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委 托 ,承 担 本 专 业 地 方 标 准 和 企 业 标 准 的 制 订 、 审查 、 宣讲 与 咨询 等技 术服务 工作 。
二 、农业机 械化标 准界定
此 外 主 要 介 绍 全 国农 业 机 械 标 准 化 技 术 委 员会 农 业机 械
化 分 技 术 委 员 会 ( A /C 0 / S CT 2 1 S 2 ( C ) 以下简 称 “ 国农 机标 全
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 睛况
农业部 农业机 械试验 鉴 定总站 口宋 英 曲桂 宝


农 业 机械 化标 准 工 作
机构
行业标 准 的 宣贯 、解 释工 作 , 收 集 标 准 执 行 过 程 中的 反 馈 意
见;
面 向 社 会 开 展 本 专 业标 准 化 工 作 ,接 受 有 关 省 、 市和 企 业 的
农业机 械化 是在农 业生产 中运 用先进适用 的农业机械 和 技 术 ,改善 农 业生产 经 营 条件 ,
不 断提 高 农 业 生产 的技 术水 平 、 经 济 效 益 和 生 态 效 益 的过 程 。
7参 与强制 性 国家标 准 的对 . 外 通 报 、咨 询 和 国 外 技 术 法 规 的跟踪及 评议工 作 ; 8建 立和 管理 国家 、行业标 . 准 立 项 、起 草 、 征 求 意 见 、技 术 审查 、报批等 工作档 案 ; 9 向国家 标准 化管 理 委 员会 . 和 有 关 行 政 主 管部 门提 出本 专 业标 准 化成果 奖励项 目建议 ; 1. 国务 院 有 关 行 政 主 管 0受 部 门委 托 ,承 担 本 专 业 引进 项 目的标 准 化 审 查 工 作 ,提 出标 准 化水平分 析报 告 ; 1 . 担 国 家标 准 化 管理 委 1承 员会 和 农 业部 委 托 的 与农 业机 械 化 专 业 标 准 化 相 关 的其 他 工

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10页精选文档

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10页精选文档

附件: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9-2019)(征求意见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9-2019)》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提出了2019-2019年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主要措施。

一、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标准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技术支撑。

做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对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保障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效益,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农业机械化标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制修订农业机械化标准190多项。

农业机械化标准范围向重点机具、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拓展,农机鉴定、监理、推广、维修等领域的标准得到不同程度加强。

目前现行农业机械化国家标准8项、农业行业标准205项、地方标准若干项,正在制修订的农业机械化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52项,以农业行业标准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起步晚、投入不足、基础性研究薄弱等原因,农业机械化标准协调配套性不强,应用率不高,有些领域、环节的标准尚属空白,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

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新形势、新任务对农业机械化标准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农业机械化标准是在总结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原理制定的,是现代机械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具有科学、统一、规范的特点。

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是促进农机推广应用,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农机安全作业和运行的技术依据,是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技术支撑。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继续进行武清、宝坻两个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的建设。

在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开展农业装备结构调整优化试点示范,通过合理确定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及比例、建立完善农机报废更新制度等政策引导措施,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合理优化配置。

协调推进示范区各领域机械化生产,示范推广一批新技术、新装备,在全市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深入开展安全监理装备提升及监理“上门服务”示范,完善示范区应急管理机制。

开展县级农机化技术推广和安全监理设施设备建设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

要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天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基地,建立一批市级和区县级综合性或专项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

二、实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工程开展机械化深松整地、激光平地、玉米收获机械化、水稻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高效环保植保机械化等农机化重点推进项目。

开展机械化深松整地、激光平地作业补贴项目,促进机械化深松整地、激光平地技术大面积实施;对玉米收获机、水稻插秧机、水稻收割机、设施农业机具、高效环保植保机械实施叠加补贴政策,大幅度提升相关机具保有量;组织农机生产企业示范推广重点推进的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着力解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问题。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切实贯彻创新引领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实施6大领域25项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项目。

在粮食与经济作物方面,重点围绕种子处理、幼苗移栽、高效植保、精细栽培、产地烘干、智能装备等开展7项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项目;在设施农业方面,围绕园艺配套技术与设备、日光温室结构与材料、蔬菜集约化育苗与嫁接、大棚旋耕整地、洁净蔬菜等开展10项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项目;在畜牧水产养殖业方面,围绕畜禽养殖环境治理、病害防治和水产养殖增氧、清淤、水质改良和起捕技术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项目;在特色农业和林果业方面,围绕育苗、播种、移栽、剪枝、高效植保、残枝处理开展技术集成创新项目;在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农村能源开发方面,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棉田残膜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开展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

2023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本

2023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本

2023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本【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2023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建设示范区内的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全程机械化,包括土地准备、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

2. 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 推广示范区内的农业机械化经验和模式,引导周边地区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

4. 建设示范区内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提供机械设备维修、技术培训等服务。

二、项目内容与重点1. 设立示范区在适宜条件的地区选取一定规模的农田作为示范区,确保土地资源供给和项目的可行性。

同时,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

2. 提供农机设备通过引进和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为示范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农机设备,包括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农药施药机械、收获机械等。

同时,鼓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共享农机设备。

3. 推广机械化技术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和示范操演,向示范区农民传授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技术,培养一支专业的机械化服务队伍。

同时,举办农业机械化技术研讨会,推广先进的机械化技术和经验。

4. 建设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在示范区内建设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提供机械设备维修、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服务中心应配备齐全的维修设备和技术人员,确保机械设备的及时维修和功能保障。

三、项目推进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设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2. 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示范区购置农机设备、建设服务中心等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3. 加强技术支持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范文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范文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范文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一、项目背景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中之重。

在农业生产中,农机设施的运用程度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建立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二、目标及目标1. 目标:建立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服务农民增收。

2. 具体目标:- 提供全面、专业、高效的农机服务,满足农民需求;- 建设农机服务网络,覆盖全县所有农村地区;- 提升农机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提高农民培训水平,提升农民技能。

三、工作方案1. 建设农机服务中心:在县城和各乡镇建设农机服务中心,配备各类农机设备。

农机服务中心将作为农机设备的存放、维修、维保和培训基地,为周边农村提供全面的农机服务。

第1页/共5页2. 购置农机设备: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需求,购置各类农机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

确保农民使用的农机设备种类齐全,性能稳定,提高农机服务的可靠性和效率。

3. 建设农机服务网络:将农机服务中心与各乡镇农业服务站、农村合作社、农田基地等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农机服务网络。

通过网络化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农机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效率。

4. 建立农机服务标准:制定农机服务标准,明确农机服务的内容和要求。

包括农机设备的技术指标、使用标准、维修和维护标准等。

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农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5. 开展培训工作:组织农民开展农机操作和维修培训,提高农民的农机操作技能和维修能力。

同时,推广农机使用技术和方法,将先进的农机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6. 加强技术支持:与农业科研院所、大学农学专业进行合作,开展农机技术研究和应用。

推广先进的农机技术和设备,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解决农民在农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优化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实施方案

优化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实施方案

优化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实施方案优化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突破口,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存在着农机数量不足、农机作业率低、农机质量不高、农民对农机使用及维修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来优化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目标设定1.提高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农村农业机械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提升农机作业率,使农机每年的作业时间达到1800小时以上。

3.提高农机质量和性能,推动农机更新换代。

4.加强农民对农机使用及维修能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水平。

三、具体措施1.加强农村农机装备建设(1)鼓励和支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政府的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

(2)加强农村农机经营主体的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

(3)增加农村农机库存量,提供农机的租赁和维修服务。

2.推广农机作业合作模式(1)组建农机合作社,集中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

(2)鼓励农民之间开展合作社作业,互助互利,共享农机资源。

(3)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提高合作社的发展和运行水平。

3.加强农机质量和性能的改进(1)加大科研力度,在农机设计和制造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2)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严格执行农机质量标准。

4.加强农民农机使用和维修能力的培训(1)完善农村农机技术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水平。

(2)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农民所需的培训课程。

(3)加强对农民农机使用和维修技术的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四、推广和评估1.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向农民宣传农机化的好处和意义,提高他们的认知和接受度。

2.加强对农机推广和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

3.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完善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实施方案。

刍议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及措施

刍议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及措施

N o n g y e j i x i e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和应用率的提高,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放在重要的日程上来抓。

加强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可以为农机安全生产、提高农机生产效率提供切实保证,更是农业机械保持良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的需要。

本文针对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及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的目标1、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标准化应按照农业机械管理对基础设施的需要,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一个标准高、规模较大的农业机械管理和存放场,使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及机车存放场应设有车库、零部件存放库及油料库,配齐用于机车维修保养的零配件,以及各种工具和设备。

要保证油料的质量良好,种类齐全,对柴油提前进行沉淀,并配有润滑油过滤设施,可以随时满足农机维修保养及油料加注的需要。

车库应为封闭式的,不要在敞篷车库中停放机车,避免受到长期的日晒雨淋,导致机车整体或零部件锈蚀。

另外,农业机械管理和存放场应建有办公室和警卫室,便于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机械的维护管理,保证机车的安全。

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停放的机车应做到排列整齐,机车洁净。

在建设高标准相对固定的农业机械管理及停放场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一个或若干个临时停放场,便于机车作业后随时停放,随时使用。

临时停放场也应该具有简单的保养能力,可以在出车前和返回后进行机车清理等。

另外,农业机械管理与停放场应做到环境美化和绿化,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2、维护保养达到标准化农业机械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时间和标准进行维护保养,不可超期使用,疏于养护,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要坚持做到将日常的维护保养与定期维护保养有机结合,做好农业机械长期存放及特殊时期的维护保养,保养应在规定的时间、项目、油耗等,按程序进行。

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维护保养,可以及时消除农业机械中存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预防各类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既可以提高机车的作业效率,也符合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促进农村机械化建设的工作计划

促进农村机械化建设的工作计划

促进农村机械化建设的工作计划一、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情况是农业大市,也是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早些早的西北地区。

50多年来,国家政策和资金重点支持下,干部群众经过各级职工群众不懈努力,农业机械化取得林业了长足发展,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回顾农机化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自于年至年的行政推动发展阶段阶段。

农业机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允许个人所有,实行国家和集体投资,国家和集体所有的相关政策。

第二阶段是从年至年的机制转换阶段。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在获得农民土地生产经营决定权的同时,也获得购买使用蚕桑自主权,国家挹注逐步减少,个体农机户迅猛发展。

第三阶段是从年至今的市场调节阶段。

国家资金扶持为合理化,农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直接投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农机经营格局逐渐已经形成。

当前,市农业摩托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一农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现阶段全市现有县级农机管理机构8个,农机监理处站8个,农机技术推广、科研单位9个,农机化学校7所,农机修理网点704个,农机供油点62个,农机供销点213个。

全市农机人员9.3万人,其中,科技人员6041人,拖拉机驾驶员6.3万人。

乡镇农机行政管理服务站94个,职工865人;建成农机租赁公司目前、农机协会等各类农机组织工作29个,职工288人;农机户达到8万户,经营人员8.94万人。

初步形成了县为中心、乡村为基础、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机服务网络体系。

二农机装备总量显著增长。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1.1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231.2%乡村农户平均拥有农业机械化总值2040元。

农机总动力达到175.7万千瓦,比“九五”期末增长219%平均每千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2662千瓦。

叉车保有量达到6.9万台,平均每多平方公里耕地拥有拖拉机104台,配套农机具14.3万台(套)比“九五”期末增长226%农机具配套比由“九五”期末的1:1.3发展到1:1.9各种农资加工机械设备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分别为2.1万台和1.2万台,农用运输车8120台,畜牧业机械6887台,农用排灌机械7.3万台,农用水泵7.1万台,机动脱粒机2.7万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提出了2010-2015年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主要措施。

一、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标准是在总结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原理制定的,是现代机械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具有科学、统一、规范的特点,是保障农机安全作业和运行的技术依据,是促进农机推广应用,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技术支撑。

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对保证农机安全、高效、低耗、优质的运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做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对强化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保障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效益,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实施以来,农业机械化标准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标准范围向重点机具、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拓展,农机鉴定、监理、推广、维修等领域的标准得到不同程度加强,新制修订农业机械化标准190多项。

目前现行农业机械化国家标准8项、农业行业标准205项、
地方标准496项,正在制修订的农业机械化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69项,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起步晚、投入不足、基础性研究薄弱等原因,农业机械化标准协调配套性不强,有些领域、环节的标准尚属空白,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中级阶段。

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新形势、新任务对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提升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二、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遵循标准化规律,着眼市场需求,坚持政府推动,构建国家标准为龙头、农业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支撑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基本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和管理需求,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作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

既要以主要机具、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为重点,又要满足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履行职能、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需要,逐步填补农业机械化标准类型空白,扩大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覆盖范围,实现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合理布局。

2、标准制定与基础研究相结合。

加强标准需求研究、标准制定前期基础技术研究和标准的试验验证,为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扎实的科学依据,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技术水平。

3、适时制定与及时修订相结合。

除抓紧填平补齐急需的标准外,根据科技发展和管理服务的需要及时修订相关标准,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4、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

坚持政府在推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鉴定、推广、监理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中的骨干作用,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步伐。

5、标准制定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注重标准的宣贯实施,适时评估标准的应用效果,提高标准的应用程度,发挥实践对标准的检验作用。

(三)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制修订150项农业机械化标准,农机安全监理、维修管理、质量监管、作业服务管理等行政管理中的技术规范基本完
善,实现重要作物、重点机具和主要技术的农机化标准基本覆盖和成龙配套,基本建立起科学、统一、协调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结构更趋合理,标准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农机化行业管理、技术推广应用、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

三、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三部分组成。

具体如下图所示。

(一)基础标准
重点制定农业机械化领域术语标准,补充完善信息采集、水平评价和机具匹配标准。

(二)技术标准
重点制定节能减排标准,加快制定维修服务标准,补充完善安全运行标准。

(三)管理标准
重点制定安全管理标准,补充完善质量监管标准
2010~2012年规划建设75项农业机械化标准,见附表。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坚持把标准化工作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

要结合实际制定阶段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强化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措施。

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解决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及时了解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促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化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积极探索标委会运行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好专家队伍的作用,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好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规划、研究和建设工作,在标准研究、标准制修订、
标准宣贯、标准评估以及标准咨询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教育培训制度,在农机科研、教学、鉴定、推广、监理、维修、生产等领域大力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化队伍的研究、制定、实施能力。

(三)切实增加标准工作投入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加对农业机械化标准基础理论研究、制修订、培训和宣贯普及的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支持,鼓励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业机械化标准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为加快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的建设步伐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大标准宣贯和实施力度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认知度和农机企业、用户贯彻标准的自觉性。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数据库建设,建立高效的标准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发布和传输国内外农业机械化标准信息,提高标准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示范推广,切实把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农林拖拉机官方试验规则组织的活动,扩大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提高我国专家在制定国际标准中的影响力。

拓展与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农业机械化标准制定和管理
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和先进标准内容,宣传我国农机化标准和标准化工作成效,提升农机化标准化水平。

附表:
2010-2012年农业机械化标准项目规划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