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
超市商品管理分类方案

超市商品管理分类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超市商品管理分类方案,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超市内的商品,提升购物体验和销售效益。
通过合理的商品分类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可以为顾客提供便捷的购物环境,提高超市的效率和竞争力。
分类细则根据商品的性质、用途和需求,我们将商品分为以下几大类:1. 食品类:- 生鲜食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海鲜等。
- 饮料冲调:包括各类饮料、咖啡茶叶、果汁等。
- 粮油调味:包括大米面粉、食用油、调味品等。
- 糕点糖果:包括面包蛋糕、糖果巧克力等。
2. 日用品类:- 家庭清洁:包括清洁剂、洗衣液、纸巾等。
- 个人护理:包括洗发护发、沐浴用品、口腔护理等。
- 厨卫用品:包括锅具餐具、卫生用品、厨房用具等。
3. 家电数码类:- 大家电:包括电视、冰箱、洗衣机等。
- 小家电:包括电饭煲、电风扇、吸尘器等。
- 电子数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
4. 家居装饰类:- 家具家纺:包括床上用品、窗帘饰品、家具等。
- 室内装饰:包括墙画、摆件、灯具等。
5. 宠物用品类:- 狗狗用品:包括狗粮、狗窝、狗链等。
- 猫咪用品:包括猫粮、猫砂、猫抓板等。
- 小宠用品:包括鸟食、鱼缸、仓鼠笼等。
6. 美妆个护类:- 彩妆护肤:包括面膜、洁面乳、化妆品等。
- 美发造型:包括洗发水、护发素、发蜡等。
- 个人护理:包括香水、身体乳液、口红等。
管理流程为了有效管理超市商品,我们制定了以下管理流程:1. 采购与入库:- 根据商品分类,采购员负责与供应商联系订购商品。
- 仓库管理员负责接收货物,检查数量和质量,将商品入库。
2. 上架与陈列:- 货架管理员根据商品分类和销售情况,将商品上架并陈列整齐。
- 定期检查货架,确保商品摆放有序并及时补充缺货商品。
3. 价签和标识:- 每个商品应贴上价格标签和相关标识,以便顾客查看和比较。
- 定期检查和更新价签和标识,确保准确性和清晰度。
4. 货品调整和退货:- 负责库存管理的员工及时调整库存数量,确保商品供应充足。
超市经营商品、食品分类及存放管理制度

超市经营商品、食品分类及存放管理制度
1. 商品分类
1.1 商品分类原则:明确商品分类的原则,可以根据品类、生鲜程度、保质期等因素进行分类。
1.2 分类标准制定: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确保每个商品都能明确归属到相应的分类。
2. 食品分类
2.1 食品分类原则:明确食品分类的原则,可以根据食品种类、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因素进行分类。
2.2 分类标准制定:制定详细的食品分类标准,确保各类食品都能被正确分类。
3. 存放管理
3.1 存储设备规定:明确不同商品、食品的存储设备,确保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3.2 存储位置安排:规定每类商品、食品在仓库或货架上的存储位置,方便取放和管理。
4. 保质期管理
4.1 保质期标识:要求每个商品、食品都清晰标明保质期,以便及时取出或调整销售策略。
4.2 临近过期处理:建立商品、食品临近过期的监测机制,提前采取相应的促销或处理措施。
5. 库存监控与调整
5.1 库存监控系统:建立有效的库存监控系统,确保及时了解商品、食品的库存情况。
5.2 库存调整程序:明确库存调整的程序,包括报损、退货、清库等,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6. 定期清点与盘点
6.1 定期清点制度:制定商品、食品的定期清点制度,保证库存数据与实际一致。
6.2 定期盘点程序:建立商品、食品的定期盘点程序,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7. 超市陈列规范
7.1 陈列设计规范:制定超市陈列设计规范,提升商品、食品的吸引力和销售效果。
7.2 定期调整陈列:规定定期调整陈列的频率,确保陈列一直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超市商品管理规范

超市商品管理规范一、引言超市商品管理是指对超市内的商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商品陈列、库存管理、价格标示、商品检查等方面。
规范的商品管理能够提高超市的运营效率,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从而增加超市的销售额和利润。
二、商品陈列管理1. 商品分类和布局a. 根据商品的种类和特点,合理划分商品区域,如食品、饮料、日用品等。
b. 优先陈列畅销商品和高利润商品,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c. 商品陈列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顾客浏览和取货。
2. 商品陈列整齐a. 商品应按照标准摆放,保持整齐有序,避免堆放过高或过于拥挤。
b. 商品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灰尘和污渍。
3. 商品标签和价格标示a. 每个商品应有清晰可读的标签,标明商品名称、规格、产地、保质期等信息。
b. 商品的价格应明码标价,价格标签应粘贴在商品的显眼位置。
三、库存管理1. 进货管理a. 根据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合理制定进货计划,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
b.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的及时性和商品质量。
2. 库存盘点a.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b. 盘点过程中,要对商品的数量、质量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商品报损和退货a. 对于过期、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商品,要及时报损或退货。
b. 建立健全的退货和报损流程,确保退货和报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价格管理1. 定价策略a. 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成本考虑,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b. 对于促销活动,要制定明确的促销政策,确保价格标示准确无误。
2. 价格调整a. 对于价格调整,要及时更新价格标签,确保价格的准确性。
b. 价格调整应提前通知顾客,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五、商品检查1. 商品质量检查a. 对于食品和易腐商品,要定期检查保质期和存储条件,确保商品质量安全。
b. 对于其他商品,要检查商品的外观、包装和质量,确保商品无破损和污渍。
2. 商品安全检查a. 检查商品的防盗标签和防盗措施,确保商品安全。
超市商品分类及管理制度范文

超市商品分类及管理制度范文超市商品分类及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超市商品的分类及管理工作,提高商品陈列和销售效果,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超市商品分类及管理制度是指依照商品的种类和属性,将商品进行科学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便于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一系列制度。
第二章分类第三条超市商品按照不同的属性和种类进行分类,主要以日用品、食品、家居用品、电器、数码产品、服装鞋帽、家电、食品饮料等类别为主。
第四条日用品类包括洗护用品、清洁用品、个人护理用品等,应该放在易于消费者取得的地方,并应该按照品牌、功能等进行进一步细分。
第五条食品类应该分为生鲜食品、罐头食品、干货食品、速食食品、调味品等,生鲜食品应该要有好的保鲜措施和冷藏设备。
第六条家居用品类主要包括家具、厨具、卫浴用品等,应该按照功能和材质进行分类,方便消费者选择。
第七条电器类主要包括大家电和小家电两大类,大电器包括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小家电包括电饭煲、电饼铛等,应该放在专门的展示区域,并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和售后服务。
第八条数码产品应该分为手机、电脑、相机、音响等,按照品牌和功能进行分类。
第九条服装鞋帽类应该按照季节和性别进行分类,并在易于消费者选择的位置标注清楚。
第十条家电类应该分类为大家电和小家电两大类,同电器类区别不大。
第十一条食品饮料类应该按照功能、品牌、地域等进行细分,如酒类应该分为啤酒、白酒、红酒等。
第三章管理第十二条超市商品应该有专门的商品管理人员负责,进行商品分类、展示和调整工作。
第十三条商品分类应该要有明确的标识和陈列,如商品种类和价格的标签、商品分类的指示牌等。
第十四条商品陈列应该要有规划和有序,同类商品应该放在一起,易于消费者选择。
第十五条商品调整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陈列位置和分类,保持超市商品的新鲜度和多样性。
第十六条商品保质期管理是超市商品管理的重要环节,应该建立完善的保鲜措施和检验机制,及时清理过期产品。
如何有效进行超市品类管理

如何有效进行超市品类管理超市品类管理是提高超市运营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品类管理,可以帮助超市合理配置商品空间,优化库存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以下是有效进行超市品类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市场调研超市品类管理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可以通过顾客调查、风险跟踪、竞争对手分析等方式,收集市场信息,包括消费者购买习惯、喜好商品、消费趋势等。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掌握市场动态,为品类管理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二、商品分类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将商品进行合理分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品类结构。
可以根据商品属性、用途、消费者需求等因素进行分类,同时注重品类之间的互补性和差异化。
通过精细化分类,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销售效益。
三、库存管理超市品类管理需要做好库存管理,以避免货物积压和过度备货,提高资金利用效益。
可以通过合理的订货量控制、销售数据分析、季节性销售预测等方式,制定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
同时,建立完善的进货、补货和下架机制,及时调整商品供应量,确保货架上的商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四、商品陈列合理的商品陈列可以提高销售效益和顾客满意度。
超市应根据商品特点和销售情况,合理安排商品陈列位置,将畅销商品放在易发现和易购买的位置,同时注重店内布局和空间利用效率。
还可以通过定期更换陈列位置和展示方式,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提升购买欲望。
五、供应链管理超市品类管理需要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货源稳定和质量可靠。
可以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制定合理的进货计划和销售策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管理,提高供应商的服务水平。
六、销售数据分析超市品类管理需要根据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POS数据等营销工具,了解商品销售情况、顾客购买习惯等信息,对品类进行评估和调整。
同时,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销售预测和市场趋势分析,为品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超市商品分类陈列及陈列顺序案例

超市商品分类列及列顺序案例一、食品区干货商品分类及列方法1.冻品:一般冻品具体分为饺子、云吞、汤圆、点心(小笼包)、植物豆类(青豆、玉米粒)、冻肉禽丸类、冻海鲜食品,有时家庭装特价雪糕也可列在岛柜,在冻品列时一定要注意季节性,如在夏季我们须将雪糕放在岛柜两端,在秋冬节冻肉、冻鱼肉等火锅食品则放两端且与生鲜区相关连,元宵节、冬至须将汤圆列两端。
为方便顾客,散装水饺、汤圆、一般尽量靠近打称台位置列,且须放购物袋在旁边。
A、在夏季岛柜列顺序一般是下面顺序B、在冬季岛柜列顺序一般是下面顺序:2.冷藏保鲜食品:A、冷藏保鲜食品一般列在立柜中,保存温度为4℃,冷藏食品列的一个原则是生熟分开,归类明确,冷藏保藏食品一般分如下几列:保鲜糕点、保鲜肉肠、配菜、保鲜小食、酒酿、鲜奶制品。
3.杂粮、土特产A、杂粮、土特产的列位置应靠近粮油区与生鲜区;散装杂粮应尽量与包装杂粮靠近列。
B、散装干货一般具体分为豆类品(如红豆、绿豆、赤小豆、黄豆);散装米、面及米面制品(如蛋面、素面、米粉、药材、汤料、调味品、花椒、、八角)等。
4.调味品调味品包含调味汁(酱油、生抽、醋、蚝油等)、调味酱、调味粉、酱菜及腐乳等。
A、调味汁列在1.8米超市架是5层,1.5L至2.5L的家庭装生抽需列在底层,500列不能按品牌列,须按酱料用途、味道去列,(尽量能将品牌归在一起)。
5.罐头罐头分为鱼罐头,肉罐头,水果罐头等,一般将水果罐头(由于个体较大)列于底层与下层,鱼与肉类罐头分类列。
6.早餐冲调A、早餐冲调分为蜂蜜、果酱、八宝粥、龟苓膏、面包、蛋糕、糕点等,早餐冲调列位置应接近水奶等关联性商品;B、早餐冲调商品列时应注意将龟苓膏、八宝粥列在一组或相临近,蜂蜜、果酱一组,面包一组,面积小的店面可考虑八宝粥0.5组,龟苓膏0.5组,果酱、蜂蜜0.5组(列上层),面包列在下层(面包易乱,且经常空架,所以一般根据店面自身调节。
)7.咖啡冲调类A、咖啡冲调类、商品包括麦片、咖啡及咖啡伴侣及冲饮品。
超市商品ABC分类管理规范

商品ABC分类管理规范1.0 目的为明确规定公司商品ABC分类管理,以便各部门对各类商品定位、管理有清晰的意识,并在实际操作中认真执行,全面提升公司效益,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0适用范围公司采购部、各门店、财务部、配送中心、电脑部。
3.0 相关文件(无)4.0 名词解释商品ABC分类管理是根据商品对超市销售的贡献度及顾客对商品本身的需求度来对商品进行A、B、C类的分类管理,通过对A类商品的优先引进、优先订货、优先收货、优先陈列、优先结付,使A类商品产生更高的效益。
同时通过对C类商品的调整,逐步淘汰滞销商品,从而达到商品的优化组合。
在系统中,我们规定:每月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70%比例的商品为当月A类商品每月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20%比例的商品为当月B类商品每月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10%比例的商品为当月C类商品5.0 职责5.1 电脑部:负责每月25日打印当月ABC类商品报表,以便各部门能根据当月的ABC商品进行相应的管理5.2 采购部:根据ABC类商品报表,加大与A类商品供应商的谈判力度,争取更多的A类商品促销动,或争取A类商品更好的合作条件。
同时对C类商品进行分析和调整,并逐步淘汰连续4周无销售的C类商品5.3 营运部:各门店店长根据各门店的ABC类商品报表,调整商品的陈列和库存,确保A类商品都有较好的陈列,加大A类商品的订货量,确保A类商品的库存;同时C类商品的陈列和库存。
5.4 财务部:根据ABC类商品报表,优先对A类商品的供应商结款,并可采取优惠的结算措施。
同时慎重考虑对C类商品的供应商进行结付。
5.5 配送中心:根据ABC类商品报表,优先对A类商品收货、配货,同时检查C类商品的库存,并对采购部、财务部提出库存调整意见。
6.0 作业程序6.1 每月25日电脑部打印当月ABC类商品报表,包括:6.1.1交总经办、财务部、配送中心《超市每月A类商品明细表》《超市每月销售前100名商品明细表》《超市每月销售后100名商品明细表》6.1.2交各门店店长《各店每月A类商品明细表》《各店每月销售前100名商品明细表》《各店每月销售后100名商品明细表》6.1.3 交采购部《各部门每月A类商品明细表》《超市每月销售前100名商品明细表》《超市每月销售后100名商品明细表》6.2 每月26日至30日,采购部确认ABC商品品项6.2.1 确认各部门当月ABC商品分类6.2.2 分析上月ABC商品销售业绩情况,重点分析A类商品的销售、毛利、库存与周转次数6.2.3 根据A类商品排名及供应商支持力度,提出下月A类商品端架、堆头计划,提出A类商品促销计划6.2.4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C类商品调整方案,包括换货、退货、降价及其他促销方式6.3 每月3日前,营运、采购、财务、配送中心进行讨论,提出本月ABC商品执行方案6.3.1 确定当月A类商品端架、堆头陈列计划6.3.2 通过A类商品促销计划6.3.3 通过C类商品调整方案6.3.4 上月A类商品业绩检讨及C类商品调整方案总结6.3.5 上月ABC商品库存及结算总结及本月ABC类商品库存及结算执行注意事项6.4 每月3日至8日,各门店店长根据当月ABC类商品调整陈列6.4.1 确保A类商品陈列在较好的位置并有2-4个的排面6.4.2 对门店销售前100名商品要陈列在端架上或黄金陈列位置上不少于4个的排面6.5 每月3日至20日,采购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确定6.5.1 A类商品的促销活动及优惠政策6.5.2 C类商品的调整方案,包括退货、换货及降价处理等6.6 每月3日至次月2日,各门店店长、采购要重视A类商品的订货,确保有不少于3天的存货(生鲜商品除外),销售前100名商品严禁非供应商原因的缺货6.7 每月3日至次月2日,配送中心按照当月ABC类商品报表,优先对A类商品收货、配货,同时检查C类商品的库存,并对采购部、财务部提出库存调整意见6.8 每月5日至10日,采购部报上月A类商品优先结付供应商名单及C类商品延迟支付供应商名单6.9 财务部核对采购部提交的A、C类供应商名单,并根据核准后的供应商分类进行结付7.0 罚则7.1 电脑部未能按时提供ABC类商品相关报表的,罚款元7.2 采购部未能按时提交ABC类商品促销计划的,罚款元7.3 营运部各门店店长对门店销售前100名商品的陈列不能达到要求的,罚款元;7.4 由于门店(或采购)订货不及时或数量不足而造成的销售前100名商品的缺货,门店店长(或采购)罚款元7.5 配送中心对A类商品供应商没有优先收货的而造成损失的,罚款元7.6 财务部对C类商品供应商没有慎重付款而造成损失的,罚款元。
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

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一、商品分类标准1. 按照商品属性分类(1)食品类:包括生鲜、熟食、零食、饮料、粮油等。
(2)家居用品类:包括厨房用品、家纺、个人护理、清洁用品等。
(3)服装鞋帽类:包括男装、女装、童装、鞋帽、箱包等。
(4)电子产品类:包括手机、电脑、家电、数码配件等。
(5)文具办公用品类:包括文具、办公用品、体育用品等。
2. 按照商品用途分类(1)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洗发水等。
(2)节日礼品:如月饼、粽子、年货等。
(3)季节性商品:如夏季的防晒霜、冬季的保暖内衣等。
3. 按照商品品牌分类(1)国内品牌:如华为、美的、蒙牛等。
(2)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宝洁、苹果等。
二、商品管理方法1. 商品陈列管理(1)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商品新鲜度。
(2)根据商品属性和用途进行合理分区,方便顾客选购。
(3)采用有吸引力的陈列方式,提高商品展示效果。
2. 商品库存管理(1)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根据销售情况,合理调整库存,避免积压和断货。
(3)对滞销商品进行促销,提高库存周转率。
3. 商品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商品验收制度,确保进货商品质量。
(2)加强商品在库养护,防止商品损坏、变质。
(3)定期对商品进行抽检,确保销售商品质量。
4. 商品价格管理(1)制定合理的商品定价策略,确保价格竞争力。
(2)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商品价格。
(3)对促销商品进行价格优惠,吸引顾客购买。
5. 商品促销管理(1)策划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提高商品销售额。
(2)合理分配促销资源,确保促销效果最大化。
(3)评估促销活动效果,不断优化促销策略。
三、商品分类细化与优化1. 细分市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1)针对不同年龄层、性别、消费能力的顾客,对商品进行更精细的分类。
(2)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提供专门的商品分类。
2. 跨界融合,创新商品分类(1)结合时尚潮流,推出跨界商品组合,如运动与时尚结合的服装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
超市的商品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所有商品的特性又不尽相同,保存条件、贩卖方式、运输方法、处理技术、陈列要领也各有不同。
对品种繁多的商品进行分类,是超市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它有助于将商品分门别类进行采购、配送、销售、库存、核算,并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超市公司可以在商品分类基础上,根据目标顾客的需要,选择并形成有特色的商品组合,体现自身的个性化经营。
超市的商品分类
一般来讲,超市的商品划分成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和单品四个层次。
1.大分类是超市最粗线条的分类。
通常按商品的特性来划分,如水产品、畜产品、果蔬、日配加工食品、一般食品、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等。
大分类的划分最好不要超过10种,这样比较容易管理。
2.中分类是大分类中细分出来的类别,分类标准有三种:
(1)按照商品功能与用途划分。
在日配品这个大分类下,就可以分出牛奶、豆制品、冷冻食品等中分类;
(2)按照制造方法划分,如在畜产品这个大分类下,可以细分熟肉制品的中分类,包括香肠、火腿、熏肉、腊肉等,它们的功能和用途不尽相同,但在制造方法上却很近似。
(3)按照商品的产地来划分,如家用电器这个大分类下,可以分成进口家电与国产家电的中分类。
3.小分类是中分类中进一步细分出来的类别,主要分类的标准有:
(1)按照功能用途划分,如在畜产品大分类中,猪肉中分类下,
可进一步细分出排骨、里脊肉、肉馅、棒骨等小分类。
(2)按照规格包装划分,如在一般食品大分类中,饮料中分类下,可以进一步细分出瓶装饮料、听装饮料、盒装饮料等小分类。
(3)按照商品的成分划分,如在日用百货大分类中,水杯中分类下,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不锈钢水杯、瓷水杯、木水杯、玻璃水杯等小分类。
(4)按照商品口味划分,如在糖果饼干大分类中,饼干中分类下,可以进一步细分出咸味饼干、甜味饼干、果味饼干等小分类。
4.单品是商品分类中不能进一步细分的、完整独立的商品品项。
如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生产的“400毫升飘柔洗发水”、“200毫升沙宣洗发水”、“750毫升潘婷洗发水”就是三个不同单品。
超市的商品管理
超市经营的商品品种必须是目标消费者可能购买的。
商品结构的宽度和深度以及产品的质量共同组成商品的结构。
大型超市从食品、药品、日用品、玩具、衣物、运动器材直至家电一应俱全,娱乐、餐饮、修理等服务也应有尽有,鼓励消费者一次性完全购物。
在上海,华联、联华、农工商等超市是设在居民区内中小型超市,而经营商品的宽度及深度又比便利店宽且深,主要满足居民区内普通家庭的日常消费需求。
超市企业商品管理的思路应该是:先以单品管理为基础,然后从单品中强化20%主力商品的管理,从20%主力商品中强化出商品群管理战略,最后统一实施整体组合的品类管理。
1.单品管理
单品管理是指以每一个商品品项为单位进行的管理,强调每一个单品的成本管理,销售业绩管理。
单品管理是连锁超市公司商品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在超市公司商品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单品是超市公司商品经营的基本单位,各商品群是由一个个单品组合而成的,离开单品的商品群管理是不存在的,单品管理是商品群管理的基础。
(2)单品管理保证了超市每一种商品采购、销售、库存各环节
有机结合,为商品的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的有序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单品管理增强了超市公司对于品牌供应商的控制力,从而保证稳定、丰厚的利润来源。
2.商品群管理
商品群是商品经营分类上的一个概念,它是卖场中按一定关系集合多个商品品项而形成的经营单位或经营区域。
超市卖场经营众多商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组合,形成不同类别的商品群,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各种商品群在卖场销售业绩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主力商品群、辅助性商品群、附属性商品群和刺激性商品群。
(1)主力商品群是超市经营的重点商品,它在商品结构中仅有20%的比例,却创造整个卖场80%的销售业绩,是超市的畅销商品,季节性和差异性明显。
强化管理、保证这20%的商品发挥主力商品应有的作用,是超市公司商品管理的重中之重。
(2)辅助性商品群是主力商品群的补充,多为常备日用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