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2018-2019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1.5分)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的著名远古人类代表,研究他们的生产生活主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古代诗歌C.学者推断D.考古挖掘2.(1.5分)如图是《河姆渡遗址》邮票,展示了我国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1.5分)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
殷墟遗址属于()A.夏朝遗址B.商朝遗址C.春秋遗址D.战国遗址4.(1.5分)西周初年出现了鲁、宋、燕、卫等诸侯国,这体现了()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世袭制5.(1.5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其最有力的证据是()A.B.C.D.6.(1.5分)司母戊鼎是存世的中国青铜时代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青铜器。
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
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1.5分)天子死后,王室还要向诸侯乞讨丧葬费,王室控制的土地还不及中等诸侯国,这种现象发生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8.(1.5分)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C.当时以牛肉为主要食物D.孔子的这两位弟子属牛9.(1.5分)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①孔子反对苛政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④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背景本文档旨在分析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以了解学生的表现和探索可能的改进措施。
数据收集与样本我们收集了七年级所有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数据。
样本总共包括了200名学生。
成绩分布下面是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 优秀(90分及以上):40名学生- 良好(80分-89分):70名学生- 中等(70分-79分):60名学生- 及格(60分-69分):25名学生- 不及格(60分以下):5名学生性别差异我们对男女学生的成绩进行了比较。
结果如下:- 男生:- 优秀:20名学生- 良好:30名学生- 中等:40名学生- 及格:15名学生- 不及格:5名学生- 女生:- 优秀:20名学生- 良好:40名学生- 中等:20名学生- 及格:10名学生- 不及格:0名学生从以上数据可以观察到,在各个成绩级别上,女生的表现普遍优于男生。
科目成绩我们还对各科目的成绩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数学:- 优秀:25名学生- 良好:55名学生- 中等:40名学生- 及格:20名学生- 不及格:0名学生- 英语:- 优秀:30名学生- 良好:60名学生- 中等:35名学生- 及格:15名学生- 不及格:0名学生- 语文:- 优秀:20名学生- 良好:35名学生- 中等:55名学生- 及格:30名学生- 不及格:5名学生从以上数据可以观察到,语文科目的成绩表现较为平均,而数学和英语科目的成绩则相对较好。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总体而言,七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表现良好,大多数学生达到了及格及以上的水平。
2. 女生在各个成绩级别上的表现普遍优于男生。
3. 数学和英语科目的成绩较为突出,而语文科目的成绩相对较为平均。
4. 针对不及格学生,需要采取相应的辅导措施,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建议:1. 加强男生的研究辅导,以提高他们的成绩水平。
2. 继续加强数学和英语科目的教学质量,同时关注语文科目的教学平衡。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篇一」本次考试我们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试卷,试卷还是很符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的,不管是从试卷的难易程度,还是从试卷的适应范围,还是切合中考题型等方面,都是质量不错的,既能检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太难而丧失学习兴趣。
但本次考试的历史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重点,感觉整体很好,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试卷:一、历史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全校参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材料题中22题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的思想家是谁?他是那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题变相考查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
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
第21题分封制在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导致写不出完整通顺的答案。
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
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二、改进建议: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认真备好一堂课。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总结(5篇)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总结虽说这一次的书写加分并不会加,可是,我还是感觉应该反思。
卷子的第一面,我写的是比较干净整齐的,可是到了后面,便净是划的,书写不是很强。
因为当时在考试前,老师就说过,我们一定要细心,一定要反复读过许多遍题,才开始答题,因为我们要用碳素笔答题,答错了就还得划。
当时,我也是没有听进去的,所以在考试的时候,一道解决问题时,我没有好好读题,把这个圆锥算成了圆柱,带着圆柱算出了结果。
可我检查时,才发现不对劲,应该是一个圆锥,于是我把算式划了,又在角落里写出了算式。
这道题老师是给我算对了,可是因为我的不细心,所以我未能加上书写分。
唉!这也是我数学期末考试最大的失误吧。
一道判断题,令我很难忘。
这道题是:买一送一就是打五折。
我当时就感觉眼前有了一片雾,到底(√)还是(____)啊!最后,我犹犹豫豫的打上了(√),我只能选这个了。
考完后,我和李可馨还在那里一直讨论,究竟是对还是错。
李可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因为她认为是错的,我也有点怀疑了。
后来又听朱博洋说应该是相当于。
我当时内心忐忑不安,但是问了问老师,老师说:“当然是对的了,我们讲过啊!”我一想,也是啊,老师不就是讲过吗。
当时,我就是没有认真的思考啊!虽说我考试考的很好,可是我在考场的表现并不是很好的。
当检查了____分钟后,我就无心检查了,在那里写了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东西。
可是老天还是看我语文考得太差,给了我____分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总结(二)时间就像那无情的流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期末考试终于都结束了,据我的严密且精细的估计,此次期末大考考得应该不会如自己所愿。
如果说我是地球,那么“数学”这个生物就“濒临灭绝”了。
数学是我的最弱项,次次大考,次次数学最差,次次被数学拉得一坠千里。
现在一听到数学我就浑身“过敏”。
所以这次的数学期末考数学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其他的`学科的期末考试我也不想再多谈些什么了,总的来说,此次考试之所以考得不太理想,总结原因如下:1、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背景这份文档分析了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的成绩情况。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们在历史学科上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考试成绩数据来自七年级全体学生参加的历史期末考试。
考试采用了多种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每个学生的得分通过加权计算得出,以反映他们对不同题型的掌握情况。
考试成绩分析总体成绩分布以下是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成绩的总体分布情况:观察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80分以上,其中35%的学生得分在80-89之间,20%的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
另外,有5%的学生没有及格,得分在0-59之间。
题型分析考试包含了不同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对各题型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们在不同方面的掌握情况。
选择题选择题占据了历史期末考试的一部分,以下是选择题的得分情况分布:上表显示,40%的学生在选择题中得分高于90分,55%的学生得分在70-89之间,只有5%的学生得分在0-69之间。
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选择题上有很好的掌握能力。
填空题和简答题除了选择题外,历史期末考试还包含了填空题和简答题。
以下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得分情况分布:观察上表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填空题和简答题中得分高于80分,50%的学生得分在60-79之间,20%的学生得分在0-59之间。
这表明填空题和简答题是学生们相对掌握较为一般的题型。
结论通过对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上表现良好,成绩集中在80分以上。
2. 选择题是学生们表现较好的题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
3. 填空题和简答题是学生们相对掌握一般的题型,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
这份分析结果为今后的历史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掌握情况提供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联盟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联盟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如石铲、石刀等工具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决定他们种植粟的根本因素()()A. 劳动工具B. 劳动技术C. 饮食习惯D. 自然条件2.某同学参观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文化遗址,在这里他看到了碳化稻谷和复原的干栏式房屋。
他参观的是图中()处。
A. AB. BC. CD. D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由此推断,原始人类最需要的应是()A. 制造工具B. 住在山洞里C. 种植水稻D. 过群居生活4.战国时期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的是()A. 墨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5.如图显示了商朝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件文物是()A. 四羊方尊B. 司母戊鼎C. 象尊D. 毛公鼎6.以下是某同学选取的课本中的四个成语典故,请帮助他按照相关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正确的排列()①草木皆兵②三顾茅庐③问鼎中原④纸上谈兵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④①②③D. ③④②①7.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
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康乾盛世8.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A. 周武王B. 秦始皇C. 汉文帝D. 汉武帝9.为了巩固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为()A. 严刑峻法B. 休养生息C. 以商为本D. 大兴土木10.“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政策A. 秦始皇B. 秦穆公C. 秦孝公D. 齐桓公11.“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这首诗描述的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澶州之战12.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当时的台湾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成绩统计(保留一位小数)1.成绩统计表2.分数段统计表(人)二、检测成绩分析说明这次七年级历史学科考试总人数为632人,平均分75.3分,及格率70%,优良率33%。
从分数段看,成绩主要集中于60~79 之间,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法(一)学生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概念把握不准确历史概念的认知是历史学习的入门基础,历史的长河正是由一个个历史概念组合衔接而成。
历史概念是区分历史史实和现象的重要依据,如果对历史概念的认知含糊不清,就会影响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判断和历史脉络的把握。
2 .历史思维能力、捕捉材料信息能力和归纳能力弱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往往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题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不懂的提炼有用信息,归纳能力差的话,答题就会杂乱无章,找不到答题要点。
初中学生在材料分析题部分大多失分比较严重,逻辑思维能力差,一方面是年龄阶段有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平时训练太少,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所致。
3.没有构建知识体系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语数政地等多学科、多门类、多领域的知识,综合性较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构建体系的过程。
无论是前后知识点间的纵向联系,还是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横向联系,再或是学科之间的综合应用,都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
比如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政治思想的认知,与历史学科都是紧密联系的,这些学科知识的欠缺也会对历史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历史材料分析中往往就会引用一些文言文史料,七年级学生文言文知识积累少,阅读能力较弱,由此很难读懂材料内容,与历史史事联系起来,造成理解困难。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非常关键,如果能准确抓住问题的要点,做题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把握不清问题的关键,势必会与答案擦肩而过甚至是背道而驰,或者是不知所云,乱答一通。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后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后分析一、考试概况本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总体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水平,学生们在各科目中都有一定的表现。
然而,从考试情况来看,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考试成绩分析1. 成绩分布从整体成绩分布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中等水平,高分段和低分段学生相对较少。
这表明学生们在学科知识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
2. 科目分析在各科目中,语文、数学和英语是主科,也是考试的重点。
从成绩来看,语文成绩普遍较好,学生们在阅读理解和作文方面表现良好。
数学成绩表现相对平稳,但也有部分学生出现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情况。
英语成绩整体表现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词汇运用和语法结构上。
三、问题与反思1. 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如数学公式运用不熟练、英语词汇量不足等。
这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关,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巩固。
2. 学科思维能力欠缺在考试中,一些学生表现出学科思维能力欠缺的问题,如分析问题不够深入、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等。
这与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关,需要加强学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建议与对策1. 加强基础知识训练针对学生们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巩固,加强公式、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练习。
2. 培养学科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重课堂听讲和笔记记录。
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加强自我管理和发展个性特长学生们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和发展个性特长,注重自我反思和总结,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弥补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2018-2019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一、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20个班,平均55.4分,在全区居第四,较期中考试有较大进步。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增强。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读图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复习不到位。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扎实,没有真正地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三、知识点得分情况
四、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