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题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精选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精选题(含答案)

实验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如图,将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50mm。

(1)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因此,是支持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75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通过计算可知当地的大气压为Pa;(ρ水银=13.6×103 kg/m3)(2)实验中选用水银而不是水来做实验,这是利用水银的较大的特性;在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3)如果将此装置拿到高山上,观察到的现象是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

2.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小明、小刚和小强组成实验小组,小组进行了分工:小明负责天平的操作,小刚负责量筒的测量,小强负责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他们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

如图所示,为实验过程的主要操作示意图。

实验的主要步骤:A、实验准备阶段,小明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按照如图甲的方式对天平进行调平;B、如图乙所示,小明用托盘天平测得烧杯与剩余盐水的质量之和M′;C、小刚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三人按照图丙所示的方式各自读出所测盐水的体积V;D、如图丁所示,小明将所测盐水倒入烧杯,并用托盘天平测出二者质量之和M;(1)步骤A中,小强发现小明有一处不当的操作是;(2)改正不当操作后,继续按照正常的实验流程操作,后面三个实验步骤的顺序应该是(用步骤前的字母代号表示);(4)通过比较三次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要想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5)提升相同重的物体时,(填“乙”或“丙”)装置的机械效率高。

(设每个动滑轮重均相同)5.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力学实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力学实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力学实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什么状态?A. 静止状态B.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变速运动状态2. 以下哪个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A. 质量B. 速度C. 力D. 能量3.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性力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A. 重力加速度B. 弹性系数C. 摩擦系数D. 惯性系数4.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9.8 m/s²B. 10 m/s²C. 11 m/s²D. 12 m/s²5. 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A. 只有重力作用的系统B. 只有摩擦力作用的系统C. 只有外力作用的系统D. 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作用的系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

2. 根据动量定理,力与时间的乘积等于物体动量的_________。

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

4. 物体的转动惯量与_________有关。

5. 角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请解释什么是简谐振动,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摩擦系数为0.1,求物体的加速度。

2.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体,求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和位移。

五、实验题(共40分)1. 描述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并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0分)2.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并写出实验原理、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30分)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B4. A5. D二、填空题1. \( F = ma \)2. 变化量3. 物体的重力4. 物体的质量分布和旋转轴的位置5. 没有外力矩作用的系统三、简答题1.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北航材料力学实验考试题库及答案

北航材料力学实验考试题库及答案

北航材料力学实验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在材料力学实验中,下列哪种材料最适合用于拉伸实验?A. 钢材B. 塑料C. 木材D. 玻璃答案:A2. 以下哪种实验方法可以测量材料的弹性模量?A. 拉伸实验B. 压缩实验C. 扭转实验D. all of the above(以上都对)答案:D3. 在材料力学实验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A. 环境温度B. 试样尺寸B. 试样形状C. 试样材料答案:C4. 以下哪个实验可以用来测量材料的泊松比?A. 拉伸实验B. 压缩实验C. 扭转实验D. 弯曲实验答案:A5. 在材料力学实验中,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进行实验误差分析?A. 实验数据波动较大B.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较大C. 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D. 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40分)6. 在拉伸实验中,试样断口附近的应力称为______。

答案:断口应力7. 材料的弹性模量E与泊松比μ之间的关系为:E =____________。

答案:2(1 + μ)8. 在扭转实验中,扭转角φ与扭矩T和长度l的关系为:φ = ____________。

答案:Tl/GI_p9. 在材料力学实验中,以下哪个参数表示材料的强度?__________。

答案: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10. 在弯曲实验中,中性轴是指______。

答案:弯曲轴线三、判断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在材料力学实验中,实验数据波动较大,说明实验结果可信度较低。

(对/错)答案:错12. 在拉伸实验中,试样断口形状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

(对/错)答案:对13. 在扭转实验中,扭矩与扭转角成正比。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4. 请简述拉伸实验的步骤。

答案:(1)准备试样: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当尺寸和形状的试样;(2)安装试样:将试样安装在拉伸实验机上;(3)加载:按照预定的加载速率对试样进行拉伸;(4)记录数据: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变形和载荷;(5)卸载:卸载后,观察试样的断口形状和位置;(6)分析数据:计算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

《材料力学实验》考试题库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考试题库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力学实验中,下列哪项不是材料力学的基本性质?A. 强度B. 塑性C. 硬度D. 热导率答案:D2. 在拉伸实验中,下列哪个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A. 试样尺寸B. 试样形状C. 拉伸速度D. 环境温度答案:C3. 下列哪个实验是用来测定材料的屈服强度?A. 拉伸实验B. 压缩实验C. 弯曲实验D. 扭转实验答案:A4. 下列哪个实验是用来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A. 拉伸实验B. 压缩实验C. 弯曲实验D. 扭转实验答案:A5. 在压缩实验中,下列哪个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A. 试样尺寸B. 试样形状C. 压缩速度D. 环境温度答案:C6. 下列哪个实验是用来测定材料的抗剪强度?A. 拉伸实验B. 压缩实验C. 弯曲实验D. 扭转实验7. 在扭转实验中,下列哪个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A. 试样尺寸B. 试样形状C. 扭转速度D. 环境温度答案:C8. 下列哪个实验是用来测定材料的泊松比?A. 拉伸实验B. 压缩实验C. 弯曲实验D. 扭转实验答案:A9. 在材料力学实验中,下列哪个参数是用来表示材料的韧性?A. 强度B. 塑性C. 硬度D. 韧性10. 下列哪个实验是用来测定材料的疲劳极限?A. 拉伸实验B. 压缩实验C. 弯曲实验D. 疲劳实验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在拉伸实验中,试样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称为______。

答案:最大载荷12. 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______作用时,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

答案:外力13. 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在______范围内,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物理量。

答案:弹性14. 在压缩实验中,试样受到的压力与______之比称为抗压强度。

答案:试样截面积15. 在扭转实验中,单位长度上的扭矩与______之比称为扭转应力。

答案:试样截面积16. 材料的泊松比是描述材料在拉伸或压缩过程中,______与______之间关系的物理量。

力学实验安全试题

力学实验安全试题

力学实验安全试题以下是一些力学实验安全试题:1. 在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要使用秒表计时B. 要使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C. 先释放小车,再去接通电源D. 为避免所获数据太少,应选用质量和体积较大的小车正确答案是:B. 要使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

实验要求准确测量速度,故使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更精确,因此选项B正确。

实验需要使用计时器计时,但秒表并不精确,选项A错误。

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C错误。

小车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越大越好,小车的质量和体积要合适,否则会无法控制小车的运动状态,导致所获数据过少或过大,因此选项D错误。

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A.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 在同一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 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绳套的方向和大小,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 点D.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正确答案是:ACD。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到同一位置的原因是橡皮筋的伸长量才会相同,拉力才产生相同的合力。

在实验过程中,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一些。

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需要确保O点位置不动不变,同时要保证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读数。

因此选项ACD错误。

力学实验考试试题

力学实验考试试题

上岗考核理论部分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一般在室温范围内进行。

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

2、在GB/T228-2002标准中,
(1)比例试样的原始标距与原始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式:。

(2)假如仅测定下屈服强度,在试样平行长度的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之间。

3、修约95.46,修约到个位数,其修约值为。

二、简答题
1、根据GB/T228-2002,写出下列字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R eH、
R eL、R p、R m。

2、分别对17.525%和14.2505%进行0.5%修约,写出具体步骤。

3、实验室设备的维护操作主要有哪些,以万能材料试验机Z150
为例,写出该试验机的主要维护操作条例。

三、论述题:
现分别有Ф8mm和Ф22mm的热轧带肋钢筋各一组,并有下面两台万能材料试验机: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SHT4605,最大力值6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Z150,最大力值15吨。

(1)给两组钢筋分别选择力值适宜的材料试验机,并说明原因。

(2)写出两组钢筋试样拉伸试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3)在试验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实验题(含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实验题(含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实验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2)将鹅卵石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_g;同时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90g;(3)如图乙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丁所示,烧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丙所示,用调好的天平测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5)根据所测数据,鹅卵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6)若小明在第(4)步的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游泳潜水时,感觉潜水越深,耳膜越痛。

他关于“液体压强的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探究:他用如图所示的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将压强计的橡皮膜置于水中不同深度,调节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得到如下表中所示的数据。

压强计U形管实验橡皮膜朝向深度左液面右液面液面高度差1 朝上3cm 9cm 12cm 3cm(1)分析表格数据,压强计U形管中液体总体积不变,表格中未记录的数据应为___________cm;(2)用压强计U形管___________(选填“左液面”、“右液面”或“液面高度差”)反应出液体压强大小;(3)由实验___________(选填三次实验序号),可得出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___________而增大;(4)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______ _____;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无法判断(5)之后,他取下液体压强计的U形管,将不相容的油和水装入其中,待液体稳定后,液面有明显分界线,测出各段距离如图丙所示,则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6)小明找到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cm、6cm、6cm的质地均匀长方体木块,分别横放、竖放入装水的烧杯中,静止时如图(a)、(b)所示。

实验力学考试题及答案

实验力学考试题及答案

实验力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某材料在拉伸实验中,当应力达到200 MPa时,应变为0.02,此时材料的弹性模量是多少?A. 10000 MPaB. 20000 MPaC. 50000 MPaD. 100000 MPa2. 在材料力学中,泊松比是描述材料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间关系的物理量,其取值范围是:A. 0到1B. 0到0.5C. -1到1D. -0.5到0.53. 以下哪种情况下,材料的屈服强度会降低?A. 温度升高B. 应变速率增加C. 材料的微观结构更加均匀D. 材料的晶粒尺寸减小4. 在进行三点弯曲实验时,若支点之间的距离增加,而载荷保持不变,那么材料的弯曲强度将会: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5. 疲劳破坏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逐渐发生破坏的现象,以下哪种因素不会影响疲劳寿命?A. 材料的强度B. 应力循环的幅度C. 材料的微观结构D. 环境温度答案:1. B. 20000 MPa(弹性模量E = 应力/应变)2. B. 0到0.53. A. 温度升高4. B. 减少5. D. 环境温度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说明其上各点的意义。

应力-应变曲线是描述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图形。

曲线上的几个关键点包括:弹性极限、屈服点、强化阶段、颈缩点和断裂点。

弹性极限是材料开始发生永久变形的应力值;屈服点是材料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的应力值;强化阶段是材料在进一步拉伸过程中,应力继续增加而应变增加的速率减缓的阶段;颈缩点是材料局部变细,整体截面积减小的点;断裂点是材料最终断裂的应力值。

2. 解释什么是材料的疲劳寿命,并说明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

材料的疲劳寿命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能够承受的循环次数。

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包括:应力循环的幅度、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材料的微观结构、表面处理和环境条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高考物理力学实验)组卷老师:莫老师评卷人得分一.实验题(共50小题)1.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撤前后的动量关系。

图中0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倾斜轨道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上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测出碰后m1平均落地点在M点,m2平均落地点在N点,不计小球与轨道润的摩擦。

(1)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填选项前的符号)。

A.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若实验中发现m1•OM+m2•ON小于m1•OP,则可能的原因是(填选项前的符号)。

A.碰撞过程有机械能的损失B.计算时没有将小球半径考虑进去C.放上小球m2后,入射球m1从倾斜轨道上都止释放的位置比原来的低(3)若两球发生弹性正碰,则OM、ON、OP之间一定满足的关系是(填选项前的符号)。

A.OP=ON﹣OMB.2OP=ON+OMC.OP﹣ON=2OM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小车P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后端连接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长木板右端垫放木块以平衡摩擦力,推一下小车P,使之运动,与静止的小车Q相碰粘在一起,继续运动。

(1)实验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根据点迹的不同特征把纸带上的点进行了区域划分,用刻度尺测得各点到起点A的距离。

根据碰撞前后小车的运动情况,应选纸带上段来计算小车P的碰前速度。

(2)测得小车P(含橡皮泥)的质量为m1,小车Q(含橡皮泥)的质量为m2,如果实验数据满足关系式,则可验证小车P、Q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3)如果在测量小车P的质量时,忘记粘橡皮泥,则所测系统碰前的动量与系统碰后的动量相比,将(填“偏大”或“偏小”或“相等”)。

3.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原长很短,小球A、B将弹簧压缩至某一长度后由静止释放,A、B被弹开后沿桌面边缘飞出,落至水平地面上的M、N两点。

用天平测出小球A、B的质量m1、m2,用刻度尺测量M、N点到桌面左右边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x1、x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①只要实验数据满足关系式(用以上物理量符号表示),就能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②该小组认为,利用此实验的装置及测量仪器还可以测定弹簧被压缩的弹性势能。

那么除了以上测量数据,还必须测量(用文字及相应符号表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用以上对应物理量符号表示)4.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图甲、乙两种装置:(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要求A.m1>m2r1>r2B.m1>m2 r1<r2C.m1>m2r1=r2D.m1<m2r1=r2(2)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则在用甲装置实验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为(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3)若采用乙装置进行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须有的是A.毫米刻度尺B.游标卡尺C.天平D.弹簧秤E.秒表(4)在实验装置乙中,若小球和斜槽轨道非常光滑,则可以利用一个小球验证小球在斜槽上下滑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这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小球静止释放的初位置到斜槽末端的高度差h1,小球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后平抛运动到地面的水平位移s、竖直下落高度h2.则所需验证的关系式为。

(不计空气阻力,用题中的字母符号表示)5.某同学把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的弹簧,如图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两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探究反冲过程动量变化的规律。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测量仪器是;(2)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3)根据课堂探究,本实验中反冲过程动量守恒的表达式应为。

6.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水平轨道上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装置图中O点为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将入射小球m1,多次从斜轨道上的P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落地点的平均位置Q,测量水平射程OQ.接着将被碰小球置于水平轨道,再将人射小球m1从斜轨道上P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重复多次,分别找到两球相碰后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1)要达成本实验目的,以下哪些物理量还需要测量(填选项前的字母)。

A.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小球m1开始释放时距水平导轨的高度hC.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两个小球相碰之后平抛的水平射程OM、ON(2)实验中,在确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时,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其目的是减小实验中的(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3)若两球相碰前后动量守恒,其表达式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两空均用所测量的量表示)7.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垂直的投影。

a、b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小球。

先让入射球a多次从斜轨上同一位置S静止释放,找到其平抛落地点的位置,测量平抛射程。

然后,把被碰的小球b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S位置静置释放,与小球b相碰,并多次重复。

(1)为了保证在碰撞过程中a球不反弹,a、b两球的质量m1、m2间的关系是m1m2(2)完成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

A.小球a开始释放的高度hB.抛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HC.A球和B球的质量m1、m2D.记录点O到A、B、C的距离OA、OB、OC(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m1OB=8.图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P点是未放被碰小球2时入射小球1的落点.(1)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均为d,为了减小误差,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m1m2.(选填“>”、“<”、“=”)(2)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调整斜槽使.(3)为了验证动量守恒,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A.B.C..9.某同学设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碰撞时有无机械能损失,设想如下:小球A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悬于O点,当A摆到O点正下方的C点时恰好与桌面接触但无压力,现将A球从Q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 点时刚好与静置于桌面P点、与A完全相同的小球B碰撞,B平抛落至地面.该同学测得Q到桌面的高度H、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及B平抛的水平位移L.(1)若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d如图乙所示,则d=cm;(2)测量小球下降的高度时,应该以球所在位置Q时(选填“球的下边沿”或“球心”)到桌面的距离为小球下降的高度H;(3)思考发现,测小球直径并非必要步骤,要使A、B两球对心正碰,只要让球A自由悬挂后处于C点,B球紧贴A球放置,且P与O、Q、C三点构成的平面必须.(4)实验中改变H,多测几次H和L的数值,得到如图丙所示的图线,如果两球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则该图线的斜率k(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h.10.“枪支比动能e0”是反映枪支威力的一个参数,已知e0=式E0是子弹离开枪口时的动能,S是子弹的横截面积(若子弹是球形,则S是过球心的截面圆面积).“J2136冲击摆实验器”是物理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可以用来测量弹簧枪的比动e0,如图甲所示,左侧是可以发射球形子弹的弹簧枪,中间立柱上悬挂小摆块,摆块一般用塑料制成,正对枪口处有一水平方向的锥形孔(使弹丸容易射入并与摆块结合为一体).摆块摆动的最大角θ可由刻度盘读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用游标卡尺测量子弹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子弹的直径d= mm。

(2)实验开始之前,必须测量的物理量为子弹直径d以及和。

(写出物理量及其表示字母);(3)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冲击摆实验器放在桌上,调节底座上的调平螺丝,使底座水平;②再调节支架上端的调节螺丝,改变悬线的长度,使摆块的孔洞跟枪口正对,并且使摆块右侧与0刻度对齐;③此时用刻度尺测量出摆长L;④扣动弹簧枪扳机,打出子弹,记录下摆块的最大摆角;⑤多次重复实验,计算出摆块最大摆角的平均θ⑥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子弹的发射速度为v0=,弹簧枪的比动能为e0。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字母表示);(5)由于存在系统误差,使得测量值理论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并测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一根长为L的轻质细线一端拴住质量为m的小钢球,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悬点O,在O点正下方的水平桌面上放一质量为M(M>m)的小滑块,滑块上固定一宽度为d(很小)的轻质遮光片。

滑块左侧的水平桌面上固定两光电门A、B.其中光电门A右侧的桌面光滑,左侧的桌面粗糙。

光电门有两种计时功能,既可以记录遮光片到达两光电门的时间差t,又可以记录遮光片分别在两光电门处的遮光时间△tA和△tB。

(1)将小球向右拉至细线水平后静止释放,小球在最低点与滑块碰撞后反弹上升,测出细线的最大偏角为θ,滑块通过光电门A时遮光时间为△tA,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验证小球与滑块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用字母M、m、L、d、θ、△tA、g表示)。

(2)将光电门A固定,调节光电门B的位置,重复(1)中的实验步骤,记录各次实验中的t值,并测量A、B两光电门的间距s,作出图象如图乙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g=9.8m/s2,则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如图1所示,某同学设计一个气垫导轨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①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2所示,则d=mm;②质量为m2的滑块2静止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光电门B的右侧,质量为m1的滑块从光电门A的右侧向左运动,穿过光电门A与滑块2发生碰撞,随后两个滑块分离并依次穿过光电门B,滑块2与导轨左端相碰并被粘接条粘住,待滑块1穿过光电门B后用手将它停住,两个滑块固定的遮光条宽度相同,数字计时器分别记录下滑块1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t、滑块2和滑块1依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2和△t1.本实验中两个滑块的质量大小关系应为.若等式成立,则证明两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用题中的所给的字母表示).13.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使质量为m A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把质量为m B的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个落地处.①请在图中读出OP=cm;②由图可以判断出R是球的落地点,Q是球的落地点.③为了验证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该同学只需验证表达式.14.某同学用图示装置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两小球A 和B,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得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且m1>m2B.如图所示安装器材,在竖直木板上记下O点(与置于C点的小球球心等高),调节斜槽使其末端C切线水平C.先C处不放球B,将球A从斜槽上的适当高度由静止释放,球A抛出后撞在木板上的平均落点为PD.再将球B置于C点,让球A从斜槽上同一位置静止释放,两球碰后落在木板上的平均落点为M、NE.用刻度尺测出三个平均落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h M、h P、h N回答下列问题:(1)若C点到木板的水平距离为x,小球平均落点到O点的距离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2)上述实验中,碰后B球的平均落点位置应是(填“M”或“N”);(3)若关系式(用题中所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成立,则说明了两小球碰撞中动量守恒.15.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 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 点,质量为m 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释放后A球摆到最低点时恰与B 球对心碰撞,碰撞后,A球把原来静止于竖直方向的轻质指示针OC推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进而测得B球的水平位移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A、B两个钢球的碰撞近似看成弹性碰撞,则A球质量B球质量(填入“大于”、“小于”或“等于”).为了对白纸上打下的多个B球的落地点进行数据处理,进而确定落点的平均位置,需要用到的器材是.(2)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碰撞前A球的动量P A=,碰撞后A球的动量P'A=,碰撞后B球的动量P B=.16.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一般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A.m1>m2,r1>r2B.m1>m2,r1<r2C.m1>m2,r1=r2D.m1<m2,r1=r2(2)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A.直尺B.游标卡尺C.天平D.弹簧测力计E.秒表(3)在做实验时,对实验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C.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D.释放点越高,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大,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4)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则在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所得“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17.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直径均为d,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两个小球.(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次小球A都必须同一点静止释放.B.小球A的质量可以小于小球B的质量.C.为了计量运动时间选用秒表来计时.D.为了减少误差,多次实验,但要标出平均位置应用圆规作图来确定.E.斜槽未端必须保持水平.(2)根据图中各点间的距离,写出动量守恒的式子.(用字母表示)18.利用如图所示的方式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下端与水平桌面相切,先将小滑块A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无初速度释放,测量出滑块在水平桌面滑行的距离x1(图甲);然后将小滑块B放在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再将A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无初速度释放,A与B碰撞后结合为一个整体,测量出整体沿桌面滑动的距离x2(图乙).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A和B完全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1)滑块A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v=(用R和g表示);(2)滑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用R和x1表示);(3)若x1和x2的比值=,则验证了A和B的碰撞动量守恒.19.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斜槽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其一侧竖直放置一贴有坐标纸的屏,坐标纸上小方格的边长l=9mm,让小球每次从F点由静止释放,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通过频闪照相方式记录小球平抛运动过程.(1)实验中,让小球A从F点由静止释放,从末端水平抛出,通过频闪照相测得小球A到达轨道末端时的速度v A=0.50m/s.(2)把直径与A球相同的B球(m A>m B)放置在水平高低末端,同样让A球从F点由静止释放,两球相碰后.都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用频闪照相方式记录了它们运动过程的各四个点如图乙所示,写碰后A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 A′=(用l、g表示)(3)要验证A、B两球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应该有等式在实验允许误差范围内成立(用题目中给出的字母符号表示),若此等式成立,则A、B 小球的质量之比为.20.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下列说法中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A.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B.必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刻度尺和秒表C.入射球必须比靶球质量大,且二者的直径必须相同D.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小球多次从S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然后把靶球静置于轨道的末端,再将入射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多次重复,并找到碰撞后两球各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与O点的距离(线段OM、OP、ON的长度),分别用x1、x2、x3表示.入射小球的质量m1,靶球的质量为m2,若满足关系式,则两球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21.如图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选取两个半径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②安装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切线水平,再将一斜面BC 连接在斜槽末端;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标记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P;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B处,仍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发生碰撞,分别标记小球m1、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⑤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B的距离.图中从M、P、N点是实验过程中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三个落点位置,从M、P、N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S M、S P、S N.依据上述实验步骤,请回答下面问题:(1)两小球的质量m1、m2应满足m1m2(填写“>”、“=”或“<”);(2)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点,m2的落点是图中点;(3)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就能说明两球碰撞前后动量是守恒的;(4)若要判断两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来表示,只需比较与是否相等即可.2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