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素养之时空观念与历史理解(共计18张).ppt
2019年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共56张PPT)

01.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 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1)承认历史的真相(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
(2)承认曾经的错误(中国古代忽视海权;明清闭关锁国; 国民大革命右倾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左倾错误;建国以
来左倾错误;计划经济弊端;世界大战灾难;欧美工业化
存在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新文化运动全面肯定和全面 否定)
核心素养
交流 分享 助力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
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 内涵 学的社会历史观和历史方法论,是史学研究的 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仔细阅读近年的高考试 题,体现出的命题主旨仍是唯物史观。
1.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相联系的; 2.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 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能够按照时间顺间的相互关联 ; 目标 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 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 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 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主要内容及其关系
交流 分享 助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 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
03 、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这是如何对待历史 的问题。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2)民主化、法治化。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设计课件(共78张PPT)

(三)依托阅读分解学习内容,形成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附录3中提供的教学案例,提出学习任务的概念。 我们对学习任务的理解:教师将本单元或本节课内容进 行分解,形成若干核心内容,每一个核心内容即一个学习任 务,若干核心内容构成本单元或本节课体系完整、逻辑严密 的学习任务群。
主题:从唐长安和北宋东京认识唐宋社会及变化 学习任务一:从城市布局认识城市生活变化 学习任务二:从商业和对外交流认识唐宋社会变化 学习任务三:学生眼里的唐宋社会变化
例如,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如果指向学业质量水 平2的话,那么,问题链设计最终要指向相应学科核心素养 的水平2,同时兼顾水平1。
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如果指向学业质量水平4的 话,那么,问题链设计最终要指向相应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4,同时兼顾水平1、2、3。
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必须指向学业质量水平 4,那么,问题链设计最终要指向相应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4, 同时兼顾水平1、2、3。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中新课标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要求(体现不同 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
2.授课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包括认知起点和选考科目。 3.具体教学内容。
例如,在选择3+1+2的省份,必修内容学习,可以考虑 在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学生选择历史科 的情况,按照水平3、4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
问题链设计,依赖真实历史情境为支撑。 历史情境的创设,依赖有价值的史料资源的支持 史学阅读时,要善于搜集、整理有价值的,反映不同类 型、不同视角、不同立场的丰富史料资源。可以说,没有史 料资源,就没有历史情境,就不可能支撑关键问题的设计。 ——何成刚、夏辉辉:《史学阅读成果转化为教学设计 智慧的路径探析》,《历史教学》2018年第5期。
2021年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时空观念——特定的时空下考查史事的途径

时空观念——特定的时空下考查史事的途径[理论阐释]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即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做出合理的解释。
1.时间观念历史的时间观念,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时序性及历史史事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般是按照历史发展的纵向规律梳理,也就是所谓的“时间概念”,即以时间为线索,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征,对处在不同发展时段的历史现象做垂直联系比较。
时间知识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1)时间表达:时、刻、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世纪、公元前(后)等。
世纪与年代只是“时间段”概念,不特指某一具体时间点,其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记住具体时间点时使用;另一种是某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出现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不适宜用一个时间点来表达。
(2)阶段分期: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战后、冷战时期等。
(3)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时间:也就是特定史事或历史现象发生某一特定时间段。
如19世纪五六十年代、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一次大战前等用语的交替使用;还如,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民国初期、一战期间等。
(4)历史大事年表:按照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史事或历史现象的先后顺序来记忆重大历史史事或现象的时间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PPT教学课件

38
(1)把握学习专题中的关键问题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对学习专题的内容进行梳理, 明确该专题所涉及 的范围及重要史事,在此基础上,概括 和确定该专题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并 将这些关键问题的解 决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起联系,围绕关键问题对教学 内 容进行整合。 例如,必修课程中“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学 习专题,史事的范围是解放战争的进程,关键问题一是国 民党南京政权覆亡的原因,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教学内容中的核心。 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两个问 题,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与家国 情怀等方面的素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6征求意见稿
19
二、关键环节在于实践落实
(核心素养)指向于未来挑战、社会与 个体发展需求,关键环节则在于实践落实。
——林崇德
1、课堂渗透
2、试题体现
3、课题研究
20
1、课堂渗透:以罗斯福新政为例
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的 具体执行过程,课堂是核心素养落 实到课程中最为微观、具体的层面, 是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培养出 所需要人才的重要环节。
29
不仅仅实证
30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 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 度、能力与方法。
•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 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 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 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 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 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15
判断是否将“知识教育”转化 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判断 标准: 历史教育道德化
高考历史 核心素养解读--时空观念(共22张ppt)

地图解读类
----据林小标等《两汉候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明确问题
2、描信息:提示语、图名图例、图中标志 (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4分)
性事物。
(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
些变化。(4分)
3、定时空,看异同
(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4分)
1.0
0.9
32.6
问题:
1834
47.7
2.5
1.9
42.1
1844
51.0
5.2
3.5
51.4 数字尺度正确,描述现象+原因
1854
89.4
6.6
11.6 85.3 数字尺度错误,现象未描述,有原因解释
1864
165.3
10.4
25.3
Hale Waihona Puke 142.7数字尺度错误,想象描述正确,无原因解释
1874
173.4
---高考命题人刘芃
三、高考试题中时空观的考查
8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卷非选择题答题情况
16
17
18
19
(1) (2)(1)(2) (3) (1)(2)
得分率 55% 21% 70% 33% 41% 55% 62% 20%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基础 时空
知识 能力 素养
时空观念
概括
基础 识记
比较
问题 解读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 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高考历史_专题14__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原卷版)

秘籍14 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基本观念: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历史时间是学习一切历史的基础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空下发生的,所以在分析、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候需要了解当时时空环境。
时空观不仅包括能够在特定时空下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二、典型地图类时空观念题目备考策略1.左图右史——挖掘地图信息,构建阶段特征。
教材中的任何地图都应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指导学生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服务于构建历史阶段特征的需要。
2.心中有图——贯穿日常课堂教学历史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历史史实在教材中都有相对应的空间地图,要求学生做到心中有图。
3.精选地图——进行二轮地图专题复习。
疆域图;战争、战役类;分布图;城市平面图等(2020泰安一模)对比图1、图2长城与城防分布的变化,可推知秦朝()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边疆危机日益严峻C.极力维护国家统一D.君主权力高度集中(2021年北京东城一模)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部收到一组贺电,称“这是正义事业和真理的胜利”“在解决重要国际事务方面,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能被排除在外,而应当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这些电报所祝贺的事件是A.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D.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020泰安一模)1938年抗日军政大学发布的《招生简章》规定,入学资格“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不分性别……如有各地抗日救国团体的介绍更可优予取录”,申请人在“各报名地初试,延安本校复试”。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和认识。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是一个基于时间和空间的学科,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一、时空观念的培养意义1. 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
通过将历史事件放置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2. 增强思辨能力:时空观念培养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联系和规律。
3. 培养历史情感: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研究,学生可以培养对历史的情感和认同,增强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1. 时间线图:可以通过时间线图的绘制,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帮助学生理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2. 地图分析:通过地图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可以通过绘制地图、标示重要地点和路径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背景。
3. 文献资料分析: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4. 历史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可以通过讨论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辨和分析。
5. 参观考察: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地方,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真实性和实际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的策略1. 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中,可以将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来培养时空观念。
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让他们回答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和地点,以及对历史有什么影响等问题。
2. 多媒体辅助: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事件和环境。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探究一、时空观念的概念及重要性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和理解。
它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地理的抽象概念,是人们对历史变迁和地理环境的理解和把握。
在历史学科中,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一个良好的时空观念,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地理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批判能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具备历史思维和历史批判能力的高素质历史人才。
二、时空观念培养的路径及策略1. 以“时间”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时空观念的培养,首先要以“时间”为线索,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顺序的感知和认知。
可以通过编排历史事件时间轴、时间表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发生轨迹,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
3. 以比较研究为手段,促进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比较研究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手段。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让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地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地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时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对比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和历史变迁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
三、时空观念培养的案例分析以“丝绸之路”为例,探究时空观念培养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丝绸之路”是古代联通中国和欧洲的重要贸易通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中国、中亚、南亚、西亚、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交往。
在历史学科中,教学“丝绸之路”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将重点放在历史地理和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上,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1.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C.551 孔子出生
B.C.475 战国时期开始
B.C.453 韩、赵、魏三家分晋
B.C.386 田氏代齐
B.C.356 秦国商鞅变法
B.C.307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B.C.278 屈原投汨罗江
B.C.260 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B.C.256秦灭周Βιβλιοθήκη 根据重大事件,概括时代特点。
B.C.238 秦王政亲政
领导 和同 仁 们 批 评 指 正 。 一、 主要 工 作 做 法 及 效 果 发展 是硬 道 理发 展 是 要 务 。 作 为 支 公 司 “ 一 把 手 ” 抓业 务 发 展 是 我 所 有 工作的 重 中之 重 任 何时 候 都 不 能 有 丝 毫 的 松 懈 围 绕 中 心 抓 好 以 下 几 项 具 体 工 作 ⒈科 学 决 策。 一年 来 业 务 发 展 策 划 都 是 在 大 量 调 查 研 究 基 础 上 根 据 市 分 公 司 的 指 导 思 想 结 合本 公司 实 际汇 同 相 关 部 门 意 见 制 定 而 成 。 ⒉ 做 好 推 动 。 业 务 计 划 能 否 落 实 关 键 在推 动 。一 年 来 先 后 组 织 实 施 了 次 重 大 的 业 务 推 动 活 动都 达 到 了 很 好 的 业 务 推 动效 果。 XX 年上 半 年由 于 股 市 和 基 金 的 持 续 火 暴 给保 险 行 业 带 来 了 很 大 影 响 为 了尽 快 扭转 局 面 带 领 营 销 队 伍 经 过 精 心 策 划 和 准 备 以 农 村 市 场 为 突 破 口 通过 院 坝会 等 多种 形 式 迅 速 占 领 农 村 市 场 掀 起 了 保 险 销 售 的 高 潮 的一 场 院 坝 现 场 签 单 达13 万元 。 月 、10 月 、 两 个 月 以 万 能 险 销 售 为 主 要 险 种 的 突 击 行 动 更 是 使 公 司 门 庭 若市 连 续出现 排着长
。
(4)特定的时空概念: 东西方
Harbin No.3 middle School
易翔的启发
案例:高三二轮复习《明清史》核心目标的确定 东莞实验中学易翔
第一次授课确定的核心目标是: 掌握明清时期政
治、经济、文化领域的 新异性事件,通过对这些 事件的把握来感受明清时期的 时代特征。
Harbin No.3 middle School
B.C.230—B.C.221 秦灭六国
Harbin No.3 middle School
时间的意义——过程的解读
商鞅变法措施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严禁私斗。 2)建立什伍组织。 3)废除井田制,“为田开阡陌 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 姓自由买卖土地。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5)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6)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 7)统一度量衡。 8)焚诗书而明法令。
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每一环 真正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Harbin No.3 middle School
时间的意义——年表的运用
B.C.770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B.C.680 管仲改革
B.C.651 葵丘会盟,齐国霸主地位确立
B.C.632 城濮之战,晋国称霸
B.C.594 鲁国实行“初税亩”
第二次授课确定的核心目标是: 从纵向和 横向的角度把握明清时期所处的位置,以此梳理
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并比较同时期中西 方历史发展的不同走向。
第三次授课确定的核心目标是: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 分析,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
对明清时期的 “近代因素”做出评价。
Harbin No.3 middle School
渝、桂、哈三地高中历史远程教研
时空观念与历史理解
哈三中 孙少萍 联系方式 ####
时空观念的内涵与水平划分
内涵: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 观察、分析的观念。
保险 公 司经 理XX 年 个 人 工 作 总 结 范 文 XX年 就 要结 束 我 们 即 将 迎 来 令 人 振 奋 的 XX 年 。 按 照 市 分 公 司 的 指 示 和 工 作 安 排 现就 我 分管 的xx 支公 司 个 险 部 、 柜 面 、 综 合 管 理 部 和 纪 检 监 察 等 多 项 工 作 及 个 人的 相关 情 况 向 公 司 领 导 和 各 位 同 仁 们 作 如 下 简 要 述 职若 有 不 妥 和 错 误 的 地 方 请
(3)特定的历史现象(或概念)所表达的时间术语:大危 机(大萧条)时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 期;沙俄-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
Harbin No.3 middle School
必要的时空表达方式
关于空间的表达方式:
(1)常见的地理名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秦岭 -淮 河、中原地区、岭南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等
(2)重要的历史事物的地理位置、古今地名对照。
洛阳——斟鄩、西亳、洛邑、洛阳
北京——蓟、幽州、燕京、南京、中都、大都、 北平、北京、京师、北平、北京
(3)一些必要的地理常识:
江左——长江东面
山东——山的东面。
关东——古代指崤山以东,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1)基本表达:时、刻、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 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世纪、公元前(后)等。
(2)分期方式: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 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 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战后、冷战时 期等。
1)建立什伍组织。 2)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 3)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严禁私斗。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Harbin No.3 middle School
水平3要点解读
1)历史事物发展的时序和空间变化
2)历史事物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3)长时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及表达 纵向发展的变化与延续 横向比较的统一与多样 局部与整体
Harbin No.3 middle School
必要的时空表达方式
关于时间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