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答案】D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战国时期的变法D. 秦朝的建立【答案】C4.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5. 下列哪个战争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A. 淝水之战B. 巨鹿之战C. 楚汉战争D. 官渡之战【答案】C二、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由______建立的。
【答案】嬴政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答案】郡国3. 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是______。
【答案】刘邦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筑万里长城,推行法治,强化国家机器等。
2. 请简要介绍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答案】汉武帝时期,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太学,选拔人才,推广儒学,统一思想;开辟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流;征服南越、东胡、朝鲜等,拓展疆域。
四、论述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
【答案】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
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在于:一是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三是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经验教训,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8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共8套NO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都到殷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A、结成部落联盟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
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
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要发展林业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
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伤寒杂病论》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见下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是?A. 汉武帝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明成祖答案:A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夷陵之战D. 淝水之战答案:B4. 隋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 唐B. 宋C. 元D. 明答案:A5. 以下哪个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渊B. 李世民C. 李隆基D. 李亨答案:A二、判断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汉朝。
(×)答案:×2.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创立的。
(√)答案:√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答案:×4. 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答案:√5. 诗仙指的是杜甫。
(×)答案:×三、填空题1. 春秋时期,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的思想家是_______。
答案:墨子2.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贫富差距悬殊3.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_。
答案:长安4. 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
答案:赵匡胤5. 明朝的都城是_______。
答案:北京四、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答案:略2. 请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略3. 请简述宋代的科技发展。
答案:略4. 请简述明朝的永乐盛世。
答案:略5. 请简述清朝的康乾盛世。
答案:略五、应用题1. 请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
答案:略2. 请分析唐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略3. 请分析宋朝的商业发展及其影响。
答案:略4. 请分析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影响。
答案:略5. 请分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略六、分析题1. 请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七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历史【含答案】

七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历史【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造纸术3.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哪场战役?A. 官渡之战B. 淝水之战C. 巨鹿之战D. 长平之战4. 以下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A. 后梁B. 后周C. 前蜀D. 南唐5. 丝绸之路起点是哪个城市?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杭州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
(√/×)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
(√/×)4.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5. 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开始于____朝。
2. “三国演义”中的“三足鼎立”指的是魏、蜀、____。
3. 北宋时期,中国的首都迁移到了____。
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____。
5. 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家郑和,他的船队被称为“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请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
3.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4. 请简述明朝的“靖难之役”。
5. 请简述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你是唐朝的皇帝,你会如何处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2. 如果你生活在宋朝,你会如何参与到海外贸易中?3. 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你会如何应对倭寇的侵扰?4. 如果你生活在清朝,你会如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5. 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学家,你会如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对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七年级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3、金朝统治末年,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血腥的权力斗争,腐蚀着政权的大厦,外部面对着强劲的____旋风,它的灭亡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______”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契丹 B、女真 C、匈奴 D、蒙古
A、战争场面激烈
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
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
D、火药威力巨大
19、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万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瓦舍”的出现
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20、它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它”是( )
(2)材料二中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1分)请你结合实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各一例即可)(4分)这则材料说明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材料三
(3)图一使用了哪一种印刷术?(1分)图二中的人物是谁?(1分)
3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原因。(4分)
材料三:“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先生
(3)材料三中所说他“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最远到达的“天地”是哪里?(2分)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元谋人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首页。
其主要原因是A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唯一的一处古人类遗址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D元谋人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2、一位游客在参观了某原始居民博物馆后写道:“他们把粟的种子,装在一个个地瓜状的陶瓶里,10多公分长,7、8公分胸径,极像现代瓶口向下倒放的玻璃瓶子。
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用兽骨制作的两只鱼钩,形状和我们现在用的基本一样,勾尖有倒刺,可能比我们用的稍大些。
”这位游客参观的是A半坡人博物馆 B河姆渡人博物馆 C北京人博物馆 D元谋人博物馆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 B 海洋文明 C 神话传说 D 游牧文明4、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A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D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5、我国奴隶制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A夏朝、西周、商朝B西周、商朝、夏朝C商朝、夏朝、西周 D 夏朝、商朝、西周6、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
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
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8、下图文物(商鞅铜方量)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A修建都江堰 B秦统一中国C长平之战 D商鞅变法9、“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
古人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
若要深入研究这种思想,你要查阅A《诗经》B《论语》C《道德经》D《韩非子》10、秦始皇时期作为通行文字颁行全国使用的文字是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11、“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一、选择题1.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曾孕育着早期人类,下列关于我国早期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B.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我国的云南。
C.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并会保存火种,从而改善了生活条件。
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并且会制作装饰品。
2.下列图片中,反映了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D.山顶洞人已经掌①栽培稻谷遗存②半地穴式房屋③干栏式房屋④司(后)母戊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3.“舜XXX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下列事件能够说明“春秋战国乱悠悠”的是①城濮之战②XXX治水③桂林之战④牧野之战⑤马陵之战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4.约公元前2070年,XXX建立夏王朝。
下列关于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XXX.公元前20世纪上半期C.公元前21世纪上半期B.公元前20世纪下半期D.公元前21世纪下半期5.有关下列两幅图片中青铜器的表述,不精确的是A.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主要用于祭祀C.都是西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D.采用“泥范铸造法”制作6.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XXXXXX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XXX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重耳传奇》相关的历史背景A.周王室衰微XXX.老子XXXB.诸侯争霸B.XXXB.春秋时期C.社会动荡C.XXXC.战国时期D.统一六国D.XXXD.夏朝7.提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家是8.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发生在()9.《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C.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0.XXX进入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一、慧眼识珠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请在括号内填写最早人类的名称:(B)蓝田人,(A)北京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
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传说中,XXX和XXX是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的领地在(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晚500年)。
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B)XXX,(A)文王,(C)盘庚,(D)纣。
6.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B)公元前221年。
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B)西周。
8.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B)四羊方尊。
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C)甲骨文,(A)《史记》,(B)《资治通鉴》,(D)铭文。
10.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D)秦国。
11.“XXX扫六合,虎视XXX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里指的是(D)秦完成统一,(A)XXX、吴广起义,(B)楚汉战争,(C)长平之战。
12.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B)XXX,(A)XXX,(C)XXX,(D)XXX。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D)夏朝,(C)商朝,(B)西周,(A)战国。
1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D)汉朝,(A)春秋,(B)战国,(C)秦朝。
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XXX,(A)老子,(C)XXX,(D)XXX。
16.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B)商朝,(A)夏朝,(C)西周,(D)春秋。
17.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A)XXX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B)诸侯必须服从XXX的命令,带兵随从XXX作战,(C)诸侯要向XXX纳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将下列我国境内的发现的原始人类,按距今时间的远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山顶洞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2、懂的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⑤半坡人A①②B①②③C③④⑤D④⑤
3、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A使用磨制石器B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C饲养家畜D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4、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炎帝、黄帝结成联盟B禅让制的实行
C禹建立夏朝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5、下列制度在西周实行的是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奴隶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从夏商两代的灭亡中,我们可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强国力
7、齐桓公建立霸权的主要方式是
A管仲改革B尊王攘夷C组织会盟D通过战争8、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B召集诸侯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能力D齐国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9、战国七雄中,其领土主要在山东境内的是
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
10、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对诸侯国发展的趋势叙述不正确的是A数量越来越多B由分裂到统一C数量由多到少D由弱到强11、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子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
A孔子的弟子主张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
C当时牛耕是财富的象征D以农为本的思想基本确立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
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14、下列文字的继承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金文-竹帛书-大篆―小篆-隶书
B大篆-金文-竹帛书―隶书-小篆
C竹帛书-大篆-金文―小篆-隶书
D金文-大篆-竹帛书―小篆-隶书
1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制D主张放宽刑罚、轻徭薄赋
16、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与下列哪些生产因素密切相关?①铁农具②石器③青铜器④牛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使用青铜工具B使用磨制石器
C重视使用肥料D铁农具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8、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和哪一家的思想主张最为为接近?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19、最后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军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20、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A秦朝的暴政B陈胜吴广起义C秦朝赋税沉重D项羽、刘邦起义
21、决定秦王朝成与败的两次战役是
①城濮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夺取河套之战④巨鹿之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2、下列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
B分裂混战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冖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的“卫鞅”是谁?“孝公”是指哪国国君?
(2)这次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其中核心内容是什么?
(3)这次变法对这个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4)这一时期,各国的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1)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
(2)当时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道家、法家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3)儒家、道家、法家中,哪家的思想更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6、秦始皇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建立了对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局面。
因此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自上自古以来如何评价秦始皇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各意见:一是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二是认为秦始皇过大于功;三是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
请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天添资源网原文地址:/news1/Question9/Question7/201006/7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