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傲慢与偏见 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  开题报告
且被广泛阅读的佳作。该书被社会大众广为流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小
说通过质朴生动的描写,将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人情世故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造就了金钱在婚姻中的地位,随之,影响了人们的婚 姻观。小说中的人物都被赋予的典型性,充分体现金钱在女性选择婚姻中的 重要地位,进而,作者也揭示了婚姻中单单有金钱是不够的,更需要爱情的 滋润,婚姻这片土壤才能开出美丽的花。 现实意义:《傲慢与偏见》以一种爱情轻喜剧的方式向读者展示着一段段因 人而异的婚姻,读起来轻松愉悦,实则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婚姻是爱情的前 提,经济能力是爱情的保障。为了财产、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是不考虑 财产和地位的婚姻也是愚蠢的。当今世界,文化趋于多元化,正是由于文化 的多元化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随之,对婚姻的看法自然也存在着差 异。时代不同,婚姻展示给我们的风貌也不同。不论世界如何变化,时代怎 样变迁,婚姻与爱情一直都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众说 纷纭,有的认为经济上的门当户对是举足轻重的,也有人认为爱情是前提,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不同的人对于婚姻观有着不同的态度。简•奥斯汀 通过小说告诉人们只有爱情与经济能力共同兼顾的婚姻,才是理想的婚姻。 这为当代人们选择婚姻的态度提供了参考价值以及引导作用。 二、 研究现状分析
1997,04:18-27.)第三,违背关系准则。小说第二章中,当班纳特先生通过兜
圈而以向全家人展示他访问了彬格莱先生这一重大新闻时,班纳特太太的一番
话可说是违反关系准则的绝好例子。“在这里,一家人坐在一起谈论参加邻居
的聚会见到彬格莱先生的可能性,班纳特太太训斥女儿的话与正在谈论的话题
毫不相关,看似破坏了关系准则,但会话照常进行,合作原则在更深的层次上得
话语分析是应用语言学一门新的学科,它的研究范畴不仅仅局限于语言 的表层意义和更深一层的结构,还涉及到通过话语分析而探究其社会文化语 境和认知功能。在过去的多年中,应用语言学家对话语分析的兴趣十分浓厚, 自然,文学成了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与此同时,小说也成为了话语分 析的选材,小说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反映他们的交际目的。人物 对话在小说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仅可以理解故 事情节的发展,还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语言不但可以传递信息, 还可以帮助作者更好的表达感情。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篇一:开题报告应用技术学院XX级英语专业学年论文(2)写作报告书姓名:李琴玲班级:英语0882学号:XX指导老师:沈仲平设计日期:等级评定:英语专业第二教研室XX年11月文献综述篇二: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9中文学号:09****09 姓名:maggie kong一、论文选题本人XX届的毕业论文选题为: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

一直以来,本人就很喜欢读一些外国文学的作品,其中《傲慢与偏见》是最为喜欢的一部作品,因此,本人的论文题目是与《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有关的。

而之所以选择这一题目,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本人对简·奥斯丁这位女作家的喜爱,她认为妇女和男人一样有智力、有理性,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在她的笔下,女子和男子一样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妇女不必把忍耐、顺从当成美德,她们向往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缔结的婚姻。

其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很具有典型性,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尤其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这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促使了她与达西美满的婚姻。

(一)选题意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无论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是在文学作品中,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

男性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根深蒂固地渗透于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

就以狄更斯、劳伦斯等男作家的创作而论,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以男主人公唱主角,小说情节都是以男性为中心铺展开的。

女性的形象要么是“家里的天使”,完全听任男人的摆布;要么是女巫、妖魔等令人厌恶的形象。

即使是当时的女性作家,她们或多或少也都是从男性的视角或借用男性的写作手法来看待整个世界的。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1. 背景《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19世纪英国乡村社会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波折故事,展现了社会阶层、家庭关系和婚姻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以《傲慢与偏见》为题目,探索小说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2. 主题分析2.1 社会阶层的固化与壁垒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通过描写班纳特家庭与达西家庭之间的差异,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阶层差别和固化现象。

达西家族拥有财富和地位,而班纳特家族则生活在相对贫困和低下的环境中。

社会阶层的差距使得两个家庭之间的交往受到限制,并导致了偏见和傲慢的产生。

通过描写班纳特家庭成员与达西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动,作者呈现了社会阶层固化与壁垒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2.2 女性地位与婚姻观念的探讨《傲慢与偏见》围绕着女性的地位和婚姻观念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各具特色,从伊丽莎白的机智与独立,到吉英的温柔与善良,再到其它姐妹的不同性格,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命运。

作者通过描写女性在婚姻中的选择权受限、受家庭利益驱使等问题,呈现出女性在争取自由与自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3. 人物形象分析3.1 伊丽莎白·班纳特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小说的女主角,她具有非凡的智慧和独立的精神。

她不愿妥协于社会的偏见和陈规俗套,坚持追求自己的真爱。

她对于婚姻和爱情有着独特的见解,在遭受到冷嘲热讽和误解时,她能以机智的口才和敏锐的洞察力对抗社会的偏见和傲慢。

伊丽莎白的形象代表了女性追求独立与平等的理想形象,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3.2 韦翰·达西韦翰·达西是小说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富有、冷漠且傲慢的男人。

在与伊丽莎白的相识初期,他对班纳特家庭抱有偏见,认为他们是下层社会的人。

然而随着与伊丽莎白的互动,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和傲慢,并逐渐改变了对班纳特家庭的看法。

论文开题:论《傲慢与偏见》婚恋观

论文开题:论《傲慢与偏见》婚恋观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傲慢与偏见》婚恋观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长时期以来,简•奥斯汀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她的作品介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运动的抒情主义之间,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虽然终身未嫁,但婚恋却是她小说创作中的一贯主题。

18世纪的英国,影响婚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产,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另一主要因素是地位,。

1)引言。

2)作者背景、《傲慢与偏见》的写作背景。

3)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四对婚姻,阐述作品中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理解。

4)简述奥斯汀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以及其对当下婚恋观的启示和告诫。

5)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四、研究方案1)文献资料。

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图书馆资源,查找与论文相关材料,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将这些材料融入自己的论文作品中。

2)现实分析举例。

对比分析当代与《傲慢与偏见》书中的爱情婚姻观。

五、研究进度安排1)2011年10月——2011年11月15日之前:查阅资料,确定论文方向。

2)2011年11 月15日——2011年12 月1日:报论文选题,确定论文题目。

3)2011年12月1日:整理资料,填写开题报告与开题任务书。

4)2011年12月1日——2012年1月1日:开题报告与任务书上交后,开始写论文第一稿,修改论文。

5)2012年1月1日——2012年3月初:完成后交与导师指导。

6)2012年3月初——2012年4月1日:完成论文第二稿,修改论文。

7)2012年4月1日——2012年5 月10日:完成论文第三稿,并交指导老师。

8)2012年5月10日前:指导老师修改后,论文定稿。

9)2012年5月15日:论文答辨。

六、预期结果通过对当代和《傲慢与偏见》作品中的爱情婚姻观分析,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不管是现代还是以前,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精选)作为一位知名女作家,简·奥斯汀作品以其幽默风趣而又暗含讽刺的语言特点而着称,其语言大多经过反复推敲甚至是仔细雕琢,而这种语言特色又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上,这也使得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赏析价值。

作为世界经典名着,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其进行的研究也不胜枚举。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一篇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希望你阅读后能有收获。

题目:傲慢与偏见女性意识1、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选题意义: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于女性意识研究的日渐深入,20世纪初期的一些女作家也就被纳入到考察的视野,许多文学历史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女性作家,自然我们更不应该忽视那些女性主义的开拓者。

奥斯丁是女性觉醒时期一个关键的挑战男性文学创作传统的女性作家,她承上启下,本身是独一无二的,在女性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后人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选题从她的经典作品《傲慢与偏见》入手,解读这位启蒙者和先驱者女性意识的觉醒,她在父权文化中步履艰难地为女性写作特立独行地撑起一片天空,值得我们倍加关注,同时奥斯丁在分析资产阶级婚姻本质的基础上,对女性地位的深入描写,女性人格独立的肯定,理想婚姻的向往,对现在社会依然有重要意义。

研究现状:当今学界对女性意识的研究多是围绕着夏洛蒂?勃朗特,西蒙娜?德?波伏娃等这些表现女性主义比较激烈的作家,但对奥斯丁文本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觉醒颇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她的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体现的不够彻底、不够大胆。

另外,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傲慢与偏见》也进行了研究和评论,最多的是谈作品体现的婚姻观和女性形象。

如:李英波发表文章《透过〈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谈其婚姻观》,邵红松发表文章《从〈傲慢与偏见〉看欧洲19世纪婚姻的物质性》,段丽丽写有文章《〈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重新解读》等。

因此我选择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来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可以在丰富和完善前人研究理论基础之上让读者更好的解读、了解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主要汉语译本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主要汉语译本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主要汉语译本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傲慢与偏见》主要汉语译本的比较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珠玑之作。

该小说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而在中文翻译方面,也存在较为广泛的翻译版本。

然而,不同版本的翻译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境适应度、语言规范性、表达准确度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进行各个版本的翻译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对比解读不同版本翻译中的优缺点,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研究领域的发展。

二、研究问题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傲慢与偏见》主要汉语译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和问题,具体研究问题包括但不限于:1. 不同版本翻译中是否存在语言规范性不统一或使用不当的情况?2. 各版本翻译中是否存在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偏差?3. 不同版本翻译中是否存在对语言情境的不当处理?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傲慢与偏见》主要汉语译本之间存在的问题和不同之处,探讨这些差异可能对读者理解出现的影响,同时提供给翻译者、读者和研究者对不同版本翻译的评估参考。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主要汉语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中文图书馆、豆瓣等相关网站的评价和影响力,筛选出目前较为广泛流传、影响较大的4-5个版本的翻译进行研究。

2.运用语言学、翻译学、文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对各版本翻译进行比较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语言规范性比较:比较各版本翻译的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是否规范、准确。

(2)文化适应度研究:比较不同版本翻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意境等方面的偏差,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

(3)语言情境分析:通过分析小说中各种情境背景和语言表达,在不同版本翻译中找出可能存在的不当处理或错误表达。

3.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总结出各版本翻译的优缺点,为后续的翻译工作和阅读提供参考。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本研究预计可以揭示各版本翻译之间的异同之处,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表达。

目的论傲慢与偏见译本开题报告

目的论傲慢与偏见译本开题报告

目的论傲慢与偏见译本开题报告目的论傲慢与偏见译本开题报告背景介绍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其对戏剧化的人物塑造,对于英国中上阶层的文化舞台和结构性问题的描写,以及描写出的一个充满着真实、滑稽和生机勃勃的时代背景都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傲慢与偏见》的翻译也成为了学者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然而,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思路和翻译目的,这就导致了在翻译目的的选择上出现了不同的偏向,从而导致翻译自然流畅性、文化传达性等问题,或严重或轻微。

因此,本文主要是关于《傲慢与偏见》的翻译问题,旨在从目的论的角度对照比较几部不同翻译版本,找出其中各自的翻译目的,解析它们的策略和特点,并通过深入探讨这个话题来扩展我们对于文学翻译的认识和知识。

研究意义从目的论角度研究翻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目的的选择。

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去剖析各种翻译版本的选择,不仅能够揭示出翻译虽是一种语言转化过程,但它同时也是语境转化和文化转化的一种,尤其是在人文学科的翻译中,更是如此。

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研究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可以加深我们对各个语言间文化和社会性的认识,可以拓展我们的文化阅读和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更进一步加深中西文化冲突和交融中的关系。

研究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1. 研究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2. 剖析多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翻译的不同目的和策略。

3. 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翻译,分析其中的特点和不同之处,拓展我们对于目的论翻译的认识。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一. 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目的论是由美国学者马尔库塞(Marcos)于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一种翻译理论,它主张在翻译时要考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水平,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通过研究目的论,可以深入探讨翻译思路和翻译目的的选择,是一种更加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翻译目的既包括翻译者的翻译理念理念、翻译目标、翻译受众等一切与翻译过程相关因素。

傲慢与偏见 的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 的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的开题报告傲慢与偏见的开题报告一、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部小说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社会等级、婚姻观念、人性弱点等多个主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傲慢与偏见》的魅力所在。

二、社会等级与婚姻观念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极其重视社会等级,婚姻被视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小说中的班内特家庭由于没有男性继承人,家族财产将被继承人夫妇继承,这使得班内特夫妇迫切需要给五个女儿找到合适的丈夫,以确保家族的财产不会流失。

然而,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故事,揭示了婚姻观念的偏见和错误。

伊丽莎白一开始对达西充满了偏见,她认为他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她逐渐发现自己对达西的误解,最终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是错误的。

这一情节反映了婚姻观念的盲目和狭隘,人们往往根据外表和传闻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而忽视了真正了解对方的机会。

三、人性的弱点《傲慢与偏见》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例如,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展现了人们在面对陌生人时往往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

同时,小说中的一些角色也展示了贪婪、虚伪和自私等人性弱点。

班内特家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有点愚蠢的人。

她总是为了女儿们的婚姻而焦虑不安,不顾一切地追求名利。

她的行为揭示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奥斯汀通过这一角色暗示了社会中追求地位和财富的盲目。

四、爱情与婚姻《傲慢与偏见》的主题之一是爱情与婚姻。

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并不只是简单的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而是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关系,探讨了婚姻中的真爱和婚姻的目的。

伊丽莎白和达西最初对彼此都抱有偏见,但随着他们的相处和了解,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

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发现彼此的优点和可爱之处,最终选择了真爱。

通过这一故事,奥斯汀传达了婚姻应该基于真正的感情和了解,而不是仅仅为了社会地位或金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开题报告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篇一:开题报告应用技术学院XX级英语专业学年论文(2)写作报告书姓名:李琴玲班级:英语0882学号:XX指导老师:沈仲平设计日期:等级评定:英语专业第二教研室XX年11月文献综述篇二: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9中文学号:09****09 姓名:maggie kong一、论文选题本人XX届的毕业论文选题为: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

一直以来,本人就很喜欢读一些外国文学的作品,其中《傲慢与偏见》是最为喜欢的一部作品,因此,本人的论文题目是与《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有关的。

而之所以选择这一题目,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本人对简·奥斯丁这位女作家的喜爱,她认为妇女和男人一样有智力、有理性,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在她的笔下,女子和男子一样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妇女不必把忍耐、顺从当成美德,她们向往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缔结的婚姻。

其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很具有典型性,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尤其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这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促使了她与达西美满的婚姻。

(一)选题意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无论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是在文学作品中,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

男性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根深蒂固地渗透于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

就以狄更斯、劳伦斯等男作家的创作而论,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以男主人公唱主角,小说情节都是以男性为中心铺展开的。

女性的形象要么是“家里的天使”,完全听任男人的摆布;要么是女巫、妖魔等令人厌恶的形象。

即使是当时的女性作家,她们或多或少也都是从男性的视角或借用男性的写作手法来看待整个世界的。

如范妮·伯妮就借鉴男性作家们的写作手法描写家庭传奇。

然而,这种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的社会关系在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被消解了。

奥斯丁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成功塑造了伊丽莎白这一女主人公的形象,充分展现了英国文学女性意识的鲜然勃发,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英国女性文学这一伟大保守不可或缺的链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简·奥斯丁是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作为一名女性,她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有一套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从她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傲慢与偏见》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目前国内外关于《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具有反叛精神的新女性形象,她美丽、倔强而聪慧,勇于追求梦想,她不愿为了生活牺牲爱情,所以她毅然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而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这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女性意识。

2.小说中五种不同的婚姻观。

小说写了五种不同的婚姻观,分别是以贝内特夫妇为代表的盲目婚姻、莉迪亚和威克姆为代表的情欲婚姻、柯林斯和夏洛蒂为代表理智婚姻、简和宾利为代表的幸福婚姻、伊丽莎白和达西为代表的完善婚姻。

这五种婚姻中,作者主张的是最后两张,她提倡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摆脱保守的买卖婚姻模式,这就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

3.小说中对世俗礼教、父权社会的反抗。

这集中体现在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这件事情上,柯林斯是一位牧师,也就是西方的神职人员,他是世俗礼教、父权主义和集中代表,伊丽莎白拒绝他,实际是对世俗礼教的反抗,反映了浓郁的女性意识。

4.作者简·奥斯丁运用女性视角描述故事情节。

奥斯丁虽然生活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中,但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去审视作品中的男性形象,通过作品中情节的巧妙设置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对男性优越的权威加以解构,对男性的主导地位摆出了一副反叛和颠覆的姿态,对女性的聪明、智慧及自我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传达了女性为争取平等而抗争的呼声,表现出了背叛男权社会的主旋律以及先进的女性意识。

(三)研究方法及原因至于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在综合了前人以及自身对外国文学论文写作的经验,本人暂定三种基本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追因法。

但在论文的实际写作过程中,若有需要,可能还会增添其他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人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前人的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研究现状,并借助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本论文的撰写。

2.比较研究法。

这种研究方法主要用来比较小说中的五种不同的婚姻,通过对这五种不同的婚姻的成因以及结果的比较分析,突出女性意识的重要性。

3.追因法。

在18世纪的英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男女在各方面都不平等,社会制度和各种保障都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在经济上被迫依赖于男性,但《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在意识上已有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这种意识的出现需要探索并追溯原因,因此采用追因法。

二、研究内容(一)论文提纲整篇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具体地、深入地展开论述:引言1.18至19世纪社会制度下的英国女性地位2.女性意识的觉醒2.1.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2.2.以女性本身为中心的生活态度2.3.女性对精神平等的追求3.小说中的女性意识3.1.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女性意识,反抗保守女性价值束缚3.2.小说中男性形象的颠覆与黯淡反映的女性意识结语(二)重难点及拟解决思路本人觉得完成此论文的重点是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即全面搜集、整理、分析各类材料,包括《傲慢与偏见》、《英国文学简史》、《女性权力的崛起》等著作,也包括一些期刊论文,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筛选,提取具有参考价值的部分,在脑海中形成对前人研究的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论文提纲的构思,对此,将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解决。

此外,本人觉得论文的难点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原著的细致阅读,深入挖掘其中的女性思想,而这部分将采用追因法与比较研究法进行探究。

三、预期价值阅读奥斯丁的小说,始终能感受到一个女性的独特的视角,作为一位集保守与反抗于一身的过渡时期的女作家,她对英国女性文学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被福斯特誉为“女性中的莎士比亚”。

她开创性地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来描述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经验世界,传达女性的意志和愿望,使人们开始站在女性的角度认知世界。

她作为女性主义的启蒙者和女性意识觉醒的倡导者,主张妇女人格独立,争取平等权利,表现出进步的思想。

她对于女性主义的关怀无疑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对当代人尤其是女性来说具有启迪意义。

此外,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它通过描写男性形象的颠覆与黯淡来衬托反映女性意识的觉醒,这在此前是鲜少有人研究的。

四、参考文献1.(英)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XX.2. 李银河. 女性权力的崛起[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XX.3.(英)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M].王科,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XX.4. 常耀信. 英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XX.5. 田玉霞. 喜剧背后的觉醒[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XX年9月,第21卷,第9期,P103~105.6. 彭开明. 论伊丽莎白的多元化性格[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XX年,第24卷,第2期,P87~88.7. 黄静.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第6期.8. 蔡岚岚. 英国文学女性意识的承袭与勃发[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XX年,第10期,P61~64.9. 朱锦锐.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 大众文艺,XX年,第9期,P54~55.10.田玉霞. 男权形象的陨落——《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J].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XX年,第8期,P71~72.11.彭筱璐.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剑南文学,XX年,第4期,P49~50.12.朱婉滢. 从婚姻和财富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XX 年,第11期.13.龚龑.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教育[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XX年,第4期,P71~76.14.彭中杰. 试述《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XX年,第27期.15.黄婷婷.从女性视角浅析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XX年,第26卷,第1期.16.张叶,李瑛.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X年5月,第32卷,第5期.17.宋建华.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 大连大学学报,XX年,第5期.18.李坤,安琦. 庄园生活中女权主义的体现及其局限性[J]. 赤峰学院学报,第26卷,第2期.篇三:文学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的依据: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1.理论意义:女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已经能够用笔指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是女性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

女性主义文学始终伴随女性运动而存在。

女性主义者力图通过提倡对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评价来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价值的再认识。

中国近代作家林语堂的英文作品《京华烟云》自问世以来倍受欢迎,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该书以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描述了三个家族的衰落,塑造了数个鲜活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

本文选取《京华烟云》中的完美女子木兰,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其现代之美与保守之美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不仅能让读者了解女性主义的内涵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为该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

同时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京华烟云》及木兰这一女性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对于《京华烟云》的研究,翻译研究,文化解析居多,而对文学特点的研究较少。

本文从文学研究出发,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探讨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拓宽了《京华烟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视角。

2.实际意义: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入手,分析《京华烟云》中木兰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可以使读者深入的了解木兰这一形象,理解女性主义这一理论,从而提高读者的女性主义意识,重视女性的价值。

还能使读者在阅读《京华烟云》时,对这一著作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对中国保守文化及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最后对于当代女性而言,木兰这一形象能让女性读者在生活中有所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