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学生的朋友
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四部曲

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四部曲作者:丘碧青来源:《师道(教研)》2024年第02期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提倡“师道尊严”。
但是面对新时代的学生,班主任除了要有威严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班主任试着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学生会更容易接纳老师的意见和引导。
班主任可以按照示弱、好奇、共情和引导学生这四部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部曲:示弱学生示弱能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防线,促进真诚和互信的建立。
当我们示弱时,我们向对方传递了一个信号:我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希望从你身上得到帮助和指导。
这种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会让学生更倾向于与我们建立起真实的连接,因为他们感觉到我们是真心实意地与他们交流。
老师在专业上的学识比学生强,但是在其他方面未必比学生在行,比如电脑操作、网络词语的使用。
在班级的电脑操作管理上,班主任可以放权给学生,要跟学生特别强调:这个电脑平台操作,老师不是特别擅长,需要大家的帮忙才能操作好电脑。
班主任平时在跟学生聊天的时候,可以适当示弱,询问一些自己不懂的网络词语,比如这个学期我在学生那里学会了好几个网络词语,学会之后和学生聊天也适当使用一些学生喜欢的网络词语,学生会很自豪,会觉得老师把他们当大人看,这样就很容易拉进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部曲:好奇学生好奇心可以增强人际关系。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本·迪恩博士的研究表明,对身边人的好奇,可以让社交生活更加丰富。
朋友之间总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相互分享,并以一种好奇的态度去接受这些趣闻,这样子才能把天聊下去。
当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之后,学生有时候会跟老师说班级里的趣闻,班主任要以“朋友”之心表达好奇意识,不要以“审查”之心去聊天。
有一次,学生不小心说漏嘴“谁跟谁谈朋友了”,我马上以一颗好奇之心询问:“真的呀?他们是怎么谈上的呀?太好奇了。
”我这么一说后,学生顿时觉得这个老师太好奇了,听到这种事情没有批评学生,反而是好奇事情的进展,于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他们的感情问题,学生还很诚恳地问我该怎么处理这类事情,我也以朋友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如何与孩子相处

教师如何与孩子相处(一)、老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学会做学生的朋友。
有些老师至今还非常看重老师的权威,认为老师要有足够的威慑力,使学生看到就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据我的经验来看,大都数情况下这样做产生的效果都不好,学生会很反感,甚至与你对着干。
因此,我认为应此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高度,没有足够的震撼力,你最好选择和他们做朋友,用你逐渐释放出来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去征服他们。
不做居高临下的“先生”,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实际上,对于新生事物,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能比你更强。
在工作中,我就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思想变化,注重培养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交朋友。
在亲近学生的过程中,我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我既亲近又崇拜,认为我是值得信赖的老师,能把我当作好朋友,从而树立起了老师崇高的威望。
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尽量避免误会学生。
在我们做学生的年代,学生的所做所为都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办,而今天我们仍以这个标准要求学生肯定不行。
因此当学生有自己的主动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要轻而易举的就去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判定他是在犯错,弄清事情的原委以后再来作出符合实际的判定才。
例如平常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迟到或许是因为帮助别人而迟到的。
或许,学生家里有其他特殊情况,让他不得不这样做。
我曾经就遇到过的类似的情况。
我们班一位女孩,平常表现还不错,上学每天按时到校,不迟到,上课也很认真。
可是有一段时间,她突然接连几天迟到,上课也不专心,成绩明显下降。
我很生气,在班上点名批评她,她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委屈地哭了。
接下了的几天,她仍然迟到。
这时,我才认真的思考,她为什么还会这样呢?这次,我没有再直接批评她,而是先找其他同学了解她的情况,同学们告诉我,她奶奶病了,家里没人照顾,她天天早上要自己买菜,做饭,给奶奶吃过早餐,才能上学,所以天天迟到。
怎么做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

如何做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一、以爱心和热情亲近学生,倡导平等共进的沟通交流,做学生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
(一)主动关爱学生,奉献师爱。
师爱必须是有原则有分寸、博大无私、刚柔相济的爱。
既要有母性的温柔,也要有父亲的严正,既要主动积极,又要理智科学。
师爱不是偏爱、不是溺爱,而是为所有学生的发展进步着想的公正无私的爱。
师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诚,感觉到被关注被重视的温暖,感受到踏实的安全感。
是让他们受到感化、消除隔阂、敞开心扉的前提条件。
(二)主动亲近和了解学生。
1、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惑,故辅导员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是很必要的。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与中学时代完全不同,他们远离父母庇护、缺少中学时严格的管束、对大学新的学习方式方法还未必领会。
大学这一平台对他们来说有些自由得让人无法适从。
他们失去了依赖又尚不能自我树立,故环境适应问题和学习问题较为突出。
而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在成长发展的选择和定位上又常感觉困惑迷茫、遭遇难以克服的困难,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问题和就业问题。
另外还存在恋爱和性心理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神经症、网络综合症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是普遍问题,有的则因人而异。
这都需要辅导员这人生阅历较为丰富的师长来进行引导。
而熟悉、了解学生就是开始教育引导的前提,是十分有必要的。
2、出于师生身份区别和学生个性的限制,决定了学生较少主动接近教师的现实。
故辅导员老师主动积极,为双方交流创造条件是很必要的。
以上讲到大学生极其需要知心朋友来的交流关照和人生导师的及时有效引导,但学生往往囿于师生间身份的区别,本能地觉得有距离有隔阂,不愿或不敢与老师亲近。
但他们不主动找老师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反映自身情况和寻求支持帮助的愿望和需要。
此时,就要求老师要更主动积极地先学生而动,去了解和熟悉他们。
(三)转化教育理念,强化服务者的身份,营造平等的师生沟通平台。
有的辅导员老师将自己定位为管理者、上级领导,对学生多呵斥、少尊重,这是不可能和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的。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心差生 ,用教师 的爱心换来孩 子稚嫩的童心 ,才 能不断优化师生关 系。在 班级学 习中可开展 。 不
和学生说理 ,多给 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在批评
收稿日期:2 1 一O 一l 01 8 5
・8 ・ 7
延边教育 学院学报
21 韭 01
教育学生时多给他们 留一些 。 面子 如果是大错 。 误,应该严肃批评 ,耐心诱 导;如果是小 的错误, 只要对其做 一点小小的暗示即可, 不必小题大做, 否则适 得其 反。课堂上如有 的同学 不专心 听讲, 教师发现后 可故意不做声, 而是用 目光来暗示他,
摘 :和学生成为知心的朋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要积极创造条件 , 和学生成为知心的朋友.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
等的关系。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要常与学生沟通, 倾听他 的心声, 门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
生活上 的一切 困 ,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 难
系 能否得 到优化 ,关键在 于教师 。所 以作 为教师
让 自己的同学掉 队”。 互帮互 学结对子 的活动 , 使那些 过去被奚落、被呵斥 、被冷 落的学生大受 癌 动。实践告诉我们 ,无论什 么样 的学生,他们
在 人格 上都是平等 的,在他们 得到别人的尊重和
信 任后,就 会产 生无穷无尽 的力量 。
第2卷 第6 5 婿
21 年 1 0 1 2月
廷边教育学院学报
J unl f n i nt to E u ao orao Yab nIst e f dcf n a i u i
V l.5 o2 】
No. 6
De . 1 c 20 1
教 师如何成 为学生的知 心朋友
班主任如何成为学生地知心朋友

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记得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大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在这次国培的学习中,我对《海南省师德标兵》和微型案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话,听从你的指挥去作事,就要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呢,下面我结合我多年来的教育谈谈几点认识:一、学会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强调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呢,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尊严,即使他们犯错了,也不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大人当然也一样。
所以当发现问题学生时,为了维护他们的尊严,为了不让学生在其它学生面前下不了台,作为班主任老师就要学会一对一的与学生沟通,交谈,这样学生才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那是一个早读课,我在上早读课的时候,观察到了我们班的正班长王贝琳一直皱着眉头很不高兴的样子,平时的她可不是这样,我看得出她有心事,就走到她身边轻轻的问她:“贝琳,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呀,告诉老师。
”她摇摇头说:“没事。
”应完她还是一副非常不高兴的样子,我猜这孩子肯定有什么事情了。
下早读课以后我找来了她的好朋友李珠娜同学,问她是否知道贝琳同学最近遇见了什么不高兴的事情。
李珠娜同学直接告诉了我,说星期六那天我们班的一位男生,在王贝琳家的楼下一直叫“王贝琳我爱你”当时王贝琳的父母都不在家,贝琳在楼上一直赶他走,他就是不肯走。
后来有邻居家的出来骂了几次才走。
今天来上学的时候看见那位男同学,王贝琳同学心里非常难受。
得知情况后,我马上把王贝琳叫到了教室外面,对她说:“贝琳请相信老师,有什么烦恼要告诉老师,老师愿意帮你。
”听到我这么一说她哭了。
她把自己心理所有的委屈在我面前完全倾述出来。
我安慰她说“放心一定会没事的,有老师在,让老师来保护你。
”她对我点点头说声“谢谢老师“就回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了。
小学生没有朋友怎么办

小学生没有朋友怎么办
小学生没有朋友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但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建立友谊的建议:鼓励孩子主动社交: 教导孩子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建立联系。
可以从简单的打招呼、问候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参加课外活动: 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课外活动,比如运动队、艺术班、兴趣小组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与同龄人接触,并有机会结交新朋友。
教导友善与包容:培养孩子的友善和包容心态,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同,这样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友谊。
提供支持和鼓励: 孩子可能会因为害羞或自卑而不愿意主动社交,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扮演引导角色:家长和老师可以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帮助他们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方法。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参加相关的活动或社团,这样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人结识,建立友谊。
倡导团队合作:教导孩子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协作,并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 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如果发现孩子因为缺乏朋友而感到沮丧或焦虑,要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心他们的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师——学生的朋友

2013-10课堂内外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是学生心目中可敬的长者。
若在课余,教师又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很受学生拥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用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风格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使他们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近你,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从而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做学生的朋友,不要让学生做自己的敌人。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不能只是一桶水。
教师本身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
教师也不能仅仅给学生一杯水,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取水,成为河、成为海。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生成不变的学习热情,充分相信学生,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无论怎么样调皮的学生,无论成绩怎么样差的学生,都会喜欢上语文课,都愿意听你的话。
只有朋友才能如此!在平时,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
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
关爱学生,把爱融入教学。
与学生做朋友实施方案

与学生做朋友实施方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友好的互动关系。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学生做朋友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不要轻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
其次,教师要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是建立友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关心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和被关心。
再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
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好老师,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总之,与学生做朋友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希望教师们能够通过本文介绍的实施方案,更好地与学生做朋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成为学生的朋友
从事教师职业时间久了,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和学生交谈时,往往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总是不由自主地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学生实行批评、教育。
这种现象,在教学工作中普遍存有,但在教学效果上却事与愿违,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
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观点,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作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教师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教师只有对学生存有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理解,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架子,抛弃教师的角色形象,以至爱的情感、平等的视角、交友的心态与学生交流。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关系,赢得学生理解。
二、学会欣赏
欣赏是教师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教师在学会倾听学生心声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欣赏、鼓励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理解和宽容,把学生当做成人一样看待并尊重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欣赏学生的优点和成绩,还要准确对待他们的缺点和失误。
要想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就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和他们多沟通、多交流。
如果教师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真正唤起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认同。
所以,教师要在倾听的基础上学会欣赏学生、鼓励学生,即时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三、学会赞美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表现,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法宝。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在适当的场合赞美学生,让他们时刻感觉到你在注重他们,并让他们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
总来说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多观察学生,学会倾听、欣赏、赞美他们,与他们实现心灵的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从事教师职业时间久了,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和学生交谈时,往往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总是不由自主地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学生实行批评、教育。
这种现象,在教学工作中普遍存有,但在教学效果上却事与愿违,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
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观点,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作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教师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教师只有对学生存有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理解,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架子,抛弃教师的角色形象,以至爱的情感、平等的视角、交友的心态与学生交流。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关系,赢得学生理解。
二、学会欣赏
欣赏是教师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教师在学会倾听学生心声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欣赏、鼓励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理解和宽容,把学生当做成人一样看待并尊重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欣赏学生的优点和成绩,还要准确对待他们的缺点和失误。
要想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就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和他们多沟通、多交流。
如果教师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真正唤起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认同。
所以,教师要在倾听的基础上学会欣赏学生、鼓励学生,即时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三、学会赞美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表现,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法宝。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在适当的场合赞美学生,让他们时刻感觉到你在注重他们,并让他们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
总来说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多观察学生,学会倾听、欣赏、赞美他们,与他们实现心灵的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