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家族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加减方剂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加减方剂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方,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山药以及牡丹皮、芍药等药材。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的不同,可以进行加减方,以增强疗效。
下面就对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进行介绍,并探讨一些加减方剂的情况。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1.熟地黄:具有滋阴润燥、补肾阴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口干口渴、潮热盗汗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山药:能够补脾健胃、益肺生津,对于脾肾两虚引起的疲乏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山茱萸:主要用于温阳补阴,对于阳虚阴盛、畏寒肢冷等有帮助。
4.山药:具有益胃健脾、补益元气的作用,适合于脾胃虚弱或者消化不良的患者。
5.牡丹皮: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血瘀阻滞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6.芍药:能够疏肝解郁、活血止痛,适用于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疼痛等情况。
以上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材组成,通过协同作用,可以达到滋补阴虚、调和气血的效果。
加减方剂的情况在使用六味地黄丸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加减方,以增强疗效。
例如:1.加黄柏:用于症状中有明显的湿热证候,具有泻火利湿、止痒的作用。
2.加茯苓:适用于患者有尿频尿急、心悸多汗等症状,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3.加桑葚壳:对于患者有明显的燥热症状,如口干、便秘等,能够清热润燥,调理肠胃。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减少某些药材的用量或者替换为其他适合的药材,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方剂,以增强疗效。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合理搭配,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功能主治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功能主治
1. 六味地黄丸概述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药复方,由六种主要草药制成。
这个配方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旨在调和阴阳、滋补肝肾,增强人体的阴液,以达到滋补肾阴、益精血的作用。
2.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
六味地黄丸由以下六味草药组成:
•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血;
•山药:健脾益肺,补阴液;
•牛膝:活血祛瘀,强筋骨;
•红花:活血化瘀,舒经络;
•海石榴:收敛止泻,固涩肾气;
•桃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3. 六味地黄丸的功能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功能如下:
•益肾养阴:熟地黄和山药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引发的阴虚内热、腰膝酸软等症状。
•补肺润燥:山药和牛膝可滋阴润燥,对于治疗阴阳亏损,肺阴不足引发的干咳、久嗽等症状有效。
•活血化瘀:红花和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不畅引发的经行不调、痛经等症状。
•固涩肾气:海石榴是一种收敛滋润的草药,能够固涩肾气,治疗肾虚气滑导致的遗精、尿频等问题。
4. 六味地黄丸的主治
基于其成分及功能,六味地黄丸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主要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
•肾阴不足导致的阴虚内热、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病症;
•肺阴不足引发的干咳、久嗽、咯血等病症;
•气血不畅造成的经行不调、痛经、月经量少等病症;
•肾虚气滑导致的遗精、尿频、夜尿频繁等病症。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不同,使用六味地黄丸前最好咨询中医师或药剂师的建议。
注意:本文是根据一般性知识和文献整理而成,并不作为任何治疗或药物指南。
在使用任何草药治疗前,请首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六味地黄兄弟多各有专长效不同

浮肿、 手 脚不 温 、 小便 不利 、 夜尿 频 多 的症状 , 也 可用 于 小便不 畅 、 身 体浮肿 、 男子 阳痿 等症 。 桂 附 地 黄 丸 因 加 了温 补 。 肾阳 的药 味 , 达 到
了阴 阳双 治 的 目的 , 对 肾 阳虚所 致 的 四肢 冰冷 、
黄 丸 由熟 地 黄 、 山萸 肉 、 I I J 药、 泽泻、 丹皮 、 茯 苓
助 阳药 , 能温 补 肾 阳, 改善 怕冷 、 腰膝 冷 痛 、 肢 体
六味 地黄 丸
六 味 地 黄 丸是 “ 六 味 地 黄 家 族 ”中 当仁 不 让的“ 老火 ” , 最 早 出现在 东汉 医圣 张仲 景 的 《 金
匮 要 略 》中 , 记 载 的名 称 是 “ 肾气丸” 。六 味 地
岭家庭 小 药 箱 争
黄 家 族 ”中的 老 三 , 由六 味 地 黄 丸 加 知母 、 黄 柏 组 成 。具 有 滋 阴 降 火 的 作 用 , 常 用 于 治 疗 阴 虚
火旺 症 , 表 现 为 肾 阴虚 症 同时 又 出现 手足 心 热 、
翳 的功 效 , 主要 用 于 眼病 的 治疗 , 尤其 是 肝 肾 阴 虚所致的眼睛干涩、 视 物模 糊 、 迎风流泪等 , 对 于青光眼、 白 内障 等 病 有 一 定 疗 效 。在 众 兄 弟
的, 而六 味 地黄 丸 则只 治 肾 阴虚 , 由此衍 生 出桂
附地黄 丸等 其他 方剂 。
桂 附地 黄丸
桂 附地 黄 丸是 “ 六 味地 黄 家族 ”中 的老 : 二 , 在 六 味地 黄 丸 的基 础 上 加 了 肉桂 、 附了 两 味 药
而成, 多 了些 许 阳刚 火爆 的 脾性 , 是温 补 肾 阳 的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各种地黄丸到底有啥区别?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各种地黄丸到底有啥区别?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中药地黄丸家族“人丁兴旺”,你肯定久闻大名,偶尔也和其中某一个打过照面,但必须承认吧,能说出它们区别的可没几个人。
今天就跟着乐约健康理理它们的“血统”吧!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算不上最早出现的,但胜在名声在外,以致于人们说起来地黄丸家族,都普遍认为,其它地黄丸是在它的基础上增减形成的。
好比一出宫斗戏中,最先进宫的皇后未必最得宠,后来者居上也是人生常态啊。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方便是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最初被用于治疗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小儿疾病,后来扩展到治疗肾阴虚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脚发热等症。
六味地黄丸向来被视为“补肾”良方,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它针对的是“肾阴虚”!畏寒怕冷、痰多湿重、体质虚弱的肾阳虚患者如果服用,不治病,反而致病!2.杞菊地黄丸枸杞性平甘润,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菊花也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作用。
两者容易获得,很多人喝水时就喜欢加一点。
当这两味药材加入六味地黄丸,则变身为杞菊地黄丸,主要应用于肾阴虚伴有头晕、视力模糊等症。
3.桂附地黄丸肉桂、炮附子加入六味地黄丸的组方便是桂附地黄丸了。
这两味药擅长温补,和“六味”一起可治疗肾阳不足,腰膝发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现代也用其辅助治疗糖尿病、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前列腺肥大等症。
4.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黄柏、知母两味药材便成了知柏地黄丸,两者差别不大,都可用于肾阴虚的治疗。
但黄柏和知母都是味苦性寒的药材,所以知柏地黄丸强化了清火的功效。
近几年,也有医生将其用作治疗慢性咽炎、急性尿路感染等病。
5.归芍地黄丸把当归和白芍加入六味地黄丸就成了归芍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新用途及各种地黄丸功能对比

六味地黄丸新用途及各种地黄丸功能对比六味地黄丸六大新用途饮誉中外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太医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因其滋阴补肾的功效独特,历经千年而不衰,被后世誉为“补阴方药之祖”。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怀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物组成。
常用于由肾阴亏损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消渴(糖尿病)等症。
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对该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还可用于下列六大类病症的治疗: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除饮食调节外,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不含糖型),可降低血糖、尿糖,改善症状。
2、急、慢性肾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3、骨质疏松症或骨质增生,慢性腰腿痛,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
14、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
5、复发性,萎缩性鼻炎。
6、肿瘤患者在放疗、化疗同时,服用六味地黄丸,还可减轻毒副作用,增强体力,促进康复。
六味地黄丸的妙用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肾的代表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六味药组成。
传统上应用于各种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手足心热等症。
近年来,医务人员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六味地黄丸尚具有多方面的防病保健作用。
治疗眼病: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可明显提高视力,改善视物昏蒙、瞳孔晶状体混浊等症状。
此外,六味地黄丸对治疗外伤性角膜溃疡,慢性葡萄膜炎、睫状体青光眼综合症也有一定辅助疗效。
治血液病:六味地黄丸可治疗因服用氨基比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服药一个月后,可明显提高白细胞数量,改善乏力、纳差等症状。
2治更年期综合症:服用六味地黄丸三个月后,患者的潮红、潮热、出汗、心悸、焦虑、失眠等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治病理性室性早搏:治疗病理性室性早搏确有较好作用。
服用六味地黄丸两个月左右。
患者病情可明显改善。
治糖尿病:六味地黄丸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帮您认识地黄丸家族

杜 仲、 肉桂 、 当归、 制附子, 以温补肾阳 , 精益髓 , 可 填 纯补 无 崩漏等出血证以及糖尿病、 渴等。 口 而鲜地黄更偏于清热泻
泻 治 肾阳不足 命 门火 衰 。 老或 久 病 气 衰神 疲 , 年 畏寒 肢 火养 津液 , 生地黄 则更偏于止血 。 冷 腰膝 软弱 . 阳痿 遗精 , 阳衰 无子或饮食 减少, 大便 不 实 ,
左归 丸去 掉 了三 泻 加入 了枸 杞子、 丝子、 角胶 、 菟 鹿 龟 生地 、 生地 、 生地等 名 。 砂 焦 叫法不 同, 其药 性也各异 , 多 现
板胶、 川牛膝, 能够滋阴补肾, 填精益髓. 纯补无泻, 治疗真 用生地 和熟地两种 。 阴不足 之证, 譬如头 目眩晕 , 腰酸腿软 , 遗精滑泄 , 自汗盗
纳气, 用来治疗 肾虚气喘或 呃逆之证 。
现 代 药理 研 究 , 地 黄 含地 黄 素 、 露醇 萄糖 、 怀 甘 葡 微
金 匮 肾气丸 则是 六 味地 黄 丸加 入桂 枝 、 附子 两味 药构 量 元素硒 、 生物碱 、 肪酸 、 生素 A 多种成 分 脂 维 等 因而有 扩 成 。 实 , 匮 肾气丸 还 是 六味 地 黄丸 的祖 宗 , 其 金 它出 自汉代 张 血管、 强心 利尿 、 降糖 、 增强 免疫 功能等 作用 , 早搏 、 对 久
风流 泪等肝。 肾阴虚证 , 不失为自我调 理的首选之 品。 六味地 黄丸是 临床常用的名方, 原名地黄 丸 . 最早载于
小儿药证直诀》, 用来治疗; JL 9 肾虚诸 证 。
麦味 地黄 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补入了麦冬、 五味
子两 味药。 因为麦冬可 以养 阴润肺 . 胃生津 , 益 清心 除 烦 , 五
汗. 燥舌 干l 1 3 舌红 少苔等。 有 壮水之 主方第 一” 的美誉。
六味地黄丸标准配方

六味地黄丸标准配方六味地黄丸,是一味中药方剂。
主要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六味药材组成。
它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清热的功效,常用于肾阴亏损、肾阳不足、肾阴虚火等症状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该方剂的标准配方。
一、熟地黄。
熟地黄,为萝藦科植物熟地黄的根茎。
其性甘、微苦,味甜、微苦。
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清热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肾阴亏损、肾阳不足、肾阴虚火等症状。
二、山药。
山药,为百合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其性甘、微温,味甘、微涩。
具有益气健脾、补肺益肾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脾肺肾虚、肺肾阴虚等症状。
三、山茱萸。
山茱萸,为茜草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实。
其性温,味辛、微苦。
具有温肾固精、止血安胎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肾虚遗精、带下等症状。
四、牡丹皮。
牡丹皮,为蔷薇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其性苦、微寒,味苦。
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肾阴虚火、带下、尿血等症状。
五、泽泻。
泽泻,为禾本科植物泽泻的干燥根茎。
其性甘、寒,味甘。
具有利水渗湿、清热除烦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热淋等症状。
六、茯苓。
茯苓,为茯苓科植物茯苓的菌核。
其性平,味甘、淡。
具有健脾利湿、益气安神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脾虚湿浊、心神不安等症状。
以上六味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伍,可以制成六味地黄丸。
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清热的功效。
在使用时,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同的六味地黄丸有不同的功效

不同的六味地黄丸有不同的功效“地黄丸”家族庞大,六味地黄丸只是其中之一。
很多滋补方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
同名为“地黄丸”,但药物成分略有不同,使用前需仔细察看,以免误用。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
其特点是补泻并用。
平和甘淡、不燥不温、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是补阴的代表方之一。
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1.麦味地黄丸由“六味”加麦冬、五味子组成。
也称八仙长寿丸,保养性质明显。
适用于肺肾阴虚,如潮热盗汗、咽干咯血、眩晕耳鸣等。
对咳久伤阴,或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所致的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等,也有不错的疗效。
现代研究称,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
2.知柏地黄丸。
“六味”加知母、黄柏,增强了滋肾阴、泻虚火的作用。
适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性耳聋、慢性咽炎、口腔慢性溃疡等患者。
如果有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咽干口干、咳血、小便黄赤、牙龈肿痛等症状,属于阴虚火旺,适合用这一药物。
3.归芍地黄丸,把当归和白芍加入六味地黄丸,就组成了这个妇科病良药。
它能滋阴养血、柔肝补肾。
妇女经期失血过多会伤阴。
该药能有针对性治疗妇女肾虚而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腿酸疼、耳鸣等。
4.明目地黄丸,“六味”加杞、菊、归、芍以及蒺藜、石决明,便组成明目地黄丸。
它主要用于眼疾治疗,尤其是肝肾阴虚所致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
5.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基础上,加肉桂、附子而成,它是温补肾阳的助阳药,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老人尿频等。
判断阳虚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舌苔,色淡而多苔,多属阳虚。
此外,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6.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加杞子、菊花组成。
杞菊地黄丸可治疗肝肾阴虚同时伴有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视物昏花等眼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
它和明目地黄丸的区别在于,前者增加了养肝明目的功效,主要滋补肝肾;后者是滋补肾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气丸(七味都气丸)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五味子
肾水不固,咳嗽滑精。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用于虚不能纳气之喘促,或久咳而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源自《张氏医通》卷十六;为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无市售成品。
注:
1、二十六味地黄丸、三十六味帝黄丸为当代臆造品,厂家不明,慎服!
2、复方首乌地黄丸为现代组方,跟六味地黄丸无关。
3、民间在八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上还有一些加减,但流传不广。
十补丸
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桂枝、肉桂、鹿茸、五味子
补肾阳,益津血。肾阳虚损,津血不足。症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源自《济生方》在八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味鹿茸、五味子。无市售成品
七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肉桂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
八味地黄丸源于清代吴谦《医宗金鉴》;
为各种地黄丸之母方。
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
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最早记载于宋朝的《济生方》,在仲景方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加味牛膝、车前子,扩大了原有适应范围,成为治疗虚实及杂证的名方--济生肾气丸。如今的金匮肾气丸便是其发展而成
地黄丸家族
名称
组方
功效
备注
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
干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桂枝、附子(仲景方金匮肾气丸)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肉桂、附子(八味地黄丸)
温补肾阳。用于因肾阳不足所致腰膝冷痛、阳痿、畏寒肢冷或小便稀薄、水肿等。
仲景方金匮肾气丸源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归芍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当归、白芍
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
古方来源不详
耳聋左慈丸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磁石、石菖蒲、五味子
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源自《重订广温热论》卷二。为六味地黄丸加磁石、石菖蒲、五味子而成。
源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原名为滋阴八味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
杞菊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枸杞子、菊花
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
明目地黄丸
源自《授生秘剖》卷一。为八味地黄丸去附子。无市售成品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
知柏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知母、黄柏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
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由杞菊地黄丸增加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而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麦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麦冬、五味子
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