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在古代,自谦称谓通常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例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
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例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仅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例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例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例如XXX、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例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例如亡妻、亡弟。
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如:“故今具道所以,XXX或XXX也。
”(XXX《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XXX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XXX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XXX: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家族是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XXX、祖、父、自己、子、XXX、XXX、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再看古代的亲属称谓:父亲的父亲是祖父,父亲的母亲是祖母,祖父母的父母是曾祖父和曾祖母,XXX父母的父母是高祖父和高祖母。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必备文学知识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必备文学知识高中语文考试中,常出现一些与文化常识和文学知识相关的题目,以下是一些必备的文化常识和文学知识,供参考。
一、古代文化常识1.《孟子》:熟悉孟子的思想,并能分析和解读相关文段。
2.《庄子》:了解庄子的思想,并能归纳总结相关内容。
3.《论语》:掌握孔子的思想和言论,并能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4.儒家文化:了解儒家的思想体系、礼仪制度、科举制度等内容。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1.《红楼梦》:了解作者、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三、外国文学作品1.《哈姆雷特》:了解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四、古代文学名句和常见典故1.司马相如的《凤求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白居易的《长恨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苏轼的《赤壁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屈原的《离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五、文化名人及其作品1.李清照:了解她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如梦令》等。
2.杜甫:了解他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登高》等。
3.白居易:了解他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4.陆游:了解他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钗头凤·世情薄》等。
以上只是一部分必备的文化常识和文学知识,高中语文考试中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相关内容。
同时,建议高中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化和名人,提高对文化常识和文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文化常识的学习和积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与文化相关的知识和事件,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那么,高中语文常考的文化常识有哪些呢?本文将从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1. 历史常识历史常识在高中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传统。
例如,唐宋八大家、魏晋南北朝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作家等都是需要掌握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2. 哲学常识哲学常识也是高中语文考试的一部分。
需要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思想家。
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及其特点,还有著名的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等。
3.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高中语文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家及其代表作。
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是必须掌握的作品,同时还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传世价值。
4. 艺术常识艺术常识也是高中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如音乐、绘画、雕塑等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如李白、苏轼、杜甫、齐白石等,他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高中语文常考的文化常识涉及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常识,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拓宽视野。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常识的学习和积累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大全)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大全)面对复杂的语文知识点,学生可以整理在一块对比记忆,这样效果更好。
通过对比能知道自己哪里会、哪里不会,然后把不会的知识点再巩固一遍,这样记忆的效果更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语文常考文化常识【必修一】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9.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10.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11.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必修二】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3.《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4.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5.妾:旧时妇女谦卑地自称。
6.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2023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2023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汇总必修一《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风骚”《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

必修一到必修五语文文化常识一.官职1.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陈情表]2.郞中:秦汉时是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是尚书省的属官。
[陈情表]3.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藉,祭奠先圣先师,讲经,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陈情表]4.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鸿门宴]5.司马:州刺史的副官,实际上是闲职。
[琵琶行]6.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琵琶行]二.科举1.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陈情表]2.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
后也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陈情表]三.地理常识1.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鸿门宴]2.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鸿门宴]3.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游褒禅山记]4.河:黄河[鸿门宴]5.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滕王阁序]6.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滕王阁序]7.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滕王阁序]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阿房宫赋]9.四海:古代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后指全国各地。
[阿房宫赋]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孔雀东南飞]11。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孔雀东南飞]12.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孔雀东南飞]13.锦城:锦官城,即今四川成都。
[蜀道难]四.宗法礼俗.1.羽化登仙: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
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赤壁赋]2.无尽藏:佛教语,意谓包罗万有。
[赤壁赋]3.期功:在宗法制度中,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文化常识汇集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文化常识汇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在高中语文必修上,我们不仅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涉及到了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常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内容。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孝道、仁爱、中庸等价值观念。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了解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
2.佛教与道教佛教和道教是中国的两大传统宗教。
佛教强调人的解脱与世界的超越,注重修行和慈悲观念;道教则主张返璞归真,追求自然与自由。
在一些文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例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和孙悟空都与佛教有关。
3.四大名著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四大名著”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小说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4.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这些经典著作,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
5.中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早在唐朝时期,中国古代诗词就达到了巅峰,唐诗宋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时期。
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6.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了解这些习俗和背后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7.古代礼仪规范中国古代有非常严格的礼仪规范,例如古代宴会的席次、穿戴的礼仪、古代婚礼的程序等。
了解这些礼仪规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情节和细节。
高中文化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文化文学常识大全高中文化文学常识大全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高中文化文学常识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文化文学常识11、18世纪启蒙主义作家有英国的笛福、斯威夫莱、德国的歌德、席勒;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有英国的拜伦和雪莱、德国的的海涅、法国的雨果;3、19世纪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罗曼罗兰,英国的狄更斯、肖伯纳,挪威的易卜生,丹麦的安徒生,美国的惠特曼、马克吐温,俄国的普希金、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4、著名画家伦勃朗的国籍是?荷兰5、《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是谁?巴尔扎克6、、乌台诗案与哪一位诗人有关?苏东坡7、大千世界是什么的简称?三千大千世界8、京剧艺术中《捉放曹》中的陈宫在老生中属于:唱工老生9、梵高的死因是:自杀10、《红楼梦》中贾府四艳的排行顺序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11、笄礼是古代女子几岁成年的插笄仪式?15岁12、希腊神话中赫拉也就是罗马神话中的:朱诺13、现代汉语有几个方言区?714、澄观怀照一词出自:《二十四诗品》15、万里桥边女校书,琶琶花下闭门居指的是:薛涛16、《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17、传奇剧本《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18、《乡愁》是谁的诗作?余光中19、《论说文集》是一本世界名著,作者是谁?培根20、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泰山21、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是屈原22、十五弹箜篌,箜篌是拨弦乐器23、1930年以后,鲁迅没有参加的进步团体是中国共产党24、查尔斯。
卓别林是哪国著名喜剧电影艺术家?美国25、《浮生六记》的作者是谁?沈复26、印象派一词源出:莫奈《日出印象》27、李清照的丈夫是:赵明诚28、《浮生六记》的作者是谁:沈复29、孔雀舞的伴奏乐器是:象脚鼓30、《干校六记》的作者是:杨绛31、唐三彩的生产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1300年32、《西厢记》是谁的作品?王实甫33、朱自清的号是什么?秋实3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出自于谁的笔下?杜甫35、贝多芬的作品《献给爱丽斯》属于甚麽曲式结构?回旋曲式36、中国古代哪个学派的主张与绿色和平组织的思想相近?道家37、将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别林斯基38、《马伶传》的作者侯方域是:明末清初人39、1、2、3、4、5、6、7七个唱名的发明者来自:法国40、替罪羊一词从何而来?《旧约》41、《乐府诗集》的编者是?郭茂倩42、拟话本这种文学形式主要繁荣于:宋43、信天游是哪个地方的民歌的主要形式?陕北44、《吕氏春秋》的作者是?吕不韦45、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洵46、《游子吟》的作者是?孟郊4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写?杨玉环48、东汉后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是:《归田赋》49、鸳鸯蝴蝶派文学的主要刊物是:《礼拜六》5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选择题
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选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选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B.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选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C.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选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5.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关中:嘉峪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C.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选B.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6.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B.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C.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驾车的人。
D..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选C.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7、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楷书也叫“行书”“隶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B.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
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
C.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D.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选A.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8、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金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B.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C.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D.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选A.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B.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
字数多少无规定,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C.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D.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
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E.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
张贴时,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
选E.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10、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B.《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C.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D.古代女孩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女时代。
选D.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