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_刘跃

合集下载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oc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oc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动力越来越显著,由于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强的渗透力,在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其他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也起着巨大作用。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要基地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群,并且积极向中西部扩展,重庆的信息产业发展迅猛逐渐成为西部信息产业高地。

鉴于此,本文利用代表我国主要信息产业集群地带的四大直辖市1999—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研究。

国外学者Porat(1977)提出信息产业是“第四产业”理论,划分和定义了“第一”、“第二”信息部门,并且建立了对信息产业实际测度的体系。

Romer(1986)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信息产业的“外溢作就用”。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1)以马克卢普、波拉特的信息产业分类理论为基础的建立信息经济测度模型。

如张颖丽,许正良(2003)通过计算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系数的测算步骤,提出了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结构四个方面的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参数系数的测算方法。

(2)通过编制产业投入产出表来衡量两者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

如袁建文(2007)在研究广东省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依存带动关系中建立了广东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通过分析认为广东省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有着极强的带动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很高。

(3)运用协整理论对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分析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如张安(2006)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方法对1991—2003年间我国信息产业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

综上,为了进一步探索在近几年在全国迅猛发展的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对位于我国主要信息产业集群地带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1999—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信息技术与中国经济增长

信息技术与中国经济增长

信息技术与中国经济增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

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行业在中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中国政府多次提出发展信息技术的战略,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全国各地的普及和应用。

如今,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在中国日渐成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动能。

二、信息技术对于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 提高生产效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在管理和运营方面更加高效。

通过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推动创新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创新提供了新的机会。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并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速度。

这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3. 促进产业升级信息技术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产业升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行业可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例如,制造业中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工厂等新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而粗”向“强和优”转变的重要催化剂。

三、信息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其巨大的潜力。

未来,信息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广的覆盖范围融入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

1. 云计算和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为各个行业提供更多的商机和增长空间。

通过云计算技术,各个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共享海量的数据资源,帮助实现智能决策和精细化管理。

这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崔瑞昕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29期摘要:信息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用贡献率指标,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扩大社会劳动力就业水平以及总体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已被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世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信息产业,成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

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加快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业发展速度以及社会就业水平,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本文试用信息产业对工业、社会就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指标,来分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扩大社会劳动力就业水平以及总体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如表1 所示,在1996-2004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22.2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6.11%,信息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19.64%。

在1996-2004年的期间内,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工业增长速度,从而使信息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大致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在2002年以前,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11.99%~22.68%)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信息产业在此期间对工业的贡献程度是逐年递增的;而2002年以后,信息工业增加值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时升时降,原因在于我国的信息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故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可能达到像发达国家一样的水平,信息咨询、信息服务业亦不健全,三大产业信息化程度较低,所以说信息产业中的信息工业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很多的波折,遇到种种困难,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增加值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高低不平,不甚稳定。

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探讨

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探讨

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探讨
马浩
【期刊名称】《中国管理信息化》
【年(卷),期】2024(27)5
【摘要】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不仅对产业结构优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实现产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目标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本文基于不同视角分析信息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着重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增加生产效益等对策;以期促进信息化产业改革创新,助推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4页(P173-176)
【作者】马浩
【作者单位】晋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浅析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分析
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探讨
4.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机理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产业 调研报告

信息产业 调研报告

信息产业调研报告
《信息产业发展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摘要:
信息产业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对社会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通过对信息产业的调研分析,探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信息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运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对信息进行生产、传输、加工和利用的产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 促进经济增长: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2. 推动就业增加: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增强经济活力:信息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升了国家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

4. 促进社会进步: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三、发展信息产业的建议
1.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
能力。

2. 增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

3. 扩大市场规模:打破信息产业的壁垒,推动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结论:
信息产业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对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信息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探究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

探究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

探究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信息化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包含信息对产业的促进作用,产业在信息条件下的竞争以及与新技术的融合等等。

基于此,本文对信息化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标签:信息化经济产业关联性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很多行业的发展,西方很多国家利用信息技术使经济进入了新的增长局面。

生产力的提升,让世界认识到,科学技术薄弱就会引起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衰落,所以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发展之间呈现了一定的关联性,以下是对此方面问题的详细论述。

一、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我国要创建创新型国家,因此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二字,自主创新是支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种关键性因素,信息技术也为经济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内部发展要素和外部发展要素之间要实现协同,就需要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腾飞创造更多资源与制造条件,这样内部和外部的协同才有途径可沿。

信息技术的使用一方面对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激发自我的创新能力。

其次,企业的内部要素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也能够有协同作用。

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以及重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为企业走创新化道路提供了条件和措施。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有所提升,另外,创新产品的收益和转化能力也有所进步[1]。

2.信息技术让企业所经营产品的附加值有所增长信息化的发展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力和作用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产品的改进和更新上,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产品有效的实现物化的转换,让产品更加具有信息功能。

在当前发展情况下,信息化已经涉及到家电领域、汽车领域以及产品的功能和品质的改善方面,由此可见,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产品的附加值就会有所增加。

主要的表现是信息化促进了一些低端产品的改变,从低端逐渐上升到高端,进而附加值逐渐增加。

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

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

260理论研究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信息产业看成是的战略性产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来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希望以信息产业为突破口,来带动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家提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模式全面转变的背景之下,信息产业发展的落后对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国深刻地把握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围绕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台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的信息产业的良好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1 信息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甚大,一方面信息产业对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对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将会助推、引导信息产业的更好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信息产业发展滞后,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还有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给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但是如果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这会一定程度上拖累信息产业的发展。

本文这里探讨的主要就是信息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具体阐述如下:1.1 信息产业拉动经济发展 信息产业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非常直接的贡献,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年我国信息产业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速,产业规模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信息经济规模已经占到了国民经济总量的1/4以上,信息产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同时这一产业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速,成为了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信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产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本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的业务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可以带来产业结构优化。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并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高,低端产业比重高,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可以提升高端产业的比重,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实现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浅析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浅析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浅析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以及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信息化。

它是通过信息要素内产业结构优化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它逐渐成为继资本要素和劳动力以外,推动产业经济增长的第三种动力,本文就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建议与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标签:信息化;产业经济;贡献;作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以及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信息化。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它逐渐成为继资本要素和劳动力以外,推动产业经济增长的第三种动力,只有信息化建设得到完善,才能够快而有效地提高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

1 关于信息化概念信息化和工业化一样,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项新的标志。

它最初是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形态演变进行描述的综合性概念。

早在1959年美国学者丹妮·贝尔就曾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其中就包含着“信息社会”的含义,这也是信息化概念的前身。

在1963年,日本学者梅楮忠夫发表过一篇题目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

文章中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动物的进化过程很相似,知识创造与信息流动相关联的信息产业,在工业和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很快的发展起来,形成社会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及大脑,进而推进社会的不断前进。

1977年美国的经济学家马克·尤里·波拉特撰写了《The Information Economics》一書,书中曾提出包括信息价值的测算、信息业从业人数的测算以及信息产业的划分等几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农业、服务业、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四分法,对美国的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而我国的信息化问题提出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对信息化的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

我国的专家学者通常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对信息化进行了解,所以在理解上产生了差异,但一般认为信息化所指的就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以及信息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提高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经评论》2014年5月第3期[收稿日期]2014-03-23[基金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2-R-54,主持人:刘跃)。

[作者简介]刘跃,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信息经济研究;彭艳,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研究;周亮,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研究。

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刘跃彭艳周亮[摘要]在综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我国30个省级相关数据,对各区域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了测度。

根据测算所得到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我国区域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揭示了我国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信息产业;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298(2014)03-0040-10[引用方式]刘跃,彭艳,周亮.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 ].产经评论,2014,5(3):40-49.一引言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极大程度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现代化。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各国信息化水平也日益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

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渗透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

但是为了追求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往往忽视了经济质量的同步增长。

Liu (2008)[1]认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其相伴的却是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虽然中央政府建立了相关的法律制度来控制环境污染,但地方政府认为环境保护会拖累地方经济,因此常常把环境监管放置一旁,而尽量去寻求经济的高速度增长。

Kuijs (2012)[2]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及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和重工业的发展为近几十年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条件,但这也导致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失衡。

沈利生(2009)[3]则采用增加值率来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研究发现自2002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是工业变重,服务业变轻,这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降低。

当前,世界各国都对经济增长质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同时许多国家也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污染以及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等途径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如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课题之一,同时这也是中国现在以及未来经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研究重点探讨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力争寻求对策,使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得到同步提高。

·04·二研究方法(一)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量信息产业是指以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等现代新兴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研究开发、收集、加工、贮存、流通、传播的信息服务业和以生产信息处理设备为最终产品的信息设备制造业的综合性产业群。

目前学术界存在着多种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的方法,比如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王刚,2008)[4]、信息化指数法(刘跃,2007[5];刘跃和惠美玲,2012[6])、投入产出法(王钢和王欣,2007)[7]等,而我国学者靖继鹏等(1993)[8]在广泛学习已有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从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信息产业综合测算方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本文借鉴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中的相关指标,从评价产业发展水平的根本出发,根据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的特征,在权衡相关数据可获得性的情况下,建立了2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的指标体系,如表1。

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中,由于所收集到的各个指标原始数据的量纲和数量级都存在着差异,不能直接进行加总和比较;郭亚军和易平涛(2008)[9]、张立军和袁能文(2010)[10]的研究表明,极差化的无量纲方法在线性综合评价模型中更为有效,因此本文采用极差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为了使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数能够跨年度与截面均可比较,同时保证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均为正指标,因此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时,本文采用式(1)进行:Y ij =Xij-XiminXimax-Ximin(1)该式中,Y ij为某地区第j年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化数据,X ij为该地区第j年第i个指标原始数据,Ximin为样本数据中第i个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小值,X imax为样本数据中第i个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大值。

(二)经济增长质量测量在对经济增长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经济增长在数量方面一般有较为一致的观点,而在质量上却有各自不同的看法[11][12][13]。

综合学者的观点,本文将经济增长质量定义为随着经济数量的增长,经济增长在效率和稳定性、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收入分配、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

目前我国学者[14][15][16][17]大都通过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测度经济增长质量。

运用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时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步骤,其一是根据对增长质量内涵的界定,选择并确定指标体系的各个维度;其二是指标体系中各基础指标的合成。

在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本文以任保平(2010)[13]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在权衡相关数据可获得性情况下,建立了5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测度模型指标体系,如表2。

由于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指标中含有二元反差指数等逆指标,因此在对逆指标的标准化处理上,本文采用式(2):Y ij =Aij max-AijAij max-Aij min(2)(三)主成分分析在指标的合成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熵值法、相对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在这几种方法中,熵值法无法较好地反映出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而相对指数法则是将所有指标转换成可比的指数形式,然后进行简单的加总或加权加总的方式进行计算,这会导致各指标间权重的确定不够客观,未考虑到各指标间可能存在相关性等问题。

而主成分分析法的权重生成则是根据数据本身的特征确定的,避免·14·了主观判断的影响,并且其所生成的权重结构还可反映出各维度基础指标对总指数的贡献大小。

基于此,本文在对信息产业及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各单项指标权重和方面指标权重,并通过计算求得各方面指标指数和总指数。

根据前面所建立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首先分别计算各个单项指标的指数,再将属于同一方面指标的单项指标按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到方面指数,最后将方面指数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到总指数。

具体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量模型如式(3):IDI=∑mi=1∑nj=1Yijw()ij*Wi(3)其中,IDI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指数;Y ij为方面指标i中分项指标j的标准化数值;w ij表示指标Yij的权重;W i为方面指标i的权重;i=1,2;j=1,2,3,…;0≤w ij≤1,0≤W i≤1。

n为方面指标i中分项指标的个数;m为方面指标个数。

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指数(EQI)测算采用相同的模型。

三数据分析及计算为了能同时反映我国各地区间的差异及各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变化,本文采用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结合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由于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因,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限定在2005-2010年,共计6个年度,研究的对象包含我国30个省市区(其中西藏自治区由于统计数据缺失量大而剔除)。

(一)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指数计算根据上述计算方法,本文计算出各单项指标及方面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表1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模型指标体系及权重指标体系方面指标权重单项指标权重信息产业规模水平(X1)0.596信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X11)0.263信息产业产值增长占GDP增长比重(X12)0.239信息产业固定资产量(X13)0.242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X14)0.257信息产业发展潜力水平(X2)0.404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X21)0.203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X22)0.093R&D资金占GDP比例(X23)0.209人均教育经费投入(X24)0.211每千人专利授权数(X25)0.284(二)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计算本文对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指数测算中涉及到的相关计算和数据处理都采取与信息产业发展指数确定相同的方式,经过计算,得到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指数各单项指标及方面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24·表2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测度模型指标体系及权重指标体系方面指标权重单项指标权重经济增长结构(Y1)0.34人均GDP(Y11)0.16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Y12)0.06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Y13)0.13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Y14)0.08二元对比系数(Y15)0.14二元反差指数(Y16)0.21外贸依存度(Y17)0.22经济增长稳定性(Y2)0.09通货膨胀率(Y21)0.32失业率(Y22)0.68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Y3)0.21人口死亡率(Y31)0.27人均住房面积(Y32)0.14城乡居民人均存款(Y33)0.23恩格尔系数(Y34)0.10城乡收入比(Y35)0.26资源利用(Y4)0.20劳动生产率(Y41)0.23资本生产率(Y42)0.40单位产出能耗比(Y43)0.37生态环境代价(Y5)0.16单位产出废气排放数(Y51)0.22单位产出污水排放数(Y52)0.15单位产出固体废弃物排放数(Y53)0.5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Y54)0.10根据以上计算确定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和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水平各指标的权重,分别按照各自的测量模型进行测算,得到2005-2010年我国30个省市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指数如表3所示。

··34表32005-2010年我国30个省市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指数区域2005年IDI EQI2006年IDI EQI2007年IDI EQI2008年IDI EQI2009年IDI EQI2010年IDI EQI均值IDI EQI全国0.160.940.180.950.190.950.200.950.220.940.240.970.200.95北京0.45 1.370.50 1.410.46 1.420.44 1.450.44 1.460.49 1.480.46 1.43天津0.36 1.240.43 1.260.39 1.250.37 1.200.35 1.170.40 1.190.38 1.22河北0.090.870.100.880.120.870.130.870.150.870.170.890.130.87山西0.100.690.110.700.120.700.130.680.260.660.150.690.140.69内蒙0.060.740.070.740.080.740.090.780.110.790.110.780.090.76辽宁0.190.900.220.920.250.940.280.950.320.960.330.950.260.94吉林0.090.910.110.900.110.920.130.930.140.930.150.950.120.92黑龙江0.13 1.010.110.990.150.970.140.950.150.920.140.950.140.96上海0.49 1.410.53 1.460.57 1.500.50 1.490.53 1.490.61 1.580.55 1.49江苏0.38 1.200.42 1.220.48 1.240.58 1.230.59 1.220.70 1.250.52 1.23浙江0.28 1.210.32 1.270.35 1.300.36 1.310.36 1.310.44 1.350.35 1.29安徽0.090.820.100.820.110.840.140.840.160.860.200.870.130.84福建0.20 1.090.20 1.080.20 1.100.21 1.110.21 1.120.256 1.150.21 1.11江西0.090.880.100.890.110.900.130.890.150.880.150.900.120.89山东0.19 1.020.21 1.040.24 1.060.26 1.040.31 1.040.32 1.060.25 1.04河南0.090.890.110.900.120.910.150.930.110.880.200.910.130.90湖北0.170.990.140.970.150.960.170.940.200.960.200.980.170.97湖南0.100.860.110.860.120.890.150.900.180.920.200.910.140.89广东0.40 1.400.43 1.440.45 1.440.49 1.420.48 1.390.60 1.440.48 1.42广西0.060.870.070.870.080.830.100.810.110.820.120.840.090.84海南0.05 1.130.06 1.140.07 1.170.09 1.120.11 1.090.11 1.090.08 1.12重庆0.110.760.130.740.140.800.150.810.170.840.200.860.150.80四川0.120.820.140.850.160.860.180.850.210.850.240.870.170.85贵州0.050.560.060.570.060.600.070.630.090.620.090.650.070.61云南0.050.730.060.700.070.710.070.690.090.680.090.690.070.70陕西0.160.770.170.780.170.760.180.760.200.760.220.790.180.77甘肃0.070.750.080.740.090.730.110.720.130.700.120.720.100.72青海0.050.650.050.630.060.630.080.600.090.590.090.580.070.61宁夏0.070.640.090.680.100.650.110.660.120.650.120.620.100.65新疆0.050.950.060.950.070.940.080.950.130.890.100.930.080.94·44·四实证分析(一)散点图分析根据表3数据,本文以信息产业发展指数为横轴、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为纵轴绘制散点图(见图1),进行经验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