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六种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法的转换股权投资转换涉及六种情形,如下表所⽰:转换形式个别报表合并报表上升(1)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原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2)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同⼀控制)保持原投资账⾯价值原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3)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同⼀控制)购买⽇原投资账⾯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因个别报表原投资公允价值与账⾯价值相等,所以合并报表⽆需调整下降(4)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剩余投资追溯调整权益法账⾯价值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5)权益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6)成本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需调整剩余投资价值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例如:5%(⾦融资产)→20%(权益法)】(1)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转换⽇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或贷⽅】贷:可供出售⾦融资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价值】投资收益银⾏存款(2)⽐较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前者⼩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并计⼊当期营业外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营业外收⼊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核算(即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同⼀控制企业合并)(不构成“⼀揽⼦交易”)【例如:5%(⾦融资产)→60%(成本法)】(1)借:长期股权投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贷:可供出售⾦融资产银⾏存款等投资收益【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价值之间的差额】(2)原计⼊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转⼊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转化,三句话就总结了

长期股权投资转化,三句话就总结了长期股权投资转化,增资三种,减资三种,常规共六种(看上图箭头)总结就是三句话:1、涉及“长投”与“金融资产”的“变种”,本质思路是将一种资产处置掉,获得另外一项资产,新确认资产公允价值入账(买卖交易思路模式)2、长投“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第一种情况:权益法增资到成本法,用原账面价值(权益法账面价值)加上新增部分公允价值进行处理。
长投“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第二种情况:成本法减资造成剩余部分用权益法,对于减资部分,按比例做处置。
剩余部分,做追溯调整(追溯调整思路)。
3、上述情况例外:如果增资取得控股地位,那么注意如果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初始成本规矩进行处理。
长投转化另外一个特殊情况:其他投资人增资,我们不增资,造成失去控股地位,从成本法变为权益法这种情况就像咱们村子里面,原来我们是首富,后来整个村子的财富增长了,我们的也增加,但是从首富的位置滑落了,来个小举例:某公司持有被投资方60%表决权比例,达到控制地位。
长投账面价值是6300万元。
突然有一天,大佬投资咱们子公司,新增投资25000万元,增资后,我们持股比例变为20%增资交易损益计算1:得:25 000×20%=5 000万元失:10500×40%=4200万元增资交易损益=5000-4200=800万元增资损益算法2:增资前财富=6300万元增资后财富=(10500+25000)×20%=7100万元增资交易损益=7100-6300=800万元转化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贷:投资收益 800然后比照一般情况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把剩余20%股权比例从头来个追溯调整,刷新一下账面价值,就欧啦。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和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和会计分录2022-05-10 51账房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即股权增持或减持引起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大家应该都知道,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法、成本法之间一共6种转换情形。
增持: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权益法转成本法;减持: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转权益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期股权投资增减时的会计处理方法。
1、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
当此前持股比例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对价的公允价值】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银行存款【这次付了多少就记多少】投资收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额,也可能在借方】2、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投资方因追加投资,提升了持股比例,变成了具有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
此时的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交易性金额资产银行存货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3、权益法转成本法权益法转为成本法需要考虑“同控”和“非同控”,从而确定长投的入账价值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还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同控合并的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货资本公积非同控合并的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4、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1)确认有关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出售部分股权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2)剩余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剩余部分公允价值)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部分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5、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方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核算(一)交易性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1.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二)其他权益性工具投资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1.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二、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成本法核算(一)交易性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应享有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持股比例(二)其他权益性工具投资转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应享有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持股比例(三)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应享有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持股比例(四)交易性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新增投资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五)其他权益性工具投资转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为新增投资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六)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账面价值+为新增投资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三、权益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1. 初始投资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四、成本法核算转权益法核算五、成本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1. 初始投资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2017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考点精编: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2017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考点精编: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中级会计师备考不要羡慕别人的效率和成绩,你的努力和付出将给你想要的自信和底气。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股权投资转换涉及六种情形,如下表所示:转换形式个别报表合并报表上升(1)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原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2)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非同一控制)保持原投资账面价值原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3)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非同一控制)购买日原投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因个别报表原投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所以合并报表无需调整下降(4)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剩余投资追溯调整权益法账面价值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5)权益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6)成本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无需调整剩余投资价值(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核算转换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教材例5-17】2×09年2月,甲公司以9000000元现金自非关联方处取得乙公司10%的股权。
甲公司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11年1月2日,甲公司又以18000000元的现金自另一非关联方处取得乙公司15%的股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
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20000000元,甲公司对乙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15000000元,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6000000元。
取得该部分股权后,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对该项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
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
分析:甲公司原持有1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5000000元,为取得新增投资而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为18000000元,因此甲公司对乙公司25%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为3300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六种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六种转换会计网2014-07-16 17:18 |分享到:收藏文章财政部2014年3月13日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新准则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提到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所涉及的六种情况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笔者对此进行了总结。
一是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转换模式为:由金融工具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此时合并方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在改按成本法核算时转入当期损益。
案例1:2014年7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万元购入乙公司10%的股权,对乙公司无重大影响,甲公司将其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14年7月8日该笔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当日甲公司又以银行存款6000万元从其他投资者手中购得乙公司60%股份,对乙公司实现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甲公司会计处理:1、2014年7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万元贷:银行存款1000万元2、2014年7月8日,确认对乙公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万元(1100万元-1000万元)3、2014年7月8日,对乙公司追加投资6000万元,涉及到金融工具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6000万元贷:银行存款60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100万元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二是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转换模式为:由金融工具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此时需要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长投核算方法的六种转换方法

长投核算方法的六种转换!长期股权投资一直是重中之重,所以永远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它。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长投今年教材的一些变化么?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投资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原来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现在改按金融资产来计量。
因为这个变化导致长投核算方法的转换由原来的两种变为六种,而且需要追溯的只有一种。
下面,薛薛带您来看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一、公允价值计量转为权益法对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按照金融工具进行处理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的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转为权益法计算,投资方应该按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为取得新增投资而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新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来股权投资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其他综合收益(或贷)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投资收益二、公允价值计量转为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原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现后续计量转为成本法核算。
新的初始投资成本为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
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转让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
三、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银行存款备注:以上三种为增资情况下的处理四、权益法核算转为公允价值计量原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投,因部分处置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不能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按金融工具确认或计量进行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金融资产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提示】共计有6种情况:假定条件如下:5%(金融资产);20%(权益法);60%(成本法)(1)5%(金融资产)→20%(权益法)(2)5%(金融资产)→60%(成本法)【涉及合并报表】(3)20%(权益法)→60%(成本法)【涉及合并报表】(4)20%(权益法)→5%(金融资产)(5)60%(成本法)→20%(权益法)【涉及合并报表】(6)60%(成本法)→5%(金融资产)【涉及合并报表】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例如:5%(金融资产)→20%(权益法)1、转换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其他综合收益【或贷方】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贷:银行存款等2、比较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的核算(即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个别财务报表例如:5%(金融资产)→60%(成本法)——原投资系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新增投资成本【提示】若原投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1)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采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将按照该准则确定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六种转换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六种转换李亚进财政部2014年3月13日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自 2014年 7月1日起施行。
新准则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提到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所涉及的六种情况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一是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转换模式为:由金融工具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此时合并方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在改按成本法核算时转入当期损益。
案例1: 2014年7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万元购入乙公司10%勺股权, 对乙公司无重大影响,甲公司将其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14年7月8日该笔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10 0万元,当日甲公司又以银行存款 6000万元从其他投资者手中购得乙公司60%股份,对乙公司实现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甲公司会计处理:1、2014年7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成本1000万元贷:银行存款1000万元2、2014年 7月8日,确认对乙公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万元(1100万元-1000万元)3、2014年7月8日,对乙公司追加投资6000万元,涉及到金融工具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6000 万元贷:银行存款6000 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100 万元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成本10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4、转换当日: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万元(1100万元-1000万元)贷:投资收益100万元二是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转换模式为:由金融工具转为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核算,此时需要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案例2:甲公司于2014年7月1日以银行存款500万元购入乙公司5%的股权,甲公司将其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14年7月8日该笔投资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当日甲公司又对乙公司追加投资 2000万元,取得乙公司20%股权,至此,甲公司对乙公司持股25%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甲公司会计处理:1、2014年7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成本 500万元贷:银行存款500万元2、2014年 7月8日,确认对乙公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万元( 600万元-500万元)3、2014年 7月8日,对乙公司追加投资并具有重大影响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2000 万元贷:银行存款20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600万元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成本 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4、转换当日: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万元(1100万元-1000万元)贷:投资收益100万元三是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转换模式为:由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此时合并方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也就是不用再追溯调整了。
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3:2014年7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4000万元购入乙公司40%勺股权,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1000万元。
2014年乙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下半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
2015年6 月30日乙公司宣告并发放现金股利80万元,2015年1-6月实现净利润120万元。
2015年7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其他股东商定后,决定以银行存款对乙公司追加投资3500万元,追加投资后甲公司累计持有乙公司70%股权,获得对乙公司控制权,改按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甲公司会计处理:1、2014年7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投资成本4000万元贷:银行存款40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投资成本400万元(11000万元X 40%- 4000万元)贷:营业外收入400万元2、2014年乙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下半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 40万元(100万元X 40%贷:投资收益40万元3、 2015年6月30日乙公司宣告并发放现金股利 80万元,2015年1月至6月期间实现净利润120万元。
借:应收股利 32万元(80万元X 40%贷: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32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48万元(120万元X 40%贷:投资收益 48万元4、 2015年7月1日,甲公司决定对乙公司追加投资3500万元,追加投资后甲公司累计持有乙公司70%殳权,获得对乙公司控制权。
此时不用追溯调整。
(1)对乙公司追加投资35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投资成本 3500万元贷:银行存款3500万元(2)长期股权投资内部二级明细之间的转换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投资成本56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56万元(40万元-32万元+48万元)四是对被投资单位减资导致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转换模式为:由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为金融工具核算。
此时需要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案例4:甲公司于2013年7月1日取得乙公司30%勺股权,成本为银行存款3000 万元,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2013年7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2014年初至2014年6月30日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
2014年7月日甲公司处置了所持有的乙公司 20%勺股权,处置价款2100万元。
处置后不再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处置当日剩余10%殳权的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
甲公司会计处理:1、2013年7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3000万元贷:银行存款3000万元2、2013年 12月31 日确认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万元(200万元X 30% 贷:投资收益60万元3、2014年 6月 30日确认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0万元(100万元X 30% 贷:投资收益30万元4、2014年7月1日,确认处置乙公司20液资的投资收益借:银行存款2100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00万元(3000万元十30%X 20%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0 万元(90万元十30%< 20%投资收益40 万元5、2014年7月1日,对乙公司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400 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000万元(3000万元十30%< 10%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 万元(90万元十30%< 10% 投资收益370 万元五是投资方因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但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转换模式为:由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此时应对剩余股权视同自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也就是需要追溯调整。
案例5: 2014年7月1日,甲公司支付现金60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殳权,并取得对乙公司控制权。
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8000万元。
2014年7 月-12月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
2015年6月30日,甲公司处置持有乙公司的40%殳权,取得处置价款5000万元,处置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降为 20% 丧失了对乙公司的控制权,但仍对乙公司有重大影响。
乙公司在2014年7月1 日至2015年6月30日之间实现的净利润为1500万元(其中,2015年初至6月30日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
乙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匕例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甲公司会计处理:1、2014年7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投资成本 6000万元贷:银行存款6000万元2、2015年6月30日,甲公司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借:银行存款5000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4000万元(6000万元十60%< 40%投资收益1000万元3、2015年6月 30 日,甲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损益后,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需要追溯调整。
(1)剩余20%殳权账面价值=2000万元(6000万元十60%< 20%,与原投资6 / 8时享有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差额400万元(2000-8000*20%)为商誉,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2)剩余20%殳权应享有乙公司自购买日至处置日期间实现的净损益为300万元(1500*20%),应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其中, 享有2015年1-6月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份额为200万元(1000*20%)。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万元贷:盈余公积10万元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万元投资收益200万元六是投资方因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的,转换模式为:由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金融工具核算。
此时应将其在丧失控制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案例6: 2013年7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7000万元购入乙公司70%勺股权, 对乙公司具有控制。
2014年7月1日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60%勺股权以66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丙公司(非乙公司关联方),出售股权后甲公司持有乙公司10% 的股权,对原有乙公司不再具有重大影响,改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剩余10%勺股权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
甲公司会计处理:1、2013年7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投资成本 7000万元贷:银行存款7000万元2、2014年 7月1日,甲公司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借:银行存款6600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6000万元 (7000万元十70%x 60%投资收益600万元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100万元贷:长期股权投资1000万元 (7000万元十70%x 10%投资收益100 万元(1100万元-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