可以让读者全面了解故事的情节,增强故事的可读性。
2、小说线索可以让读者跟随故事的发展,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更有共情心。
小说线索

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
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
结构的单调。
大家好
3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 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 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对主 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 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 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 代。
大家好
2
小说叙事的顺序
(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
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
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
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2)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
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方法,
一 判断小说的线索:一看内容,二看标题。
1.具体来说,小说的线索安排一般有以下几
种形式: (1)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作品《》
以“我”——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
所见所闻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
如莫泊桑的小说《》.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
警官奥楚篾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
(5)平叙: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 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 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 表一枝”,故又叫分叙。
大家好
4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 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 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 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小说线索知识点总结

小说线索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线索的概念小说线索是小说情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故事的主要情节、事件、人物关系和发展走向。
线索的设置对于整个小说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线索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保持对小说的持续阅读。
二、线索的分类1. 主线:主线是小说情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小说发展的核心。
主线通常围绕着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展开,贯穿整个故事情节,是整个故事的主线索。
2. 支线:支线是在主线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次要情节,通常用来丰富小说的内容,增加故事的可读性。
支线通常与主线有一定的联系,但又能够独立存在,并不影响主线的发展。
3. 转折线:转折线是小说情节中的转折点,是故事情节的关键部分。
转折线的设置能够为整个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和紧张感,让读者不断保持对故事的关注。
三、线索的设置原则1. 逻辑性原则:线索的设置应该符合故事情节的逻辑,不能脱离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设定。
线索的发展应该合乎常理,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2. 渐进性原则: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线索的揭示应该是渐进的,不能一下子揭露所有的情节,否则容易让读者失去好奇心。
3. 联系性原则:不同线索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能孤立存在,否则容易让情节显得零散,让读者无法理解。
四、线索的运用技巧1. 预示性暗示: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使用预示性暗示,为故事的发展制造悬念和神秘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突破性披露:在一些关键的转折点上,可以适当地使用突破性披露,将之前埋下的线索一一揭示,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感,增加小说的戏剧性。
3. 转换性发展: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使用转换性发展,即在主线和支线之间进行转换,增加故事情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五、小说线索的作用1. 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好的线索能够增加小说情节的吸引力,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丰富故事的内容:线索的设置能够丰富小说的内容,增加故事的可读性,让读者有更多的阅读享受。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如何寻找明暗线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如何寻找明暗线小说是否有明暗线,如果有,怎样找出文章的明暗线,这个问题让很多老师都望而生畏,但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知识点。
今天我们重点探讨一下概括明暗线。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用来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因此它与结构或层次、情节一道成为作品谋篇布局的重要环节。
重点(什么是线索):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类型:人物--鲁迅《孔乙己》事物--莫泊桑《项链》事件--契诃夫《变色龙》地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间--《一定要争气》感情--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寻找明暗线(一)对于叙事性(小说、散文、戏剧)来说,明线:主要人物做的事情暗线:次要人物做的事情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明线:林冲沧州遇旧--买刀寻仇--接管草场--怒杀复仇暗线:陆虞候酒馆密谋--安排美差--火烧草场--庙前被杀再比如:《西游记》明线:师徒四人带着一匹白马历经千难万险去取经的故事。
暗线:佛道两家以妖魔鬼怪为手段暗中斗法再比如:《百合花》明线:新媳妇不借给小通讯员被子—借给我被子—新媳妇将被子铺门板上—新媳妇用被子为小通讯员入殓暗线:小通讯员上战场—小通讯员参加激烈战斗—小通讯员牺牲再比如:《变形记》明线: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的死在家中暗线:亲人惊慌同情—憎恨—把他弄走对于明线,要注意的是:1、小说的主要人物很容易找到,比如新高考I卷《马兰花》主要人物就是马兰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要人物就是林冲,《药》的主要人物就是华老栓一家。
2、容易出错的点在于一:主要人物做的事情概括的不全面,比如《药》中,有的学生明线写道:华老栓给儿子吃人血馒头。
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不会得全分。
3、容易出错的点在于二:中途改变主语,比如《马兰花》明线是马兰花,但写着中间就开始以“丈夫”开头,这里要跟学生强调,主语要从一而终。
高三语文小说的题目与线索 ppt课件

《甄嬛传》
明确小说中人物
《原 乡》 《北京青年》 《步步惊心》
暗示小说内容 地点,人物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林黛玉进贾府》 交代人物,概括情节
《苍 狼》
交代人物以及人物特征
ppt课件
15
明确考查的题型:
一、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二、理解小说标题的作用(原因、 效果、好处)
ppt课件
16
一、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 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ppt课件
7
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1、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 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 。(情节) 2、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主题) 3、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 (人物) 4、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效果)
ppt课件
5
优化方案62---《马兰花》
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 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第二问: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 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 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 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ppt课件
6
怎样寻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
因此,文题的含义其实是指像奥楚蔑洛夫这样见风使舵、趋
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警察。(结合主旨)
ppt课件
18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 文章主旨意义。
小说中的叙事结构与故事线索

小说中的叙事结构与故事线索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叙事结构和故事线索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的想象力。
叙事结构和故事线索在构建小说的整体框架和情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和故事线索进行讨论,探究它们对于小说的影响和作用。
一. 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指作者在小说中创造的叙述方式和组织形式。
叙事结构可以决定小说的整体布局和呈现方式,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
1. 线性叙事结构线性叙事结构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叙事方式之一。
它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发展的逻辑,从开始到结束一以贯之地叙述故事。
读者可以逐步地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例如,经典小说《红楼梦》就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让读者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揭开其中的谜团。
2. 非线性叙事结构与线性叙事结构相反,非线性叙事结构以非常规的方式叙述故事,打破了时间顺序和故事事件发生的逻辑。
它可以通过回溯、闪回、插叙等手法来创造跳跃式的叙事效果。
例如,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就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多个视角和时间层面的交错,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复杂而有趣的故事。
3. 多重叙事结构多重叙事结构是将多个叙事线索并行或交织在一起,从而增强故事的复杂性和层次感。
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叙述者或不同的时间点,来揭示不同的角度和真相。
例如,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就运用了多重叙事结构,通过不同的叙述者和时间层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错综复杂而令人难忘的故事。
二. 故事线索故事线索是小说中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要素。
故事线索可以决定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走向,让读者对故事产生情感共鸣。
1. 线性故事线索线性故事线索是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发展的逻辑,从开始到结束一以贯之地叙述故事情节。
它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让读者可以逐步地了解故事的展开和结局。
例如,经典小说《三国演义》就采用了线性故事线索,让读者随着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变迁,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英雄人物的辉煌。
关于小说线索 带答案

小说线索什么是线索?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是结构全文的脉络。
线索的分类1、单线,全文只有一条线索。
如莫泊桑的《项链》,全文就以“项链”为线索结构全文,围绕“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这条线索来展开情节的。
比邻而居王安忆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
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
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
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
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
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 果然,草药味从此消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
小说的文体特征

情节作用:
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是决定矛盾的双方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
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 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 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的必 然结果。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 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小说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心情。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深化作品主题。 6、奠定情感基调。
4、解读小说的主题
1、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2、通过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
(3)、环境: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
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 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 写。(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
染气氛、烘托人物都有着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 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它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从描写角度看人物塑造的方法:
小说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 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刻画 人物常见的五种方法)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 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 绘。又叫侧面烘托。
三要素看出作者的创造动机,从而把 握小说主题。 掌握情节结构。 了解典型环境。 分析人物形象。 ④揣摩描写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人小说 先秦史书如《左传》《战国策》 等,都有具体记载人物的言行。诸子 百书如《论语》等也有不少记事成份, 它们都对魏晋以后的记录人物事件的 小说有直接的启发和影响。 魏晋时期清谈玄理、品评人物的风 尚又促成了记录人物轶事的小说的出 现。即志人小说。
一、志人小说的类型
1、笑话 (魏)邯郸淳《笑林》, 对世态有所讽刺。 2、野史 (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 作《西为清言、谈玄 共论、共谈、讲论等,内容主要是玄 学,反映了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研讨 辩论的风气。 清谈既可以全身避祸,又是名士 风度的象征,可以借此提高身价,因 此盛行。
《世说新语》载:夷甫晨起,见钱 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 其故,答曰:‚我晒书。‛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 一位女神。人首蛇身,与伏羲为兄 妹。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 土造人,制嫁娶之礼。 女娲是中华 民族伟大的母亲,是被民间广泛而 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女娲造人
汉画像石中的女娲
伏羲和女娲(唐)
女娲作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 氏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给, 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 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 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 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近日,中国地震局王若柏提出,女娲补天的神话实际上 可能是远古时代的一次陨石雨灾害。文中的精彩描述完 全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 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 “火滥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和其后在地面上 引起的火灾; 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 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 的结果。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 正,淫水固,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 说的是灾害 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第三,自觉意识的高涨和个性自由 的张扬。当时,对个性的尊重成为文 人普遍心理。这种极端的自我主义, 在行为上发展到极端,便使魏晋文人 做出种种怪诞之事。
第四,内心的悲愤。他们是“放 浪于形骸之外,煎熬于五内之中。” 壮志未酬,求活不得的孤愤之情, 在政治的高压之下得不到正常的升 华和宣泄之致。
第五,避祸。狂放之姿是魏晋文人 为保全避祸自觉,不自觉的一种方法。 第六,矫情与招名。后一些文人放 达行为的相互模仿,最后竟成了“美 西施而学其颦眉”了。这种为放达而 放达,已失去起原有的意义,陷入末 流了。
齐人之福:原指一妻一妾的美满组合;现 指一夫多妻的富贵生活。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 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 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 ‚多歧路。‛及反,问:‚获羊 乎?‛曰:‚亡之矣。‛曰:‚奚 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 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 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 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 命……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 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寓言是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 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 体裁。其特点: 一是必须有寓意; 二是必须有故事情节。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 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 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 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 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 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 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中国的神话传说的特点 : 1.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罕有专书,主 要散见于先秦及两汉的一些典籍中。 2.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是不成体系的。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 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 宙斯——众神之主(因武器为闪电又被称为雷神), 赫拉——天后,妇女的保护神, 波塞冬——海神,哈迪斯——冥王, 雅典娜——智慧女神、胜利女神和女战神(阿瑞斯代表的是暴力 与血腥之战,雅典娜则代表正义之战), 阿波罗——太阳神,阿尔忒弥斯——助产、狩猎与月亮女神, 阿弗洛狄忒——美与爱女神,阿瑞斯——战神, 赫菲斯托斯——火与工匠之神,赫尔墨斯——神使,冥界引渡, 狄俄尼索斯——酒神(经炉灶女神赫斯提让位)。 其他著名神祇如: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并被称为先知者, 赫拉克勒斯------著名的大力神,德墨忒尔——农事和丰产女神,三 大处女神明之一,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 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体系。
女娲造人的神话,是早期血缘时 代的母系社会中女性占据人口生产 主导地位的反映,是母系氏族在 “中国记忆”深处的幽远回音 。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 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 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 弱。于是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 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关于魏晋风度放达的成因 第一,玄学虚幻的破灭。玄学是魏 晋时期的显学,其核心要旨是“任 自然”。但这种人生理想,却是虚 幻的,难以实现的。
第二,是对假名教的反抗。名教 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 主要是忠和孝。当时,忠和孝已成 为沽名钓誉,维护统治的工具。所 以魏晋文人采用放浪形骸,纵情越 礼的方式,以抨击名教为手段,来 揭露假名教,维护真名教。
小说的发展线索
小说是指一种文体,它是用散文的形式来 表现叙事性的内容,以人物塑造为中心,通 过虚构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 式。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所说的‚小说‛是与‚大达‛相对的的小 道,意思是说,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取崇高 声望和美好的名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 差得远了。
3、逸闻轶事 这是志人小说的 主要部分,有(东晋)裴启《语 林》、(东晋)郭澄子《郭子》、 (梁)沈约《俗说》、(梁)殷芸 《小说》等。(宋)刘义庆《世说 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
世说新语
主要是指汉末到东晋的士族阶层人 物的遗闻轶事,尤详于东晋.刘义庆撰 写 。按内容分类记事,计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等36篇。可见笔记小说 「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药的效验既显,名曰“散发”。因走 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 散”。走了之后,全身发烧,之后又发 冷。故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 ,饮热 酒。因皮肤易于磨破 ,就得穿宽大的 衣服,不穿鞋袜而穿屐。更因皮肤易破, 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且经久不洗, 便多虱,故 “扪虱而谈”就成了名士 风度的一部分。并影响到晋时“居丧无 礼”。
一、药 药叫“五石散”,石钟乳、石硫黄、白石 英、紫石英、赤石脂,人吃了能转弱为强。 王瑶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指出长服五石 散者,因药性的作用,会影响人的性格,使 人变得暴躁、狂傲。服药使人的容颜会有所 改观,服药还使人的行为方式发生重大的变 化。这也是使人形骸放浪,形成特有的魏晋 风度的原因之一。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 子· 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 之。” 先秦时代诸子散文、史传著作中 的寓言故事,原为著述中的论证手 段,并不独立,但它们的高度文学性, 使之逐渐独立流传,而对后世文学 产生深广影响。
在我国从先秦开始,人物(包括历 史人物在内)寓言就在整个寓言文学 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欧洲,“寓言”概念是专指 “借动植物生活来说明人生道理的 故事”,如《伊索寓言》等。
伊阿宋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 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 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 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 死。 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 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的 美丽就在于神依然有命运,依然会为情所困, 为自己的利益做出坏事。因此,希腊神话不 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 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 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 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 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 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魏晋风度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 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大夫阶 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 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不滞于 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崇尚自然、 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鲁迅把魏晋风度归结为药与酒、姿 容、神韵,李泽厚则补充说:“还必 须加上华丽好看的文彩词章。”其实, 应再加上玄谈、书法与雅集,才能够 上真正的魏晋风度。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 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 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 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 矣。
寓意:讽刺了那些无耻地为钻营富贵 荣华而抛弃人格尊严、进行狡诈欺骗的 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 而实则内心肮脏的本性。
寓意:我们往往因情况多变而迷失 方向,误入歧途。因此,在做学问时, 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 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魏晋南北朝
形成“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两种类型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和刘 义庆的《幽明录》成就较高。 《干将莫邪》《李寄斩蛇》《宋定 伯捉鬼》粗具短篇小说雏形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 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 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 入我裈中!‛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 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 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 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 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 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 便可称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