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繁殖(教学大纲)

动物繁殖(教学⼤纲)《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纲学时:60 学分:3.5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16⾯向专业:动物科学课程代码:4600020先开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理⽣化学课程性质:必修执笔⼈:潘庆杰审定⼈:张廷荣第⼀部分:理论课程教学⼤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繁殖理论和繁殖技术的科学,它以动物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理学、⽣物化学为基础,同时⼜与动物育种学、饲养学、卫⽣学、产科学及传染病学相联系。
它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门专业基础课程。
在教学中除课堂讲课外,需安排⼀定时间的教学实习和实验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全⾯了解和认识动物繁殖的基本规律及繁殖⽣理调节机制,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提⾼繁殖⼒所涉及的各种繁殖新技术。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殖⽣理、繁殖技术和繁殖管理的⼀门学科。
通过各种教学⽅法,要求使学⽣逐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好动物科学专业的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及时了解掌握⼀些繁殖新技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本课程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强,知识⾯宽,难点较多,理论与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因此教学内容须不断更新补充,以满⾜学⽣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多种形式,课后⿎励学⽣进⾏⽹络课程学习和根据后⾯提供的参考书及相关的图书资料进⾏知识⾯的拓宽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学⽣还可以根据⾃⼰的兴趣选修⼀些相关课程,如《动物胚胎⽣物技术》、《动物转基因技术》等作为辅助。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绪论(2学时)1.动物繁殖在畜牧学中的位置。
2.动物繁殖学的研究内容:⽣殖⽣理、繁殖技术、繁殖管理。
3.动物繁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动物繁殖的研究发展过程。
5.简述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
6.介绍课程安排与要求:内容安排、实验安排、教学实习安排。
第⼀章动物的⽣殖器官(4-6学时)本章内容以动物⽣殖器官的解剖与功能为主,通过讲授使同学基本掌握雌雄性⽣殖系统各部分组织器官的解剖特点与⽣理功能,讲述主要以家畜、家禽及常见经济动物为主,搞清动物⽣殖器官的特点,为学好以后章节打下基础。
动物繁殖学教案

动物繁殖学教案
一、课程内容
1. 动物繁殖学概述
1.1 动物基本繁殖过程
1.2 动物繁殖现状
2. 动物繁殖的不同方法
2.1 自然繁殖
2.2 人工繁殖
3. 饲养人工繁殖动物
3.1 牧草条件设定和挑选
3.2 饲养设备
3.3 动物饲料制备
3.4 动物血统记录和信息更新
3.5 人工授精和受精
4. 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1 雄性生殖器官
4.2 雌性生殖器官
二、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 了解动物繁殖的概念,以及不同动物繁殖方法的基本特征。
2. 学习关于饲养动物的各种有关信息,如条件设定、饲料制备、血统记录和设备等,以应用动物的人工繁殖提高繁殖数量和质量。
3. 掌握动物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生殖的机制。
四、教学评价
1. 专题研讨:对学生进行专题研讨评价,主要包括讨论动物繁殖的多种方式,熟练掌握饲养动物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和设备等。
2. 习题练习:通过发放一系列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熟悉动物繁殖的各种方法的实际应用和动物繁殖的概念。
3. 观摩演示:老师对学生进行演示,演示动物繁殖的全过程,总结观察动物繁殖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推动动物繁殖的发展。
《动物繁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繁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315250【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ec【课程学时】16【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动物繁殖学实验课是动物繁殖学的配套课程,是动物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
该课程不仅能强化理论课的教学,还具有独自的教育作用。
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求证的工作态度和规范操作、分工协作的工作作风,以及爱科学、爱公物的素养。
为后续课程如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养禽学等实验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在实验过程中对家畜繁殖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验证、巩固、扩充和提高。
2、培养学生在进行繁殖实验时的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分析、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基本繁殖力指标测量方法。
4、掌握繁殖实验技能和人工授精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5、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探索进取、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6、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具有严格的科学学风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7、了解胚胎移植技术的操作过程;【要求】实验前应有目的地做好充分准备,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复习有关解剖、生理知识,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和问题。
这是避免被动盲目操着、提高实验课质量的重要前提。
实验野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入室前穿好实验服,室内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节约实验用品,服从教师对实验动物以及实验的安排。
实验器材每次专人负责,领取清点,归还复核,损坏登记。
实验时要注意动脑思考,实验中自行更改或设计项目应征求同伴和教师意见。
组内分工合作,认真有条理地操作,耐心细致地观察,及时准确地记录,原始记录交教师签字认可后方能结束实验。
《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及相关专业本科使用学时数:56 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动物繁殖学是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其具备基础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
理论方面主要阐述家畜生殖活动的一般现象和规律及各种属特征,应用方面是阐述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基础、传授操作技术并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此外,课程还包括阐述动物繁殖力的概念和提高繁殖力的基本途径。
因为动物繁殖是动物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动物繁殖学课程的设置,其主要任务培养学生掌握上述三个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今后的动物生产管理中,能够经济有效地获得优良动物个体,为生产服务。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去指导控制家畜生殖生活的实践;通过应用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现代繁殖技术并应用于畜牧生产,以提高畜群繁殖力、改进畜群品质的并为现代畜牧生产解决一系列生产组织,计划管理方面的问题;另外,还培养学生能运用多学科知识为提高畜群繁殖力和改进畜群品质而工作的能力。
学习该课程的学生,要求其应已修完家畜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基础课。
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理解家畜繁殖学的基础、构成及同其它学科的关系;掌握学习家畜繁殖学的目的、要求和任务和家畜繁殖学的内容;了解家畜繁殖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生殖器官的解剖、组织和机能(2学时)要求学生了解几种主要动物生殖系统的发育过程、性别分化及其控制。
理解雌雄两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各生殖器官的位置、各生殖器官在生殖活动中所起的基本作用,为后面各章课程奠定基础。
重点理解和掌握公畜的睾丸,附睾,副性腺,母畜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解剖结构、组织结构和机能。
第二章繁殖调节物质(4学时)理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生殖机能的调节作用,该作用的实现是通过器官所产生的激素这些自上而下的调节控制和自下而上的反馈来完成的。
重点掌握两种神经激素(GnRH和催产素)、五种促性腺激素(FSH、LH、PRL、PMSG和HCG)、三种性腺类固醇激素(雌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PGF2a的产生部位、化学结构及性质、生物学作用以及在调节生殖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应用范围以及相应的一些合成类似物的化学结构及功用。
《动物繁殖与育种》教学大纲

《动物繁殖与育种》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繁殖与育种课程类型:必修课学时:54学时,其中讲课40学时,实验14学时适用对象: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专科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和组织胚胎学,生物统计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动物繁殖与育种》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探索生命奥秘的理论科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及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遗传育种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对动物进行遗传分析的一般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和动物繁殖新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奠定较好的基础知识。
二、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动物繁殖新技术和遗传育种基本原理部分,难点为遗传育种理论的掌握。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为在学完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所开设的一门对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
其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和组织胚胎学、生物统计学)对该课程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同时,本课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后续的毕业论文及实习活动。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第一章遗传学基础(6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细胞结构和细胞分裂过程、遗传的三大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哈迪-温伯格定律以及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重点: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难点: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2、染色体3、细胞分裂第二节遗传的基本定律1、分离规律2、自由组合规律3、连锁规律第三节遗传的分子基础1、核酸的分子结构与遗传信息的传递2、遗传密码3、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4、基因突变第四节群体遗传学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2、哈迪-温伯格定律3、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第五节数量性状的遗传1、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征2、数量性状表型值和方差的剖分3、遗传参数第二章畜禽与品种(2学时)基本要求:种与品种的概念;家畜、家禽的起源与驯化;家畜、家禽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动物繁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繁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高等专科养殖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畜禽生殖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繁殖技术及其繁殖管理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繁殖是动物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现代繁殖技术是提高畜禽繁殖力的主要手段,也是改进畜禽品质、提高其生产性能的必要措施,是增加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此外,繁殖控制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也为现代集约化畜牧业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组织、计划管理方面的问题。
作为研究畜禽繁殖的学科,动物繁殖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生殖激素、公母畜的生殖生理、人工授精技术、受精、妊娠与分娩、繁殖控制技术与胚胎工程、繁殖力等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包括掌握畜禽生殖生理的普遍规律及其种属特征,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指导畜禽的繁殖实践;了解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及其繁殖管理方法。
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学科,理论和实践技能都不能偏废。
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掌握动物繁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结合观看录像教材(电视课),以进一步了解、掌握现代繁殖技术的操作和要求。
在实验和教学实习中多观察、多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主要的繁殖技术操作。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未作具体要求的教学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五、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5学分,其中录像教材(电视课)17学时,课程学习指导录像课2学时,实验课15学时,另安排一周教学实习,具体学时分配如下:章次教学内容总学时分配录像教材(电视课)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0.5学时第一章家畜的生殖器官3学时0学时第二章生殖激素4学时1学时第三章母畜生殖生理6学时 2.5学时第四章公畜生殖生理6学时 2.5学时第五章人工授精技术6学时2学时第六章受精、妊娠与分娩8学时4学时第七章繁殖控制技术与胚胎工程8学时 3.5学时第八章繁殖力3学时1学时实验与实习45学时课程学习指导2学时合计90学时18学时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动物繁殖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同其它学科的关系,动物繁殖科学进展概况。
《动物繁殖学》教学大纲2

《动物繁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繁殖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
提高动物繁殖力不仅可以降低动物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济效益,而且通过提高优秀种公畜和种母畜的利用效率,既可加速家畜育种的进程,促进新品种培育,提高畜种质量,又能减少非生产动物的饲养量,进而提高饲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本课程是动物科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从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繁殖疾病控制和繁殖管理四个方面讲授提高动物繁殖力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进展,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动物繁殖学生产、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为后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动物生殖活动调节的基本规律及动物繁殖学有关专业术语的基本概念;2、掌握动物繁殖技术基本原理及意义;3、了解动物繁殖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动态;4、理解与动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免疫、基因治疗、基因克隆、体细胞克隆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绪论(2学时)重点与难点:①动物繁殖学及其相关学科基本概念;②提高动物繁殖力在畜牧生产中意义;③动物繁殖学研究方法;④动物繁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难点)教学内容:1.1动物繁殖学概念与研究内容(掌握)1.2动物繁殖学发展历史(了解)1.3动物繁殖学在动物生产和科技进步中的意义(掌握)1.4动物繁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1.5动物繁殖学发展趋势(了解)1.6动物繁殖学学习方法(掌握)第2章生殖激素(10学时)重点与难点:①生殖激素的作用机理和反馈调节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②生殖激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③生殖激素与神经递质、维生素的区别;④生殖激素临床应用注意事项;⑤生殖激素测定方法;⑥各种生殖激素的来源、化学本质、生物学作用和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2.1 概述(掌握;2学时)2.1.1 生殖激素的概念2.1.2 生殖激素的种类及其分泌器官2.1.3 生殖激素的作用特点与作用机理2.2 脑部生殖激素(掌握;2学时)2.2.1 神经递质2.2.2 松果体激素2.2.3 下丘脑激素2.2.4 垂体激素2.3 性腺激素(掌握;2学时)2.3.1 性腺类固醇激素2.3.2 性腺含氮激素2.4 子宫和胎盘激素(掌握;1学时)2.4.1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4.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4.3 前列腺素2.5 其他激素(掌握;1学时)2.5.1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2.5.2 外激素2.5. 3细胞因子2.6 生殖激素的测定(掌握;2学时)2.6.1 生物测定法2.6.2 微量生物测定法2.6.3 免疫测定法2.6.4 受体测定法第三章雄性生殖生理及其调控技术(6学时)重点与难点:①雄性动物性发育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②精子发生周期与精子发生波的基本概念;③评定精液品质的指标及其评定方法与其基本原理;④精液品质的影响因素;⑤性行为序列及其影响因素3.1 性机能发育与性行为(掌握;2学时)3.1.1 性机能发育及其调控3.1.2 性行为表现3.1.3 引起性行为的机理3.1.4 影响性行为的因素3.2 精子发生与成熟(掌握;1学时)3.2.1 精子发生3.2.2 精子成熟3.2.3 影响精子发生与成熟的因素3.3 精子形态结构与生活力(掌握;0.5学时)3.3.1 精子形态结构3.3.2 精子生活力3.3.3 精子代谢与运动3.4 精液组成与理化特性(掌握;0.5学时)3.4.1 精液组成3.4.2 精液理化特性3.4.3 影响精液品质的因素3.5 精液品质检查(掌握;2学时)3.5.1基本原则3.5.2 检查项目及其方法第4章雌性动物的发情生理及其调控(6学时)重点与难点:①雌性动物性发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与调节规律;②发情排卵的基本概念与规律及其调控方法的基本原理;③卵子发生规律及体外培养、成熟与保存技术基本原理。
《动物繁殖学实习大纲》教学大纲

《动物繁殖学实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及开设依据(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开设依据本课程是在“动物繁殖学”基础上开设的,旨在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生产中的综合运用。
课程主要集中在动物繁殖学实验室和动物科学系实验动物中心开展。
重点使学生掌握动物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掌握发情鉴定和妊娠诊断方法,熟悉直肠检查、分娩、助产和人工授精的技术流程,最终达到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临床观察和动手能力的目的,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畜牧业生产奠定基础,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
二、课程目标(说明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一)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①加强对动物繁殖学基础理论的认识,将课堂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②掌握相关技术及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三、课程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支撑(一)理论教学安排(二)课内实践教学安排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课程考核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二)成绩评定全部批改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要求具有下列内容:实验题目;姓名;学号;班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器械;实验步骤;结果记录;结果分析与处理;实验中的问题与建议;预设问题的讨论;实习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和出勤占60%;实习操作占20%;实验过程中的纪律占20%。
五、课程反馈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束后,及时从任课教师处获得学习反馈,以便改进学习。
六、课程评价与改进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遵循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通过的课程达成度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自我评价。
此外,学院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将指派专门的教师,对本课程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并出具达成度评价报告。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完善课程目标、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繁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315250【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ec【课程学时】16【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动物繁殖学实验课是动物繁殖学的配套课程,是动物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
该课程不仅能强化理论课的教学,还具有独自的教育作用。
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求证的工作态度和规范操作、分工协作的工作作风,以及爱科学、爱公物的素养。
为后续课程如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养禽学等实验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在实验过程中对家畜繁殖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验证、巩固、扩充和提高。
2、培养学生在进行繁殖实验时的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分析、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基本繁殖力指标测量方法。
4、掌握繁殖实验技能和人工授精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5、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探索进取、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6、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具有严格的科学学风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7、了解胚胎移植技术的操作过程;【要求】实验前应有目的地做好充分准备,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复习有关解剖、生理知识,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和问题。
这是避免被动盲目操着、提高实验课质量的重要前提。
实验野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入室前穿好实验服,室内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节约实验用品,服从教师对实验动物以及实验的安排。
实验器材每次专人负责,领取清点,归还复核,损坏登记。
实验时要注意动脑思考,实验中自行更改或设计项目应征求同伴和教师意见。
组内分工合作,认真有条理地操作,耐心细致地观察,及时准确地记录,原始记录交教师签字认可后方能结束实验。
实验结束后,各组清理好自已的场地,物品,归还实验用品。
值班同学清理好公共用品和场地,报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每人转录、整理原始记录,及对写好实验报告上交。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程是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可为后续课程如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养禽学等实验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动物生殖器官的解剖构造组织学观察一、目的要求认识各种动物生殖器官的形态、大小、构造特征,了解生殖器官的构造与生殖机能的关系;通过性腺组织切片的观察,了解雌雄两性腺组织的结构,精子发生、细胞形态变化、卵泡发育及卵子形成过程,为学习家畜繁殖学打下基础。
二、实习材料各种动物的生殖器官标本、挂图及成年兔或羊;动物睾丸和卵巢组织切片,挂图,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
三、实习内容(一)雄性动物生殖器官1、观察各种公畜睾丸的形态、大小、以及在活体上的位置。
2、观察附睾的形状,区别出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了解附睾与睾丸的相互关系。
3、观察种公畜精索、输精管及其相互关系和所经路线,并比较各种公畜输精管壶腹之异同。
4、比较各种公畜副性腺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排出口的部位。
5、比较各种公畜阴茎和龟头形状、大小及其特征。
(二)雌性动物生殖器官1、各种母畜卵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特点。
2、比较各种母畜输卵管形状、长短及其与卵巢和子宫角的关系。
3、比较各种母畜子宫角和子宫体的形状,长度及其位置以及子宫颈和阴道部的特点。
4、比较各种母畜阴道的长度和阴道腔的大小。
5、观察各种母畜外生殖器官的特点。
(三)睾丸组织切片观察1、足细胞(支持细胞或营养细胞)2、生殖细胞(1)精原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4)精细胞(5)精子(四)动物卵巢组织切片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整个卵巢,然后再区别卵巢的皮质部和髓质部,最后再挑选出比较清楚而完整的各种发育阶段的卵泡在200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1、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构造(1)原始卵泡(2)初级卵泡(3)次级卵泡(4)三级卵泡(5)成熟卵泡2、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黄体四、作业1、比较各种动物生殖器官的形状、大小及其特点。
2、绘出公母牛、公母羊、公母猪生殖器官外形简图。
3、绘出3~4个精细管横切面的直观图,并标上不同类型生殖细胞名称。
4、绘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的构造图。
5、卵泡发育和卵子形成有何关系。
实验二激素生物效价的测定一、目的要求测定激素的生物效价。
二、实验材料雌性小白鼠(体重9-13克)、PMSG、LH、LSH、睾酮、雌二醇、十一酸睾酮、GNRH、手术器械一套、注射用具一套。
三、实验内容1、用不同的激素对小白鼠处理2、剖检3、效价确定四、作业计算出被测样品中含有的促性腺激素的小鼠单位。
实验三精液品质检测及理化因素对精子的影响一、目的要求通过实习掌握小动物精液的采取、用显微镜检查精子活力及其密度的操作技术,并了解评定精液品质的方法;掌握不同理化因素对精子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活的小动物或精液样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棒,血球计数板,血红蛋白吸管,计数器,小试管,酒精,乙醚,二甲苯,1%Nacl溶液,3%Nacl 溶液,擦镜纸,棉花,普通吸管,纱布,保温箱,瓷盘,温度计。
三、实习内容(一)家禽或小白鼠的精液采取(二)精液的感观检查(三)精子活力目测法1、目测法2、计数法(四)精子密度的测定(五)理化因素对精子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2、渗透压的影响3、化学消毒药物的影响四、作业4、精子活力与受精率有何关系?实验四死、活精子的畸形精子的测定一、死、活精子百分率的测定(一)目的要求通过实习要求掌握测定死、活精子的操作技术,以此来评定精液品质的优劣。
(二)实验材料精液、显微镜、计数器、载玻片、玻棒、擦镜纸、棉花、5%伊红溶液、10%苯胺黑水溶液。
(三)实验内容死、活精子测定也是目前用来评定精子活力一种方法。
主要根据死精子和活精子对染色剂亲和力不同的特性,采用特殊的染色法,来区别死、活精子的比例。
通常采用苯胺黑——伊红染色法,死精子能染上粉红色,而活精子则不着色。
应用染色法仅能区别出精子的死和活,而不能正确的表明精子的运动情况,因具有旋转运动和摆动运动的精子仍属于活精子,所以用此法评定精子活力的结果,往往要比直接观察精子活力的方法要高一个等级。
(四)方法用5%伊红溶液、10%的苯胺黑溶液染色。
(五)作业1、测定死、活精子的百分数,说明什么问题,它和精子的活力有何关系?2、为什么死、活精子百分数测定的结果要比直接评定精子活力的方法要高一级?二、畸形精子百分率的测定(一)目的要求通过实习掌握区别各种畸形精子的能力,以此来评定精液品质的优劣。
(二)实验材料精液,显微镜,载玻片,玻棒,擦镜纸,计数器,挂图。
(三)实验内容在正常的精液中总是存在着一些畸形精子的。
凡是形态属于不正常的精子,统称为畸形精子,畸形精子种类很多,一般常见的有头部特大,头部特小,头部残缺,双头,双尾,尾部残缺,尾部弯曲,尾部曲折,尾部断裂,尾部卷曲,颈部弯曲,以及尾部带原生质滴的未成熟精子等等。
(四)方法用0.5%的龙胆紫酒精溶液染色。
(五)作业1、在测定畸形精子率时制作抹片应注意哪些问题?2、畸形精子率与精液品质及受胎率有何关系?实验五稀释液的配制和精液的稀释一、目的要求通过实习要求掌握精液稀释液的配制方法和使用以及精液稀释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材料精液,新鲜鸡蛋,无水葡萄糖,柠檬酸钠,蒸馏水,青霉素,70%酒精,棉花,台秤,量杯,玻棒,镊子,纱布,显微镜,烧杯,三角烧瓶,酒精灯,火柴,乙二胺四乙酸,小试管,载玻片等。
三、实验内容1、稀释液配制的程序2、几种常用的稀释液配方①卵黄柠檬酸钠稀释液(牛用)②葡萄糖柠檬酸钠卵黄稀释液(猪用)3、精液稀释的方法和倍数的确定四、作业1、配制稀释液和稀释精液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精液稀释的目的是什么?一种完整的稀释液应具备哪些条件?并举一种稀释液的配方加以分析说明。
实验六山羊精液的冷冻保存一、目的要求通过实习了解精液冷冻保存的技术,学会精液冷冻保存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1、配制稀释液的药物:柠檬酸,果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甘油,青、链霉素,鸡蛋。
2、精液。
3、仪器用具:公羊采精全套用具,保温瓶,离心管,离心机,载玻片,玻棒,棉花,纱布,温度计,皮头吸管,铝盒,烧杯,量杯,显微镜,化学天平,铜丝筛或氟板,镊子。
4、其它:冰块,液氮,酒精灯,70%酒精,玻璃注射器等。
三、实验内容(一)配制稀释液(二)精液冷冻程序:四、作业写出精液冷冻的步骤,并讨论如何提高冷冻精液的解冻活力?实验七兔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一、目的要求通过兔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实验,使学生掌握动物繁殖生理规律,应用激素特性控制动物排卵,掌握胚胎移植技术。
要求学生对《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繁殖学》《动物外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和相关技术的配合操作。
二、实验材料成年未孕母兔,成年公兔,FSH,LH,生理盐水,冲卵液(PBS),麻醉剂,外科手术消毒药品,1毫升和5毫升玻璃注射器,针头,手术刀,外科剪刀,镊子,缝针,缝线,止血钳,持针器,解剖显微镜,表面皿,接卵管等。
三、实验内容(一)供体母兔的超数排卵处理(二)冲卵(三)受体母兔同期发情处理(四)胚胎移植四、作业写出胚胎移植的程序和主要技术环节。
实验八动物胎膜和胎盘的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实习了解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状态,胎膜的构造特点,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的联系。
二、实验材料怀孕3~3.5个月的母羊,各种类型的胎盘组织构造模式图,解剖刀,镊子,剪刀,塘磁盘。
三、实验内容(一)胎盘:是由胎膜的尿膜绒毛膜和妊娠子宫粘膜共同构成。
(二)胎儿胎盘构造的畜种差异及其胎盘的分类:1、弥散型胎盘2、子叶型胎盘(三)观察带有胎儿和胎膜的妊娠子宫四、作业1、马、牛、羊和猪的母体胎盘构造有何不同?2、由于胎膜构造不同,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家畜繁殖学实验实习指导》,张一玲,农业出版社,1990年2、参考书《动物繁殖生物技术》,桑润滋,农业出版社,2002年《兽医产科学》,陈北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六、实验考核方式(报告)及成绩评定全部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具有下列内容:实验题目;姓名;学号;班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器械;实验步骤;结果记录;结果分析与处理;实验中的问题与建议;预设问题的讨论;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实验报告和出勤占60%;实验操作占20%;实验过程中的纪律占20%;编写负责人:苟兴能审核人:部门主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