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导言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言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㈠ 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有限)性。 Scarcity
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国富论》于他53岁时(1776年)问世, 书中的主要论点在于阐明:自由贸易与分 工对国家繁荣的重要性;政府对垄断的保 护与课征关税将会带来危害;以及利己心 较利他主义更能增进社会的福利。这本巨 著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学术荣誉。斯密是第 一位了解非计划性自由经济精髓的学者。
案例 2 案例名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经济学基本问题的
经济学定义: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资 源利用的科学。
西方经济学 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
学。(市场经济的经济学)
三、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1 、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从而加 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2 、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须为 改善和拯救这一制度提供政策建议。
、
课程学习要求
《西方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与管理专业重要 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学,要求同学们 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模型和 基本理论,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西方经济学 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增强对真 实世界的解释能力。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占30%: 抽查提问 完成作业 检查笔记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的显著特征之一。 经济物品(有用且稀缺的物品)要通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 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 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西经 第一章_导言

立 特点 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 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经济资源总量 如何决定一国的产量;商品市场和货币 市场的总供求如何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 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国民收入和物价 的变动与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关系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为国家干预提 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规范分析
指的是对经济状况、经济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它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评价经济运行、 经济状态的好坏优劣,并探讨怎样才能符合 那些“好”的标准。 实证分析 指的是关于纯事实的叙述和因果关系的描述 分析。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其基本 特征就是它提出的命题是可以测试真伪的。
下面两种陈述中,哪个为实证分析,哪 个为规范分析? (1)汽油配给制不应实行,否则将完全 阻碍汽油市场的竞争。 (2)汽油配给制是一项使更多的人失大 于得的政策。
生活,是关于如何 挣钱、花钱、存钱以及 投资的一系列选择 ——James D. Gwartney
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文科中最老,科学中最新” 的学科。 民主可以治国,科学可以强国,但没有 经济,如何富国?国家不富,科学既难 生根,民主也难落实。 “经济学家最大的本领是能把一个简单 的问题变得复杂”
如果对政府新近公布的一项最低工资法令 进行经济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⑴政策产生的效应:这项法令如何影响 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是否会增加失业? 哪些人受损?哪些人受益? (2)政策效应的大小:失业会上升多少? 新增的失业人口如何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分 配?在职工人的工资上升多少? (3)政策的利弊得失:在职工人的受益与 新失业工人的损失相比,哪个大?新法令 是利大于弊,还是得不偿失?
《西方经济学》第1章 导言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 要的理由是,在你的一生中——从摇 篮到坟墓——你都会碰到无情的经济 学真理。作为一个选民,你要对政府 赤字、税收、自由贸易、通货膨胀以 及失业等问题作出判断,而对这些问 题只有在你掌握了经济学基本原理之 后,才能够得以理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保罗萨缪尔森
4
E 5
0
1
2
3
4
F
5 坦克
四、经济体制与市场机制
两种典型的经济体制[Economy
System] Market Economy System ——通过市场上的价格调节来解决生产什 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Centrality Planned Economy System ——通过中央政府的计划及相应的行政命 令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的问题。
现实的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 ]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混合,或 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混合。 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前提下, 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或政府宏观调控。
市场机制[Market Mechanism]
市场[Market] ——买者和卖者决定价 格并交换物品或劳务的机制。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一 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 的经济制度。” 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政府不 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 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 “由政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 策。”
In a general sense,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and choice necessitate by unlimited wants and scarce resources. Economics is a search for ways to expand our limited capability to fulfil our wants.
西方经济学提纲及练习

西方经济学提纲及练习第一章导言【重点掌握】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经济资源稀缺性;(2)挑选的含义;(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的含义;(4)西方经济学的定义。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基本假设;(2)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基本假设;(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方法论分析的通常过程(1)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的含义;(2)认知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
【通常掌控】1.基本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方式的关系。
2.实证分析方法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价格【重点掌握】1.需求理论(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表和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函数;(2)影响市场需求的诸因素;(3)市场需求定理;(4)需求量与市场需求的区别和变动。
2.供给理论(1)供给、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供给函数;(2)影响供给的诸因素;(3)供给定理;(4)供给量与供给的变动和区别。
1173.平衡价格理论(1)均衡价格的含义;(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3)供求定理。
4.价格在经济中的促进作用(1)价格机制及其调节经济的条件;(2)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点。
5.价格政策(1)积极支持价格和管制价格的含义;(2)管制价格政策的应用领域及其利弊。
【应用领域】1.我国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
2.供需原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通常掌控】1.价格调节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价格政策的理论基础等。
第三章弹性理论【重点掌握】1.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基本内容(1)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2)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通常表达式及其计算公式;(3)影响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4)五种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2.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1)市场需求富于弹性商品的价格变动与总收益的关系;(2)市场需求缺少弹性商品的价格变动与总收益的关系。
【应用领域】1181.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排序。
2.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解释经济现象。
《西方经济学》第1章课件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略)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区别与联系 1.区别:如下表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
整个经济
单个经济
解决问题
资源利用
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 研究方法
国民收入决定 价格理论 理论
总量分析
个量分析
2、联系 ①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 证分析 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 1、是否有价值判断
实证方法无价值判断;规范方法有价值判断。 如:A你认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二、选择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1、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
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图形理解:生产可能线线外、线上、线内一点的 经济含义。 3、资源配置问题:
①生产什么②如何生产③为谁生产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 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 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①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略)
二、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 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 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例1.我国2008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流量( ) 2.我国2008年的出口量是流量( )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c导言

三、新古典经济学
起止时间: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 代表人物:马歇尔 主要观点:“看不见的手” 政策主张:自由经济主义
四、凯恩斯主义
起止时间: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代表人物:凯恩斯、萨缪尔森 主要观点: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 本边际效用递减和灵活偏好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导致消费 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经常存在“非自愿失业”,从而提 出了“非充分就业的均衡论”以反对新古典学派的“充分 就业均衡论”。 政策主张:实行国家干预,反对新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主 义。认为只有通过国家干预,实行“需求管理”,才能有 效地克服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
“经济学之父”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 (1776年)[简称 《国富论》] 标志着现代经济 学的诞生
1723—1790年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
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回答“是什么” [What is] 。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
二、古典经济学
起止时间:17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主要观点:古典经济学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 领域。他们认为,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生产。 而社会生产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动“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 指导”。这只看不见的手,把无数个人的盲目的、相互矛 盾的经济行为纳入整个经济有秩序的运动中。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 干预。
由于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而最优点
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对函
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零,即找到极值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经济学名词解释第⼀章导⾔1、经济学指研究在⼀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的科学。
2、西⽅经济学指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
3、微观经济学指采⽤个量的分析⽅法,以市场价格为中⼼,以主体利益为⽬标,研究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为,以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指采⽤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为中⼼,以社会福利为⽬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
5、实证经济学指企图通过超脱或排斥⼀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们经济⾏为的效果。
6、规范经济学指以⼀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第⼆章需求、供给、价格1、需求指居民户在某⼀特定时期内,在每⼀价格⽔平时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需求定理指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3、需求函数:A、线性需求函数:D=a-b*pB、⾮线性需求函数:D=a*p﹣a(是负a次⽅)4、替代效应指实际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5、收⼊效应指货币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6、供给指⼚商在某⼀特定时期内,在每⼀价格⽔平时愿意⽽且能够购买供应的商品量。
7、供给定理指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8、供给函数(输⼊符号有困难,请去书上查找)9、均衡价格指⼀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10、⽀持价格指政府为扶植某⼀⾏业的⽣产⽽规定的该⾏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1、限制价格指政府为限制某些⽣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规定的这些产品最⾼价。
第三章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导言1、经济学〔P7〕指研讨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应用的迷信。
2、西方经济学〔P7〕指研讨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应用。
3、微观经济学〔P8〕指采用个量的剖析方法,以市场价钱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的,研讨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消费要素的一切者的经济行为,以怎样经过市场竞争到达资源的最正确配置的经济学。
4、微观经济学〔P12〕指采用总量剖析法,以国民支出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的,研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支的协调开展,研讨怎样经过微观调控到达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
5、实证经济学〔P17〕指希图经过超脱或排挤一切价值判别,只研讨经济自身的内在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剖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6、规范经济学〔P17〕指以一定的价值判别为基础,提出某些规范作为剖析处置经济效果的规范,树立经济实际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讨如何才干契合这些规范。
第二章需求、供应、价钱1、需求〔P33〕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钱水平时情愿而且可以购置的商品量。
2、需求定理〔P38〕指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要素不变的前提下,研讨商品自身价钱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3、需求函数:A、线性需求函数:D=a-b*pB、非线性需求函数:D=a*p﹣a(是负a次方)4、替代效应〔P38〕指实践支出不变的状况下,某种商品价钱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5、支出效应〔P39〕指货币支出不变的状况下,某种商品价钱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6、供应〔P41〕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钱水平时情愿而且可以购置供应的商品量。
7、供应定理〔P45〕指在假定影响供应的其他要素不变的前提下,研讨商品自身价钱与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8、供应函数〔输入符号有困难,请去书上查找〕9、平衡价钱〔P48〕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应相等时的价钱。
10、支持价钱〔P59〕指政府为培植某一行业的消费而规则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言
主要问题提示
1.稀缺性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2.选择
(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机会成本
(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6.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定义。
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
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
第四,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
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7.经济学的划分
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8.理论
(1)理论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
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
(2)理论的形成。
首先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
然后,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
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未来的预测。
最后,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否正确。
如果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这种假说就是错误的,要被放弃,或进行修改。
(3)理论的表述方式。
第一,口述法,或称叙述法。
用文字来表述经济理论。
第二,算术表示法,或称列表法。
用表格来表述经济理论。
第三,几何等价法,或称图形法。
用几何图形来表述经济理论。
第四,代数表达法,或称模型法。
用函数关系来表述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