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乙肝2020年指南解读共22页

合集下载

中国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2020年版)

中国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2020年版)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2020年版)【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

本指南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基础上,更新了推荐建议,主要包括:(1)所有孕妇产前需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2)HBsAg阴性母亲,其新生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通常不需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3)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并同时肌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1月和6 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4)为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孕妇HBV DNA>2×105 IU/ml或HBeAg阳性,从妊娠28~32周可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当日停药;(5)不推荐以减少HBV母婴传播为目的的剖宫产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

诊断HBV感染的主要依据是HBsAg阳性。

所有孕妇均需在产前检测HBsAg和其他乙肝血清学指标,目前,我国育龄期妇女HBsAg 的总体阳性率为5%~6%。

HBsAg 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是HBV 感染的高危人群,务必在出生后12 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和乙肝疫苗,即联合免疫预防接种。

而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通常仅需接种乙肝疫苗。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于2013年发表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1],对促进我国HBV母婴传播预防措施的落实,减少母婴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预防HBV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较多进展,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和围产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妊娠前、妊娠期、分娩和分娩后这一临床时间顺序为主线,在第1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本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妊娠患者的管理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妊娠患者的管理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女性生育管理专家委员会.
13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1):104-107.
2015年我国指南1 2015年我国专家共识2
2012年EASL指南3
• 应用干扰素治疗:建议终止妊娠(B2) • 应用口服NAs药物: ✓ 应用妊娠B级药物(LdT或TDF)或LAM:在充分沟通、权衡利
抗病毒治疗组 (n=42)
n=0
对照组 (n=40)
-
胎龄(周)
39.7±0.7
39.4±0.9
平均体重(kg)
3.8±0.4
3.6±0.6
Apgar评分
9.6±0.3
9.5±0.4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早期女性84例,HBeAg阳性、HBV DNA≥107拷贝/mL,血清ALT≥4× ULN,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 43例,在妊娠早期使用替比夫定治疗; 对照组41例,不接受抗病毒治疗。监测孕期HBV DNA, HBV血清标志物,ALT等实 验室检查,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有生育需求的CHB患者,若有治疗适应症,应尽量在孕前应用干扰素或NAs治疗, 以期在孕前6个月完成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A1)1
年轻的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CHB患者2
• 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首选IFN α治疗,也可选用NAs,用药 期间采取可靠避孕措施
• 若未达到停药标准,可根据情况换用LAM、LdT或TDF口服, 换药后6个月、肝功能正常情况下可妊娠(A1)
4 Zhou F,et al.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15 Aug 25;11:2225-32..
患者渴望全面了解妊娠相关信息并得到指导
百 分 比 ( %)

人民医院妊娠合并肝病讲稿精品PPT课件

人民医院妊娠合并肝病讲稿精品PPT课件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病因
妊娠期胎盘合成雌激素 遗传与环境因素 药物
对母儿影响
对孕妇影响: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出血,糖、脂代 谢紊乱。
对胎儿影响:对胎儿影响大,病死率、死亡率增加。
诊断
瘙痒:无皮疹瘙痒、持续性,白昼轻,夜晚加重。 其他症状 有无黄疸与胎儿预后关系密切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汁酸测定(甘氨酸及牛磺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 细胞0.8,血小板157×109/L,血红蛋白 125g/L,尿蛋白(+++),尿胆原(+),尿胆红素 (+),血总胆红素33.9μmol/L,总蛋白 65.2g/L,白蛋白30.8g/L。尿酸550mol/ L,胎心监护提示连续晚期减速。
入院诊断 G2P0,妊娠36周,LOA;妊娠合并肝损伤;胎儿宫内窘 迫。因入院时胎心监护连续出现晚期减速,即在连硬下行剖宫产 术。术中见羊水污染Ⅱ~Ⅲ度,娩出1男婴,Apgar评分2~6分, 体重2 850g,术中出血1 000ml。术后24小时患者进行性黄疸加 深,肝肾功能迅速衰竭,少尿无尿,凝血功能障碍,发生心衰, 全身水肿,肝昏迷一期,不能正确对答和计算,肝浊音界明显缩 小,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26.7×109/L,中性粒细胞87%,血红蛋白41 g/L,血小板 58×109/L;尿常规:尿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原(+);血 生化检查:总胆红素477.5μnol/L,直接胆红素254.6 μmol /L,总蛋白51.2 g/L,白蛋白26.2g/L,球蛋白25g/L,尿 素氮13.5mmol/L,肌酐446gmol/L,尿酸586mmol/L,乳酸脱 氢酶797u/l,

妊娠合并乙肝2020年指南解读

妊娠合并乙肝2020年指南解读

疾病(肝衰竭、肝硬化、肝细胞
癌)....
我国现有慢性 HBV感染者约9300
全球我国由HBV 感染引起的肝硬化
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30%)、HCC(45%).....
2000万例.....BV 感染引起的肝硬化
洲、太平洋岛屿等)....
(60%)、HCC(80%).....
加 • 胎儿代谢产物增加母体负
担 • 免疫力下降 • 分娩时消耗增加
孕妇:
➢ 孕晚期醛固酮灭活能力降低--PE ➢ 影响凝血因子合成---PPH ➢ 孕晚期合并重型肝炎--孕妇死亡率
围产儿:
➢ 早产、流产、新生儿死亡
➢ 肝功能异常者,新生儿死亡率达 4.6%
➢ 围产儿感染乙肝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女性生育管理专家委员会.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1):104-107. 2.彭劼,侯金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3):236-238.
➢ 产后感染--新生儿与母亲密切接触
密切接触传播
尤其是性接触传播是常见传播方式...
医源性传播
如消毒不彻底、不安全注射等....
HBV致病机制
➢ 肝细胞受损程度与机体免疫应答的强弱有关,HBV引起免疫病理损害的机制: 病毒致机体免疫应答低下、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细 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
➢ 阳性:HBV复制和有传染性、
水平越高表示传染性较强 ➢ HBV-DNA>2×105kIU/L、
或HBeAg(+)即视为高病 毒水平
➢ 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和灵 敏性高的指标,反映病毒复制是否 活跃
➢ 定量检查的正常值:1000cps/ml

妊娠合并乙肝 PPT课件

妊娠合并乙肝  PPT课件
1. 非乙肝人群→婚前或孕前接种乙肝疫苗


研究:追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母儿
结果:免疫成功母亲的婴儿6个月血清抗-HBs阳性率 高达90%,无一人感染HBV
2. 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前咨询


孕前进行HBV筛查
HBV携带者:监测血清病毒滴度,对HBV-DNA水平 较高者积极治疗 + 暂时避孕 → HBV-DNA 水平下降后 再考虑妊娠
3.孕产妇死亡率升高
在肝功能衰竭的基础上,以凝血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产后出血、消化道 出血、感染等为诱因,最终导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症
10
HBV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1.
胎儿及新生儿疾病率和死亡率高 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等均明显升高 有报道,肝功异常的产妇,其新生儿死亡达4.6%
2.HBV的母儿垂直传播 妊娠期间孕母急性乙型肝炎,在分娩过程中通过母血或者经口 传播而引起,与目前患乙型肝炎时间有关
不产生HBsAb ,就不能清除乙肝病毒,长期携带HBsAg
6
症状解读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HBs
② + + +
③ + +
④ + +
⑤ +
⑥ + -
⑦ + + +
+ + +
乙肝病毒e抗原
乙肝病毒e抗体
HBeAg
抗-HBe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
① 感染乙肝,有较大的传染性(俗称大三阳) ② 感染乙肝,传染性较弱(俗称小三阳) ③和⑦ 感染过乙肝,现有保护性抗体 ④和⑤ 感染过乙肝,但未产生保护性抗体 ⑥ 感染过乙肝或打过乙肝疫苗,对乙肝有抵抗力

HBV感染者妊娠期管理PPT课件

HBV感染者妊娠期管理PPT课件
第14页/共24页
妊娠患者HBV感染的垂直传播阻断
1.妊娠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是关键。 2.免疫阻断失败的患者中约90%目前为HBeAg阳性。 3.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 HBV 垂直传播的发生率:主要证据来源于 L AM 与LdT.
第15页/共24页
妊娠患者LAM用于垂直传播阻断
• 1.入组:孕龄26-30周,HBsAg+,HBVDNA>1000MEq/ml(1Meq/ml=6log拷贝 /ml)
IFN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需终止妊娠。 LAM:患者充分沟通下,继续应用 LdT:患者充分沟通下,继续应用 ADV、ETV:换用LAM或LdT
第12页/共24页
妊娠患者
• 目前妊娠前三个月应用LAM出生的婴儿2784例:3.1%出生缺陷率与正常人群无差异。 • 母亲妊娠期间应用替诺福韦酯(往往同时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出生的婴儿800例:未见相同发育异常发生
• 3.主要治疗终点:婴儿52周HBsAg情况
第16页/共24页
LAM治疗妊娠患者可有效阻断垂直传播
拉米夫定+疫苗+HBIg(N=56)
安慰剂+疫苗+HBIg(N=56)
出生时的 HBsAg
12周
检测到者(n%) 未检测到者(n%) 检测到者(n%) 未检测到者(n%) P值
17(30)
38(68)
前言
第1页/共24页
乙型肝炎病毒传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我国目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以母婴围 产期传播常见。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对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有重要意义。同时妊娠期间母体会发生一 系列的生理变化,对慢乙肝母亲的病情演变也有重要影响。

2020乙肝防治指南解读图文.ppt

2020乙肝防治指南解读图文.ppt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点
• 言之有据,依据循证医学原则 • 重视预防,强调新生儿的接种 • 接轨国际,突出抗病毒的治疗 • 博采众议,个别内容尚存争议 • 通俗易懂,文字力求规范简洁 • 帮助决策,并非强制防治标准
7/4/2020
1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依据
Strader DB,et al. Hepatology,2004,39:1147-1171
7/4/2020
12
介绍:2006-2010年全国乙型肝炎防治规划
• 卫生部2006年1月28日正式印发《2006-2010年全国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卫疾控发(2006)39号]
•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 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 规划具体目标: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2、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 3、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份在 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基础上降低1个以上百分点
5年病死率70-86%
7/4/2020
10
三、自然史
• 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HBeAg 持续阳性、ALT水平高或反复地波动、嗜酒、合并 HCV、HDV或HIV感染等。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 生率要高于 HBeAg 阴性者
• 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肝硬化患者发生 HCC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 合并HCV或HDV感染、持续肝脏炎症、持续HBeAg阳 性及HBV DNA持续高水平等
7/4/2020
15
四、预防
•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 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时,应按照传 染病防治法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报告 - 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和 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 以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 - 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血液中 HBV 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指南详解演示文稿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指南详解演示文稿
第十六页,共23页。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
早产儿免疫预防接种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需接种4针乙型肝 炎疫苗预防
HBsAg呈阴性孕妇的早产儿
若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质量>2000g则可按0、1、6个月 3针疫苗接种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最好在1岁再加强1 针接种
生命体征不稳定,则应首先处理其他疾病,待稳定后再按 上述方案接种
HBeAg阴性的HBV感染孕妇,无需进行抗病毒 治疗预防母婴传播
不能将孕妇HBeAg呈阳性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 手段作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适应证
严格掌握HBV感染孕妇孕期抗HBV治疗适应症, 孕妇抗HBV治疗需慎重
第十页,共23页。
剖宫产分娩不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率
不能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让HBV孕妇 择剖宫产分娩
第十一页,共23页。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
最有效的HBV母婴传播预防措施是新生儿接种 乙型肝炎疫苗
第十二页,共23页。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
足月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病毒预防
孕妇HBeAg
阴性
阳性
新生儿按0、1、6个
月3针疫苗接种方案,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新生儿出生后12小 时 内肌内注射HBIG
新生儿按0、1、6个 月3针疫苗接种方案,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若孕妇孕期未筛査HBsAg或HBeAg结果不明,有条件者须给予新生儿注射HBIG
第十三页,共2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其他事项
育龄妇女孕前筛查HBV血清学标志物均呈阴性,最好 在孕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该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均无 明显不良反应,接种期间妊娠可继续,并须完成全程 接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