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林寺》赏析
少林寺观后感

少林寺观后感
这部电影啊,那可真是经典中的经典。
一开场,那种浓厚的武侠氛围就像一张大网一样把我给罩住了。
影片里的少林寺,那建筑、那和尚们的穿着打扮,都特别有感觉,让我一下子就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神秘和侠义的世界里。
里面的武打场面,哇塞,简直酷毙了!每一招每一式都特别实在,不像现在有些电影里的武打,花里胡哨的。
我特别喜欢看和尚们练武的场景,感觉他们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和信念。
而且啊,在打斗的时候,那种节奏感,拳拳到肉的感觉,真的是让我热血沸腾啊!我就想,要是我也能有这样的功夫就好了,嘿当然这也就是想想啦。
再说说主角吧。
他的遭遇让我特别同情。
从一开始的遭遇变故,到后来在少林寺的成长,整个过程都很吸引人。
我个人觉得他在少林寺里不断磨练自己的情节特别打动我。
看着他一点点变强,就好像看到自己在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一样,特别有共鸣。
不过呢,他最后的选择也让我有点纠结。
我就在想,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呢?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呢?我认为这个角色的结局其实有点开放,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呢?
还有电影里传达出来的那种少林精神,我觉得特别值得我们去思考。
那种坚韧、正义、慈悲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社会也很有意义。
虽然我们可能不需要像电影里那样用功夫去解决问题,但是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更好的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脑子里有点乱,不过这也是电影的魅力吧。
它让我有了这么多的想法和感受。
你看了这部电影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如果还没看,推荐你去体验一下!这真的是一部很值得看的电影!。
《少林寺》观后感

《少林寺》观后感影片《少林寺》是一部经典的功夫片,以其独特的视角、精湛的武术表演和深刻的哲理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所表达出的思想内涵所深深感动。
本文从四个角度来阐述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第一: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少林寺》以少林武术为主题,展现了少林寺在动乱纷扰的年代中保持纯正武术传统的奋斗历程。
影片中的武术表演精彩绝伦,动作连贯流畅,力量与美感并存。
通过这些武术场景的展示,我们不仅看到了武术的快捷犀利之处,更看到了武术的内涵与修养。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具有凝聚人心、培养意志、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影片中,武术被有机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使观众在欣赏武打场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这部电影在宣传推广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人性的冲突与拯救《少林寺》中,主人公角色周振基与卢刚是两个极端不同的人物。
周振基身世舒适,出自名门世家,受到的教育和培养让他具备了良好的品行和修养,而卢刚则来自底层,性格粗糙,心怀怨恨和复仇的情绪。
影片中,他们通过与少林寺弟子的交往和修行,逐渐领悟到了武术和佛教文化的真谛,从而获得了心灵的救赎。
与此同时,周振基也通过与卢刚的交流和感染,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恐惧和挑战,并最终在修行中找到了真正的信仰和力量。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恶劣的斗争,也给予了我们对人性的希望和拯救,让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改变和进步的可能。
第三:佛法的智慧与境界电影《少林寺》中将佛教思想巧妙融入情节之中,通过佛法的智慧让人物面对困境时变得坚定和勇敢。
影片中的少林寺以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智慧传授周振基和卢刚生活的真谛,使他们能够耐心面对变故和困难。
佛教的智慧在电影中被有机地展示,佛陀的教诲成为这个故事中人物所依法修行的咽喉。
第四:对师徒情感的赞美在《少林寺》中,师父与徒弟的情感关系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电影少林寺观后感

电影少林寺观后感电影《少林寺》是一部经典的功夫片,于1982年上映,由中国著名导演刘家良执导。
该电影以少林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少年在寺庙中修炼武艺,最终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武林高手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感受到了几个方面的震撼与启示。
首先,电影展现了少林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修行方式。
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和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
电影中通过对寺庙内外景象的描绘、僧人们的苦行修炼和武术训练,展示了少林寺独具特色的修行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内外修行的平衡,通过激烈的武术训练以及精神层面的修炼,培养出极高的武艺和精神境界。
其次,电影中的主人公少年景色展现了勇气和坚持的力量。
少年景色在电影开始时是一个天真无邪、不懂武艺的少年。
但是,在一次意外中,他体会到了强者如林的无敌力量。
遭受了各种磨难后,他决心来到寺庙中修炼武艺,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通过努力和坚持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武林高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勇气和坚持的意志,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接成功的到来。
此外,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华丽而惊心动魄,让观众们体验到了武术的魅力。
电影中的武术动作设计精彩绝伦,刀光剑影、招招精准,每一次招式都展示出武者们精湛的功夫和敏捷的身手。
这些打斗场面既激烈又具有艺术性,使观众们陶醉其中,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通过描绘主人公少年景色的武术修行过程,电影也向我们展示了武术的艰辛和踏实的努力。
武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砺,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手。
最后,电影也传达了一些关于友谊、信念和人性的思考。
电影中的许多角色都传递了友谊与忠诚的重要性。
少年景色在寺庙中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修炼武艺,相互扶持,在困境中互相支持。
这种友谊在电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战胜困难,成为武林中的佼佼者。
此外,电影中还传达了人们对于信仰和正义的追求,通过寺庙内外不同角色的命运和选择,影片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
《少林寺》影评

《少林寺》影评在华人世界,有三位功夫演员撑起了华语电影的半壁江山。
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三位功夫宗师犹如璀璨星辰,各自闪耀于华语电影的浩瀚星空。
李小龙,让功夫成为了世界通行的语言;成龙,开创了别具一格的功夫喜剧;而李连杰,则是划时代的功夫片代表人物。
同样作为动作电影的巨星,李连杰在动作的飘逸度上可与李小龙一较高下,他的功夫将力量与美感完美结合,使得力量、速度、柔韧三者相辅相成,别具一番韵味。
李连杰的人生经历本身就如同一部传奇。
他 2 岁时父亲离世,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单薄的肩上,靠着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
8 岁那年,他进入北京什刹海武术队,第二年便有幸得到周总理的接见。
11 岁那年,李连杰首次登上冠军的领奖台,此后的五年间,他几乎囊括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金牌。
在荣誉的巅峰,他停下了脚步,开始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伴随国家领导人的步伐,出访各个国家。
然而,这样的集体生活让他渐渐失去了主见,难以施展拳脚。
1982 年,一部名为《少林寺》的电影横空出世,改变了李连杰的命运轨迹。
为了观看这部电影,农村和城市的年轻人纷纷涌向电影院,他们有的连夜赶路,有的专程乘车,只为一睹这部传奇之作的风采。
那个年代,真正实现了万人空巷的盛景,村里唯有鸡犬相闻,城市中各家各户房门紧闭,人们为了观看电影,甚至不惜翻墙走壁。
在内地,《少林寺》以一角钱的平均票价,创下了 1.61 亿元的票房纪录;同年在香港上映,更是以 1616 万港元打破了功夫片在香港地区的票房纪录。
李连杰回忆道:“当时我的片酬是 1 元 1 天,拍了 10 个月,总共才 300 多元。
”而这部电影带来的票房收益,则以亿为单位。
“城里 1 毛钱 1 张票,农村 1 块砖头换 1 张电影票,老百姓为看电影把厕所都扒了,当时砖两分钱 1 块。
”《少林寺》的巨大成功不仅让李连杰声名大噪,还让那座原本荒草丛生、泥像坍塌、和尚稀少的千年古刹瞬间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圣地。
许多像王宝强一样的孩子,瞒着父母甚至是与父母商量后,毅然来到嵩山,踏上了学习少林功夫的道路,期望有朝一日能匡扶正义、除暴安良。
《少林寺》观后感

《少林寺》观后感
作为一部反映中华武术文化的电影,《少林寺》惊人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精髓和魅力。
影片中少林寺僧众以高度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武术技能,守护并传承着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不仅展现了武学根本的训练过程,更把功夫的哲学精神融入到了整个电影中,让人们看到了少林寺僧人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己信仰的坚持,这种精神不仅仅是武术的体现,更代表了中华文化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及其内涵。
影片教育人们,作为一个强身健体、培养意志力和自我控制的运动,武术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学问。
这样的一个价值观通过电影被传递到更广阔的受众面前,对提升武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而言之,《少林寺》这部电影以独具特色的方法,将中华武术文化呈现于世人眼前,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到中华武术精神与文明的历程。
观影过程中,我们庆幸有这样一部电影跨越时空将传统文化推向前台,为中华文化的自信注入了更为坚实的力量。
少林寺电影观后感

少林寺电影观后感
少林寺电影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叫《少林寺》的电影,它在当今越来越多的商业化
影片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在少林寺里找到自我的故事,由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的主人公,马廉过一个青春充满挑战的岁月,他
凭借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慎重而聪明的行为逐渐成长起来,最终
成为几乎超越自我,成为一代传奇的大侠。
整部电影将佛家修行艺术与时下最前沿的动作戏法完美结合起来,运用其细微处理出了一种经典的气势,随着每一个动作的流淌而看到
了武僧的历史,也尽情感受到了一种新的正能量,使影片更加的凝重、充满力量,有种传统文化的意味。
整个电影也强调了人的勇气、胆量和信念、老师的指导是多么重要,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实践证明,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自我价值。
作为一部动作励志片,《少林寺》比以往更加深刻,给予了我深
深的生活启示,让我懂得一件事情:做人首先要有自己的信念,坚持
到底,做到不折不扣,这样才能做出有意义的事情,做出真正属于自
己的人生。
少林寺李连杰观后感

少林寺李连杰观后感作为一部描绘中国武术的经典电影,《少林寺》无疑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电影,并且对其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思考。
电影以少林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和尚的成长故事。
李连杰饰演的小和尚名叫张三丰,他性格单纯善良,对武术有着强烈的兴趣。
但是,在整个电影中,张三丰一直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挫折。
他首先遭到了众多师兄的排挤和歧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一直保持着对武术的热情和努力。
在少林寺里,李连杰饰演的张三丰不仅拥有厉害的武术功底,同时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在面对武林中的恶势力时,他运用智慧和武术技巧,终于打败了敌人,保卫了少林寺。
这个过程中,他还得到了许多师兄的理解和认可,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电影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都为观众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少林寺代表了中国武术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它象征着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和坚持。
而张三丰则代表了普通人对梦想的追求和努力。
他不仅有着强大的武术技巧,更重要的是,他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自己的信心。
这种信心和积极态度是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关键。
另外,电影也反映了中国武术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少林寺里的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和修养的培养。
张三丰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逐渐领悟到武术的真谛。
他的武术不仅仅是为了战胜敌人,更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这种对武术的理解不仅仅是技巧的追求,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深深地被电影中的情节和角色所打动。
《少林寺》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更是一部关于责任、信念和追求的电影。
通过张三丰的成长故事,它向观众传递出一种正能量和积极的思考方式。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态度,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观看《少林寺》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仅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武术电影,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它通过张三丰的故事,向观众传递出了许多积极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看少林寺电影观后感

看少林寺电影观后感《少林寺》是一部中国武术电影,由李连杰主演。
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少年从懵懂无知到成为少林寺高僧的故事,展现了少林寺武术的精髓和修行之道。
整个电影以精彩的武打场面和感人的情节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喜欢中国功夫。
《少林寺》的导演将整个电影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教育意义。
这种结构化的展示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涵,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电影所传达的信息。
首先,电影以“悟空”的成长为线索展开。
悟空从一个顽皮好动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少林寺的高僧。
这一章节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和成长的关键,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克服自己的弱点和困难的重要性。
通过悟空的成长,观众们能够深入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并在观影之后引发自我反思。
接下来,电影着重展示了少林寺的武功和修行之道。
观众可以欣赏到少林寺神秘的武技和强大的身体素质,并了解到少林寺修行者对于身体和心智的要求。
这一章节让人们对少林寺的武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人们明白修行之道并不仅仅是修炼身体,更包括心灵的培养与升华。
电影中最感人的部分是悟空对于师父的忠诚和对师父的敬仰。
悟空不仅为了保护少林寺和师父而勇敢地面对敌人,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和守护了少林寺的传统。
这一章节传递了忠诚和师徒情义的力量,让人们明白在修行之道中,师者如父,师德至关重要。
此外,电影中也有一些有趣的反派角色,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挑战少林寺的武功和传统。
这一章节饶有趣味地展示了中国功夫的多样性,各派武功各有千秋。
观众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中国武术的丰富多样性,也能够体会到在修行之道中需要开放心态,接纳他人的不同。
总的来说,《少林寺》是一部融合了武打、成长、修行和忠诚情义的电影。
通过精彩的表演和紧凑的剧情,这部电影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功夫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观看《少林寺》后,我深受感动。
电影中的悟空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成长过程和内心的变化让我思考了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寺》电影赏析
电影鉴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品通过真实可感的艺术形式引起观众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升华并加深对社会生活面貌及本质的认识,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
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不是说哈姆雷特的性格千变万化,而是指观众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对这一形象的不同理解。
电影还能使人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审美观。
比方说,以前觉得很好看的动画片,现在看起来却觉得很无聊,因为小时候看的东西,产品的受众就是小孩子。
电影艺术引起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欣赏的特殊性。
作为一种融会着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性艺术,电影欣赏具有更大的丰富性。
这同时也是电影艺术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简而言之,电影的作用就是:
一、最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具有不可估量的精神作
用。
二、有效地帮助了人们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长知识,提高科学文化
素养。
三、能迅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四、娱乐和休息的功能。
下面,我就自己在“世界电影文化”课上的所学,对《少林寺》这部电影进行赏析。
隋唐年间,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到了王仁则的陷杀,其子小虎逃亡至少林寺为少林武僧昙宗所救。
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法号觉远。
一日,李世民偷渡黄河被王仁则兵马围困,觉远等施计解救。
王仁则诬陷少林寺内有人通敌谋反,准备灭掉少林。
众僧浴血奋战,昙宗战死。
此时李世民率兵返回攻陷洛阳,王兵哗变,王仁则被觉远手刃。
为继承昙宗遗志,觉远受戒为僧,兼负武林统领。
唐大宗谕立僧兵,并立碑表彰众僧义勇。
自此,少林习武风盛,名传四海,威震四方。
这是一部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与一个为报父仇、出家学武的惊险故事掺杂在一起的优秀功夫片。
李连杰成功塑造出了觉远这样一位武功高强、匡扶正义的武僧形象,表达出了反对暴政、反对分裂、渴望统一的主题。
剧中的主要演员都由我国武术界的精英出任,全部真人真戏,不用弹床不用替身,拍摄都是一镜到底,不靠特技剪接,给人以真实遒劲之感,为功夫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
或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中国的电影史上会出现一个张鑫炎,出现一个李连杰,出现一部《少林寺》,《少林寺》注定要成为中国新旧武侠电影的分水岭。
历史有时很神秘,早了不好,晚了也不好,恰好就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出现了那个人物。
《少林寺》真的很古老,给我的感觉也很古老,从武打的时候演员们“哈哈哈、呀呀呀”的叫声就可以知道,这真的是武侠功夫片的雏形模式,是对武侠功夫片的一次探索。
而从镜头的掌握和拿捏来看,也基本上是一个长镜头从
头打到底,没有剪辑也没有渲染,连威亚钢索之类的道具也完全没有。
不过这样的功夫反而让我觉得更真实,现在的武侠功夫片里充斥的就是飞檐走壁或者气功内力,而这样实打实的真本事是越来越少见了,而像李连杰这样真正有武打底子的青年功夫明星也已屈指可数了(我想来想去除了吴京貌似就没有其他人了),不得不感叹如今中国影坛的功夫明星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时代了!
感叹过后再说说剧情,我觉得《少林寺》的剧情即使放到现在也依然不落俗套,讲的是战乱时期的少林寺危机和个人的英雄主义复仇,剧情较为轻松,情感相当细腻。
其中的搞笑桥段不少,少林众僧抓癞蛤蟆、吃狗肉、学挑水即使放到现在的电影里也会惹人捧腹,就不用说这些桥段在当年的中国会引起多少的轰动了!通过这些轻松的情节,不仅协调了整部影片的节奏,更是把少林寺和尚从一个制高点摆到了普通人的地位,更容易引起观众们的共鸣和喜爱,也就难怪李连杰当年靠着这部处女作红透大江南北了!而这部电影中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也尤为细腻和真诚,李连杰虽然横遭大难感受丧父之痛,但是他并不是一蹴而就成为一个大彻大悟之人,而是通过对他失去信心、急功近利、报仇失败、师傅被杀、寺院被围等多方面加以诠释,将一个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更有忠义气节。
经典就是经典,即使年代再早,设备再差,演技再普通,也掩盖不了一部好片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以及其对中国武侠功夫片作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