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讲解学习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讲课文档

第30页,共65页。
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 条件下
产生的对客观 事物的
歪曲知觉。
错觉有:视、 听、形
错觉,还有形 重错
觉、视听错觉 等
第31页,共65页。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 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 性。
•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 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 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 事物本质的认识。
第23页,共65页。
•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第24页,共65页。
• 一只猫毁了法军司令部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和德国打仗时,法军一
个旅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地下指挥部,人员深居简出 ,十分隐蔽。不幸的是,他们只注意了人员的隐蔽, 、而忽略了长官养的一只小猫。当时,德军一个参谋 人员在观察战场中发现:每天早上八九点钟,都有一 只小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座坟包上晒太阳。于是, 德军做出了如下判断:(1)这只猫不是野猫,野猫白天 不出来,更不能在炮火隆隆的阵地上出没;(2)猫的栖 身处就在坟包附近,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掩蔽部,因为 周围没有人家;(3)根据仔细观察,这只猫是相当名贵 的波斯品种,在打仗时还有条件玩这种猫的绝不会是 普通的下级军官,从而他们断定那个掩蔽部是高级指 挥所。于是,德军集中6个炮兵营的火力对那里实施急袭
第13页,共65页。
三、真理及其指导作用
1、 真理 •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谬误 • 谬误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第14页,共65页。
• 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5次授课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第七、八、九课)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提问1: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怎么形成的?
参考答案:P83
能力——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不是天生形成的,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2.实践出真知
提问2:什么是实践?什么是认识?实践和认识是什么关系?
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2.创新思维的特点及作用
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他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以提高的。
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理解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能力
培养点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德育
渗透点
2.科学思维方法特点及作用
科学思维方法是人类无数次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3.提高人生发展能力需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提问2: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哪几种常见的辩证思维方法
参考答案:P112
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学会分析和综合,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1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C.有时候实践比知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2、实践出真知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某专业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考驾照的讨论: 甲:考驾照要先学习与驾驶有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
论考试过关,才能有资格上车学习。这说明学习理论知 识比参加实践重要。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蓝领专家”孔祥瑞的人生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人生发展的能力是怎样 形成的?
“干好每一分钟,干好每一 项工序,我认为是对我们诚实 劳动的体现。”
诚实劳动,用纯粹的劳动 精神,不负良心去工作,用每 一份细心去发现可以创新创造 的环节,这更是对企业发展的 一种责任心。
一个人需要不断抛弃,我们需要抛弃过去的失败,也需要抛弃过去 的成功。抛弃过去的失败,是因为失败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不抛弃就没 有阳光灿烂;抛弃过去的成功,是因为成功就像登上一座山,如果你迷 恋此山风光,就没法攀登下一座更高的山峰。在企业界,抛弃失败的代 表是史玉柱,抛弃成功的代表是李开复。
(1)中职学生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中职生要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了知行统一。
课外拓展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的才能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自然就看出来 了。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一个人的才能想要被社会所用,除了拥有才 能,还要有向社会推销才能的本领,要营销自己。否则就算你怀孕了别 人也不一定会看见。当然没有才能到处推销,就像放个枕头在衣服里装 怀孕一样,最终会让人发现是草包一个。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讲: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课题: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目的:1. 帮助学生理解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的重要性;2. 让学生了解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本质对现象的决定作用;3.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识别本质的能力;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人生发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课时分配:本课时建议分配为2课时授课类型: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思维导图等互动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重点:理解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掌握明辨是非的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本质对现象的决定作用,如何运用辨别是非的方法。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出发,逐步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教具:PPT、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白板等。
教学主要方法:1. 阐述现象与本质的概念,介绍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2. 通过案例分析和思维导图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3. 给学生讲解辨别是非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例演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具体实例,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2. 理论阐述: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和辩证关系;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案例中的现象和本质,并讨论二者的关系;4. 辨别是非:讲解辨别是非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例演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 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整理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板书和板画的设计:板书: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板画:可以画出一个漫画图,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作业布置:阅读相关课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现象与本质的内容;搜集相关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哲学与人生学习-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教案

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材料:
爱迪生—8000多次的失败—电灯泡
袁隆平—无数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
说一说你自己失败与成功的经历。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材料:漫画——他们这样对待失败
问题:你曾经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
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课题
第8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课型
新授
目的要求
思育
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
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能力
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重点
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难点
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职业学校两位2006届财会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先后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问题: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怎样对待求职失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汇总问题
师生共同举例分析
学生充分讨论,畅谈己见,教师应注意点拨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看法
17′
30′
10′
1′
1′
板书设计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备课教师:课时安排:
课题
课型
新授
目的要求
思育
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知识
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能力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8.1《在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导学案

韩店中学高二年级德育导学案《在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现象的概念;本质的含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基本知识点1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①现象的概念: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②本质的概念。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③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表现,现象与本质统一在同类事物中。
2.把我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①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指导意义:第一,现象与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第二,现象与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②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深人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三、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 “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 “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2 .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H20 。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第二部分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知识要点】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一)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1.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同,从而影响了人生发展。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不断提高。
(二)实践出真知1.实践和认识(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第一,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根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变革社会的实践。
第三,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的特点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第二,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第三,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都是不断发展的。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5.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认识水平。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作为中职生应当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1)中职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中职学生要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只要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与人们群众结合在一起,就能克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才能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体验人生的成功。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1.成功和失败的关系(1)人生发展道路上成功和失败总是相伴而生,伴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
2020哲学与人生第七课第一节《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说课稿

《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下面,我将围绕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主要方面说一说这堂课。
一、说教材1.首先我要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内容主是高级版《哲学与人生》课中第三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重点内容。
《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懂得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既要重视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的内容,就全书来说,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2.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本考点的理解,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实践和认识的含义;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能力目标: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道理的认同,初步形成知行统一观,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说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确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
确立依据:只有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2)教学难点: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确立依据: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学情我认为:1.从知识基础上说,中职生对本课时有关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知识,有一些了解。
但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理论知识面相对较窄,对这些知识了解较浅,尤其是对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存在理解上的难度。
2.从身心特点上说,中职生具有好奇心,但缺乏主动思考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习惯于接受,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都比较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认识 事物本 质的过 程中提 高人生 发展能 力
课堂小结
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对立 又统一
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 力
巩固练习
1.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A.“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系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任何现象 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的
总之,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2)把握现象和本质关系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A、现象与本质的对立,说明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 科学就都成了多余的了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例一、在商品市场中,我们看到
现象 商品时多时少 价格时高时低 企业优胜劣汰
本质
商品经济中价值 规律的作用
例二、在冬天和夏日烈日下,手摸户外的铁板、石 头、木板
现象
冬天感觉铁板最凉, 依次是石头、木板
夏天感觉铁板最热, 依次是石头、木板
本质
不同的物体导热性 不同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漫画
思考:这幅漫画说明 什么道理?
说明:看到了现象并不等 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国到蔡国之间,只能吃些没有米粒 的野菜,七天没有吃到粮食。颜回讨米给老师煮饭吃,饭快熟时, 孔子看见颜回抓取锅里的饭吃。过了一会儿,饭做熟了,颜回谒 见孔子并且献上饭食,孔于假装没有看见颜回抓饭吃,起身说: “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把饭食弄干净了然后去祭祀先君.”颜回 回答说;“不行。刚才烟尘掉到钢锅,扔掉沾着烟尘的食物不吉 利,我抓出来吃了。”孔子叹息着说:“所相信的是眼睛,可是 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还 是不足以依靠。
(1)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
本质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区
事物个别的、具体的东西
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易逝多变的的东西
现象中相对稳定的东西
别
可被人的感觉器官或仪器直接感知 只能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来表 联 现出来的
常言道:“眼见为实”,但孔子为什么“眼见”了,还误解颜回 呢?
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我们看到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绝不是仅 仅用感官就能正确地反映出来的。亲眼看到的东西,人们通 过感官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粗精混杂、真伪难辨的。如果 根据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加以判断,却不加以分析和思考, 我们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
B、现象与本质的统一,说明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3、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如何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 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 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有联系
哲学与人生课程结束
“区区小数。几粒麦子,这有何难,来人……”国王命令道。
然而一动手放起来,国王便傻眼了:这些麦粒总数1+2+22+…+264-1,
若把它们堆成高4米,宽10米的“麦墙”,将为地日距离的80倍。这大
约是全球两千年所产小麦的总和。
总计:4626174068165504246粒
思考:国王犯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2.以下成语可以体现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有 ( )
A.绵里藏针
B.似是而非
C.皮笑肉不笑
D.声东击西
巩固练习
3.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
的,其分子式都是H2O。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含的哲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 是( )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B.现象和本质提对立的
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D.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
请例举现实生活中眼见不一定为实的现象。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相传古印度人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使当政的国王十分开心,便
决定重赏西塔。“我不要您的重赏,陛下。”西塔接着说:“我只要
您能在我的棋盘上赏些麦子:在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
放4粒,以后每格放的麦粒都比它前面一格多一倍,我只求能放满64格
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