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力学试验题库

基础力学试验题库
基础力学试验题库

简支梁各阶固有频率的测量实验预习报告

1.简支梁横向振动固有频率若f1=20Hz,则f3=__180Hz__

2.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位移信号的李萨如图是_正椭圆__

3.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__斜线___

4.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加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__正椭圆__

5.物体的固有频率只有1个×

6.物体的共振频率就是物体的固有频率×

基础力学实验绪论预习报告

1.基础力学实验一般分为___静态应力测试__、____材料力学性质测定__、振动和动应力测试实验、综合性测试实验。

2.在力学测量中,对载荷不对称或试件几何形状不对称时,为提高测量的精度,常采用___对称___测量法

3.若载荷与其对应的响应值是线性关系,则载荷增量与其对应的响应值增量也是线性关系√

4.对于任何测量实验,加载方案均可采用增量法

金属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测定实验预习报告

1.测定E的实验中施加初级载荷的目的是____A B_____

A.预热仪器B消除接触缝隙C在试件中施加预拉力D使弓形曲板变成平板

3.测定E的实验中,试件两端施加的载荷___A____

A 应控制在比例极限以内B应控制在屈服极限以内C应控制在强度极限以内

D 最后拉至试件破坏

4.材料拉压性能实验需要以下哪些仪器、设备和工具:弹簧秤、卷尺、钢板尺、游标卡尺、电子万能试验机、集线器、万用表、预调平衡箱、计算机。

答:钢板尺、电子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计算机

5.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行为分为__弹性阶段__、__屈服阶段__、__强化阶段__、__颈缩阶段__四个阶段。

6.低碳钢拉伸时的三个重要的强度指标为__屈服极限__、__强度极限__和__比例极限__。

7.低碳钢拉伸时的两个重要的塑性指标为__延伸率__和__截面收缩率__。

①低碳钢拉伸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1;2;3;4;5;6;12;13

②低碳钢压缩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3;5;6;12

③铸铁拉伸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3;5;13

④铸铁压缩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3;5;13

金属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测定实验实验报告

6.关于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①材料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应力又称为名义应力,它是由试件收到的轴向拉力除以__A_得到的

A加载前试件横截面的初始面积B加载过程中试件横截面的即时面积

C拉断后试件端口的面积D初始面积和断口面积的平均值

②低碳钢拉伸时名义盈利比时间横截面积上的实际应力大×

③低碳钢拉伸时用名义应力代替实际应力是偏于安全的。√

金属材料扭转力学性能测定实验预习报告

1.扭转实验需要使用以下的哪些仪器、设备和工具:

百分表、卷尺、钢板尺、游标卡尺、电子万能试验机、扭转试验机、扭转实验仪、万用表、电阻应变仪、x-y 函数记录仪

答: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百分表

4.扭转实验测定切变模量G中采用____增量法__减少测量误差

金属材料扭转力学性能测定实验实验报告

1. 、

2.对于低碳钢的扭转实验

①②对于铸铁的扭转实验3.

弯扭组合实验预习报告

弯扭组合实验实验报告

1.为了测定实验圆轴表面的主应力,直角应变花可否沿任意方向粘帖?为什么?

①如果要测定该截面上弯矩的值,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哪一个或最少哪几个应变片的应变值?(不计温度变化的影响)2或5

②如果要测定该截面上扭矩的值(不计弯曲切应力的影响),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哪一个或最少哪几个应变片的应变值?7;9

压杆稳定测试实验预习报告

1.关于长度因数μ,正确说法是__B__

A其他条件相同时约束越强,μ越大B其他条件相同时约束越强,μ越小

C其他条件相同时μ越大,压杆的柔度越小D其他条件相同时μ越大,压杆的稳定性越好

2.

3.

4.在以下所列的仪器设备中,压杆稳定实验所需要的是

电子万能试验机,双向引伸计,压杆稳定试验台,百分表,数字测力仪,计算机

答:压杆稳定试验台;数字测力仪;计算机

5.

,则其欧拉临E,材料的弹性模量为μ,长度因数为I,横截面的惯性矩为l已知某理想中心的压杆的长度

为6.

Fcr=界力

8.

纯弯曲实验预习报告

一、在纯弯梁电测实验中施加初始荷载的目的是:1 、2

1 预热仪器

2 消除接触缝隙

3在试件中施加预应力

4 使电阻应变仪产生初读数

二、在纯弯梁电测实验中采用分级加载的目的是:3

1、模拟静载的效果

2、消除温度变化造成的测试误差

3、消除电阻应变仪的初读数造成的误差

4、将荷载控制在线弹性范围内

三、在纯弯梁电测实验中温度补偿片的作用:2

1、消除环境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消除环境温度对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干扰

3、消除环境温度对电阻应变仪的影响

4、消除环境温度对预调平衡箱的影响

四、在纯弯梁电测实验中测点读数调零的工作应该在 2 进行

1、加载前

2、加初始荷载后

3、每级荷载读数完毕前

4、每级荷载读数完毕后

五、纯弯梁电测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有:电阻应变仪、预调平衡箱、弯扭试验台中性层出测得纵向线应变不为零的原因是: 4

1、加载图式不正确,导致主梁的测试不是纯弯曲

2、电阻应变仪没有精确调零

3、施加了初级荷载

中性层处应变片粘贴不正确、4.

中南大学基础力学实验答案

中南大学基础力学实验答案 基础力学实验绪论 1.基础力学实验一般分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测定,实验静态应力测试实验,振动和动应力测试实验,综合性测试实验。 2.在力学实验测量中,对于载荷不对称或试件几何性质不对称时,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采用对称测量法。 3.若载荷与其对应的响应值是线性关系,则载荷增量与其对应的响应值增量也是线性关系。(正确) 4.对于任何测量实验,加载方案均可采用增量法。(错误) 5.载荷与变形的关系为ΔL=FL/EA 简支梁各阶固有频率的测量实验 1.简支梁横向振动固有频率若为f1=20HZ ,则f3=180HZ 。(f1:f3=1:9) 2.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振动位移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正椭圆。 3.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斜线。 4.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加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正椭圆。 5.物体的固有频率只有一个。(错误) 6.物体的共振频率就是物体的固有频率。(错误) 压杆稳定测试实验 1.关于长度因数μ,正确说法是:其它条件相同时约束越强,μ越小 2.关于柔度λ,正确的说法是:其它条件相同时压杆越长,λ越大 3.关于压杆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要让欧拉理论可用,应使压杆的柔度进尽可能大 4.在以下所列的仪器设备中,压杆稳定实验所需要的是:压杆稳定试验台 数字测力仪 计算机 5.两端球形铰支的压杆,其横截面如下图所示,该压杆失稳时,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半径i=0.577mm (i=h/sqrt(12)=2/sqrt(12)=0.577mm) 6.已知某理想中心压杆的长度为l ,横截面的惯性矩为l ,长度因数为μ,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为E ,则其欧拉临界力Fcr=22) (l EI μπ 7.已知某理想中心压杆的长度为l ,横截面的惯性半径为i ,长度因数为μ,则该压杆的柔度λ=μl/i 8.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若在其中点加一个铰支座,以约束该截面的水平位移,则增加该约束后压杆的欧拉临界力是原来的4倍。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 1.在弯扭组合实验中,圆轴下表面测点处包含横截面 和径向截面的应力状态为

力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力学基础知识测试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物体静止时,它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 B.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2、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B.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变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改变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一定不会保持静止状态 3、图3所示的情景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 B C D 图3

4、一列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内顶上的一颗小螺丝钉松动后掉在地板上,则小螺丝钉落在地板上的位置是() A.正下方B.正下方的前侧C.正下方的后侧D.不能确定 5、在北京奥运会中,龙清泉获得了男子举重52kg级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当龙清泉将125kg的杠铃稳稳地举过头顶静止不动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运动员受到的压力和运动员的重力B.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 C.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杠铃受到的重力D.杠铃受到的重力和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 6、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 7、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有弊的是 ()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B.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C.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8、当猴子倒挂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9、在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做() A.匀速运动B.减速运动C.加速运动D.曲线运动

2018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杨英俊 2018.

目录 实验一平面上静水总压力测量实验 (4) 实验二恒定总流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7) 实验三流态演示与临界雷诺数量测实验 (10) 实验四沿程水头损失测量实验 (13) 实验五文透里流量计率定实验 (16) 实验六局部水头损失测量实验 (19) 实验七恒定总流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22)

前言 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流体运动的规律以及流体与边界的相互作用,它涉及到建筑、土木、环境、水利造船、电力、冶金、机械、核工程、航天航空等许多学科。在自然界中,与流体运动关联的力学问题是很普遍的,所以流体力学在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水利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化学工程、港口、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因此流体力学是高等学校众多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 流体力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同时又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它是连接前期基础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桥梁。因此,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解决流体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水力学问题的能力。 流体力学和其它学科一样,大致有三种研究方法。一是理论方法,分析问题的主次因素,提出适当的假定,抽象出理论模型(如连续介质、理想流体、不可压缩流体等),运用数学工具寻求流体运动的普遍解。二是实验方法,将实际流动问题概括为相似的实验模型,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测定数据,并进而按照一定方法推测实际结果。第三种方法是数值计算,根据理论分析与实验观测拟订计算方案,通过编制程序输入数据,用计算机算出数值解。三种方法各有千秋,既是互相补充和验证,但又不能互相取代。实验方法仍是检验与深化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现代实验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促进了流体力学的蓬勃发展。因此,流体力学实验在流体力学学科及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在学习流体力学课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针对我院各专业本科生,流体力学实验包括以下7个实验: 1)平面上静水总压力测量实验 2)恒定总流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3)流态演示与临界雷诺数量测实验 4)沿程水头损失测量实验 5)文透里流量计率定实验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考试试卷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资料 一. 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的物理性质基本指标的是:( ) A.土的密度 B.土粒相对密度(土粒比重) C.土的孔隙比 D.土的含水率 2.已知某土样的液性指数为0.2,可判断该土样应处于:( ) A.坚硬状态 B.可塑状态 C.流动状态 D.饱和状态 3.当基础受竖向中心荷载作用时,基底压力的计算公式是: A. A G F q += B. A F q = C. G A F q += D. d A G F q 0γ-+= 4.某土层先期固结压力为c p ,现有上覆荷重为0p ,当0p p c >的时候,该土层属于:( ) A .正常固结土 B. 超固结土 C. 欠固结土 D. 次固结土 5.建筑物地基的破坏绝大多数属于:( ) A .拉裂破坏 B. 剪切破坏 C. 压溃破坏 D. 扭转破坏 6.对于土坡的长期稳定性分析中,为获得土样的强度指标,宜进行下列哪种实验:( ) A . 直剪实验 B.不固结不排水剪 C. 固结不排水剪 D.固结排水剪 7. 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离开土体向前位移时,土压力随之减小,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 ) A .主动土压力 B.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稳定土压力 8. 下列选项中那一项不是郎肯土压力理论的假设条件: A .墙背垂直、光滑 B.墙体为刚体 C.填土面为水平面 D.墙后填土是理想的散粒体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质年代划分单位的是:( ) A .宙 B. 纪 C. 界 D. 期 10.关于地基基础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除应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外,还应当满足地基变形要求; B . 若持力层下方有软弱土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C . 在计算地基稳定性问题时,荷载效应应按照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D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二. 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10分) 1. 基底附加压力; 2. 有效应力。 三. 计算题(共2题,每题20分)

基础力学试验题库

简支梁各阶固有频率的测量实验预习报告 1.简支梁横向振动固有频率若f1=20Hz,则f3=__180Hz__ 2.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位移信号的李萨如图是_正椭圆__ 3.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__斜线___ 4.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加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__正椭圆__ 5.物体的固有频率只有1个× 6.物体的共振频率就是物体的固有频率× 基础力学实验绪论预习报告 1.基础力学实验一般分为___静态应力测试__、____材料力学性质测定__、振动和动应力测试实验、综合性测试实验。 2.在力学测量中,对载荷不对称或试件几何形状不对称时,为提高测量的精度,常采用___对称___测量法 3.若载荷与其对应的响应值是线性关系,则载荷增量与其对应的响应值增量也是线性关系√ 4.对于任何测量实验,加载方案均可采用增量法 金属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测定实验预习报告 1.测定E的实验中施加初级载荷的目的是____A B_____ A.预热仪器B消除接触缝隙C在试件中施加预拉力D使弓形曲板变成平板 3.测定E的实验中,试件两端施加的载荷___A____ A 应控制在比例极限以内B应控制在屈服极限以内C应控制在强度极限以内 D 最后拉至试件破坏 4.材料拉压性能实验需要以下哪些仪器、设备和工具:弹簧秤、卷尺、钢板尺、游标卡尺、电子万能试验机、集线器、万用表、预调平衡箱、计算机。 答:钢板尺、电子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计算机 5.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行为分为__弹性阶段__、__屈服阶段__、__强化阶段__、__颈缩阶段__四个阶段。 6.低碳钢拉伸时的三个重要的强度指标为__屈服极限__、__强度极限__和__比例极限__。 7.低碳钢拉伸时的两个重要的塑性指标为__延伸率__和__截面收缩率__。 ①低碳钢拉伸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1;2;3;4;5;6;12;13 ②低碳钢压缩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3;5;6;12 ③铸铁拉伸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3;5;13 ④铸铁压缩时需要测量的数据有——3;5;13 金属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测定实验实验报告 6.关于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①材料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应力又称为名义应力,它是由试件收到的轴向拉力除以__A_得到的 A加载前试件横截面的初始面积B加载过程中试件横截面的即时面积 C拉断后试件端口的面积D初始面积和断口面积的平均值 ②低碳钢拉伸时名义盈利比时间横截面积上的实际应力大× ③低碳钢拉伸时用名义应力代替实际应力是偏于安全的。√ 金属材料扭转力学性能测定实验预习报告

“力学基础实验”学前诊断

“力学基础实验”学前诊断 1.[ 如图1是用游标卡尺测量时的刻度图,为20分度游标尺,读数为:__________cm。图2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mm。 解析: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是0.05 mm,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3 mm,游标尺上第15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尺读数为15×0.05 mm=0.7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 13 mm+0.75 mm=13.75 mm=1.375 cm。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0.5 mm, 可动刻度为20.0×0.01 mm=0.200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0.5 mm+0.200 mm=0.700 mm。 答案:1.3750.700 2.[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 (1)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l g,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 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 (2)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m,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 mm。

解析:(1)该游标尺为十分度的,根据读数规则可读出小钢球直径大小。 (2)由于螺旋测微器开始起点有误差,估读为0.007 mm,测量后要去掉开始误差。 答案:(1)18.6(2)0.0070.639(0.638~0.640) 3.[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中,必须的措施是__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________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为顺利完成实验,保证实验效果,细线与长木板要平行,否则小车受力会发生变化,选项A正确;为打的点尽量多些,需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B正确;本题中只要保证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即可,无须保证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选项C错误;同理,小车与长木板间可以有不变的摩擦力,无须平衡摩擦力,选项D错误。故必须的措施是A、B选项。

北航研究生课程实验流体力学重点

实验流体力学 第一章: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 ①流体力学相似?包括几方面内容?有什么意义? 流体力学相似是指原型和模型流动中,对应相同性质的物理量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且对应矢量相互平行。 内容包括: 1.几何相似—物体几何形状相似,对应长度成比例; 2.动力相似—对应点力多边形相似,同一性质的力对应成比例并相互平行 (加惯性力后,力多边形封闭); 3.运动相似—流场相似,对应流线相似,对应点速度、加速度成比例。 ②什么是相似参数?举两个例子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必须掌握的相似参数:Ma ,Re ,St 。知道在什么流动条件下必须要考虑这些相似参数。 相似参数又称相似准则,是表征流动相似的无量纲特征参数 。 1.两物理过程或系统相似则所有对应的相似参数相等。例如:假定飞机缩比模型风洞试验可以真正模拟真实飞行,则原型和模型之间所有对应的相似参数都相等,其中包括C L , C D , C M : S V L C L 22 1 ρ= S V D C D 22 1 ρ= Sb V M C M 22 1 ρ= 风洞试验可以测得CL, CD, CM 值,在此基础上,将真实飞行条件带入CL, CD, CM 表达式,可以求得真实飞行的升力、阻力和力矩等气动性能参数。 2.所有对应的相似参数相等且单值条件相似则两个物理过程或系统相似。例如:对于战斗机超音速风洞试验,Ma 和Re 是要求模拟的相似参数,但通常在常规风动中很难做到。 由于对于此问题,Ma 影响更重要,一般的方案是保证Ma 相等,对Re 数影响进行修正。 ; Re V p Ma a RT a V L l St V ρ ρωμ∞∞= ====

江苏省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第一讲力学基础实验课前自测诊断卷(含解析)

力学基础实验 1.[ 如图1是用游标卡尺测量时的刻度图,为20分度游标尺,读数为:__________cm。图2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mm。 解析: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是0.05 mm,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3 mm,游标尺上第15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尺读数为15×0.05 mm=0.7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 13 mm+0.75 mm=13.75 mm=1.375 cm。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0.5 mm, 可动刻度为20.0×0.01 mm=0.200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0.5 mm+0.200 mm=0.700 mm。 答案:1.375 0.700 2.[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 (1)某实验中需要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约0.5 mm),为了得到尽可能精确的测量数据,应从实验室提供的米尺、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10个等分刻度)中,选择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 (2)用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测定某工件的宽度时,示数如图所示,此工件的宽度为________mm。 解析:(1)金属丝的直径约0.5 mm,而游标卡尺精确度才0.1 mm,螺旋测微器精确度可达0.01 mm,故应选择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 (2)由于5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 mm,主尺上读数为23 mm,游标尺上第11格与主尺刻度对齐,故游标尺的读数为0.22 mm,所以工件宽度为23.22 mm。 答案:(1)螺旋测微器(2)23.22 3.[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中,必需的措施是________。 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 1=3.59 cm ,s 2=4.41 cm ,s 3=5.19 cm ,s 4=5.97 cm ,s 5=6.78 cm ,s 6=7.64 cm 。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 (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__ m/s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为顺利完成实验,保证实验效果,细线与长木板要平行,否则小车受力会发生变化,选项A 正确;为打的点尽量多些,需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B 正确;本题中只要保证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即可,无须保证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选项C 错误;同理,小车与长木板间可以有不变的摩擦力,无须平衡摩擦力,选项D 错误。故必需的措施是A 、B 选项。 (2)由s 4-s 1=3a 1T 2、s 5-s 2=3a 2T 2、s 6-s 3=3a 3T 2 知加速度a =a 1+a 2+a 33=s 4+s 5+s 6-s 1-s 2-s 39T 2=0.80 m/s 2 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 s 1+s 22T =0.40 m/s 。 答案:(1)AB (2)0.80 0.40 4.[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018·天津高考)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 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 (1)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 .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 B .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 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

大学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 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室二○○六年静水压强实验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z p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 0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p B 0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 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 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 4 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 空区域。 (3)在测压管5 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 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 。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 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 ,由式w h w 0h0 ,从而求得0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 0.073N m ,0.0098N m3。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以认为cos 1.0。 于是有 h 29.7 d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 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 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 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 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 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 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 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水平面。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1.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2.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__相平(填“顶部”、“底部”)。如图4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固体的体积为____cm3。 3.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N。 4.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7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 图7

(2 序号液体深度 (cm) 橡皮膜 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 (mm) 右液面 (mm) 液面高度差 (mm) 1 水 3朝上18621428 23朝下18621428 33朝侧面18621428 46朝侧面17122958 59朝侧面15824284 6盐水9朝侧面154246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提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5.如图12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图12 6.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8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图18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基础力学实验竞赛试题(答案)

σ来表示该材料的名义屈服极限,则正确定义名.对于没有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用2.0p 义屈服极限的图为。 解:正确答案为[]。 σ是指当塑性线应变ε=时对应的应力,而不是ε=时对应的首先名义屈服极限2.0p 应力,因此[]和[]肯定不对。 另外,名义屈服极限是指塑性线应变等于某值时对应的应力水平,而塑性线应变是指不可恢复的、残余线应变,该线应变必须通过卸载的规律才能得到,而卸载的规律与线弹性阶段的斜直线是基本平行的,因此选项[]是正确的。()图中与点对应的线应变是该点的横坐标值,是材料加载至点时总的线应变,其中包含可恢复的弹性应变和不可恢复的塑性应变。 .铸铁圆轴受图示外力偶的作用至破坏,则断口的大致位置为。 [] 线 [] 线 [] 线 [] 线 解:正确答案为[]。 铸铁受扭破坏是由于°斜截面上的拉应力超出了铸铁的抗拉强度造成的,根据本题中圆轴受到外力偶作用的方向,可以判断出在垂直于线的方向上有拉应力的作用,因此铸铁将沿着线所给出的大致位置断开。 .如图所示两端铰支的压杆,杆件下端的折角处为刚性连接。该压杆长度因数的上限为,长度因数的下限为。

解:本压杆是一个型的折杆,与下端刚性相连的水平段对杆件下端面的转角有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的强弱取决与这段杆件的弯曲刚度,如果刚度非常低,以致压杆的下端面可以自由转动,在这种情况下约束相当于不存在,压杆的下端仍然相当于铰支,此时μ;相反,如果水平段的刚度非常高,以致压杆的下端面不能发生任何转动,那么压杆的下端约束就相当于固定端了,此时的μ。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所示,则正确表示冷作时效现象的路径是,正确表示冷作硬化现象的路径是。 [] [] [] [] 解:冷作硬化是指材料受力进入强化阶段后卸载,然后马上再加载,此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经过线弹性阶段后,直接进入强化阶段,而没有明显的屈服台阶,此后材料将按照原来的路径经过强化阶段,直至最后破坏。 冷作时效是指材料受力进入强化阶段后卸载,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加载,此时材料的线弹性阶段明显加长,而且屈服台阶明显提高,如虚线所示,进入强化阶段后,应力应变曲线将按照与线大致平行的规律通过强化阶段,直至最终破坏。 .一根横截面面积为20100mm A =的低碳钢圆杆,其屈服强度MPa s 200=σ,施加拉伸荷

第二届基础力学实验竞赛初赛实验理论部分试题

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初赛 实验基本原理笔试卷 考试时间 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卷面分值 50分考生得分 学校考试日期 2008 年 10 月 18 日 班级学号姓名 本题 得分 一、判断题(对划“√”,错划“×”,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屈服点是指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 2. 在金属拉伸试验中,如试样拉断处到最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原始标距 的时,则必须采用断口移中的移位法来测量断后标距() 3. 根据国标《GB 7314-87 金属压缩试验方法》的规定,在采用圆柱体试样进行低碳 钢压缩试验时,试样的高度与直径的比值应为() 4. 在金属拉伸试验中,若试验后试样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颈缩,则试验结果无效, 应重做试验。() 5. 在电测试验中,如果应变仪的灵敏系数小于测点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则应变仪的读 数应变小于测点的真实应变。() 二、单选题(每个选择3分,共15分) 本题 得分 1. 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材料的名义屈服

极限约为() A. B. C. D. 当应力时,材料相 应的塑性应变约为() A. B. C. D. 2. 根据国标《GB 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在测量标记试样原始标距时, 应精确到标称标距的() A. B. C. D. 3.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测定金属常温力学性能的试验应在室温下进行,所谓室温是指 初赛实验基本理论笔试卷共 4 页第 2 页

() A. B. C. D. 4. 在进行电测试验时,若将两个电阻值相等的工作片串联在同一桥臂上,设两个工作片 的应变值分别为、,则读数应变() A. B. C. D. 三、图示立柱承受偏心拉伸,试利用电测法确定载荷和偏心距。要求提供测试方案, 并建立载荷、偏心距的计算公式。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为;立柱的横截面面积为 、抗弯截面系数为。(要求:测试方案简单;只允许采用题目中已知参数)(8 分) 本题 得分

工程流体力学(含实验演示)

工程流体力学(含实验演示) 一、选择题 (共26题) 1、 以下物理量中,量纲与运动粘度相同的是() A、 动力粘度 B、 粘性力 C、 压强与时间的乘积 D、 面积除以时间 考生答案:D 2、 在源环流动中,等势线是() A、 平行直线 B、 同心圆 C、 过圆心的半辐射线 D、 螺旋线 考生答案:D 3、 己知某井筒环形截面管路的内径d1为10cm,外径d2为15cm,则水力半径与之相等的圆形截面的管路半径为() A、 2.5 B、 5 C、 7.5 D、 10 考生答案:B 4、

并联管段AB有3条管线并联,设流量Q1>Q2>Q3,则三段管路水头损失的关系为()A、 B、 C、 D、 考生答案:B 5、 以下物理量中,量纲与动力粘度相同的是() A、 运动粘度 B、 粘性力 C、 密度 D、 压强与时间的乘积 考生答案:D 6、 在点汇流动中,等势线是() A、 平行直线 B、 同心圆 C、 过圆心的半辐射线 D、 螺旋线 考生答案:B 7、 己知某管路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12cm,其水力半径为() A、 12cm B、 6cm C、 4cm D、 3cm

考生答案:D 8、 理想流体是一种通过简化得到的流体模型,在理想流体中不存在() A、 体积力 B、 惯性力 C、 压力 D、 粘性力 考生答案:D 9、 以下物理量中,量纲与应力相同的是() A、 动力粘度 B、 总压力 C、 压强 D、 表面张力 考生答案:C 10、 在纯环流中,等势线是() A、 平行直线 B、 同心圆 C、 过圆心的半辐射线 D、 螺旋线 考生答案:C 11、 己知某管路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10cm,则其水力半径为() A、 2.5 B、 5 C、 7.5

基础力学实验考试题目

基础力学实验绪论 1.基础力学实验一般分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测定,实验静态应力测试实验,振动和动应力测试实验,综合性测试实验。 2.在力学实验测量中,对于载荷不对称或试件几何性质不对称时,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采用对称测量法。 3.若载荷与其对应的响应值是线性关系,则载荷增量与其对应的响应值增量也是线性关系。(正确) 4.对于任何测量实验,加载方案均可采用增量法。(错误) 5.载荷与变形的关系为ΔL=FL/EA 简支梁各阶固有频率的测量实验 1.简支梁横向振动固有频率若为f1=20HZ,则f3=180HZ。(f1:f3=1:9) 2.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振动位移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正椭圆。 3.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斜线。 4.共振相位判别法判断共振时,激振信号与振动体加速度信号的李萨如图是正椭圆。 5.物体的固有频率只有一个。(错误) 6.物体的共振频率就是物体的固有频率。(错误) 压杆稳定测试实验 1.关于长度因数μ,正确说法是:其它条件相同时约束越强,μ越小 2.关于柔度λ,正确的说法是:其它条件相同时压杆越长,λ越大 3.关于压杆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要让欧拉理论可用,应使压杆的柔度进尽可能大 4.在以下所列的仪器设备中,压杆稳定实验所需要的是:压杆稳定试验台数字测力仪计算机 5.两端球形铰支的压杆,其横截面如下图所示,该压杆失稳时,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半径i=0.577mm(i=h/sqrt(12)=2/sqrt(12)=0.577mm) 6.已知某理想中心压杆的长度为l,横截面的惯性矩为l,长度因数为μ,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为E,则其欧拉临界力Fcr= 7.已知某理想中心压杆的长度为l,横截面的惯性半径为i,长度因数为μ,则该压杆的柔度λ=μl/i 8.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若在其中点加一个铰支座,以约束该截面的水平位移,则增加该约束后压杆的欧拉临界力是原来的4倍。 弯扭组合变形实验 1.在弯扭组合实验中,圆轴下表面测点处包含横截 面和径向截面的应力状态为 2.在弯扭组合实验中,圆轴中性轴测点处包好横街面和径向截面的应力状态为

力学基础练习题

力学基础练习题 复习旧知识: 1.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c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 2.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本物理教材的质量约是30kg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 D.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cm 3. 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B.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80cm C.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 D.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 4.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 cm 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D.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第一节力的基本概念 1.关于力的作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D.一个施力物也一定同时是受力物 2.关于力,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也会产生形变 C.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 C.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在实验室,人们常用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 4.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来测量 C.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发生形变和运动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必定是力作用的结果 B.施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物体速度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 D.用锤子砸钉子时,钉子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把锤子的人 6.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受力物体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 B.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改变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或运动状态可能只有一个发生改变 7.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C.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一个力的发生至少存在两个物体,而且施力物体同时一定也是受力物体 C.施力物体的施力和受力物体的受力是同时发生的 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要相互接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基础力学实验竞赛试题(答案)

σ来表示该材料的名义屈服极限,则正确定义1.对于没有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用2.0p 名义屈服极限的图为______。 解:正确答案为[C]。 σ是指当塑性线应变ε=0.2%时对应的应力,而不是ε=0.2首先名义屈服极限2.0p 时对应的应力,因此[A]和[B]肯定不对。 另外,名义屈服极限是指塑性线应变等于某值时对应的应力水平,而塑性线应变是指不可恢复的、残余线应变,该线应变必须通过卸载的规律才能得到,而卸载的规律与线弹性阶段的斜直线是基本平行的,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4)图中与a点对应的线应变是该点的横坐标值,是材料加载至a点时总的线应变,其中包含可恢复的弹性应变和不可恢复的塑性应变。 2.铸铁圆轴受图示外力偶的作用至破坏,则断口的大致位置为______。 [A] 1-1线 [B] 2-2线 [C] 3-3线 [D] 4-4线 解:正确答案为[A]。 铸铁受扭破坏是由于45°斜截面上的拉应力超出了铸铁的抗拉强度造成的,根据本题中圆轴受到外力偶作用的方向,可以判断出在垂直于1-1线的方向上有拉应力的作用,因此铸铁将沿着1-1线所给出的大致位置断开。 3.如图所示两端铰支的压杆,杆件下端的折角处为刚性连接。该压杆长度因数的上限为______,长度因数的下限为______。

解:本压杆是一个L 型的折杆,与下端刚性相连的水平段对杆件下端面的转角有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的强弱取决与这段杆件的弯曲刚度,如果刚度非常低,以致压杆的下端面可以自由转动,在这种情况下约束相当于不存在,压杆的下端仍然相当于铰支,此时μ=1.0;相反,如果水平段的刚度非常高,以致压杆的下端面不能发生任何转动,那么压杆的下端约束就相当于固定端了,此时的μ=0.7。 4.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所示,则正确表示冷作时效现象的路径是______,正确表示冷作硬化现象的路径是______。 [A]o-a-b-e [B]c-b-f [C]c-b-e [D]d-b-e 解:冷作硬化是指材料受力进入强化阶段后卸载,然后马上再加载,此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经过线弹性阶段后,直接进入强化阶段,而没有明显的屈服台阶,此后材料将按照原来的路径经过强化阶段,直至最后破坏。 冷作时效是指材料受力进入强化阶段后卸载,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加载,此时材料的线弹性阶段明显加长,而且屈服台阶明显提高,如虚线bf 所示,进入强化阶段后,应力应变曲线将按照与be 线大致平行的规律通过强化阶段,直至最终破坏。 5.一根横截面面积为2 0100mm A =的低碳钢圆杆,其屈服强度MPa s 200=σ,施加拉伸

基础力学实验

基础力学实验报告 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基础力学实验课这门课,从大二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力学课程。虽然学习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实践内容我们却知之甚少,因此开设一门基础力学实验课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我们之前所学的东西不仅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对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力学知识具有极大的帮助。 这个学期一共做了6次实验,上了两节视频学习课。在那几次实验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那次贴应变片的实验,那次实验客观上来说是很复杂的,从打磨应变片到擦洗、再到焊接最后测出应变值,我们都费了很大的心思,但很不幸的是我们的应变片在我们进行测应变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无法输出结果,于是我们请教了老师来帮忙,于是才发现我们接线的时候不小心把线接到了试件上面,造成了短路现象,于是我们只得返工重做了,这时候大多数同学已经做好了实验准备回去,我们心里也有些急躁。这时老师说叫我们不要急,让我们重新做一个,他会一直陪着我们做完这个实验的。于是我们很受鼓舞,加紧了实验进度,老师也是一直在一旁知道我们整个过程。终于我们做完了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在这个实验中我学到的更多不是如何做好一个实验,而是老师对我们的一丝不苟和无限关怀,作为一个工科生,我觉得一丝不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是我们要陪伴一生的品质。 还有一个就是在最后一节课上老师给我们安排视频学习课,视频

是关于我们大学生如何创新发明的,在上面展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发明创造,但实际上它们背后的原理对于我们却是如此的熟悉。我们不得不感叹人的创意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会善于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对于我们心里面的一点点创意我们要认真的对待,给予它更多地热情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来。因此我总结:作为工科生我们应该具有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我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来发明创造,对于我们的创意,学校也会给予充分地支持。这是我们最大的后盾,所以我们应该无所顾忌,努力去做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来!

基础力学实验总结

基础力学实验总结 运力0903 孙宇(200998002)交流生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般,送走了2010,迎来了2011,与此同时,我作为交流生在大连理工大学的第一学期即将告一段落,基础力学实验这门课程如一位每周必相见陪伴了我十多周的老友一样在笔试结束后画上了一个句号。正应了那句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说实在的,有点依依不舍。可能作为一个学生来说,这有点不可理喻,应该来说,天下没有怀念上课的学生吧!可是,不禁想得不少。因为作为交流生,虽然是同专业,可是我们的培养计划和大工的同学差得好多,所以有些前序课程没上,而且课程安排得不是那么合理,一个学期四十多必修学分包括四个实验课程造成了一学期都在一种晕头转向的状态中度过。虽然得承认自己还是不够抓紧,可是有的时候有的时候还是觉得时间很不够用,很多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积极地有效地完成,觉得这是这学期最大的问题。现在大部分课程已经结课,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复习,好好想想这学期所学习的知识,可是还是觉得好累。现在为了完成任务,在写这篇总结,虽然有点不情愿,但是思考中让我由衷怀念这门课、老师,学习的很多知识,实践的很多想法。现在甚至有点后悔在课程过程中不能以更加很好的心态来更充分地享受这门课程带来的知识、能力,甚至是乐趣。 说起最喜欢的实验,也许是我太博爱或者是贪心,我不好说是哪一个,因为每个实验现在想起来还是真的真的都乐在其中,觉得每个都那么有意思,尽管中间出现了很多问题,夹杂着想早点完成的想法,暴露了我们很多缺点,但是享受是真的,从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做实验,所以这门课程过程中,即使有的时候原理有的还是有点不明白,我也是经常喜欢抢着动手操作的那个!也就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尤其是最后一个开放试验,其实我是到试验做完才明白了这个试验的布片原理,而且由于我们的马虎草率,不仅浪费了很多应变片和其它试验材料,而且试验还是以失败告终,受到了老师的批评,看着大工的同学都成功地完成有点尴尬,可是,从中收获的却不是仅仅失败的气馁。因为虽然试验是失败的,可是只是我想我只是后知的吧,却不一定少。 要说起,最喜欢的教学环节,我想我喜欢的应该是笔试吧。这个答案可能会被人笑话,觉得我特假,应试这么多年,哪会有学生喜欢笔试啊,可是我收获最多的也恰恰是笔试。开始,听说基础力学实验还有笔试,我有点懵,觉得怎么试验还会有笔试成绩,但是,后来到复习的时候,因为要笔试所以书会比做试验预习看得细致得多,而且各个试验在脑中又有了比较和相互联系,所以对这门课程的全部实验有了很成体系化的掌握和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很多当初似懂非懂的问题,一些知识的盲点也得到了补充,可以说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可以这么说,如果这门课以试验结束为结尾,我想很多东西慢慢就会被淡忘,而一次“轻松”的笔试让这些在脑中会固结更长时间,而且更容易使学过的试验方法融入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而且这次考试以开卷形式,是我们复习更着重了知识公式定理方法间的联系的理解而非单纯记忆背诵,所以我现在理解了大连理工的特色——实验有笔试部分的原因了。现在觉得这项设计真的很有必要。 还有一点建议,不知道合不合理。我觉得实验的过程应该遵从知识发现的过程。其实有的时候学生在看讲义上试验原理和听老师的讲解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不如先让同学简单预习后,在听从老师讲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下先做试验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后,老师联系刚才的实验情况引入试验原理,并引入一些生产实例,我想这样更便于学生深刻掌握吧。我想可能力学课程应该和试验有层次地开展,有些时候课程还没有上,试验就开始了,这样效果可能不好。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可能不易施行。 大概,我对试验的想法就是这样,可是时间有限,不能再展开谈论。 感谢老师这么长时间以来的特别关心与照顾,望老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