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忠仁传》阅读练习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慈父见.背表被动余自束发..男子成年众人匹.之比较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请B. 夙.遭闵凶早犹蒙矜.育怜悯其制.稍异于前制度怒.而飞奋起的样子C.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比.去,以手阖门等到绝.云气越过腹犹果然..结果与所料相符D. 门衰祚.薄福分轩凡.四遭火总共日啖.荔枝三百颗吃若望.仆不相师怨恨【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见”字是助动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
B项,“制度”错误。
应该是形式、规制。
C项,“结果与所料相符”错误。
结合“腹”分析,译为饱足貌,隆起貌。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斑马与老虎的斑纹相近——,。
,,,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①这种现象在昆虫世界里更为普遍②不知道谁抄袭谁③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④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⑤逃亡者与捕猎者的谋划一致⑥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A. ①⑤②③④⑥B. ①⑤②③⑥④C. ②⑤①③④⑥D.⑤②①③⑥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⑤“逃亡者与捕猎者”照应上文“斑马与老虎”,应排在首位;②“抄袭”与⑤“谋划一致”相呼应,应排在⑤后;①“这种现象”指斑马与老虎斑纹一致的现象,由动物转向昆虫,③继续说“昆虫”,由此可确定②①③的顺序;④是对⑥的具体举例说明,因此⑥④应排在一起。
2020年衢江区第一初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衢江区第一初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于坚我遇见他总是在会议上,坐在一个角落里,很少说话,不到他发言的时候,两条腿抖个不停,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很紧张。
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晴斜瞪,眼白放大,仿佛正从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
令人很担心,觉得他的话非常重要。
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不得要领,会议讨论南极洲是否会融化的重大问题,他却说小区里面没有花园也是不对的,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
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住了。
他在会议小休或者去洗手间的时候会突然爆发,哗啦啦地说起话来。
他的口音非常奇怪,似乎躲在喉结这块岩石下面,原始的声音,没有一般受过发声训练的人的那种磁性,音箱感,自信。
他的声音像非洲人说话,尖利刺耳而又嘶哑低沉,混杂着彼此矛盾的音质,一方面滔滔不绝,一方面又不愿意声张似的,因此听上去口齿不清,像是慢速穿过岩石即将到站的地铁。
某个有着播音员嗓门的同事教育他,打开你的喉咙,把声音放出来,那人公鸡般的夸张地仲缩着嘴巴,这样,这样!他扬起脖子,跟着比划了几下,哑的,没声音出来,就放弃了。
我从来没有在会议以外的场合见过他,我们总是一起开会,会议结来后分头离去,他总是最先离开会议室,因为坐在后面。
我一向对那些在会议上不说话的人抱有好感,总觉得真理是在这些人的沉默里面,我们心有灵犀地相视而笑。
我总是对每一个落日怀着好感,而对迈步中天、滔滔不绝的辉煌日头没有感觉,当太阳发言的时候,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
只有在冬天,在寒流之后,我才喜欢那头顶的太阳,它已经变得暖暖的,不是那么声色俱厉了。
忽然有一天在灰色的大街上看见他,他正在金碧路的人行道上向东走去。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信赖美术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信赖美术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语文检测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张謇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实业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建筑行家。
张謇在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消化西洋建筑先进技术和全新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中体西用”的建筑观点。
南通大学副教授徐永战说:“‘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
‘体’,即根本。
‘用’,即措施。
近代中国知识精英普遍选择变器不变道,即以本土文化为体、西方技术与艺术为用的处事之道。
”领风气之先的张謇提出:“西术可以补中术之不足,威胁不了中土道学。
”孙支厦作为张謇的御用建筑师,他设计的几座学校建筑是对张謇建筑意图的直接反映。
中国历来对教育设施的选址颇为讲究,一般选址在风景秀丽、远离喧嚣的地方。
张謇对通州民立师范学校的选址也不例外。
他认为学校的选址,一方面须为学生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则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水也是一个建筑选址的重要因素,“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河边高地是最佳选项。
他亲自考察了通州城东南濠河边的古刹千佛寺,此地三面环水,有数十间房屋,寺旁有些空地,此地乃建设学校的绝佳之地。
因此学校于1905年在此建成。
之后学校又进行了一系列扩建,增添了博物苑、测绘所、休疗室、农学教室、贫民小学、农场等一些基础设施。
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通海五属公立中学与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均选址在临近濠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之处。
张謇在南通所建各类学校的整体布局上,基本延续了中国古代群体建筑布局的特点,强调中轴对称。
其中,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南北向布置,以校门、客厅、诵堂、礼堂、时孙堂与寿松堂为对称中轴线,生活区和教学区分列于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建筑整体层次清晰,采光通风优良,空间序列完整。
学校前后建筑围合成矩形院落,两两之间有连廊相通,整体保持了传统合院的特征,紧凑而不封闭,典雅而不失灵气,展示出校园建筑文化的包容与和谐。
2019-2020学年清流县沙芜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清流县沙芜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
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已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
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
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
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
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
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
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下列关于“人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B.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
2020届中卫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中卫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无论是他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
但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另一面。
这另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都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纷扰的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苏轼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有多谈,却更感沉重。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 百废具兴D. 是亦不可以已乎?【答案】D【解析】A项“属”同“嘱” 嘱托B项“辩”同“辨” 辨别C项“具”同“俱” 全、皆D项没有通假字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2.(1)海内存知己 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_______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3)万籁此都寂 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4)______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2.(5)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6)________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7)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涯若比邻【解析】(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注意“涯”“蒸”“磬”“贱”等字词的书写【答案】(2)气蒸云梦泽【解析】略【答案】(3)但余钟磬音【解析】略【答案】(4)黄发垂髫【解析】略【答案】(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略【答案】(6)浮云游子意【解析】略【答案】(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析】略3.(1)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3.(2)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解析】(1)根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可推知答案注意“征”的正确书写【答案】(2)万水千山只等闲【解析】(2)根据“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可推知答案注意“等”“闲”的正确书写4.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蜡炬成灰泪始干三、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_______________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5.(2)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5.(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现天气寒冷卖炭翁处境艰难心情复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4)毛泽东的名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化用了《北冥有鱼》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荡胸生曾云【解析】(1)注意“曾”的书写【答案】(2)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2)注意“作”的书写【答案】(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3)由“表现天气寒冷卖炭翁处境艰难心情复杂”可推知答案注意“贱”的书写【答案】(4)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4)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推知答案注意“抟”的书写6.古诗词积累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答案】(1)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2)表达了词人向往革命却不被世俗所了解的孤独、悲伤之情 ,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天狼”喻指辽和西夏作者借出猎这一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的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词人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表达了词人向往革命却不被世俗所了解的孤独、悲伤之情(3)根据“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愿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可以推知答案注意“勒”的书写7.(1)_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7.(2)独坐幽篁里 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7.(3)“刮目相待”在《孙权劝学》中的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5)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7.(6)《木兰诗》中通过天子赏赐侧面体现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朔气传金柝【解析】(1)注意“柝”的书写【答案】(2)弹琴复长啸【解析】(2)注意“啸”的书写【答案】(3)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解析】(3)刮目相待意思是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孙权劝学》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用来指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进步令人改变对他的看法与“刮目相待”意思相同据此可推知答案注意“更”的书写【答案】(4)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解析】(4)扑朔迷离抓住兔子的耳朵把它提起来雄的脚必搔爬(扑朔)雌的则把眼眯起(迷离)由此可辨雄雌但在奔跑时则很难分辨是雄是雌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出自《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注意“雌”的书写【答案】(5)此夜曲中闻折柳【解析】(5)注意“折”的书写【答案】(6)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解析】(6)由“通过天子赏赐侧面体现木兰功劳之大”可推知答案注意“勋”的书写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述8.(2)保尔历经磨难不自弃最终成长为一名钢铁战士成为无数人讴歌和学习的典范而曾经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样子却“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 你如何看待二人的不同结局?8. (3)请仿造例子续写一节诗爷爷从这本书中走过那时沧桑的国土被分割掠夺枪林弹雨急湍险涡他没有丝毫退缩!他的前方有一轮红日似火——保尔·柯察金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爸爸从这本书中走过适逢春天的故事传唱全国百业特举潜心摸索他累苦不说他的心中有一盏明灯闪烁——保尔·柯察金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答案】(1)冬妮娅开始是纯洁的很愿意帮助工人阶级也很同情他们冬妮娅的友好、热情、美丽、活跃深深吸引了保尔所以两人才走到一起最后保尔为了苏维埃政权红军共产主义的胜利外出打仗和冬妮娅分开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保尔在不断成长为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断奉献自己的生命而冬妮娅身上的小资产阶级风气已经深入她的思想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信仰就不同最终分手【解析】(1)解答此题需结合名著内容及选段内容联系故事情节作答从两人的相识、成长环境、价值观等角度联系情节内容分析即可【答案】(2)示例保尔和祥子都身处逆境环境给予他们的不断的考验但保尔在逆境中成长祥子在逆境中堕落这是因为保尔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他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所以他能够在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能在自杀的精神危机中战胜自己最终成为真正的钢铁战士而祥子的追求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终极目标就是成为像刘四爷那样在北平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祥子理想的局限性造成了他在反复失败后对未知的前路充满了迷茫这最终导致他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解析】(2)解答此题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两部名著的内容从人物性格、理想追求、社会环境等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即可注意不要脱离原著内容【答案】(3)我从这本书中定过幸遇复兴的凯歌响彻云霄百废俱兴争先探索我没有迷茫我的心中有一位巨人端坐保尔.柯察金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解析】(3)解答此题需掌握仿写和续写的要求(结构一致话题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承爷爷、爸爸从书中得到的启迪来写“我”的感受注意要和时代相连。
江西逝江市第三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留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需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靠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更。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调。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阅历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志向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阅历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态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志向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斗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建物的,如建筑、器物、物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很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江西省上饶市永平第三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永平第三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记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黄家驷黄家驷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曾任嘉兴府知府,父亲任盐运史,35岁时死于大咯血,他5岁丧父,5个叔伯亦相继因病早逝,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要当一名医生的志愿。
少年时代,黄家驷不满足私塾的一点古文知识,13岁时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求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
高一时,他竟提前两年以同等学力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
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任外科住院医师。
他曾说,“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
1941年,他来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求学。
黄家驷基础扎实,在导师指引下较快掌握胸外科技术,于1943年获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全美专家考试取得外科专家称号。
留美期间,黄家驷还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每两周组织一次中国建设讨论会,立志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黄家驷不为美国优裕待遇所动,放弃高薪聘任,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
他迫不及待搭乘太平洋上第一班通航的美军运输机回国。
三天三夜的颠簸飞行,在印度转机时行李丢失,但完整无缺地带回整套开展胸外科手术的器械设备。
回国后,他一面在上海医学院执教,一面在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
解放后,他与上海第二医学院和上海市南洋医院协作,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并亲任院长。
多年来,虽然担负重要的行政工作,但总是坚持在医疗第一线。
他行医近50年,亲自为数以千计的工人、农民、军人及领导干部做过手术。
黄家驷非常重视医学教育事业。
1959年,他在北京创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这是我国唯一的8年制医科大学,先后担任校长、名誉校长,亲自主持研究决定了建校方针、教学计划以至校舍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忠仁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舒忠仁,洛阳人也。
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遍读经史百家,以能诵诗属书闻於郡中。
既长,颛治经术,博考三代典礼,著《释礼》三篇。
忠仁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 多犯忌讳。
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
日与二三友饮于市,至酒酣,曰:“世人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
”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吴廷尉来由为河南守,奇其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时盗起,朝廷将遣兵逐捕,来由自计讨贼,数月不效。
忠仁条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卒用其议,悉降之。
年二十九,天子践祚,以恩贡授河间推官,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忠仁下车,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时民有欠市易钱者,系狱甚众。
适有富人出钱五百万葺佛殿,请于忠仁,忠仁徐曰:“汝辈所以施钱,何也?”众曰:“愿得福耳。
”忠仁曰:“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富人不得已,诺之,即日输官,囹圄遂空。
后河间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水患竟平,坐失粟系狱,民诣阙请者以千数,诏从之。
起建宁知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时浙江有招募兵。
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
忠仁曰:“是骄悍者留则查
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从之,事遂定。
迁尚书令,忠仁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改授侍中、特进、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
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
薨于洛阳私第,年七十五,谥忠肃,时年八十八。
追赠本官,谥为文贞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
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 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
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 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
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 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
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文中即是这个意思。
B. 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
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文中指舒忠仁从车上下来。
C. 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袭、践事等等。
D. 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
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舒忠仁年少时不得志,常常和朋友在市场上喝酒喝醉,然后大发牢骚。
B. 舒忠仁在水患期间能爱惜百姓生命,因此百姓在他遇难时也能积极为他请命。
C. 舒忠仁担任河间推官时鼓励百姓们简朴生活,积极劳作,并帮助官民都逐渐富裕起来。
D. 舒忠仁虽然屡试不第,但他能抓住被选为贡生的时机,并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人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
(2)水患竟平,坐失粟系狱,民诣阙请者以千数。
答案:
10. A 11. B 12. C
13. (1)世上的人都不了解我啊,了解我的人大概只有老天了。
(2)水灾最终结束,(忠仁)因弄丢了官粮而被关进监狱,到朝廷为他请求的百姓数以百计。
参考译文:
舒忠仁是洛阳人。
他很有才华,秉性聪明,擅长记忆,每天背诵大量文字,读完了经史百家之书,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等稍微年长,专门研究有关经集的史书,广博的考证夏商周以来三代的典礼,写出三篇《释礼》。
忠仁年纪轻轻便背负盛名,但屡次科考不中,还喜欢讥讽权贵,经常冒犯有权势者的忌讳。
他生性质朴坦率,喜欢发表标新立异的宏论,朋友都觉得不合时宜。
每天和两三个朋友在市集上饮酒,一直到喝醉,说:世上的人都不了解我啊,了解我的人大概只有老天了。
然后旁若无人的大哭起来。
廷尉吴由来担任河南太守,对他的才华很赏识,征召他到自己门下,非常喜爱他。
当时出现盗贼,朝廷准备派兵追捕,吴由来自己设定计谋讨伐盗贼,但几个月都没有效果。
忠仁逐条陈述策,请求选调将领增加士兵,建立赏罚制度,严禁隐藏奸人,最后由来采用了他的建议,盗贼全部投降。
舒忠仁二十九岁的时候,皇帝登基,他以恩贡生的身份被授河间推官的职位,县里人平素听说过高柔的名声,一些奸邪的县吏听说他要来,全都自动地离去。
忠仁一到任,日夜批阅案卷公文。
涉及案子的达数千人,他断案像流水一样,官吏和百姓大为惊服,(从此)案子逐渐减少。
当时有欠债无力偿还的百姓,因为不能还钱很多便被关了起来。
正好有些富人愿意出钱五百万修葺佛殿,向忠仁请示。
忠仁慢慢地说:“你们捐钱的原因是什么?”众人说:“希望能够得福。
”忠仁说:“佛殿还没有怎么损坏,又没有露天的佛像,不如拿这些钱帮助那些囚犯偿还给官府,让数百人脱离枷锁之苦,这种行为获得的福难道不
是更多吗?”富人没有办法,答应了,当天就把钱给了官府,监狱里的人就被释放了。
后来河间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
忠仁看到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百姓。
看到百姓收成不好,便把乡里的百姓聚集在一起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
水灾最终结束,(忠仁)因弄丢了官粮而被关进监狱,到朝廷为他请求的百姓数以千计,朝廷于是下诏顺从了百姓的请求。
后来他担任建宁知府,亲自做表率追求俭朴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
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就让他们卖掉,购买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姓收获,(自此)郡内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当时浙江有招募来的士兵,巡抚和巡按商量将他们解散,士兵们(知道后)都骚乱不宁。
忠仁说:“这些骄横强悍的士兵,留下来有用处,淘汰的话不可预测。
不如淘汰那些老弱的士兵,留下那些强壮有勇力的,那样的话,留下的不会想骚乱,淘汰的也不会捣乱。
”上级听从了他的意见,事情就平定了。
调任尚书令,忠仁坚决辞谢,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
改而任命他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分给他随从二十人。
敬弘辞去侍中、特进,并请求减去一半随从,未被允许。
死在洛阳私宅,时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忠肃,当时虚岁八十八(若是活着)。
朝廷追赠他原先的官职,追授谥号为文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