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5:分压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化教程教学课件-共射分压偏置基本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化教程教学课件-共射分压偏置基本放大电路

-
+
C1+
VT
+
ui
RB2
+ RL uo
RE
CE
-
-
Au
uo ui
rbe
RL (1 )RE
Ri RB // Ri RB1 // RB2 //[rbe (1 )RE ]
Ro Rc
谢谢观看
1 静态分析
(1) 直流通路 +UCC
RB1
RC
+ C2
+
C1+
VT
+
ui
RB2
+ RL uo
RE
CE
-
-
I1 RB1
+UCC RC
IBQ VT
RB2 RE
2.3.2 静态与动态分析 (2)Q点的计算
U BQ
RB 2 RB1 RB2
U CC
U BQ IEQRE U BEQ
ICQ
I EQ
U BQ
共射分压偏置基本放大电路
2.3.1 共射分压偏置基本放大电路
+UCC
RB1
RC
+ C2
+
C1+
VT
+
ui
RB2
+ RL uo
RE
CE
-
-
RB1、RB2 分别称为上偏置电阻和下偏置电阻,其作用是使基极电位稳 定。RE、CE 是发射极电阻与电容,引入直流负反馈,稳定 ICQ(将在 静态分析中说明)。其他元器件的作用与共射固定偏置放大器的一致。
U BEQ RE
I BQ
ICQ
UCC ICQ RC UCEQ IEQRE

精品课件-模拟电子技术-第5章

精品课件-模拟电子技术-第5章

第五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2)电流反馈: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器、反馈 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串联连接,则称为串联取样,如图 5-3所示。由于在这种取样方式下,Xf正比于输出电流,Xf反映 的是输出电流的变化,所以又称之为电流反馈。
第五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图 5 – 3 反馈电路与输出回路的联接
第五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第五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 5.2 反馈放大器的四种组态 5.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4 负反馈放大器的指标计算 5.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第五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
5.1.1 反馈的定义 所谓反馈就是把放大器的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
Ui' Ui U f
第五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图 5-4 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
第五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2)并联反馈: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基本放大器、 反馈网络三者在比较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反馈。并联反 馈要求信号源趋近于恒流源,若信号源是恒压源,则并联反馈 无效。因为若信号源为恒压源,则并联反馈的净输入信号不随 反馈信号而变,从而使反馈失去作用。
第五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图5-2 反馈极性判断
第五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2.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1)电压反馈: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器、 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取 样,如图5-2所示。由于在这种取样方式下,Xf正比于输出 电压,Xf反映的是输出电压的变化,所以又称之为电压反馈。
4. 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1) 直流反馈:若反馈环路内, 直流分量可以流通, 则该反馈环可以产生直流反馈。直流负反馈主要用于稳定静 态工作点。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4:反馈的概念与类型-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4:反馈的概念与类型-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教师:韩振花序号:04反馈的概念与类型在电子电路中,反馈定义为:将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反馈电路)回送到输入回路的反送过程。

知识引导1.反馈的基本概念在电子电路中,反馈定义为:将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反馈电路)回送到输入回路的反送过程。

一个反馈放大器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反馈放大电路的框图由图可知,任何一个带有反馈的放大器都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不带反馈的基本放大器A,它可以是单级或多级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也可以是集成运算放大器;另一个是反馈电路F,它是联系放大器输出电路和输入电路的环节,多数是由电阻元件组成。

通过反馈电路把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和输入连成环状,称为闭环放大器或反馈放大器。

没有反馈电路的放大器,称为开环放大器(即基本放大器)。

2.反馈放大器分类(1) 根据输出端取样对象分类根据输出端取样对象分类,可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两类。

电压反馈的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oU ,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正比。

如图2(a)和(b)所示。

电流反馈的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oI ,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正比。

如图2(c)和(d)。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PPT、动画演示、图片30知识引导(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图2 反馈的分类(2) 根据与输入端的连接方式分类根据与输入端的连接方式分类,可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两类。

串联反馈是输入信号iU 与反馈信号fU 两者串联后获得净输入信号i U ,如图2(a)和(c)所示。

并联反馈是输入信号iI 与反馈信号f I 两者并联后获得净输入信号iI ,如图2(b)和(d)(3) 根据反馈极性分类根据反馈极性分类,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若反馈信号与原来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削弱原来的输入信号,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若反馈信号与原来输入信号相位相同,加强了原输入信号,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课件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简介《模拟电子技术》主要讲述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等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工科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研究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现代一切新的科学技术无不与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工科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作为技术基础课程,它应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

基础性是指模拟电子技术研究的是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讲授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等内容,使(让)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前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工技术》等,后续课程为《EDA技术》、《电子产品工艺与制作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设计依据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工作,以及电子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也可以从事一些电工相关的行业。

分析岗位群对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内容知识点。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开发是校内课程团队成员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

走访大量从事电子产品、设备生产、制造和电子自动检测相关企业,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与在企业一线从事电子测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电气设备生产、运行、维护的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训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8:多级放大电路-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8:多级放大电路-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教师:孙凤芹序号:08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基本放大电路课时数 1 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多级放大电路重点、难点多级放大电路的构成、耦合方式,动静态分析。

教学目标专业能力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结构、耦合方式;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方法能力学生利用动画、视频、仿真、实操等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社会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锻炼理性思维。

学生情况分析高职高专学生教学环境要求多媒体教室与实训室教学方法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即学即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协作训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明确任务多级放大电路1.【引例】音响中的双管前置放大电路在许多情况下,音源输入的信号是很微弱的,(毫伏或微伏级),要把这样微弱的信号放大到足以带动负载,仅用一级电路放大是做不到的,必须经多级放大,以满足放大倍数和其他性能方面的要求。

音频放大器是音响系统的主体,包括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由多级放大电路组成的,图7-36为音响中的双管前置放大电路。

图7-36音响中的双管前置放大电路观看图片、动画、仿真52.为什么要多级放大?前面我们主要研究了由一个晶体管组成基本放大电路,它们的电压放大倍数一般只有几十倍。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放大非常微弱的信号,上述的放大倍数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获得更高的电压放大倍数,可以把多个基本放大电路连接起来,组成“多级放大电路”。

其中每一个基本放大电路叫做一“级”,而级与级之间的连接方式则叫做“耦合方式”。

实际上,单级放大电路中也存在电路与信号源以及负载之间的耦合问题。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知识引导1.概述一般多级放大器的组成方框图如图7-37所示。

图7-37多级放大电路组成框图根据信号源和负载性质的不同,对各级电路有不同的要求,输入级一般要求有尽可能高的输入电阻和低的静态工作电流;中间级主要提高电压放大倍数,一般选2~3级,级数过多易产生自激振荡,在音频应用中表现为“啸叫”;推动级(或称激励级)输出一定信号幅度推动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功放级则以一定功率驱动负载工作。

模拟电子技术 CH41共射极放大电路.ppt

模拟电子技术 CH41共射极放大电路.ppt

U o U i -120 ;
RL RC+RL

U
' o
0.3
1. 下列a~f电路哪些具有放大作用?
Cb
Rc
Cb1
T
CbR1 b
VBB
-VCC -VCC RRcc
T
T
CRbc2
Cb2
(c) (a)
(e)
CCCbb1b11
+VCC
Rc RRcc
Rc CCbb22
TTT Cb2
VVCCCC
Rb
VBB
为了消除截止失真, 可增大VCC 或 减小Rb 来增大 IB
共射极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工作点达到了三极管的饱和区 ic表现为顶部失真, 对于NPN管,vo表现为底部失真。 为了消除饱和失真,可
①增大Rb来减小 IB
②减小Rc来增大负载线斜率,进而增大UCE、 ICS
③选 较低的管子 IBQ值一定时, ICQ较低
不带负载——直流负载线 带负载——交流负载线
例:已知电路中VCC=12V,RC=3kΩ,静态管压降VCEQ=6V;并在输出端 加负载电阻RL,其阻值为3kΩ。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Uom≈ ;
A.2V
B.3V
C.6V
(2)若发现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则为消除失真,可将 。
和压降)
共射极放大电路
解:(1)
IB

VCC VBE Rb

12V 300k
40uA
IC IB 80 40uA 3.2mA
VCE VCC Rc IC 12V - 2k 3.2mA 5.6V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教师:高红序号:02值只能说明输入信号为零时三极管的状态(静态),而决不可根据这些数值得出放大倍数的大小(因为前面已经强调过,放大作用是针对变化量而言的,这个重要概念必须充分重视)。

当u i=0时,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 B 、集电极电流I C 、发射结电压U BE 、管压降U CE 称为静态工作点,用Q 表示,分别表示为I BQ 、I CQ 、U BEQ 、U CEQ 。

其中,U BEQ 为已知量,硅管为0.6~0.8V (一般取0.7V ),鍺管为0.1~0.3V (一般取0.2V )。

因为电容在直流通路中相当于开路。

图7-6 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直流通路。

3.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把图7-5中的R B 支路去掉,变成图7-6形式。

图7-6 去掉R B 支路的电路图当u I =0时,I B =0,I C =0,U CEQ =U CC 。

相当于静态工作点在坐标原点。

此时加入一个正弦信号u I ,而且C 1取得足够大(C 1上没有交流压降),则u BE =u I 。

当u I ≠0时,u I 正半周时,信号大于死区电压时,才有可能有i B 产生,当u I 负半周时,三极管的发射结承受反压处在截止状态,因此三极管的i B 肯定不是正弦波,因而i C 肯定也不是正弦波,那么u O 更不可能是正弦波,所以u O 肯定失真。

输出波形失真就谈不上放大了。

图7-7 无静态工作点时工作情况所以只有在输入电压整个周期内,三极管都工作放大状态,输出电压才不会产生失真。

i Bi B i C0 u CE u BE u iu CEi C I B +U CC C 2C 1 + + -- + + u O u I R C I CU BEQ + -U CEQ +-4.放大原理如何使放大不失真呢?在图7- 5中,u I =0时,是有一个直流信号流过三极管的,形成了I B 电流,从而得到一个I C =βI B ,R C 上获得一个压降I C R C ,那么U CE =U CC -I C R C ,U C1=U BEQ ,同理,U C2= U CEQ 。

模电课件共射极放大电路

模电课件共射极放大电路
详细描述
带宽增益乘积是指放大电路的增益值与通频带的宽度之间的乘积,它反映了电路在一定增益下的频率响应能力。 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带宽增益乘积越大,说明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越好,能够更好地处理高频信号。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总结词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是衡量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出能力的指标,它表示了电路输出信号的质量。
共射极放大电路具有高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电压和电流放大能力强等优点,能 够实现信号的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共射极放大电路在电子设备、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 各种电子系统功能的基础。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对 电路性能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详细描述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是指在保证信号不失真的前提下,放大电路能够输出的最大电压值。在共射极放 大电路中,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越大,说明电路的输出能力越强,能够更好地驱动后级负载。
噪声系数
总结词
噪声系数是衡量共射极放大电路噪声性能的指标,它表示了电路内部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程度。
详细描述
噪声系数是指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与输入信号的信噪比之间的比值。在共射极放 大电路中,噪声系数越低,说明电路的噪声性能越好,能够更好地抑制内部噪声对信号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定义
定义
共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放大电路 ,其输入信号加在晶体管的发射 极与基极之间,输出信号取自集 电极与发射极之间。
特点
共射极放大电路具有高电压放大 倍数、良好的输入输出电阻等特 点,适用于功率放大和电压放大 。
02
工作原理
信号输入和
信号输入
输入信号通过电容耦合到基极,引起基极电流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
教师:宋静序号:05
知识引导
图7-22 温度对静态点的影响
2.基极分压式偏置电路
具有稳定工作点功能的典型分压式偏置电路如图
7-23所示。

a)电路原理图 b)直流通路图
图7-23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1)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三极管的性能发生变化,致使放
大器的工作点发生变化,影响放大器的正常工作。

如图
7-23 所示电路中是通过增加下偏置电阻和射极电阻来
改善直流工作点的稳定性的,其工作原理如下:
(1)利用R B1和R 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电压U B。

由图 7-23可知,当R B1、R B2选择适当,满足I2远
大于I B时,则有
PPT、动画演
示、图片
知识引导
中R B1、R B2和U CC都是固定的,不随温度变化,所以基极电位基本上为一定值。

(2)通过I E的负反馈作用,限制I C的改变,使工作点保持稳定。

具体稳定过程如下:
从上述稳定过程可以看出,R E愈大,则在R E上产生的压降愈大,对I C变化的抑制能力愈强,电路稳定性愈好。

2)动态分析
首先画出7-23所示的射极偏置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7-24
a)交流通路图
b) )微变等效电路
图7-24分压式偏置电路交流通路图及微变等效电路
CC
B
B
B
B
U
R
R
R
U
2
1
2
+
=
E
BEQ
B
E
CQ R
U
U
I
I
-
=

)
(
E
C
C
CC
CEQ
R
R
I
U
U+
-
=β/
CQ
BQ
I
I=
1.
求电压放大倍数Au
与单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公式一样.
2.求输入电阻
3.求输出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操作训练
仿真练习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值及电压
放大倍数
仿真验证:运行Multisim9.0软件制作仿真电路,如图
7-25所示,启动仿真,所得静态值为:I BQ=
10.223uA,I CQ=1.398mA,U EQ=2.535V。

由测量值可算出
三极管的放大倍数约为140。

从示波器上可得输入与
输出电压波形,如图所示。

输入电压的幅值约为l0mv,
输出电压的幅值约为 2.15V,并且两者相位相反,电
压放大倍数约为215
Multisim9.0
仿真软件的
使用
5
be
'
L
i
o
r
R
U
U
A
u
β
-
=
=&
&
&
be
b2
b1
i
r
R
R
R∥

=
c
o
R
R=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知识深化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中C E的作用:与R E并联的电
容C E为旁路电容,使R E起到稳定静态点的作用,交流
时短路,可为交流信号提供低阻通路,使电压放大倍
数不至于降低,C E一般为几十微法到几百微法
无旁路电容时的微变等效电路
PPT、仿真 5
归纳总结常用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是采用负反馈的原理,使
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影响输入回路中发射结电压的变
化,从而保持静态工作点基本不变。

PPT、图表 5
作业课后练习
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 张志良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 邓木生、周红兵,《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3] 吴志荣,《电子技术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4] 余红娟,《电子技术基本技术技能》,人民邮电出版社
[5] 余红娟,《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人民邮电出版社
[6] 胡宴如主编《模拟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课外学习网站
1./深圳市创明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综合电子论坛
3./电子开发网
4./info/电子天下
5./
e
e
)
1(
)
(
be
'
L
e
be
b
L
c
b
i
o
R
r
R
R
I
r
I
R
R
I
U
U
A

β
β
+
+
-
=
+
-
=
=&
&
&
&
&
&∥
e
'
L
be
e
)
1(
R
R
A
r
R
u
-

>>
+,则
若β
]
)
1(
[
e
be
b2
b1
i
R
r
R
R

+
+
=∥

(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