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反侵略史

合集下载

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2)他领导的这次运动与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性质各是什么?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这两场运动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从 当时的国情来看,他们探索失败说明了什么?( 2分)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和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中国是走不通的。

7、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 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 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 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 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 断想》 回答:(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 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举出这些事件力图达到的主要目标。
前期: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 评论》,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1、洋务运动的目的 2、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同盟会的纲领 5、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内容 6、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7、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阵地 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9、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10、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2、初二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请你一起参加。 ( 1) 搜集、整理资料:将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整理归类:(将字母填上)
8课 戊戌变法
1、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主张、代表人物及人物图片 2、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领导人、要求、

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8.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随之破产。 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 评价: 历史背景: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 史阶段中; 运动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 资本主义。 结果:失败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 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客观作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 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 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 戊戌变法 1.运动时间: 1895-1898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4.政治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 义。 5.早期活动 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 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 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6.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变法高潮
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 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戊戌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传 播奠定了基础。
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
第八课 辛亥革命
1.爆发时间:1911 2.领导人物:孙中山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4.革命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5.早期运动: ⑴成立兴中会 1894 孙中山 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⑵建立中国同盟会 1905 孙中山 日本东京 ①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②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和光荣并存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懈抗争的历史,其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以及事迹。

鸦片战争,西方以其船坚炮利敲开了古老的中国的大门,从此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和外国侵略者不屈的斗争,一次次救亡图存的事迹相继上演。

近代的主题是反侵略、求民主。

为此,中国社会各阶级都在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失败了。

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

2.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抵抗英国侵略。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自强求富,“中体西用”。

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3.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梁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走君主立宪道路。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镇压了维新运动。

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孙黄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想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度。

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袁世凯手中。

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

4.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俄国人的道路,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开辟了中国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浙江中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浙江中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屈辱史:(1)年,英国发动战争,中国战败,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社会。

(2)年,发动战争,中国战败,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列强掀起。

(3)年,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陷入了社会的深渊。

年,发动事变,开始。

(1)鸦片战争中,血战虎门;(2)甲午中日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

(3)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等阶级派发动运动,这是一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4)1898等阶级派发动运动,这是一场资(5)1911年,等阶级派发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并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历史经验教训:我们牢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中国近代化,向西方学习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主要特点:由到再到,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给我们的启示:4、在经济领域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是:;在政治领域开始中国近代化的是。

回首近代化历程,我们的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教训)(我们的感受):国家落后就要挨打。

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千万不要丧失警惕。

民族团结就是力量,只要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就能战胜强敌。

发展是硬道理,现阶段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日军侵华史实的做法,我们青少年应:揭露日军侵华的罪行;批驳他们歪曲历史的荒谬言论;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努力学习;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

浙江中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浙江中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屈辱史:(1)年,英国发动战争,中国战败,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社会。

(2)年,发动战争,中国战败,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列强掀起。

(3)年,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陷入了社会的深渊。

年,发动事变,开始。

(1)鸦片战争中,血战虎门;(2)甲午中日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

(3)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等阶级派发动运动,这是一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4)1898等阶级派发动运动,这是一场资(5)1911年,等阶级派发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并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历史经验教训:我们牢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中国近代化,向西方学习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主要特点:由到再到,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给我们的启示:4、在经济领域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是:;在政治领域开始中国近代化的是。

回首近代化历程,我们的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教训)(我们的感受):国家落后就要挨打。

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千万不要丧失警惕。

民族团结就是力量,只要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就能战胜强敌。

发展是硬道理,现阶段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日军侵华史实的做法,我们青少年应:揭露日军侵华的罪行;批驳他们歪曲历史的荒谬言论;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努力学习;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年)。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束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和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历史。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代化的探索历年中考试题汇总

近代化的探索历年中考试题汇总

近代化的探索2、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

此材料说明艾尔曼()A.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C.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颂扬太平天国是革命运动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促使中英两国交战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贸易,……当中国人试图强行禁止鸦片贸易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战争,即通常所说的鸦片战争。

”这一观点A.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本质B.指出英国进行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鸦片贸 D.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5、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7、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文明与中国的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

两种文明的第一次“激烈碰撞”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B、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A.领土主权 B.司法主权 C.内河航运权 D.关税主权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曾说:有一个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

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个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16、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了()A.维新变法B.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21、左宗棠在解决新疆问题方面作出的贡献有()①面对外来的侵略,向清政府提出了正确的解决思路②亲自率兵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③在解决伊犁问题上,提出先外交后武力的正确策略④根据他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⑤与俄国谈判时,据理力争,收回了伊犁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是那样的惨,条约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的耻辱啊”。

近代化——社会生活近代化件

近代化——社会生活近代化件

•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年一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 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 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 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 《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 变法的实现。
• (1)访谈、记录……等
• (2)①渠道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方便。
• ②答案提示:新的方式出现,但旧的联系方式 并没有废止,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不同作用;社 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丰富; 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 越来越紧密。(变化的感想,同学们可以自主 发挥,根据自身的感悟来组织答案)。
2021/6/16
20
民主共和制:
①20世纪初,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了“创立民国”
的主张。
②通过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912年元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南
京临时政府。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 问:依据材料回答什么是近代化?它包括哪些内容?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哪些历史事件? 这些历史事件可分成哪三个层次?
2021/6/16
1
• 近代化就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 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工业化和 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 发展变化。
• 主要内容: • 经济:工业化(核心) •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保证) • 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前提) • 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 (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略史,同时也是一部反侵略史
(答题纲要,和一些事件的内容、影响)
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抗争和探索: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鸦片战争:1840 结果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影响: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4、加大百姓的负担。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

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影响
1、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

2、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其中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趋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是指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

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
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严厉“惩凶”以及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

这个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总之《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①巨额赔款,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更加贫困;②在北京设立“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③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清庭实际上成为“洋人的朝廷”;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便于推行侵略者的旨意卖国政策;⑤修订商约扩大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侵略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造成了我国极大的人员伤亡,造成了我国极大地经济损失
义和团运动: 十九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

他们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他们冲破顽固派的阻挠,掀起洋务运动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
辛亥革命: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抗日战争: 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