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板USB全功略——1

合集下载

USB接口线的连接

USB接口线的连接

USB接口线的连接机箱前置USB的连接一定要小心,要知道一旦接线出错,轻则无法使用USB 设备,重则烧毁USB设备或主板。

要正确地连接前置USB接口线,首先要了解一下机箱上前置USB各个接线的定义。

红线:电源正极(接线上的标识为:+5V或VCC)、白线:负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或USB Port -)、绿线:正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或USB Port +)、黑线:接地(标识为:Ground)。

目前各品牌主板上扩展的USB针脚定义各不相同,但不外乎以下几大类型与接线方法:第一类:8针型该类型的针脚多为1999年以前生产的主板所用,不过目前少数P4级(低档)主板也有采用这种类型的针脚。

通常接线方法:将红线插入USB针脚1与针脚2,余下接线按Data-、Port +、Ground顺序分别插入余下USB针脚,如图4(a)所示。

第二种接线方式是第二组USB接线与第一组接线真好相反,如图(b)所示。

第二类:9针型该类型的USB针脚多为最近新出的主板,多见于支持Pentium 4或Athlon XP芯片组的主板(如i845D、i845E、i845D、SiS 650等),尤其是支持USB2.0的主板。

该类型的USB针脚接线较为统一,可通用于大多数主板,如图所示。

第三类:10针型采用该针脚类型的产品多为采用i815、i815E、i815EP、KT133等芯片组的主板,接法较前两种类型来说要乱得多,总结下来大致有五种接法,如图所示。

以上三种类型中只有第二类针脚可直接安装,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错。

第一、三类情况较麻烦,采用这两种针脚类型的主板有相当一部分其说明书中并没有详细标明接线方法,因此最好还是以各种方式询问一下主板厂商,一般厂商都会给予答复。

实在不行可用万用表测量一下,搞清针脚+5V电源与接地后再接线,基本上不会有多大问题。

一般来说针脚1就是第一组USB的电源正极,分辨针脚1方法就是看其主板上的标识,有的直接标“1”、有的则是黑色三角或用白粗线条表示。

USB接线图解

USB接线图解

那儿(nàr)是跳线的第一Pin?在主板上(任何板卡设备都一样(yīyàng)),跳线的两端总是有一端会有较粗的印刷框,而跳线就应该从这里数。

找到这个较粗的印刷框之后(zhīhòu),就本着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原则数就是了。

如图9Pin开关(kāiguān)/复位/电源灯/硬盘灯定义上图就是华硕主板这种接线的示意图(红色的点表示没有插针),实际上很好记。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机箱的PLED是3Pin线的插头,但是实际上上面只有两根线,这里就需要连接到3Pin的PLED插针上,如上图的虚线部分,就是专门连接3Pin的PLED插头的。

下面我们来找一下这个的规律。

首先,SPEAKER的规律最为明显,4Pin 在一起,除了插SPeaker其他什么都插不了。

所以以后看到这种插针的时候,我们首先确定SPeaker的位置。

然后,如果有3Pin在一起的,必然是接电源指示灯,因为只有电源指示灯可能会出现3Pin;第三,Power 开关90%都是独立在中间的两个Pin,当然也可以自己用导体短接一下这两个pin,如果开机,则证明是插POWER的,旁边的Reset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试验。

剩下的当然是插硬盘灯了,注意电源指示灯和硬盘工作状态指示灯都是要分正负极的,实际上插反了也没什么,只是会不亮,不会对主板造成损坏。

● 其他无规律主板的接线方式:从目前(mùqián)市场来看,前置音频插针的排序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标准(如上图)。

从图上可以(kěyǐ)看出,前置音频的插针一共有9颗,但一共占据了10根插针的位置,第8针是留空的。

上图是前置音频的连线,前置音频实际上一共只需要连接7根线,也就是上图中的7根线。

在主板的插针端,我们只要了解每一根插针的定义,也就很好连接前置音频了。

下面(xià mian)我们来看一下主板上每颗针的定义:1——Mic in/MIC(麦克风输入(shūrù))2——GND(接地(jiēdì))3——Mic Power/Mic VCC/MIC BIAS(麦克风电压(diànyā))4——No pin5——LINE OUT FR(右声道前置音频(yīnpín)输出)6——LINE OUT RR(右声道后置音频输出)7——NO pin8——NO pin9——LINE OUT FL(左声道前置音频输出)10——LINE OUT RL(左声道后置音频输出)在连接前置音频的时候,只需要按照(ànzhào)上面的定义,连接好相应的线就可以了。

DX处理器 用户手册说明书

DX处理器 用户手册说明书

000.0000mS [20.8 us steps]
000.9984mS
3. Input A/B PEQ/SHV - 1/5 1.00kHz BW/SHV_Slope=1.00/up to -12dB
ESC ENTER
+ 0.0dB
(when the filter's gain = 0.0dB ONLY, through the PM2 it is possible to chose and select between a Bell or a Shelving filter)
1.4 <<
SYSTEM UTILITY:
Delay Units
>>
1.5
SYSTEM UTILITY:
<< Ramps on changes >>
1.6
SYSTEM UTILITY:
<< Software Version >>
2 UTILITY MENU:......
<< Program Utilities
ESC ENTER
-> Gain = + 0.0 dB
PAR1 N/A
-12 db :
+6 dB
Same as PAR2
2. Input A/B Delay Delay = 0.000 ms
ENTER -> Delay =
ESC 0.000 ms
PAR1 N/A
000.0000mS [1 ms steps] 848.0000mS
• DX处理器 菜单和子菜单构造 从打开机器的“默认屏幕 ”开始, 如下,开始于工厂预设

电脑各种主板USB接线方法图解

电脑各种主板USB接线方法图解

电脑各种主板USB接线方法图解主板USB管脚接口大全一、概述因为每个USB接口能够向外设提供+5V500MA的电流,当我们在连接板载USB接口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主板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

绝对不能出错,否则将烧毁主板或者外设。

相信有不少朋友在连接前置USB插线时也发生过类似的“冒烟事见“。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准确判别前置USB线的排列顺序如果我们晓得USB接口的基本布线结构,那问题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吗。

二、USB接口实物图主机端:接线图:VCCData-Data+GND实物图:设备端:接线图:VCCGNDData-Data+三、市面上常见的USB接口的布线结构这两年市面上销售的主板,板载的前置USB接口,使用的都是标准的九针USB接口,第九针是空的,比较容易判断。

但是多数品牌电脑使用的都是厂家定制的主板,我们维修的时候根本没有使用说明书;还有像以前的815主板,440BX,440VX主板等,前置USB的接法非常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当我们维修此类机器时,如何判断其接法呢?现在,把市面上的比较常见的主板前置USB接法进行汇总,供大家参考。

(说明:■代表有插针,□代表有针位但无插针。

)1、六针双排这种接口不常用,这种类型的USB插针排列方式见于精英P6STP-FL(REV:1.1)主板,用于海尔小超人766主机。

其电源正和电源负为两个前置USB接口共用,因此前置的两个USB 接口需要6根线与主板连接,布线如下表所示。

■DATA1+■DAT A1-■VCC■DATA2+■GND2、八针双排这种接口最常见,实际上占用了十针的位置,只不过有两个针的位置是空着的,如精英的P4VXMS(REV:1.0)主板等。

该主板还提供了标准的九针接法,这种作是为了方便DIY在组装电脑时连接容易。

■VCC■DATA-■DATA+□NUL■GND■GND□NUL■DATA+■DATA-■VCC微星MS-5156主板采用的前置USB接口是八针互反接法。

基因组测序仪MiSeqDx使用手册说明书

基因组测序仪MiSeqDx使用手册说明书

MiSeq TM Dx使用手册MiSeqDx 使用手册文件号1000000039320 v04 | 1 2020年12月Material # 20030132引言本文档及其内容是Illumina,Inc.及其附属公司(“Illumina”)所有,并且仅供与所述产品相关的合同约定的客户使用,无其他用途。

未经Illumina事先书面同意,本文件及其内容不得以其他方式传播、披露或转载和/或用于任何其他目的。

Illumina不会通过本文件对专利、商标、版权或普通法权利或任何第三方类似的权利传达任何许可。

本文档中的说明必须由合格且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严格明确地遵循,从而确保本文所述产品的正确和安全使用。

在使用此类产品前,必须全面阅读并理解本文档的所有内容。

未能完全阅读并明确地遵守本文包含的所有说明可能会对产品造成损害,对人员造成伤害,包括用户或其他人员的损害以及对其他财产的损害,并失去该产品的保修。

由于本文所述产品(包括其中的任何部分或软件)的不当使用,ILLUMINA不承担任何责任。

© 2017 Illumina, Inc. 版权所有。

Illumina, MiSeq TM Dx,南瓜橙颜色和流动底纹设计是Illumina, Inc.和/或其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地区附属公司的商标。

所有其他名称、徽标和其他商标均为其各自所有者的财产。

MiSeqDx 使用手册文件号1000000039320 v04 | 2 2020年12月Material # 20030132修订历史MiSeqDx 使用手册文件号1000000039320 v04 | 3 2020年12月Material # 20030132目录引言 (2)修订历史 (3)目录 (4)第一章概述 (6)产品名称 (6)预期用途 (6)产品结构及组成 (6)第二章设备安装及环境要求 (14)运输和储存 (14)运输和安装 (14)实验室要求 (15)电气要求 (17)环境要求 (18)网络要求 (18)用户自备耗材和设备 (19)第三章工作原理 (21)工作原理 (21)需要但不提供的设备和材料 (21)第四章性能指标 (22)仪器技术指标 (22)仪器使用期限 (23)产品合规性和监管声明 (23)第五章运行操作 (26)P ART וL OCAL R UN M ANAGER(本地运行管理) (26)本地运行管理 (26)登陆信息管理 (26)操作界面概述 (27)管理设置和任务 (31)工作流程概述 (37)P ART װM I S EQ O PERATING S OFTWARE (M I S EQ操作软件) (41)启动和开机 (41)MiSeqDx 使用手册文件号1000000039320 v04 | 42020年12月Material # 20030132测序运行 (43)结果分析 (54)质量控制 (55)文件夹管理 (55)MOS软件界面图标 (56)第六章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58)使用局限性 (58)警告和注意事项 (58)第七章危害及标志 (60)安全考虑和标志 (60)通用标志 (62)第八章设备维护 (63)维护频率 (63)维护清洗 (63)待机清洗 (65)关机步骤 (67)重启步骤 (68)所需磁盘空间 (68)杀毒软件 (68)第九章故障排除 (69)附件 (78)MiSeqDx 使用手册文件号1000000039320 v04 | 52020年12月Material # 20030132第一章概述产品名称中文名称:基因测序仪英文名称:MiSeq TM Dx Instrument型号:MiSeq TM Dx预期用途用于体外诊断。

LaCie d2 Thunderbolt 3 USB-C 使用者手冊说明书

LaCie d2 Thunderbolt 3 USB-C 使用者手冊说明书

LaCie d2 Thunderbolt 3 USB-C 使用者手冊按一下此處存取該文件最新線上版本。

您也可以找到最新內容,以及可擴展圖像、簡易導覽和搜尋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ntents1法規遵循FCC 一致性聲明FCC A 類資訊FCC 注意事項重要備註:FCC 輻射暴露聲明加拿大工業局重要備註(適用於行動裝置使用)Note Importante pour l'utilisation de dispositifs mobiles 歐洲 – 歐盟一致性聲明電源2簡介放置和堆放包裝內容最低電腦系統要求硬碟機機櫃的檢視技術規格3LaCie d2 Thunderbolt 3 進階儲存LaCie d2 Thunderbolt 3Thunderbolt 34系統 LED LED 位置LED 指示燈行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軟體套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underbolt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S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面檢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後面檢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電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規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閉電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啟電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省電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省電模式:雛菊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省電模式:透過 PC/Mac 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通電源44444455578888899999101010101212121414141414151515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電纜USB-C 電纜6進行連接Macs 和 Thunderbolt 3Windows 和 Thunderbolt 3步驟 1 - 連接介面電纜步驟 2 – 連接電源步驟 3 – 啟動 LaCie Setup Assistant 中斷硬碟機連接7雛菊鏈式連接與供電雛菊鏈式連接 Thunderbolt 3 裝置如何進行雛菊鏈連接供電8卸載硬碟機Mac Windows 8 / Windows 109格式化和磁碟分割關於檔案系統格式格式化說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underbolt 3 (USB-C) 電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SB 3.1 (USB-C)–to–USB Type A 電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啟動 LaCie Setup Assistant - Window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aCie Setup Assistant - Ma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安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雛菊鏈式連接:閒置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透過 Finder 視窗退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透過桌面退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a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S X 10.11 或更高版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S X 版本 10.6 到 1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indows 1717171718191919192020212122232424242525262626262628282829292929法規遵循FCC 一致性聲明本裝置符合 FCC 規則第 15 部分之規定。

机箱前面板USB接线详细图文教程

机箱前面板USB接线详细图文教程

机箱前面板USB接线详细图文教程你是否拥有一台新电脑且具有前置数据交换接口,但是搞不清楚该如何把这些小线缆连接到主板上。

而且时不是会听有人说:USB前置接口把我的优盘烧了。

痛苦,其实如果能细心正确的接好USB线,这会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易错客工程师为大家示范一下吧。

不要给凌乱的样子给吓倒了...实际比你想像中还要容易什么是USB?USB它的全称为Universal Serial Bus,中文可译成"万用串列总线",这项技术数年前已经在几家公司中得到发展,如Compaq,IBM,Intel,Microsoft等等。

现在演变成为每一块主板所必须集成的固化物.USB所能连接的设备可达127个且允许热插拔。

意思就是说你不需要断开电源与电脑之间的连接直接分离USB设备。

USB信号传输时需要量5V的电压支持.这个特点允许小设备能直接从电脑电源得到供电,而不需为每个设备提供外置电源.然而,如果你外接几个网络集线器,那外置电源是必须的.USB接品有两种接口外型A和B。

A型接口较普遍,而且很小形像矩形。

B型接口,又称"D"接口,通常只会出现在扩展USB线里。

USB具有两种规格,分别是V1.1,和B。

1.1传输速度为12M/秒,而USB2.0提高至360到480M/秒.USB 2.0是向下兼容USB 1.1,这意味问及此事将一个USB2.0的设备插到USB 1.1口中,只能按USB1.1的速度运行。

刚才为大家简单地介绍USB的发展,及特点,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该如何把这些小线缆连接到主板。

USB连线回顾在上面顶端的照片,许多的小线缆令它看起来十分烦恼,其实不然,只有4,或者5条线连接到每个端口,而且一般主板通常都有两个端口。

(有时候你从一些OEM版如戴尔,惠普诛如此类的电脑找到单独USB接口。

)领航的第一张图共包括了九条线和两个端口。

如果你是这样的想它,你就会明白只有少量的线缆是工作的。

DX50使用手册

DX50使用手册

Mini Audio DX DX550使用指南DX50DX50 是为因应高质音乐文档乐文档普及而誕生普及而誕生普及而誕生的的一款性能卓越的高保真数字音频播放器, 本公司希望可以本公司希望可以本公司希望可以为为高質音高質音乐乐播放普及化而播放普及化而尽尽一分力, 希望使每位希望使每位希望使每位热爱热爱热爱音音乐人士也可也可享享受其高其高品品质音乐回放, 并尽并尽并尽量滿足一般量滿足一般量滿足一般用户需求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本播放器本播放器操作操作操作简单易用简单易用简单易用。

主要特征:-完美支持 24Bit 192KHz -WM8740 解码芯片 -内置9V 供电耳机放大器供电耳机放大器,,-2.4寸 IPS IPS (320X240320X240))电容触摸屏 -支持24Bit 192KHz 同轴输出 -3.5mm 的耳机输出和线路输出的耳机输出和线路输出((Lo Lo))-面板三个按键面板三个按键 (Rewind, Play/Pauses, Forward) -256级数字音量控制 -8GB 内存-最大支持2TB ,SDXC ,SDHC micro SD 卡 -播放格式播放格式::APE,FLAC ,WAV, WMA,AAC,ALAC,OGG,MP3APE,FLAC ,WAV, WMA,AAC,ALAC,OGG,MP3 -自适应充电自适应充电,,外接5V 充电器 3小时小时。

电脑USB 5.5小时 -内置继电器消除开内置继电器消除开关关机噪音 -可更换电池设计-尺寸尺寸::64W 64W x 100L 100L x 17H 17H (mm) -重量重量:: 146g 146g 。

DX50机身按键和接机身按键和接口口798DX50 按键功能按键功能::1. POWER : 长按2秒钟以上秒钟以上,,可以打开或关闭 DX50电源电源。

在开机在开机播放播放播放状态状态状态,,按键还可以打开或关闭 DX50显示显示屏屏. 2. Hold :锁键锁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板USB全功略(EPPFLAGS refer to PDIUSBD12固件编程指南(p45))(一)近来USB风开始吹大了,驱动开发网上的USB论坛一太堆菜鸟喊着要USB的资料。

论坛也不时有人求串口转并口的USB程序。

但传说中的周X的USB板还需要2XX 元的高价。

被公开出来的USB资料也不齐全,没有一个公认的硬件平台,让菜鸟得到资料也无从下手。

基于以上不是原因的原因,并且为了促进虾坛繁荣安定,提高众虾素质,扩大DX板销量,以便丁丁有更多资本投资到论坛服务器上,进而让更多爱好者有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电子人才的竞争力,加大我国IT行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惯切3个db的指导思想。

(只见砖头突然从四面八方飞来~~~啊~~~)本菜艰难地从砖头堆爬起,高举起丁丁的DX板,大力高呼“要学复杂协议,先从USB学起~~~” (又是一轮砖头。

)下面的是本坛的振坛三宝之一,DX板!!(振坛三宝就是仿真器,DX板,汉显模块)到这个DX板功能就多着了,一般搞单片机1,2年的家伙想要把上面所有资源都发挥的淋漓尽致是不容易的。

DX板的终极资源就是后面的没有焊接的D12和8019。

他们对应的也就是现在流行协议中的USB和TCP/IP(如果还有CAN那就天下无敌了)别以为这两个东西是放着看的,实际上都调通。

今天或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本菜都将为大家一一奉献上DX板的USB全功略(有代码的哦,不过PC端的代码暂时只考虑给买了DX板的人)。

由于本人的DX板是前期大LCD的,和后期的DX板区别在于USB的INT脚接法和LCD 屏型号不同。

1。

第一次接触USB是因为大学的毕业设计,当时是弄的很头痛,后来无意间在网络上找到了徐光宇老师的一份USB资料,然后周X公司也出了本D12的书,之后自己买了本USB 协议。

当时就凭这三件法宝弄懂了USB的。

不过先说明一点,一般说的USB都是在说DEVICE的,就是从设备,而不是主设备。

而且本文是以D12为主的讲叙USB开发流程。

USB协议其实算比较复杂的了,开始搞的时候的确一头冒水,不过坚持就是胜利嘛,把资料和程序多看几次,反复看几次,基本就知道是什么一回事。

然后很快你就会觉得慢慢懂了,再回头看以前那本看了就想睡觉的USB协议大全,居然越看越觉得有味道:)由于USB一直是我业余的搞作,没有实际的市场项目经验(DX板是否属于市场项目呢??呵呵),所以某些地方说不清的话,还请其他大侠门指点。

初学USB你还是老实地看协议,但不需要多,只需要大致了解什么叫枚举,和枚举的应答顺序。

枚举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周X的那本D12的书。

我大致说说,其实从USB插上PC开始,到安装驱动然后能用,中间需要很多应答的,主要嘛,就是PC分配个地址,问问你这个什么设备,再问问有多少个端点,每个端点用来干吗等等的一大堆问问答答,如果问问答答都OK了,那么你这个USB设备就基本能用了,以后收发数据等的都比较简单了。

至于怎么知道PC问什么,然后你又怎么答呢?这个你就得看协议了。

一般枚举中都是用控制端点来传输数据的,例如PC发个包包过来,D12就会有个控制端点有数据的中断,其实就是D12的INT脚变低,然后引发单片机中断(当然要你开了单片机的INT 低有效的中断啦),在我们的单片机程序中,就收到个INT中断,要知道这个是什么中断?你就得读D12的中断寄存器。

如何读?你看看D12的DATASHEET就是了,其实D12是用总线方式的(也有不是总线方式的,其实两种接法),接到单片机后用法就好象驱动8279,8155那样的总线访问。

读中断寄存器后就根据读出来的数看看是什么中断,其实读出来就那么2个字节,而且第二个字节只有1位可以用,就是DMA 操作已完成的中断。

根据字节中的位判断哪个功能有中断,然后就去处理就是了。

有时候是USB总线复位,有时候是控制端点IN,控制端点OUT,等等的中断。

每个中断都有相应的处理函数的。

这里还要说明下之前的IN和OUT,其实是方向,这个IN 和OUT都是针对PC来说的,就是IN包是D12到PC,OUT 包是PC到D12。

对于其它USB芯片都这样说方向的。

2。

每个USB包都有帧同步,编码技术,CRC校验等涉及通信技术多于编程技术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你看看知道有这么回事就是了,因为对于大多数USB芯片来说,如D12,他收的时候都已经帮我们解好码,校验好的了,我们就不需要理会什么,反正从D12读出来的数据包就是我们想要的,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

同样地,你发的时候它自然也会弄好编码好然后发出去,没有一点缺少的东西。

3。

上面说了,PC在枚举中总爱问你的USB设备的,他问的这些东西我们叫问题,其实术语叫请求。

但请求并不是都是PC到设备的,有些是设备到PC的。

请求都是通过控制端点来传输的,D12的话控制端点就是他的端点0,1。

数据包如果是设备请求包,也就是SETUP 包,它会在控制端点上传输的,也就是包头后的地址后的端点号不是1,就是0。

然后后面的一个DATA包跟的数据就是请求的内容。

如果是用户数据,也就是我们主动想传输的东西,例如利用USB传个字符到DX板上等的这些就是IN,OUT包,包里面包含了端点号,然后下一个DATA包就是用户的数据了。

对应是哪个端点,D12都会来个中断,然后你就读D12的寄存器,知道是不是端点有数据,是哪个端点有数据,再利用相应的底层函数读出数据,再处理。

4。

PC问了问题(请求),我们当然得来个回答,这里的回答一般就是描述符了。

一般是,也就是特殊不是,有时候例如来的是厂商请求,那么我们回答的就是对应的东东,而不是什么描述符了。

例如来了一个获取版本的厂商请求,那我们回答的就是版本号。

为什么是获取版本号的请求?其实是人为定义的而已,没有一个固有的标准,所以你可以利用你的厂商请求来传输用户数据。

此乃题外话:)说回描述符,这个你就得看协议了,为什么USB接口的设备包罗万象呢?有HID,USB 硬盘的,打印机扫描仪摄象头,甚至音响~~~??就是因为他有描述符这个东西。

描述符是一大堆的数据(反正都是数字游戏了),PC通过读取描述符,就可以知道你这个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特性了。

具体请看USB协议吧。

周X的那本书也有写到描述符,但它里面我觉得刻意漏掉了类(HID)描述符和报告描述符这两个比较爽的描述符,(为什么我说比较爽?你想象下如果能把DX板变成一个USB鼠标来玩,并且不用装驱动,插到有2000以上的电脑就能用的话,你说爽不爽?要做USB鼠标,你就得了解这两个描述符咯,不过类描述符比较难懂-_-!..)所以嘛,这些大家还得老老实实看协议咯,呵呵。

好了,其实上面说的都是笼统的东西,如果没看过协议部分的家伙就想单靠这么点文字看懂的话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也是在夸夸其谈而已。

骗骗分数嘛:)按上面所说的,我提出了一个学习过程,当然有效无效见仁见智了如果你连什么叫USB的端点,什么叫批量,控制传输等东西都不知道,那你先回家看书,第一页都没翻完就想这自己精通变神仙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看的有点闷了,就自己大概想想枚举的过程,每一个描述符都大致了解一下。

打开周X的D12,给我完完全全看懂那个16页的表2.2和2.3,明白透设备请求的格式(TMD 那个表画的真难看,当年我用了2天时间就看这个表~~~~)看懂D12的接线图,其实书上说的我也糊涂,你们有DX板的话就好好看看那个原理图的接法,丁丁可是高手哦,第一次做D12就完全接对了(台下老丁:-_-#!!!你你你。

) 看D12的寄存器吧,好几个,其实就象8279,8155那类东西嘛,里面都有寄存器的,只是D12的比较多一点。

各自的读写寄存器的底层函数可以看周X的书。

写枚举部分的程序?不用你写咯,这么烦琐,拿来就用嘛,咱们新时代的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D~~ 嘿嘿,其实基本就这么多了,大家先看着办。

我买的两本USB书是:《PDIUSBD12 USB 固件编程与驱动开发》周立功等编著(才不信是他著的,其实代码都是非力谱先公布的)《USB外围设备设计与应用》许永和编著健莲科技改编(红色的书,这本东东一开始看的时候相当头晕,但后期才发现大意义重大啊~~,书是针对CY7C63单片机说的,但其实里面内容相当GOOD)我的USB开发工具:DX大虾学习板(二)废话少说,先来个51代码:usb51代码部分.rar上面的程序是基于DX板开发的,有很多硬件底层大家可以参考DX板附带的源代码,没有DX板的同志们也可以大致看的懂的,因为丁丁以前公布过DX板的很多C文件。

当然,最好还是买一块板咯:)1。

先从最底的硬件部分说起:请大家翻开周X的D12书第57页第5.2.1节。

就是底层硬件的几个函数啦。

在DX板上,地址的映射应该有所改变,DX板上的程序,USB.H中定义了:#define D12_COMMAND 0x0bf01#define D12_DATA 0x0bf00上面就是D12的数据和命令寄存器的访问地址映射了。

其实就好象8279等东西一样,有命令和数据地址,你向这个地址写或读些东西,就能够操作D12。

特别地,对于命令地址D12_COMMAND来说,只有写的功能,而数据地址就是可读写的。

所以我定义了3个宏来进行基本操作,就是命令写,数据写和数据读。

请大家参考我的代码d12ci.c中的:#define SendD12Cmd(value) XBYTE[D12_COMMAND] = (value)#define SendD12Data(value) XBYTE[D12_DATA] = (value)#define GetD12Data XBYTE[D12_DATA]注意一点,在周X的程序中,以上3个底层不是宏定义,而是函数。

本人觉得,因为以上3个东东在通信中用的还是特多的,如果都用函数,那么运行起来就比较亏了,因为调用函数,函数返回都要花时间的啊,所以这里我就用宏定义代替。

事实上,用了宏定义后感觉速度有明显的提升,而代码量增加的不算多。

2。

D12寄存器底层:这个大家参考周X的57页页5.2.2。

我那个程序中是D12CI.C,大致上说,这一堆函数就是用来访问D12的寄存器的。

他们都是用上面所说的硬件底层宏加之一定的访问地址而组成的。

D12每个寄存器都有特定的地址。

这些地址在周X的书和D12的DATASHEET中都有详细解说。

举例:设置地址/使能寄存器,他的地址是D0H。

我们需要用命令地址,也就是D12_COMMAND地址来访问:SendD12Cmd(0xD0);看DATASHEET说明,访问这个寄存器需要写入一个字节的值。

也就是在运行了SendD12Cmd(0xD0);后,我们应该用D12_DATA地址写入一个值:SendD12Data(Address);这个Address值就先不介绍了,它只是一个字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