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病人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方法有什么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方法有什么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过敏体质为主,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吸入氧、呼吸道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病程较长,发病时会有强烈的不适;容易造成病人长时间的痛苦,从而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
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来说,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同时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那么就来科普一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有哪些?1.支气管哮喘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于体内的体液、神经,导致支气管发生可逆的狭窄、痉挛所引起,其原因是由于人体抵抗非抗原性刺激或抵抗抗原性刺激反应过激所导致的。
根据临床资料,目前我国成人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为1%,儿童为3%,大部分儿童在12岁以后发病,其中20%的患儿有家族史。
临床上,按病情轻重、中度和重度的不同,将其归类为外源性哮喘,属于过敏性因素导致的;内源性哮喘,属于神经因素导致的;混合型哮喘,就是介于两者因素之间。
1.临床症状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一类呼吸系统的病变,其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有: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常在晚上或者早晨病情加重,下面就探讨一下几种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典型的哮喘在发病之前会有打喷嚏、胸闷、流涕、咳嗽等先兆;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打喷嚏等会导致支气管堵塞,从而引发哮喘;病情严重的时候,患者会被迫坐直或者张口端坐性呼吸,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而后出现干咳、咯白色泡沫,严重者可伴有发绀;这种症状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导致哮喘的持续性。
非典型的哮喘是一种咳嗽变异性哮喘,一般咳嗽会持续两个多月以上,凌晨和夜间经常会反复发作,遇冷空气或运动时加重,气道反应性症状会持续高,而且发作时应用抗生素或是镇咳、祛痰药物治疗时均无效,但应用皮质激素或支气管痉挛药物时则有效。
另外,当哮喘的发作超过24个小时,一般常规的方法缓解无效,患者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张口端坐呼吸;出现大量出汗等症状,严重的会引发呼吸衰竭的情况。
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

1 . 6 知识缺 乏
与 缺乏 支气 管哮喘 的预 防保健 知识有 关 。
2 . 7 促进痰液排 出
重症 哮喘 患者 由于存在 气道 炎症 、痰液黏 稠及 支气管 痉 挛 等导 致 气 道 阻塞 的 因素 , 因此加 强 排 痰 ,保 持气 道 通 畅
尤为重 要 。
Hale Waihona Puke 2 急 救 流 程 1 . 4 清理呼吸道无效
1 . 5 活动无耐力
与疾病 致体 力下 降有关 。
因素并给予合理治疗 ,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仔 细分 析导致 哮喘病 情加重 或持续 不缓解 的
不 提倡 常 规应 用抗 生 素 ,要 根 据 患者病 情包 括 血 常规 、 痰液 细菌 涂片及 培养 、药敏 试验 结果慎 重选择抗 生素 。
2 . 1 0 营养支持
因病 人摄入 量少 ,呼 吸肌消 耗能量 大 ,机 械通气 后热 量 消耗 更 大 。 因此 ,应 注意 补 充 营养 ,可鼻 饲 高 蛋 白 、高 脂 肪 和低 糖 饮 食 ,也 可静 脉 输 注 葡 萄糖 液 、氨 基 酸 、脂 肪乳 和冻 干血浆 等 ,必要 时可应用 静脉 营养治 疗 。
氧 ,以 使 呼 吸衰 竭 的 患者 既 解 除低 氧 血 症 又保 持 一 定 的缺
氧刺激 ,以免加 重二氧 化碳潴 留。 面罩给 氧气 混合气 可 明显改 善通气 功能 ,使部 分患 者免 除机械 通气 【 l j 。
对经上 述治 疗症 状仍无 明显 改善 的患者 ,特 别是 P a C O 进 行 性 增 高伴 酸 巾毒 者 ,为 了避 免 严 重并 发 症 的发 生 ,在 医疗 条 件允 许 的情 况下 ,应 及 时 建立 人 工 气 道 ,实施 机 械 通气。 机 械通气 的方 式有非 侵人性 正压 通气 和气管插 管或气 管 切开 机械通 气 。
《内科护理学》第二章

(五) 心理护理 (六) 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咯血的原因,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及时清除血 迹,消除不良刺激。
指导患者及家属咯血时的正确卧位及自我紧急护理措施,及时咯出 血块,严禁屏气或剧烈咳嗽;衣服及被褥要先消毒再清洗,防止经血液 传播疾病。
三、咯血
护理评价
— 38 —
患者是否: ① 咯血量、次数得到有效控制; ② 情绪稳定,呼吸通畅; ③ 未发生窒息及并发症或发生时能够 及时发现并处理。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护理诊断
— 25 —
(1) 气体交换受损
(2) 活动无耐力
(3) 睡眠形态紊乱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护理目标
— 26 —
睡眠状况改善。 日常活动耐力逐渐提高。 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减轻或消失。
(1) (2) (3)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温、 湿度适宜。 1.环境与体位
— 10 —
一、咳嗽与咳痰
护理诊断
— 11 —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黏稠、疲乏无力、胸痛、意识障碍有关。
(2)睡眠形态紊乱 与夜间咳嗽咳痰有关,易造成焦虑、抑郁。
(3)潜在并发症 窒息、自发性气胸。
一、咳嗽与咳痰
护理目标
— 12 —
(1)患者能够有效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睡眠改善。 (3)无并发症危险。
(2)咳嗽的 时间
— 6—
(3)咳嗽的 音色
一、咳嗽与咳痰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2.咳痰的特点
➢ 白色黏痰见于慢性支气管炎; ➢ 脓性痰常见于化脓性感染,伴有恶臭气
味的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 铁锈色痰见于肺炎链球菌感染; ➢ 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肺水肿、肺淤血; ➢ 血性痰见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 ➢ 黄绿色痰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护理哮喘教案(DOC)

3、气道阻塞症状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结合临床特征和有关实验检查,判断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六、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解痉平喘、消炎、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急性发作,预防复发。
1、消除病因 迅速脱离过敏原,避免接触刺激因子。
2、控制急性发作 急性发作时应尽快缓解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如包括东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异丙托溴胺等;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钙拮抗剂如硝苯吡啶;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
2、并发症 急性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继发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四、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血液一般检查 一般正常,发作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常升高,外源性哮喘血清增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 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和粘液栓。在陈旧痰中可查到嗜酸性粒细胞退化形成的夏科-雷登结晶。
时间分配和媒体选择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一、概念:
支气管哮喘护理计划

支气管哮喘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一、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功能受损2、清理呼吸道无效3、自理能力缺陷4、活动无耐力二、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指导病人增加对哮喘的激发因素、发病机制、控制目的和效果的认知,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2、避免诱因指导:指导病人有效控制可诱发哮喘发作的各种因素,如避免摄入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剧烈运动;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及预防呼吸道感染;戴口罩或围巾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在缓解期应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3、病情监测指导:指导病人识别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和病情加重的征象。
常见的先兆表现为胸闷、咳嗽、过敏性鼻炎或伤风感冒等,学会利用峰流速仪来监测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做好哮喘日记,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峰流速仪使用方法:取站立位,尽可能深吸一口气,用唇齿部分包住口含器,以最快的速度,用1次最有力的呼气吹动游标滑动,游标最终停止的刻度,就是此次峰流速值。
若PEFR经常有规律的保持在80%-100%,说明哮喘控制理想;PEFR50%-80%为警告区,说明哮喘加重,需及时调整方案;PEFR<50%为危险区,需立即到医院就诊。
4、用药指导:哮喘病人应该了解自己所用各种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
糖皮质激素少数病人可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和声音嘶哑,指导病人吸药后及时漱口。
口服用药宜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
;β2受体激动药按医嘱服药,不宜长期、规律、单一、大量使用,因长期使用可引起β2受体功能下降和气道反应性增高,出现耐药性。
茶碱类静脉注射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注射时间宜在10分钟以上,以防中毒症状发生。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及多尿,偶有呼吸中枢兴奋,严重者可致抽搐甚至死亡。
茶碱缓(控)释片不能嚼服,必须整片吞服;抗胆碱药吸入后少数病人可有口苦或口干感。
酮替芬有镇静、头晕、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对高空作业者、驾驶员、操纵精密仪器者应予以强调。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查房

04
03
01
02
02-29患者胸闷气喘症状 较前明显好转。昨夜自感受凉,有鼻塞症状,现已加用连花清瘟、奥司他韦防治流感。患者痰找抗酸真菌未见结核杆菌。
03-03患者胸闷气喘症状 较前明显好转,今起甲强龙减量至20mg每天。
03-04患者胸闷气喘症状基本改善,今日甲强龙停用,改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
气道高反应性
环境激发因子
症状性哮喘
神经调节失衡 上皮细胞及气道平滑肌 结构功能异常
哮喘发作时气道的改变
多数有明显过敏原接触史,起病快,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干咳、打喷嚏、流涕。继之突然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病人被迫采取坐位。严重时张口耸肩、烦躁不安。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可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缓解。
基本正常
>95%
能被 控制
中度
日常生活受限,稍活动便喘息,喜坐位,讲话时断时续,有焦虑和烦躁,哮鸣音响亮而弥漫。脉率100~120次/分,有焦虑和烦躁。
PaO2 60-80mmHg PaCO2 <45mmHg
91%~95%
仅有部分缓解
重度
喘息持续发作,日常生活受限,休息时亦喘,端坐前弓位,大汗淋漓,常有焦虑和烦躁。脉率>120次/分,常有焦虑和烦躁。
02
性别:男
03
年龄:44岁
04
职业:职员
05
主诉:反复咳嗽喘息20余年,再发加重3天
06
诊断:支气管哮喘
07
病例介绍
现病史
(2016-02-26)患者20余年前在天气变冷时会出现胸闷气喘症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予以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后间断发作,一直未予以重视特殊治疗,3天前不慎受凉后再次发作,咳少许白黏痰,喘息明显伴胸闷,不能活动,就诊于中医院,予以沙丁胺醇、甲强龙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遂今日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支气管哮喘”收住入院。
哮喘病的护理常规

八、健康教育
安排在清洁、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环境内。 避免接触致敏物,如花粉、皮毛等;有明确过敏原 的,应避免接触。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 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的饮食,忌食海鲜发物等易 引发过敏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大 便通畅。 学会正确使用支气管喷雾剂。 缓解期可予耳穴埋籽及穴位贴敷治疗
三、既往史
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否认既往有 “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否 认“乙型肝炎、肺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 无烟酒等不良嗜好,预防接种史不详。
四、辅助检查
白细胞 8.8×10^9/L,中性细胞比率 59%, 超敏C反应蛋白 <1 mg/L(201-02-16,本 院),末梢随机血糖:7.4mmol/l。肺功能示: 通气功能重度混合性减退,弥散功能明显受 损,气道阻力大致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阳 性。
九、护理评价
1.患者胸闷气喘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2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掌握饮食及环 境的注意事项。
哮病的主要护理措施(二)
四、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哮喘发作如若规律,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及反应。 3.喘证患者慎用镇静剂。 五、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 2.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 3.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 六、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七、临证护理: 1.痰气交阻,哮喘发作时,可遵医嘱给予针刺、拔火罐等。 2.痰热蕴肺,痰色黄粘稠时,可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翻身拍背。 八、健康宣教: 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积极寻找过敏原,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等,预防哮喘复发。 3.戒烟酒,坚持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
支气管哮喘护理诊断

支气管哮喘护理诊断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气道过敏和炎症导致的可逆性气道阻塞。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诊断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针对症状和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的目标和计划。
以下是一个关于支气管哮喘护理诊断的示例,对于一个在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1.呼吸困难:由于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堆积,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
相关护理诊断可以包括:-目标: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呼吸功能。
-措施:-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以促进正常呼吸。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和表浅呼吸,及时发现异常。
-监测患者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提供辅助氧气。
-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药物。
2.咳嗽和喘息:哮喘发作期患者经常伴有咳嗽和喘息,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
相关护理诊断可以包括:-目标:减轻患者咳嗽和喘息的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措施:-鼓励患者在用药前咳嗽和喘息的时候使用吸气吹气式峰流速仪进行呼吸训练。
-提供咳嗽抑制剂和支气管舒张剂,以缓解咳嗽和喘息症状。
-提供合适的床上用品和垫子,以改善患者的睡眠环境。
-教育患者如何应对常见的触发因素,如室内污染、过敏原和感染。
3.急性发作控制:针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需要进行急性发作的控制和管理。
相关护理诊断可以包括:-目标:快速缓解和控制患者的急性发作,减少住院时间。
-措施:-根据医嘱给予吸入式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
-监测患者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并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
-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和心率,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4.定期随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管理。
相关护理诊断可以包括:-目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措施:-执行医嘱,给予患者长效控制药物和支气管舒张剂。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式药物,并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和哮喘控制评估,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11-26
·经验交流·
支气管哮喘病人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
楚庚香
(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湖南
株洲412000)
摘要:总结了支气管哮喘病人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经验。
主要包括设置预期目标、加强心理疏导和睡眠护
理等,认为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改善其自觉症状。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睡眠型态紊乱;护理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识码:
B
睡眠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任何人都需
要一定量的睡眠。
有效的睡眠能够使人体的各方面机能较好较快的恢复,使机体的系统趋于平衡。
睡眠质量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为重要。
一日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并且伴有头晕,疲乏等症状,口服镇静药仍不能有效缓解晚间睡眠质量
差的症状,即为睡眠型态紊乱[1]。
睡眠型态紊乱可导致身体疲乏、倦怠,甚至加重哮喘的急性发作,对病人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甚至会导致抑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病
人,其中存在睡眠型紊乱者10,男7例,女3例,年龄45-83岁,平均64岁,病人入睡困难2例,间断睡眠3例,易醒、早醒4例,睡眠倒置1例,以上睡眠时间均为4-5h /d ,并出现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焦虑等现象。
10名病人经护理和治疗后,平均每天睡眠时间由4.7h 延长至6.9h 。
2护理
2.1
在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首先应设置预期目标:(1)1周
后病人能够对失眠的原因有所了解并且认识了解一些治疗失眠的常规方法;(2)2周内病人家属也可以参加病人的护理;(3)3周内患者的睡眠质量有一定改善。
2.2睡眠型态紊乱的患者中,焦虑、压抑、恐惧是引发睡眠型态紊乱的核心症状。
护士应多与患者接触,在发作间隙期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嘱咐家属最好能够守护在患者身边,与患者多进行沟通,鼓
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
此外,
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去指导病人合理用药及良好作息,对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
识,恰当的引导患者对一些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指导病人如何更好地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并且对
患者进行心理引导,
进一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使患者能够主动的配合治疗。
2.3老年人睡眠特点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护士应将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白天完成,根据每位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日间活动量,并在白天安排老年人活动,尽量减少日间睡眠时间。
同时,做好晚间护理,保持衣物床单整洁,皮肤清
洁;指导病人睡前活动量要注意控制,
不要喝浓茶和咖啡;可以喝一杯热牛奶,睡前热水泡脚,听轻音乐等;对长期服用安眠药的病人,可循序渐进地给予减少或使其停服;也可适当给予暗示疗法。
2.4
支气管哮喘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性
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与清晨发作[2]。
哮喘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复发率高,易发生猝死。
这些症状直接影响病人的睡眠,睡眠不足、休息不好也是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
因此,对于家属,护理人员应该使他们明白并且认识到失眠对疾病的治疗所造成的困难,使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护理当中,并告诉家属,病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家属积极配合与支持,家属应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同时还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疾病的发作。
2.5对于新入院病人,护士在入院时做好环境介绍及入院宣教,让病人进入角色,注意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每天开窗通气并尽量减少病室内过敏原的存在,如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避免使用陈旧被褥,棉被、枕头、衣物勤洗,并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干燥,房间清扫时采用湿式清扫。
患者呼吸困难时采用舒适卧位或半卧位,使病人上身尽量前倾,有利于呼吸机运动和膈肌的扩张,嘱病人衣着要尽量宽松、保暖。
同时根据病情轻重尽可能安排不同病室,让病人通过相互交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2.6
健康教育和指导,对患者和家属介绍能够改善睡眠的方法;同时让他们了解睡眠规律的因素有哪些,并且能够使
患者对这些知识也有所了解,并且在平常的睡眠过程中能够
较好的运用这些方法。
3
小结
只有对病人发生睡眠型态紊乱的原因做出正确评估,对
每个患者能够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
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8:
89.
[2]王幕鹏,张晓丽,王玉洁.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J ].吉林医学,2008,29(22):2070-2071.
(常爽编辑)
·
361·第19卷第2期2011年2月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Vol.19No.2Feb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