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原文、赏析
山水田园诗四首

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请用一句话概 括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写景是以自己在终南山的主观感受
来写景的。终南山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 雄奇险怪的特点。 通过写景和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归隐 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对比此诗与王维的《终南山》,说说两首诗 在意境与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意境上的区别
王诗景象博大,感情深沉,情景自然浑成。孟诗景 象奇特幽深,情感直露,情景相生。
表现手法的不同
王诗以写景为主,情深而晦。写景时,王诗移步 换景,在动态中描绘景物,如“白云回望合,青 霭入看无”;结句采用暗示手法,隐含自己对隐 居生活的向往。孟诗写景兼具抒情。写景以静态 为主,诗人立足点未变;抒情采用类比抒情,如 以山比人,“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结句直 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凡俗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生 活的向往。
朗读这首诗,说说哪些字用得奇险,似不合实 情,却又用得非常好?
“南山塞天地”的“塞”字用了夸张的手法, 写终南山冲塞天地,终南山没有那么高大, “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 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 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 空间。因此,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 特感受,虽“险”而不怪,非常妥帖。
理解用词之妙
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说到: “日日雨 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 家张屏新。”结合这首诗看祖咏的《终南山 望余雪》中的第三句,说说“霁”字的准确 性。 从贾岛的诗看,从长安遥望终南山,阴雨天 是看不清的,就是在晴天也不太容易,只有 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所 以一个“霁”字反映了客观的真实性。
《山中杂记》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中杂记》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人常常说“海阔天空”。
()在海上的时候,()觉得天空阔远到了尽量处。
在山上的时候,走到岩壁中间,有时只见一线天光。
即或是到了山顶,而因着天末是山,天与地的界限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线的整齐。
海是蓝色灰色的。
山是黄色绿色的。
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
蓝色灰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
黄色绿色却未免浅显小方一些。
()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
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神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
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四周是大海,与周围是乱山,两者相较,是如何滋味,看古诗便可知道,比方说海上山上看日出,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细细咀嚼,这两句形容乱山,形容得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
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1、选文中空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应是()A、只要……就既然……却B、倘假设……也不但……而且C、只有……才固然……但D、只要……也虽然……但是2、解释以下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滋味:②咀:3、选文所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有三种。
4、描写“海是动的”,用了一组动词,这组动词是5、简述选文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6、归纳选文的主要内容,简述作者所表达出的感情。
1、C2、①味道,引申为感觉;②比喻对事物的反复体会3、比照,比喻,引用4、卷触溅跃开5、①海的辽阔;②海的颜色;③海的动态;④海上月景6、用山与海比拟,写了山美,海更美,突出了作者爱海的感情。
游终南山 孟郊

关于特点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 语,妥帖力排奡”。“硬语”的“硬”,指字句 的坚挺有力。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 点方面很有代表性。沈德潜评此诗“盘空出险 语”,又说它与《出峡》诗“上天下天水,出地 入地舟”,“同一奇险”,也是就这一特点而言 的。 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所写景色奇特。 通过大胆地想像,选用清冷的意象,极言山高、 谷深、心平、风劲。二是注重炼字,用语奇妙不 凡,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如“塞”“驱”“拂” 等词的使用,既出意外,又可神会。
关于作者
孟郊性格耿直倔强,在官场上失意, 孟郊性格耿直倔强,在官场上失意,终身清 孟郊(751 814),字东野,武康人。 (751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人。唐 但诗作享有盛名,被人称为苦吟诗人 贫。但诗作享有盛名,被人称为苦吟诗人。他 朝著名诗人,与当时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结 朝著名诗人,与当时著名诗人,苦吟诗人。 的自我写照的诗“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 的自我写照的诗“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 忘年交” 韩愈曾以“ 为“忘年交”。韩愈曾以“我愿身为云, 如何不得闲,心与身为仇” 我愿身为云,东野 如何不得闲,心与身为仇”,表明他作诗态度 变成龙”来形容和他的交情之深。 变成龙”来形容和他的交情之深。孟郊两次参 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反复推敲。 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反复推敲。他以亲 身经历,创作了不少反映世态炎凉、 身经历,创作了不少反映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 加会试不中,直到46岁才中进士。他欣喜至极, 46岁才中进士 加会试不中,直到46岁才中进士。他欣喜至极 的诗篇, 的诗篇,如《择交》:“虽笑未必笑,虽哭未 , 作诗<登科后>,其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句, 其中“ 虽笑未必笑, 作诗<登科后>择交》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句 必戚;面结口头交,胆里生荆棘” 伤时》 必戚;面结口头交,胆里生荆棘”。《伤时》: 常为后人所引用。 50岁任溧阳县尉,56岁时 岁任溧阳县尉, 常为后人所引用。他无财无势即路人。 56岁时 有财有势即相识, 50岁任溧阳县尉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即路人。”孟郊 由河南尹郑余庆推荐为水陆转运判官。 由河南尹郑余庆推荐为水陆转运判官。元和九 的诗立意新颖,具有独创风格。韩愈称他是继 的诗立意新颖,具有独创风格。韩愈称他是继 唐朝大诗人陈子昂、李白、 唐朝大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而起的优秀诗 (814年 郑余庆再次荐他任兴元府参军。 年(814年),郑余庆再次荐他任兴元府参军。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称他: 诗从肺腑出, 人。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称他:“诗从肺腑出, 他带着妻子前往, 他带着妻子前往,走到河南阌乡县时突然得疾 出辄肺腑。 他的诗当时流传到远方, 出辄肺腑。”他的诗当时流传到远方,对后世 而死,时年64 64岁 葬在洛阳。 而死,时年64岁,葬在洛阳。韩愈撰写了墓志 也很有影响,著名《孟东野集十卷》 也很有影响,著名《孟东野集十卷》。 铭。
《游终南山》原文译文及古诗赏析

《游终南山》原文译文及古诗赏析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终南山》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游终南山》原文唐代: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游终南山》译文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
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
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游终南山》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第三百七十五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认为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
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
“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
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非常“妥帖”。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
“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
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
2.背景链接(1)《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
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二、字词句积累1.读准字音阙(quē)叠嶂(zhànɡ)曦月(xī)襄(xiānɡ)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yǎn)飞潄(shù)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2.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
素湍、绿潭,一动一静)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3.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4.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或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人)③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疾恶如仇(憎恨)④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断绝,消失)5.古今异义①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三峡》文句品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文句品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七百里”可见山长,“连山”“无缺”可见山多。
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高低起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刻画了山的雄奇险峻。
仰视群山,峰峦叠嶂,耸入云天。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襄陵、阻绝”是写夏水的凶险,水涨路绝;“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写夏水的迅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更加表现了夏水的迅疾。
我们似乎看到了三峡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江流,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惊心动魄的快感,让人顿生万丈豪气。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春冬江景,水退潭清,山水秀美。
低有急流深潭,潭有倒影;高有绝巘怪柏,精心点染。
你看,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倒映的物影。
“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字字珠玑,简洁精当。
我们似乎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似乎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脸颊上的细微的飞沫。
这幅画面可谓是动静相生、俯仰生姿、色彩相间。
如:描写春冬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
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
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
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一个“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林寒涧肃”足够凄清,“高猿长啸”足够凄异,“哀转久绝”足够凄凉。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周至终南山下诗句

周至终南山下诗句周至终南山是山水灵秀之地,自古以来,无数修道之人前来求道访道,也有很多人在此地隐居,不问世俗,尽享自然之美。
所以,有很多诗人慕名前往,在终南山驻足,为它写下诗歌,一起读几首,感受诗人笔下的终南山吧。
1.王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曾经在终南山隐居,此诗应作于此时。
这首诗远近结合,写得气势宏伟,东西的绵远,南北的辽阔,全都尽收眼底。
这么壮阔的景色,怎么看都看不够,所以诗人“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要在山中留宿,以待明日再游。
2.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是孟浩然的归隐之作,表达了自己归隐终南山的意愿。
孟浩然在长安参加科举不幸落榜,加之生活不如意,最终心灰意冷决定归隐,此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完成的。
据说,唐玄宗曾命孟浩然作诗,孟浩然将此诗吟诵给皇帝听,玄宗听后勃然大怒,以为孟浩然在骂他不识人才,于是下令孟浩然终生不能为官。
孟浩然此诗说明很多隐士的隐居都是无奈之举啊。
3.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此诗是一首应试诗,作者祖咏去应试,应试的题目是“终南望余雪”,要求是写五言长律。
祖咏看到题目后开始思索,或许他思索了很久,或许是灵感闪现,他终于提笔,却在写出四句后就搁笔不在写下去了。
考官看到他的答卷后,要求他重写,祖咏却一字不改、一字不添,任性的交卷了。
结果可想而知,他落榜了,因为他的诗只有四句,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
虽然他落榜了,但是却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塘退士将之编入《唐诗三百首》,清代王士禛把这首诗和王维的诗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
这首《终南望余雪》是写钟南山的雪景,只有20个字,却将冬日的终南山描绘的淋漓尽致,使人们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到雪意。
古诗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翻译赏析

古诗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翻译赏析《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
其古诗全文如下: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前言】《游终南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
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
全诗险语惊人,笔力遒劲,气势雄浑,于写景之中寓以深意,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注释】⑴终南山:秦岭著名的山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⑵南山:指终南山。
塞:充满,充实。
⑶高峰夜留景:《全唐诗》此句下注:“太白峰西黄昏后见馀日。
”【翻译】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
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
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鉴赏】此诗载于《全唐诗》第三百七十五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认为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
下面是他对此诗的赏析。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
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
“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
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
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出自唐代孟郊的《游终南山》
原文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创作背景:
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