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脂溢性皮炎

合集下载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简称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以皮肤油脂分泌增多和乳头周围红色丘疹形成为主要症状。

脂溢性皮炎最常见于头皮、耳后、眉毛、鼻翼、胸部和背部等部位。

它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对患者而言却可能产生极大的不适感。

脂溢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是皮脂腺分泌过盛,这可能与性激素、荷尔蒙水平、遗传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此外,头皮保养不当、侵袭性洗发、过度洗发等也可能导致脂溢性皮炎。

大多数情况下,脂溢性皮炎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来缓解和控制。

对于轻度的脂溢性皮炎,可以通过使用含有滋润剂和抗真菌药物的洗发水或者护发素来缓解头皮的瘙痒和红肿。

对于严重的脂溢性皮炎,医生可能会建议局部使用皮肤炎症药物。

在严重受影响的患者身上,内服口服药物可能也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选择之一。

除了用药物来治疗外,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缓解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例如,避免摄入过多的含脂肪高的食品,保持充足的
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减轻压力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控制脂溢性皮炎,还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健康。

总之,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虽然只有轻微的身体健康问题,但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遵循医生的建议,患者可以缓解脂溢性皮炎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脂溢性皮炎》课件

《脂溢性皮炎》课件

如何预防脂溢性皮炎
保持清洁
定期洗头洗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油 脂过多。
避免刺激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洗发水,以减少对 皮肤的刺激。
脂溢性皮炎的预后
大多数脂溢性皮炎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症状能得到缓解。然而,忽视治疗或不按医嘱用药可能导致反 复发作,预后不佳。
结论和建议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但可控的皮肤问题。及早诊断和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脂 溢性皮炎。
2 炎症和瘙痒
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出现红肿、脱屑,可能伴有剧烈的瘙痒和疼痛。
脂溢性皮炎常见的诱因
1 油腻食物
摄入过多的油脂食物可能刺激油脂分泌,导致脂溢性皮炎的发生。
2 情绪压力
情绪紧张、压力过大可能引发脂溢性皮炎的发作定脂溢性皮炎的诊 断。
治疗
常规治疗包括护肤和控油,而严重病例可能需 要使用局部激素或口服药物。
《脂溢性皮炎》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探索脂溢性皮炎的世界吧!了解它的定义、症状、治疗和预防方 法,以及对患者的预后和建议。
什么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特点是头皮、眉毛、鼻翼和颊部出现油 脂分泌过多,引发炎症和瘙痒现象。
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1 油脂分泌过多
头皮油腻,发丝容易沾附,且容易变得发胖。皮肤呈油光满面的现象。

脂溢性皮炎ppt课件

脂溢性皮炎ppt课件

病例三:特殊部位脂溢性皮炎的治疗经验
总结词
特殊部位的脂溢性皮炎需要特别关注,如头部、面部、皱褶部位和隐私部位。
详细描述
特殊部位的脂溢性皮炎可能更加严重,需要特别的治疗方法。例如,头部脂溢性皮炎可以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 洗发水,面部脂溢性皮炎可以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皱褶部位和隐私部位的脂溢性皮炎需要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 ,并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脂溢性皮炎分类
脂溢性皮炎可分为婴儿型、成人 型和伴有痤疮的脂溢性皮炎三种 类型。
发病率与流行病学
发病率
脂溢性皮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婴儿和成人 多见。
流行病学
脂溢性皮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地理环 境、饮食习惯、生活压力等多种因素 有关。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研究
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遗传 因素有关,涉及多个基因 的变异。
微生物群落研究
皮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与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有关, 如马拉色菌等真菌的感染 。
炎症反应研究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 存在炎症反应,涉及多种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参 与。
临床研究进展
诊断方法改进
脂溢性皮炎的诊断方法不断得到 改进,如皮肤镜和皮肤活检等技 术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中药治疗脂溢性皮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善病情 并提高免疫力。
中医认为脂溢性皮炎与湿热、血虚和风燥等因素有关。治 疗建议包括使用清热解毒、养血润燥和祛风止痒的中药方 剂,并结合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同时,需要注意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脂溢性皮炎治疗方法

脂溢性皮炎治疗方法

脂溢性皮炎治疗方法脂溢性皮炎的简介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

本病多见于成人和新生儿,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

脂溢性皮炎的原因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的作用有关。

近年来,卵圆形糠秕孢子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得到了重视,认为其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开展也可能有一定影响。

泛发而顽固的脂溢性皮炎可以是HIV感染重要的皮肤病症。

脂溢性皮炎治疗方法1.一般处理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过度精神紧张。

2.外用药(1)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炎症较重的皮损,可外涂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疗效好,但不宜久用,尤其是在面部。

低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制剂作用较弱,适用于婴幼儿。

(2)抗菌药外涂2%红霉素软膏或凝胶、5%甲硝唑霜或含1%氯霉素和0.1%地塞米松的霜剂。

(3)硫化硒洗剂具有杀真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还可减少皮脂分泌及皮脂中脂肪酸的含量。

(4)巯氧吡啶锌洗剂巯氧吡啶锌洗头剂的浓度为1%~2%。

除外用于头皮外,还可用于其他部位,如面部、眉弓部和躯干部。

不用于睑缘,以免刺激眼睛。

把该药涂于患处,停1~2分钟后用清水洗去。

每日外涂1~2次,当病症已获控制,改为每日1次即可,但必须坚持下去,以免复发。

该洗头剂对表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抑制卵圆糠秕孢子菌生长。

(5)抗真菌制剂抗真菌制剂特别是咪唑类的药物有较好的疗效。

通常使用含酮康唑(2%)、伊曲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奥昔康唑、异康唑或环吡司胺的洗发剂或霜剂及特比萘芬(1%)制剂。

抗真菌制剂除抗真菌外,还有抗炎、抗菌和抑制细胞壁脂质形成等多种作用。

(6)硫磺和(或)水杨酸洗剂及其他硫磺和(或)水杨酸具有抑菌、除屑作用,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比不上巯氧吡啶锌和硫化硒,且刺激性大。

脂溢性皮炎治疗

脂溢性皮炎治疗

药效的同时还没有副作用,且 使用方便,涂抹在患处,一天 三次,无需清理。
2)苍耳子、苦参各,白鲜皮,明矾,水煎外洗。
• 3)苦参、野菊花、白鲜皮各,硫黄,水煎外洗。
• 4)蛇床子、苦参各,土槿皮,薄荷脑,75%酒 精1000ml,中医治疗脂溢性皮炎浸泡7天后,外 搽患处。

5)针刺疗法:选用风池、风府、承山以及肝俞、
脂溢性皮炎治疗
• 一、西医
1)全身:包括——抗组胺类药:主要起镇静止痒作
用;抗生素:对皮损广泛且有糜烂、渗液的病例; 类固醇激素:对严重病例;免疫抑制剂。 2)局部:包括类固醇激素:用于炎症较重但无明显 糜烂、渗液的皮损;抗生素:用于感染的皮损。
常与类固醇激素并用;焦油类。
1)推荐——朴安堂参肤霜,以中草药为主,在保障
脂溢性皮炎 治疗
脂溢性皮炎 • 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 如头皮、前额、眉弓、鼻翼两侧、眼睑、面颊、耳 廓、上下颌等。临床上,脂溢性皮炎治疗方法有很
多,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养护调理。
脂溢性皮炎特点• 好发于成来自人及新生儿,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
暗黄红色斑片或斑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分布对称; • 皮损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如头、面及 皱襞处等; • 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 皮疹临床上分为鳞屑型和痂皮型。
胆俞、脾俞、胃俞,点刺不留针。

结合个人体质和自身病情,不同的患者需要采用
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性的治疗才能保障治疗效
果,避免复发。

脂溢性皮炎的原因

脂溢性皮炎的原因

脂溢性皮炎的原因文章目录*一、脂溢性皮炎的简介*二、脂溢性皮炎的原因*三、脂溢性皮炎的危害*四、脂溢性皮炎的高发人群*五、脂溢性皮炎的预防方法脂溢性皮炎的简介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

本病多见于成人和新生儿,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

脂溢性皮炎的原因饮食过于油腻皮肤病专家指出,饮食结构中的大部分食物过于油腻,是导致脂溢性皮炎发生的根本原因。

具体来说,如果平时摄入饮食中,糖含量过高、脂肪过多、辛辣油腻食物多盛,就极其容易导致体内分泌发生失调,消化功能也会出现异常现象,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脂溢性皮炎。

痤疮治疗不当很多脂溢性皮炎患者都是痤疮患者,他们正处于痘痘高发的青春期,出现痤疮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未能及时前往专业机构进行针对性治疗,亦或者治疗无效或者出现错误,促使脂溢性皮炎发生。

化妆品使用不当许多爱美女性在购买日用常护肤化妆品时,没有选择适合的产品或者买到了劣质品,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皮肤发生水油不均衡的状况,皮肤代谢出现严重紊乱,脂溢性皮炎的症状也就出现了。

部分脂溢性皮炎患者存在药物使用的情况,每当面部出现痘痘、起皮等就乱买乱用药膏,错误治疗的后果就是发生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危害1、长时间不治疗或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可扩散到头皮等有毛发的部位,引起头皮脂溢性皮炎,引起头发脱落,断裂等毛发症状,如果没有及时的控制治疗,毛囊严重破坏,可使毛发不能正常生长,最终的危害是可能导致斑秃或者脱发。

而随意用药不仅危害健康,更是容易损害容貌。

苏州东吴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采用中药内调结合微波治疗的方法,从根本上治疗脂溢性皮炎。

2、发生于面部的脂溢性皮炎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

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脂溢性皮炎可继发真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细菌感染,并发痤疮症状并且呈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性皮炎并发。

脂溢性皮炎是怎么回事

脂溢性皮炎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脂溢性皮炎是怎么回事
导语: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变化。

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并常同时伴发寻常痤疮与酒皶鼻,初生后3~4个月的婴儿也易见。

脂溢性皮炎是怎么回事
脂溢性皮炎是皮肤病的一种,它的发病与很多的因素有关,比如饮食不当、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代谢、遗传等因素。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变化。

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并常同时伴发寻常痤疮与酒皶鼻,初生后3~4个月的婴儿也易见。

好发脂溢性皮炎的地方有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

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

头发可脱落、稀疏。

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
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

胸。

脂溢性皮炎护理PPT课件(1)

脂溢性皮炎护理PPT课件(1)
脂溢性皮炎护理PPT 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01. 脂溢性皮炎概述 02. 脂溢性皮炎护理要点 03. 脂溢性皮炎护理产品推荐 04. 脂溢性皮炎护理注意事项
1 脂溢性皮炎概述
病因
01
遗传因素:脂 溢性皮炎具有 一定的遗传倾

04
饮食因素:高 糖、高脂、辛 辣食物摄入过

02
内分泌因素: 激素水平失衡, 如雄激素水平
过高
05
精神因素:紧 张、焦虑、抑 郁等情绪波动
03
微生物感染: 如马拉色菌等
06
其他因素:如 皮肤屏障功能 受损、免疫功
能异常等
症状
皮脂分泌过多,皮肤油腻 皮肤发红、瘙痒 头皮屑增多,头发油腻 面部、胸部、背部等部位出现红色斑块 皮肤干燥、脱屑 严重时可能出现脓疱、结节等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皮肤 科医生检查、皮 肤镜检查、皮肤 活检等
复查内容:皮 肤状况、皮损 程度、治疗效 果等
04
复查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刺激皮肤
谢谢
05
抗炎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药物,如类固醇药膏
4
脂溢性皮炎护理 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
01
避免使用 刺激性护 肤品
02
避免过度 清洁皮肤
03
避免阳 光直射
04
避免抓 挠患处
05
避免使用 含酒精的 护肤品
保持心情愉悦
1
保持心情愉悦 有助于缓解压 力,减轻脂溢 性皮炎的症状
2
避免焦虑和紧 张情绪,保持
避免过度清洁
02
保湿滋润:选择保湿效果好的护
03
控油祛痘:选择控油祛痘的护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为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皮炎。

【病因】
迄今末全明了。

现认为是在皮脂溢出较多基础上的继发性皮肤炎症。

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原存于皮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如圆形糠秕孢子菌,大量繁殖成为机会性病原菌,侵犯皮肤。

本病患者曾发现对此菌的高滴度抗体,此菌能激活补体替代途径,也能释放脂肪酸,引起皮肤炎症。

此外棒状痤疮杆菌等也能分解出游离脂肪酸、加重皮炎。

影响皮脂溢出的因素如下: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多脂、多毛、多汗的部位,往往开始时局限于头皮,后逐渐向下发展至眉、鼻旁沟、耳后、上胸背、腋窝、脐部、外阴、肛门等处,由于皮脂腺开口于毛囊,皮疹初起为毛囊口周红色小丘疹,渐发展融合成黄红色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彩图86)。

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1.头部损害轻型者,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的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

头发可
脱落、稀疏,以顶部明显,眼眉亦可发生类似损害。

2.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有满面油光。

3.皱襞部损害皮疹多见于腋窝、乳房下等,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屑少、湿润,常伴糜烂、渗出,耳后皱折有结痂、皲裂。

4.躯干部损害常见于上胸部、肩胛部,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不整形黄红色或淡红色斑,有的形成环状、多环状损害。

严重者,皮疹泛发全身,呈弥漫性潮红脱屑显著,为脂溢性红皮病。

本病慢性经过,反复发作,搔抓或处理不当,易引起湿疹样变,伴发毛囊炎、险缘炎及外耳道炎,面部常与痤疮、酒糟鼻、蠕形螨皮炎并发。

5.婴儿脂溢性皮炎常于出生后1~3个月发病,前头顶或整个头皮可覆满厚薄不等油腻性灰黄色或黄褐色痴眉,可累及眉区、鼻唇沟、耳后等处、微痒。

一般在3~4周内痊愈,若持续不愈,常并发感染或异位性皮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好发于头皮、颜面等皮脂溢出区,红斑上有油腻性明粪屑,对称分布,病程慢性,反复发作等,诊断不难。

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银屑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表面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刮之见薄膜、出血点现象,损害处头发成束,无脱落,四肢伸侧常有同样损害。

2.玫瑰糠疹一般不侵犯头部,常见有一“母斑”,基本损害为椭圆形玫瑰色斑,长轴与皮纹或肋骨平行,无油腻性鳞屑。

[预防与治疗]
1. 防治原则调节饮食,多吃疏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

2.内用疗法补充维生素B₆、B₂或复合维生素B,烟酰胺。

瘙痒剧烈时用止痒镇静剂如抗组胺类,尚可用封闭疗法、组织疗法,炎症明显或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0. 25g,一日4次。

3.外用疗法以去脂、杀菌、消炎、止痒为治则。

(1)头部皮损①如无糜烂渗出时,可用洗头粉或茶子饼或硫化硒洗发剂或0.1%新洁尔灭10ml洗头。

2%水氯酊外用,一日2次。

②5%硫磺霜与皮质类固醇霜混合应用.③含有抗真菌、细菌与激素类药如复方康钠乐霜或皮康霜。

④2%酮康唑霜或2%咪康唑霜。

婴儿脂溢性皮炎痂屑可以植物油外用,痴厚者,局部分片用含鱼石脂、抗生素软膏敷贴,使之软化脱落,其他参照异位性皮炎治疗。

(2)面部等光滑皮肤损害一般外用含抗生素的硫磺洗剂或霜剂,注意本病并发症的处理。

(3)有糜烂渗液者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3%硼酸水湿敷后按皮炎原则处理。

4.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可用龙胆泻肝汤,有的以健脾化湿为主,治则采用健脾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