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包装引发航空事故分析

危险品包装引发航空事故分析
危险品包装引发航空事故分析

危险品包装引发航空事故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空运危险品的数量骤增。因其存在巨大安全风险,日益已引起高度重视,而生产企业、承运人在认识上尚存在许多误区,许多包装达不到空运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技术规则的要求。本文从检验检疫部门检验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着手,重点分析了空运危险品包装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空运危险品包装检验监管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航空事业正在突飞猛进,尤其是近年来空运危险品的数量骤增,由于危险品有爆炸性、燃烧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危害,在航空运输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引发危险品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危险品航空运输管理十分必要。据统计,危险品航空运输事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危险品包装出现问题,导致危险品泄露,造成严重损失。从检验检疫部门的空运危险品包装检验鉴定过程发现,许多人包括生产者、托运人、承运人在空运危险品包装认识上尚存在许多误区,许多包装达不到空运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技术规则的要求,甚至有些人还把海运危险品和空运危险品的包装要求混为一谈。上述情况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空运

危险品包装的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

1 我国进出口空运危险品管理慨况

在国际上,国际民航组织在联合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程序文件的基础上,颁布了一系列危险品航空运输的指导性文件和规范。这些文件和规范明确了危险品航空运输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定,明确了航空运营人和托运人在危险品航空运输中的安全责任。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危险物品的安全航空运输》以及《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有关危险品航空运输的法规。1995年,我国民航总局、国家计委、国家商检局和外经贸部四部门联合发文,根据上述法规制定了我国空运进出口危险品货物的包装检验办法和管理程序。2003年8月,民航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飞行标准司各处职责的通知》,文件明确我国

危险品航空运输的政府主管部门是中国名航总局飞行标准司。技术支持单位是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危险品运输管理室。国家民航飞行标准司负责制定危险品航空运输的规章和标准。这样从危险品危险特性鉴定到危险品包装鉴定有了技术支持与管理程序。

航空公司出于自身安全需要,制定了适合本公司的规定,例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做出规定:“所有原产于中国的危险

货物必须组合包将,禁止单一包装,属于I、II、III类包装的含有液体危险货物的组合包装,必须使用足够的吸附材料,

以能吸附所有内包装的内装物。”空运危险品对包装有特殊

要求,无论是托运人还是承运人,在空运危险品出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包装的要求,这样不仅能确保危险品能顺利登机,也能确保航班的安全。

2 加强空运危险品包装监管的必要性

从目前来看,各国对于空运危险品的管理未达成全面一致,在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危险品包装检验鉴定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亟待解决。

2.1 伪造危险特性鉴定报告使用普通包装

货物托运人或其代理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危险品运费比普通货物运费高50%),便采取匿报、瞒报危险品,甚至

伪造货物危险特性鉴定报告,以非危险品名运载危险品,属于故意型事件。2004年5月,港龙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运载近2吨的异氰酸苯酯(危险品)由宁波飞至香港。该批货物在香港卸机时发现泄漏,冒出有毒气体,导致6名工作人员受伤。经查该批货物随附一份伪造的危险品鉴定报告,报告表明该化学品没有危险性,并且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危险物品规则》的所有规定,导致该批危险品逃避监管,运上了飞机,隐藏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混淆海运和空运危险品对包装要求

国际空运危险品对于包装的要求与海运不同,如果将两者混淆,在运输过程中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例如2004

年由上海空运一批危险品至香港,盛装危险品的钢桶泄露,机上有数人中毒,送往医院救治。在调查后了解到钢桶盖未旋紧,导致危险物品泄漏。空运液体危险品第一要旋紧封闭器,要求的旋转力矩比海运的大,所以对封闭器的制造和材质要求更高,不能因加大力矩而产生滑牙现象。另外灌装液体危险品,其容量不能超过98%,但是不能低于65%,这种要求在海运规定中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飞机在航运时由于气流的关系,时常会俯冲会笔直上升,如果容器内的内容物装得少,容器内的空间太大,飞机在作激烈上下运动时,液体会对容器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从而造成泄漏,若封闭器没有旋紧,则很有可能把封闭器冲开,造成泄漏。

2.3 遮盖危险品包装上危险信息标签

危险货物包装上加贴危险信息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标明了货物的危险类别、发生危险时的急救措施等重要信息,给承运人、使用者提供了重要的安全提示和应急参考,对于防范危险发生至关重要。2014年7月一批灌胶从日本空运进口,货物外包装纸箱上贴有标签,每个标签上四行字都被严重涂抹,不能看清有关信息,通过与货物上直接贴有的标签进行核对,发现被涂抹的信息为:火气严禁第二石油类、触媒、危险等级Ⅲ。通过实验鉴定灌胶属于危险化学品。遮盖危险品包装上危险信息标签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4 普通货物包装内中夹带危险品

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航空货物运输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航空货运涉及的链条长、环节多、人员复杂,其中潜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近年来,违规违章运输危险品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货主和销售代理人在普通商品中夹带危险品的事件频繁发生,不仅给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也对民航空防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如果易燃易爆危险品在飞机上处置不当,会造成航空器起火、燃烧、爆炸,严重的则会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

3 发生空运危险品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货物托运人或其代理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危险品运费比普通货物运费高50%,另外危险品包装的要求也比较高,有的根本不能通过航空运输,便采取匿报、瞒报危险品,将危险品报成普通化工品进行运输。二是危险品托运人及其代理人对危险品航空运输规定不了解,不知道交运的物品或物质属危险品,而航空公司及其代理人的一线操作人员缺乏辨别危险品的基本常识,或者未能严格完成检查程序,导致危险品夹带在普通货物之中。三是托运人安全意识淡薄,非主观故意将危险品瞒报为非危险品或者普通货物交付航空运输。

4 加强空运危险包装监管的建议

4.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当前随着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货主和托运人谎报、瞒报、夹带危险品的事件频繁发生,直接危害航空安全,另外危险品运输前的分类、包装、标记标签环节均影响到后续危险品航空运输安全。但目前我国对危险品空运违法行为

的处罚力度过低,未能起到打击惩戒违法行为的目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危害航空安全的行为,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威慑违法行为的发生。

4.2 完善监管流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航空运输危险品包装的监管涉及到民航管理部门、航空公司、海关、质检总局、安监总局等部门,建立环环相扣的监管流程,将各个部门的监管有效衔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才能杜绝把危险品瞒报为非危品、货物中夹带危险品的现象。

4.3 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抓好业务培训和与危险品运输有关的法律法规教育。首先应组织业内专家参照国际航协的教材结合我国实际编写、整理、分类、制定两种培训教材,一种是危险品业务教材,一种是国际国内法律法规教材。培训训的人员要分成托运人、代理人、承运人不同的组别,分成性质鉴定人员、包装人员、地面装卸人员、收运人员、包装检验人员、运输文件准备人员、货物配装人员、飞机装卸人员、仓库保管人员等不同的层次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国际民航组织.空运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技术规则[M].2001-2002年版.

[2]王海勇,梁峰.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化工安全与环境,2005,18(21):8-9.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 2014年杜邦公司美国休斯敦化工厂泄漏事故致4死1伤2014年11月16日消息:世界第二大化工公司、美国杜邦公司位于休斯敦东南拉波特地区的工厂,15日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5名工人直接暴露于有害气体甲硫醇中,造成4人死亡、1人被送往医院救治。 杜邦公司发言人伍兹(Aaron Woods)证实,15日凌晨4时左右,位于斯特朗路厂区一个储存甲硫醇的存储罐阀门失效,造成甲硫醇大量泄漏。 工人和紧急救援人员6时左右控制住了泄漏,但已有5名工人暴露在有害气体中。其中4人在厂区内死亡,1人被送往附近的星海假日医院,伤情不会危及生命。在化学品溢出时,4名死亡员工之一曾下落不明。 杜邦拉波特厂区约有320名雇员,“这是该厂区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泄漏事故。”伍兹表示,“我们现在的重点是这些员工”。 拉波特应急管理协调员萨格斯(Jeff Suggs)指出,泄露的甲硫醇为无色有害易燃气体,有一股臭鸡蛋或臭鱼的难闻气味,通常用于天然气添加剂、保护农产品蛋白质的合成剂或杀虫剂。今次泄漏出的甲硫醇不会对附近社区构成危害。 休斯敦西南地区的密苏里市、糖城和罗森伯格市均有居民报告闻到刺鼻气味,警方认为这也是约60公里外的杜邦公司工厂当天化学品泄漏导致。 美国有毒物质与疾病登记署(ATSDR)记录显示,人体直接暴露于甲硫醇中会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皮肤或眼睛炎症;吸入后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及不同程度的麻醉;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 2014年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大爆炸事故

2014年8月2日,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的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正是这个特别重大的爆炸事故为这个全国县级“首富”城市蒙上一层重重的阴影。 4日,国务院“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根据暴露的问题和初步掌握的情况,对事故作出判定: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中荣公司,主要责任人是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吴基滔等相关负责人。目前公安机关已控制了相关责任人员。 哪些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调查组总结了5点原因: ——企业厂房没有按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违规双层设计建设生产车间,且建筑间距不够。 ——生产工艺路线过紧过密,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布置了29条生产线,300多个工位。 ——除尘设备没有按规定为每个岗位设计独立的吸尘装置,除尘能力不足。 ——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防爆要求配置。 ——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实,没有按规定每班按时清理管道积尘,造成粉尘聚集超标;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没有按规定配备阻燃、防静电劳保用品;违反劳动法规,超时组织作业。 昆山市消防大队经济开发区中队中队长吴神飞说,约两个月前曾接到该企业火警,当时是放在室外的泡沫夹芯板发生燃烧。而一位熟悉企业情况的人士也表示,这家企业污染大、技术含量不高,一直存在安全隐患。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干。 调查组指出,当地政府的有关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力,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记者了解到,面对近3000家企业,在昆山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仅设了4个人

危化品事故案例

危化品案例分析 前言:大多数化学品是有害的,所出现的安全事故遍及化学品的所有流通过程,即生产过程、储存过程、装卸过程、运输过程、使用过程以及处置过程等等。这些化学品由于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蚀性等性质,所以很容易造成人身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特别的加以防护,但有些单位和个人,由于思想认识不够,科学知识缺乏,安全培训不到位等等原因,致使出现大量安全事故,造成了国家和个人的巨大损失,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必须加以牢记,以防类似或其他事故的再次发生。下面就结合典型安全事故,结合流通过程,进行一下案例分析。 案例一生产过程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5年9月,江苏某化工厂,在合成苯并三氮唑时,操作人员误操作(未关闭某阀门),致使升压后中压合成釜中的700kg物料(水、亚硝酸钠)被压人酸化釜。后又将中压合成釜反应产物压人酸化釜,并与以后正常反应的3批产物混合送人蒸馏釜进行蒸馏。车间负责人黄某在生产车间检查时发现物料开始回流,压力回升并向临界点逼近,并且罗氏真空泵停运;黄某一边通知机修工到现场检修,一边增开备用真空泵;但压力仍不断上升,机修工往窗外看,发现水冲泵出来的都是气体,回头看蒸馏釜上的压力表已接近正压,达到临界点;操作人员打开泄压阀后,黄某迅速组织车间人员撤离车间,在最后一个人撤出车间约10m时发生爆炸。厂房的屋顶被炸飞,蒸馏塔塔身部分撕裂飞出约400m。此次爆炸由于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死亡,仅有1名操作工在撤离过程中受轻微伤。 二、事故原因 1、操作失误,未关闭合成反应釜的放料阀,致使物料乱混发生反应,真空泵停运,而操作人员慌忙打开排空阀泄压,进而引起苯并三氮唑分解爆炸。 2、使用不安全设备,在没有经过安全论证的情况下,擅自拆除了蒸馏装置上的防爆泄压装置,致使具有突然分解爆炸的苯并三氮唑蒸馏装置上无泄压装置;真空泵与蒸馏装置之间未设置单向阀,空气会倒人蒸馏设备。 3、苯并三氮控生产工艺技术和设计缺陷,中压反应釜至酸化釜的物料输送管道无视盅;作业人员无法观察管道内物料状况;苯并三氮唑的提纯采用真空蒸馏工艺,危险性较大,苯并三氮哩在真空蒸馏时能发生分解爆炸。 4、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真空蒸馏苯并三氮唑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合成操作失误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 5、车间负责人黄某对现场工作指导错误,中压釜物料发生泄漏后,仍指挥继续生产,在下午召开的专题会议上,也未提出对中压釜物料发生的泄漏事故采取处置措施,晚上仍然指挥对该批物料进行蒸馏。 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完善,对苯并三氮唑真空蒸馏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较差。 三、整改措施及建议 1、改进苯并三氮唑生产工艺,改现有真空蒸馏工艺为结晶、分离、干燥工艺,消除苯并三氮哩真空蒸馏时发生爆炸的隐患。 2、在中压合成釜与酸化釜之间的物料管道上安装视盅,防止物料泄漏。 3、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生产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制。 4、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

危险品运输车辆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

编号:AQ-JS-0601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品运输车辆火灾爆炸事故 原因及预防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s of dangerous goods transport vehicles

危险品运输车辆火灾爆炸事故原因 及预防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化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 违反安全管理规定,违章装卸造成火灾。化学危险物品在装卸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作业,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机械及设备,如果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拖拉、翻滚等野蛮作业,或者使用不合格的工具、设备等,极易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将性质相抵触的化学物品混装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化学性质相抵触的物品严禁混放在一起,特别是一些还原性较强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果遇到易燃、可燃物品,还原剂等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车况不好带病作业引起火灾。化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要求驾驶员有较高的汽车驾驶技术,车辆状况必须经当地车辆检测机构年审

合格,车况运行良好,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才能运输化学危险物品业务。但有些单位和个人利欲熏心,为了多拉快跑,使用不合格车辆运输,结果酿成惨祸。 静电造成火灾。易燃液体特别是石油产品,几乎都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组成中含有大量碳原子和氢原子,属于非电解质,大多数不能电离,电阻率极大,在流动、晃动时容易积聚静电,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去年5月30日,天津市津东新兴危险品货场,在火车槽罐向汽车槽罐直接灌装作业时,产生的静电火花引燃油品起火,烧毁汽车槽车3车,烧损两节槽罐车。 发生交通事故引发火灾。有的汽车驾驶员在运输化学物品过程中,违反《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交通法规,开飞车,开“英雄车”,强行会车、超车或者疲劳开车,带病开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引发火灾。92年11月5日,大港油田采油二厂一辆黄河油罐车因车速过快在广饶县西刘桥附近与胜利油田供电公司一解放拖挂车相撞起火,烧毁汽油7吨,汽车一辆。 缺乏对化学危险物品性能的了解造成火灾事故。常见的化学危

民航危险品运输试题

科目:民航危险品运输 以下方框相应空白处由考生用蓝色或黑色笔迹填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为保证危险品知识更新,应在__日历月内完成复训;在要求进行训练的那个日历月之前__日历月中完成了复训的人员,都被视为在所要求的那个日历月中完成了训练。() A 、24个月/1个月B.36个月/1个月C.24个月/3个月D.12个月/3个月 2.国际航协(IATA )出版的危险品运输文件是:() A .《TI 》(技术细则)B .《DGR》(危险品规则)C .公司《危险品手册》 D .《TI 》(技术细则);《DGR》(危险品规则);公司《危险品手册》都是 3、下列哪项物品在航空运输中不属于第三类易燃液体危险品:() A .4度的啤酒B .油漆 C .香水D .72度的白酒 4、下面哪种爆炸品可由客机承运?() A 、1.1AB 、1.4SC 、1.4FD 、1.6S 5.如果人或衣服上粘上泄漏的危险品,可以() A 用大量的水冲洗身体 B 抽支烟缓解紧张的情绪 C 喝大量的水 D 将衣物脱掉,扔弃 6.10、第一类爆炸品分为几个项别和几个配装组?() A .4;13B .6;13C .5;13D .4;14 7.《DGR》(危险品规则)几年更新一次?() A .1年B .2年C .3年D .4年 8.航空公司承运危险品必须取得?() A .航空公司同意 B.民航局危险品运输许可C .机场许可D .特殊物品运输许可 9.《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简称是()? A .CCAR-121B .CCAR-91C .CCAR-276D .CCAR-145 )需要贴远离热源的操作标签? A .易燃固体 B .自身反应物质 C .减敏的爆炸品 D .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 11.危险品的操作标签通常是()形状的? A 、长方形B 、圆形C 、菱形D 、三角形 12.对于放入行李中托运的非放射性药用或化 妆用品,每一旅客或机组人员所携带这类物品的总净重不得超过()公斤/升,每一单件物品 净重不得超过()公斤/升? A .2,0.5 B .1,0.5 C .3,1 D .1,1 13.右边标签是()。 A .燃料电池操作标签 B .易燃固体操作标签 C .锂电池操作标签 D .轻拿轻放操作标签 14.按规定要求进行训练的人员应将训练记录 保存(),并随时供局方查阅。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5.代码RFL 表示什么物质。() A.易燃气体 B.易燃液体 C.易燃固体 D.感染性 物质 16.飞行中出现危险品事故着陆后,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 地面人员打开货舱门之前应让旅客下飞机 B 打开货舱门之前应让机组下飞机 C 打开货舱门之前旅客和机组保留在飞机上 D 向地面工作人员指明危险物品及其存放地点 17.当乘务人员不慎接触到泄漏的危险品时,以 下哪项是错误的行为?() A 迅速将污染的衣物脱掉 B 将污染的衣物放在垃圾箱内 C 用大量的水冲洗 诚信承诺: 考试中,我将自觉遵守《考生守则》和考场纪律,服从考场安排;如有违规行为,将自愿接受校纪校规相关条款的处理。 承诺人:学号: 系别: 班级: 试卷说明: 1、本试卷为【开卷】 2、本试卷共3页,3个大题,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90分钟 4、考生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笔迹答题;其他笔迹答题无效 5、阅卷老师阅卷、登记成绩必须使用红色笔迹 登分栏: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登分人 分数

危险品事故案例分析

第四类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1、因货物包装不良引起的爆炸沉船 [案情介绍] 案例一我国远洋轮“龙溪口”载货航行至印度洋时,第二舱突然爆炸起火,之后危及其他舱口。由于来势凶猛已经无法施救,船长不得已下令弃船,该轮于第二天沉没。 事后展开调查,根据货运报表及积载图分析,最大的可能是第二舱二层柜上装载的四十余桶铝银粉自燃所致。 案例二1988年7月1日11时26分,415次旅客列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19人受伤,一列车厢完全损毁,两列车厢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以现场勘查、技术鉴定和事故调查,事故原因是旅客贺某私自携带易爆物品铝粉造成的。贺某是广东省某市的一家饲料公司的采购员,6月份在外出办公时,从某地化工商店购买了铝粉300克、铜粉50克,准备带回家自用。7月1日,贺某从河北省高邑火车站乘上由北京开往平顶山的415次客车。铝粉和铜粉与尼龙化纤面料的衣服混装在同一提包内。旅途中尼龙化纤织品磨擦产生静电火花,导致铝粉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 铝银粉,又名银粉、铝粉,呈银白色,生产铝制品的工厂都少不了它,铝银粉又广泛应用于颜料、油漆、油墨、烟花、冶金、化工等产品之中。也可以作为加气剂,用作多孔混凝土制品的原料。一般来说成型的铝块,只有在明火点燃时才会燃烧。但铝粉就不同了,只要有一颗小小的火星溅落,都可以引起燃烧。当空气中悬浮着铝银粉时,危险性就更大,在每立方米的体积中如果有40克铝银粉悬浮,就生成爆炸的条件。铝银粉还能与水发生反应,如果是大量的水与铝银粉接触,这种反应倒不会发生;怕就怕铝银粉处于

潮湿的环境中,缓慢地吸收水份,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并产生热量,其危险性就极大。 正因为铝银粉有这些特性,所以在投入运输前要经过涂层处理,在铝银粉颗粒外涂油脂或石蜡。经过涂层处理的铝银粉,属于危险物品第四类的易燃固体,联合国编号为1309,在《国际海运危规》中,有关特性和注意事项内,特别注明:“……如果用油或腊进行处理,则在常温下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即是指不会发生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的危险性。但即便如此,涂层处理过的铝银粉,还是容易与酸类和苛性碱发生反应,与氧化剂也容易化学反应而引起爆炸,因而必须与这些物质严加隔离。 “龙溪口”轮载的铝银粉,是经过涂层处理后,用金属桶包装。根据事后调查证实,这个包装的密封程度没有达到国际上认定的标准。由于容器密封不良,潮气侵入桶内,舱内的温度又比较高,致使桶内铝银粉所涂的油脂熔化。裸露的铝银粉吸入空气中的水份之后,产生化学反应,这时候的铝银粉就成了未经涂层处理的物品,属第四类中的“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品”。联合国编号为1396,在《国际海运危规》的“积载与隔离”栏内特别注明:“仅能在干燥气候下装载,舱内应具有机械通风。避开生活居住处所”。铝银粉在当时这种情况下不断地与空气中的水份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并积聚热量;热能又不断地加快这种化学反应的发生,致使越来越多的氢气聚集在船舱内。在船舱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猛烈爆炸更会引起一系列的更强烈的反应,足够使一条万吨巨轮覆灭。 [案例评议] “龙溪口”轮沉没事故,起因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的金属铝的粉末,令人扼腕。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无法回避,也无法掩盖。这一

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和危险品泄露事故及其分析

危险品泄露事故 案例 2004年1月24日10:00左右,在某路段发生特大汽车追尾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一辆运输车上装载的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发生在某高速公路自北向南方向路段距某市14 处,4辆汽车相撞。其中一辆面包车上3人当场死亡;一辆运输车被撞坏,车上2人死亡、1人受伤,车上装载的15 t四氯化钛开始部分泄漏。四氯化钛是一种有毒化工原料,有刺激,挥发快,对皮肤、眼睛会造成损伤,大量吸入可致人死亡。事故现场恰逢小雨,此物质遇水后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该市有关领导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公安、消防人员及附近群众200余人,对泄漏物质紧急采取以土掩埋等处置措施。 事故分析 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 (1)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应符合要求,禁止使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禁止用叉车、铲车、翻斗车等运输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化学品。(2)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在车辆上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等。 (3)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 (4)车厢应有防止摩擦打火的措施。 (5)槽、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齐全的安全设施及附件。 (6)运输车辆应有防止电火花和导除静电设施。 (7)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设置危险物品标志。 (8)车辆的技术状况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要求: (1)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应有相应的资质。 (2)运输工具、车辆必须符合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3)托运剧毒化学品应向公安部门申办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4)驾驶员、装卸员、押运员等应经过相应培训,持证上岗。 (5)必须配备押运人员,运输车辆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下。 (6)不得超装、超载。 (7)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有关人员须了解所承运的化学危险品的特性及应急措施。 (8)按规定时间、路线行驶。 (9)严禁超速行使,与其他车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0)中途停车住宿或无法正常运输,应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剧毒化学品运输途中出现意外,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

危化品安全事故案例选编

危化品安全事故案例选编 目录 一、压滤机事故案例 (3) 二、液氨事故案例 (4) 事故一:2013年6月3日6时许,吉林省德惠市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液氨泄漏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灾 (4) 事故二:2005年河南周口市骏马化工有限公司“8.13”液氨泄漏火事故 (7) 事故三:2000年浙江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2.17”液氨泄漏事故 (7) 事故四:1988年湖北汉阳县氮肥厂“4.11”液氨泄露事故 (7) 事故五:1987年安徽省毫州市化肥厂液氨贮槽“6 .22”爆炸事故 . 8事故六:1983年河北省南皮县化肥厂“3.15”冰机带入液氨 (9) 事故七:1990年江苏省丰县化肥厂“7.21”氨水贮槽爆炸事故 (10) 三、煤气事故案例 (11) 事故一:2011年江苏常州中岳铸造厂“6.11”煤气中毒事故 (11) 事故二:2010年河北武安普阳钢铁公司“1.4” 重大煤气泄漏事故12 事故三:2005年北京市首钢总公司“10.26”煤气泄漏事故 (14) 四、气瓶爆炸事故 (15) 五、油、可燃气等罐爆炸事故案例 (22) 事故一: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油渣罐爆炸 (22) 事故二:2005年吉林石化分公司“11.13”特大爆炸事故 (22)

事故三:2007年上海太平洋燃气有限公司加油站“11.24”发生爆炸事故 (23) 事故四:1984年墨西哥城“11. 19”液化石油气站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25) 事故五:2003年广州市人和液化石油气站“6.21”爆炸事故 (27) 事故六:1997年北京东方化工厂“6.27”油罐爆炸事故 (28)

危险物品存放事故案例

危险物品存放事故案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危险物品存放事故案例 一、案例 位于南方某市的某化工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地势较低,生产过程中使用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作为主要原料,考虑到供应商在本地,且为降低成本,该企业要求供应商保险粉不要用铁桶包装,只用编织袋包装即可。该企业的保险粉仓库为单独设置,仓库内未设温度仪、湿度仪。2009年雨季来临之前,企业安全部门针对仓库专门组织了安全检查,提出应采取措施加高保险粉的存放地点。由于仓库主任的疏忽,未进行处理。几天后连续数日暴雨仓库进水,引起保险粉燃烧,造成保险粉仓库全部烧毁,三人出现中毒症状。 二、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该企业对仓库进行了雨季来临前的安全检查,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最终引发了事故的发生。 三、提示

一)、生产经营单位应采购符合规范、要求的原材料,如:保险粉应用桶装; 二)、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根据要求安装温度仪、湿度仪、可燃气体报警仪等设备、设施,应定期检查库房内温度、湿度、库内存放物品情况,并做好记录; 三)、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应将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并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四)、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防风、防雷、防雨、防冻等专项要求,明确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 五)、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六)、危险物品储存的基本要求:

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ICAO

2013年 — 2014年版 第2号增编 (ADDENDUM NO.2) 第1号更正 (CORRIGENDUM NO.1) 5/4/13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 2013年—2014年版 第2号增编/第1号更正 随附的增编/更正应并入《技术细则》(Doc 9284号文件)2013年-2014年版。 (98页)

Doc 9284 - AN/905 2013年— 2014年版 - 1 - 第2号增编/第1号更正 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 第1部分第3章,第1-3-3页,“豁免”的定义,注,将“1;1.1.2”修订为“1;1.1.3”。 第1部分第4章,第1-4-3页,表1-6,第10行,将“危险物品运输文件(复数)及其他有关文件”修订为“危险物品运输文件(单数)及其他有关文件”,中文不做修改。 第1部分第6章,第1-6-1页,第6.1.4段b),注,将地址修订为: “http://www.icao.int/safety/DangerousGoods/Pages/Guidance-Material.aspx”; 第3部分第2章表3-1,第3-2-146页,“氢氟酸,酸度大于60%”,UN 1790,修订为“氢氟酸,酸度大于60%的”。 第3部分第2章表3-1,第3-2-146页,“氢氟酸,酸度不大于60%”,UN 1790,修订为“氢氟酸,酸度不大于60%的”。 第3部分第2章表3-1,第3-2-171页,液态硫醇混合物,易燃,未另作规定的*,UN 3336,将第9栏中的“E3”替换为“E0”。 第3部分第2章表3-1,第3-2-172页,液态硫醇类,易燃,未另作规定的*,UN 3336,将第9栏中的“E3”替换为“E0”。 第3部分第2章表3-1,第3-2-176页,金属物质,遇水反应,自热性,未另作规定的*” UN 3209,将第9栏中“E2”替换为“E0”。 第3部分第2章表3-1,第3-2-292页,遇水反应液体,腐蚀性,未另作规定的*,UN 3129,将第9栏中的“E2”替换为“E0”。 第3部分第2章表3-1,第页3-2-292,遇水反应液体,毒性,未另作规定的*,UN 3130,将第9栏中的“E2”替换为“E0”。 第3部分第3章表3-2,第3-3-19页,特殊规定A190,倒数第二段,将“不必”替换为“必须”。 第3部分第4章,第3-4-1页,注,倒数第二句,将“inner package”替换为“inner packaging”,中文意思相同。 第4部分第5章,第4-5-1页,《包装说明》Y340-Y344,在“一般要求”之下,将“和1.1.16”替换为“、1.1.16、1.1.18和1.1.20”。 第4部分第5章,第4-5-7页,《包装说明》Y370,在“一般要求”之下,将“和1.1.16”替换为“、1.1.16、1.1.18和1.1.20”。

危化品事故案例

危化品案例分析 前言:大多数化学品就是有害的,所出现的安全事故遍及化学品的所有流通过程,即生产过程、储存过程、装卸过程、运输过程、使用过程以及处置过程等等。这些化学品由于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蚀性等性质,所以很容易造成人身的伤亡与财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特别的加以防护,但有些单位与个人,由于思想认识不够,科学知识缺乏,安全培训不到位等等原因,致使出现大量安全事故,造成了国家与个人的巨大损失,这就是血的教训,我们必须加以牢记,以防类似或其她事故的再次发生。下面就结合典型安全事故,结合流通过程,进行一下案例分析。 案例一生产过程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5年9月,江苏某化工厂,在合成苯并三氮唑时,操作人员误操作(未关闭某阀门),致使升压后中压合成釜中的700kg物料(水、亚硝酸钠)被压人酸化釜。后又将中压合成釜反应产物压人酸化釜,并与以后正常反应的3批产物混合送人蒸馏釜进行蒸馏。车间负责人黄某在生产车间检查时发现物料开始回流,压力回升并向临界点逼近,并且罗氏真空泵停运;黄某一边通知机修工到现场检修,一边增开备用真空泵;但压力仍不断上升,机修工往窗外瞧,发现水冲泵出来的都就是气体,回头瞧蒸馏釜上的压力表已接近正压,达到临界点;操作人员打开泄压阀后,黄某迅速组织车间人员撤离车间,在最后一个人撤出车间约10m时发生爆炸。厂房的屋顶被炸飞,蒸馏塔塔身部分撕裂飞出约400m。此次爆炸由于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死亡,仅有1名操作工在撤离过程中受轻微伤。 二、事故原因 1、操作失误,未关闭合成反应釜的放料阀,致使物料乱混发生反应,真空泵停运,而操作人员慌忙打开排空阀泄压,进而引起苯并三氮唑分解爆炸。 2、使用不安全设备,在没有经过安全论证的情况下,擅自拆除了蒸馏装置上的防爆泄压装置,致使具有突然分解爆炸的苯并三氮唑蒸馏装置上无泄压装置;真空泵与蒸馏装置之间未设置单向阀,空气会倒人蒸馏设备。 3、苯并三氮控生产工艺技术与设计缺陷,中压反应釜至酸化釜的物料输送管道无视盅;作业人员无法观察管道内物料状况;苯并三氮唑的提纯采用真空蒸馏工艺,危险性较大,苯并三氮哩在真空蒸馏时能发生分解爆炸。 4、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真空蒸馏苯并三氮唑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合成操作失误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 5、车间负责人黄某对现场工作指导错误,中压釜物料发生泄漏后,仍指挥继续生产,在下午召开的专题会议上,也未提出对中压釜物料发生的泄漏事故采取处置措施,晚上仍然指挥对该批物料进行蒸馏。 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完善,对苯并三氮唑真空蒸馏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较差。 三、整改措施及建议 1、改进苯并三氮唑生产工艺,改现有真空蒸馏工艺为结晶、分离、干燥工艺,消除苯并三氮哩真空蒸馏时发生爆炸的隐患。 2、在中压合成釜与酸化釜之间的物料管道上安装视盅,防止物料泄漏。 3、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生产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制。 4、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教育,使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危险物品存放事故案例

危险物品存放事故案例 一、案例 位于南方某市的某化工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地势较低,生产过程中使用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作为主要原料,考虑到供应商在本地,且为降低成本,该企业要求供应商保险粉不要用铁桶包装,只用编织袋包装即可。该企业的保险粉仓库为单独设置,仓库内未设温度仪、湿度仪。2009年雨季来临之前,企业安全部门针对仓库专门组织了安全检查,提出应采取措施加高保险粉的存放地点。由于仓库主任的疏忽,未进行处理。几天后连续数日暴雨仓库进水,引起保险粉燃烧,造成保险粉仓库全部烧毁,三人出现中毒症状。 二、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该企业对仓库进行了雨季来临前的安全检查,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最终引发了事故的发生。 三、提示 一)、生产经营单位应采购符合规范、要求的原材料,如:保险粉应用桶装; 二)、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根据要求安装温度仪、湿度仪、可燃气体报警仪等设备、设施,应定期检查库房内温度、湿度、库内存放物品情况,并做好记录; 三)、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应将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并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四)、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防风、防雷、防雨、防冻等专项要求,明确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

五)、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六)、危险物品储存的基本要求: ⒈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的仓库中,并应有符合规定的包装,包装上应附有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⒉储存物品的地点、仓库、场院应严禁烟火,并配置符合规定的照明和消防器材; ⒊存放物品的货架、容器等,应具有相应的强度、刚度、耐腐蚀性能; ⒋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采取隔离、隔开、分离的储存方式; ⒌储存化学物品,应按其特性要求存放,并设置相应的支架或箱柜,配备必要的器皿、工具和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 ⒍各类危险化学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 ⒎储存危险、剧毒和放射性物品,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近几年发生的典型危化品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近几年发生在全国、省、市的典型危化品行业安全事故案例: 1、“8.12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特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爆燃事故”,造成165人死亡,760多人受伤,68亿损失。时间:2015年8月12日23:30,此次事故原因是:危化品仓库硝化棉高温自燃着火引燃附近的硝酸铵造成爆炸,进而引爆周边的其他危险爆炸物,造成特大爆炸事故。 2、“2.28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爆燃事故”,2012年2月28日,是因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擅自提高反应釜伴热导热油温度、导热油泄露着火后处置不当,导致反应釜内硝酸胍达到爆炸点爆炸,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 3、“11.28河北盛华氯乙烯气柜泄露爆燃事故是一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2018.11.28日,河北盛华氯乙烯气柜卡滞倾斜导致氯乙烯大量泄露,操作人员未及时发现并误操作导致泄露扩大,泄露的氯乙烯扩散到公路及对面的海泊尔化工,遇到高温加热炉发生闪爆事故。造成24人死亡,21受伤。 4、“11.22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是一起特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黄岛至潍坊的输油管道黄岛段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7.5亿损失。 5、“5.12上海赛科石油化工苯罐闪爆事故”,造成6人死亡,原因:2018年3月,上海赛科公司发现编号为75-TK-0201苯罐(内浮顶罐)呼吸阀排放VOC超标,检修后VOC仍然超标,判断浮盘密封泄漏,并安排清空检修。4月19日,对该苯罐倒空作业并加盲板隔离,蒸罐、氮气置换至5月1日。5月2日,打开储罐人孔进行检查,5月3日至7日检查浮盘密封损坏情况,发现约1/4浮盘浮箱存在积液。5月8日,上海赛科公司组织上海埃金科公司、浮盘浮箱厂家确认超过1/2浮盘浮箱存在积液,决定拆除更换浮盘浮箱。5月9日,上海埃金科公司将疑有积液的浮箱全部打孔,并将积液用泵排至另一苯罐。5月10日起,组织进行拆除浮箱作业。5月12日13时15分,上海埃金科公司安排8名作业人员继续作业(其中,6人在罐内,1人在罐外进行接受浮箱的传出作业,1人在罐外监护),另有1名上海赛科公司操作人员在罐外对作业实施监护,15时33分左右罐内发生闪爆。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打孔后的浮箱内残存苯液流出,在罐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作业人员使用非防爆工具产生点火源引发事故,较大安全事故。 6、“6·5临沂金誉石化公司爆炸事故”是指2017年6月5日凌晨1时左右,位于临沂市临港区临沂金誉石化有限公司装卸区一液化气罐车在装卸作业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事故,造成10人死亡。重大安全事故。 7、“7.16日照石大科技石化液化烃球罐爆炸事故”,2015年7.16日,石大科技公司油品储运车间违规进行倒罐作业,在切水作业过程中无人现场监守,致使液化石油气在水排完后从排水口泄出,遇点火源引起着火爆炸,无人员伤亡。 8、“7.29东营神驰化工着火事故”,2017.7.29神驰化工一储罐平台上检修动火,下面隔油池未做安全防护,火星掉落引燃隔油池发生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9、“7.31山东金岭新材料苯胺项目爆炸事故”,2017年7月31日13时许,山东金岭新材料有限公司20万吨/年苯胺项目硝基苯生产装置发生爆炸,造成1人轻微伤、直接

危险品运输事故案例一

危险货物运输,定义是“凡是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等性质,在运输、装卸、贮存和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因此,对危险货物的运输必须严格加强管理。 一、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危险货物运输 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疏漏,是非常容易造成人身伤亡,环境污染和财产损毁事故的。因此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好国家和部委颁发的有关规章制度,依法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车辆设备保养维护和安全质量教育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加强爆炸物品的管理,一是防止被盗、遗失,二是确保爆炸物品运输过程的安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将危险货物的包装和标志,托运和单证,承运和交接,运输和装卸,保管和消防全过程都纳入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要安全无误。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各个领域中使用的危险品越来越多,据世界卫生组织七十年代的估计,仅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化学物品就达六百余万种,且每年增加三千多种。据统计列入我国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常运危险物就达一万种,列入交通部1991年发布的《汽车运输危险货物品名表》中也有七千种以上。 如此众多的危险货物存在于社会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等环节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所以,宏观调控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宏观调控严格把关 道路运输市场开放以后,增加了社会就业,对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各种化学工业产品的运输量越来越多,其危险性也随着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非常重视,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建设也得到关注,为了加强危险物品运输的管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确保运输生产和社会公共安全,相应制定和采取一系列措施。 1、对新申请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营运的主体(单位和个人),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按规定的资质条件审核,严格执行交通部颁布的《第三号令》,先审核批准,后购置的规定,对已经批准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全部进行严格审验。必须具备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和有关部门核发的各种证件,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及车辆设备保养维护制度;业务管理人员、驾驶员、操作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装运化学危险品的车辆、装卸机械、工具等的性能及技术状况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并接受综合检测。凡车辆行驶总里程超过四十万公里或改装年满十年的,技术等级低于二级标准的,不得用于装运危险货物,从事危险货物运输。同时还加强了基础工作,对危险货物运输业户登记注册,建立企业档案和台帐,为行业管理部门实施动态管理提供依据。 2、加强车辆设备技术管理,严格审查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对从事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含二级维护)改装的企业和单位,须经汽车维修管理机关专项审查认定,方可从事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的维修、改装。

危险品航空运输的限制

危险品运输的限制 一、任何情况都禁止航空运输的危险物品: 在正常运输条件下,易爆炸、易发生危险性反应、易起火或易产生导致危险的热量、易散发导致危险的毒性、腐蚀性或易燃性气体或蒸汽的任何物质。 在DGR 4.2 品名表列出的没有UN编号的并在I.J.K.L四栏里写有Forbidden 字样的危险品。 二、经豁免可以运输的禁运危险物品: 在极端紧急情况下,或当其他运输方式不适宜时,或完全遵守规定的要求违背公众利益时,在有关国( 指货物运输的始发国、中转国、飞越领空国、到达国和运营人注册国)主管当局预先批准且尽力达到全面的安全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下列危险品可以空运: ?符合特定要求的放射性物质; ?除非另有规定,DGR 4.2 表中标明禁运的物质和制品(包括被注明“泛指名称”的物品);?具有感染性的活体动物; ?需要Ⅰ级包装,具有蒸汽吸入毒性的液体物质; ?温度大于等于100℃(212℉)处于液体状态运输的物质,或温度大于等于240 ℃(464℉)处于固体状态运输的物质; ?国家主管当局规定禁止运输的危险品。有关国家还可以应用特殊规定A1、A2及A109 所述,就适当的危险品实施批准程序。

三、隐含的危险品: 在托运人按照一般情况申报的货物中,可能隐含有某些危险物品,此类物品也可能在旅客行李中发现。经过培训,货运收运人员、客运值机人员及安检人员应注意识别。 隐含危险物品的泛指名称: 紧急航材、运营人物质:照明、信号弹,氧气发生器,气体钢瓶,电池等; 汽车、船舶及备件、部件:燃油,电池,压缩气瓶,磁性物质等; 集运货物(拼箱组装):可能含有任何类别的危险品; 化学品、药品:可能含有任何类别的危险品及毒、麻、限剧药品; 低温(液体)、冷冻物品:可能有低温液化气体、干冰等; 医疗、牙科器械:可能有易燃树脂、溶剂、易燃气体,电池、放射性物质等;诊断标本:可能含有感染性物质、干冰; 潜水设备、呼吸器:压缩气体、潜水灯; 探险设备、野营用具:爆炸品、照明弹、压缩气瓶、燃料罐等; 钻探及采掘设备:炸药、放射性物质,燃料等; 电器、电动器械:电瓶等 摄影、演出及传媒设备:焰火装置、爆炸物、燃料、电池等; 燃料控制器:燃料、 热气球:内燃机、燃料、气瓶等; 实验设备:可能含有各种危险物品及化学品; 机械部件:磁铁或类似物; 工具箱:可能含易燃物质、气溶胶、腐蚀性、爆炸品、电池等; 家庭用品、旅客行李:可能含有气溶胶、易燃品、烟花等等各类危险性物品。

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

国际民航组织 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 2007-2008 版 补遗/勘误 该补遗/勘误应与2007-2008版TI(Doc 9284)合并使用

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1、下列经ICAO理事会核准修订的条款应与2007-2008版TI(Doc 9284)合并使用: 第1部分,第2章,1-2-1页,2.1节,第1句,在“Any”(任何)后面插入“article or”(物品或),将“Note”(注释)更改为“Note 1”(注释1)并插入下列新的注释2:注释2.-2.1节特意包括了因为安全原因被制造商招回的物品。 第3部分,第2章,表3-1,3-2-125页,Lithium batteries?, UN 3090,在第7栏中增加A154。 第3部分,第2章,表3-1,3-2-125页,Lithium batteries contained in equipment ?, UN 3091,在第7栏中增加A154。 第3部分,第2章,表3-1,3-2-125页,Lithium batteries packed with equipment ?, UN 3091,在第7栏中增加A154。 第3部分,第2章,表3-2,3-3-11页,增加下列特殊规定: A154 因为安全原因被制造商确认为有缺陷或已被损坏的锂电池,有可能会演变发生发热、燃烧和短路的潜在危险,被禁止运输。(例如那些因为 安全原因被制造商招回的电池。) 第8部分,第1章,8-1-3页,1.1.2节,增加新的小节s): s) 经营运人批准,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成员公务旅行时,作为手提行李或交运行李携带的含有不超过表2-12中指定的活度限制的放射性物品的设 备(比如:化学试剂监控器(CAM)和/或快速警报和鉴定设备监控器 (RAID-M)),必须被安全地包装并且不带锂电池。 2、下列编辑上的修改和国家和航空运营人差异条款的更新和修改应与2007-2008版TI (Doc 9284)合并使用: 第1部分,第3章,1-3-3页,按下列修改“GHS”定义 GHS. 由联合国以文件ST/SG/AC.10/30/Rev. 1. 首次修改版出版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全球协调系统。 第1部分,第3章,1-3-3页,在“Liquids”的定义中,将联合国出版物参考文献改作“ECE/TRANS/175”。 第2部分,第7章,2-7-5页,7.4.6节a) i), ii) and b),将“ISO 2919:1990”改作“ISO 2919:1999”。 第3部分,第2章,表3-1,3-2-105页,Hafnium powder, dry, UN 2545,在第5栏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1、河南平顶山“5?2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15年5月25日19时30分许,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9人死亡、6人受伤,过火面积745.8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064.5万元。 (二)直接原因: 1.老年公寓不能自理区西北角房间西墙及其对应吊顶内,给电视机供电的电器线路接触不良发热,高温引燃周围的电线绝缘层、聚苯乙烯泡沫、吊顶木龙骨等易燃可燃材料,造成火灾。 2.造成火势迅速蔓延和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大量使用聚苯乙烯夹芯彩钢板(聚苯乙烯夹芯材料燃烧的滴落物具有引燃性),且吊顶空间整体贯通,加剧火势迅速蔓延并猛烈燃烧,导致整体建筑短时间内垮塌损毁;不能自理区老人无自主活动能力,无法及时自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陕西咸阳“5·15”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事故简介: ?2015年5月15日下午3时27分,西安相伴商贸有限公司一辆载有46人的大巴车,在陕西淳化境内发生坠崖。当晚,陕西省淳化县特大交通事故现场透露,目前,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其中15男20女,含1名司机,另有11人受伤,直接损失2300余万。 直接原因:

陕B23938号大客车制动系统技术状况严重不良,行经下陡、连续急弯路段时,因制动力不足造成车速过快,在离心力作用下出现侧滑,失控冲出路面翻坠至崖下。

3.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7·16”着火爆炸事故事故简介: 2015年7月16日7时30分左右,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大科技公司)液化石油气球罐区在倒罐作业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2名消防员轻伤、7辆消防车毁坏、部分球罐以及周边设施和建构筑物不同程度损坏,罐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居民房屋门窗被震坏。 直接原因: 石大科技公司在进行倒罐作业过程中,违规采取注水倒罐置换的方法,且在切水过程中无人现场值守,致使液化石油气在水排完后从排水口泄出,泄漏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放电或消防水带剧烈舞动金属接口及捆绑铁丝与设备或管道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爆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