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概要共32页文档
中国近代史概要

1、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福“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终归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革命党人和中国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3)。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鉴于中国人 民的坚决反抗和清政府对西方态度的转变,尤其 是列强之间的矛盾,对中国推行“保全”的政策, 在尽可能多地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中国 的独立和完整”,其实质是扶植清政府成为他们 镇压中国人民的帮凶。这样,清政府就成了“洋 人的朝廷”,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成 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即形式上中国还有一个中 央政府,但这个政府已被控制在外国列强手中。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2. 把持海关,操纵中国外交
海关事关国家之主权。1854年,英、法、美 三国利用小刀会起义窃取上海海关管理权。第二 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 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并在中国建立 了一整套的半殖民地海关制度。海关的行政、用 人、税收分配大权始终掌握在总税务司手中,而 总税务司长先由英国人李泰国担任,1864年由赫 德接替,后者任总税务司长达45年之久,各口税 务司和海关的高级职员一律由外国人员充任。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21世纪党史国史系列教材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三、经济掠夺 1. 勒索中国赔款
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 两白银。 1870年,天津教案,中国向法国赔款49万两。 1875年,中国向日本赔偿军费50万两。 1895年,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两,加上日后“赎 辽费”3000万两,共2.3亿两。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款 共计4.5亿两,还有各地赔款2000万两。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概要(优秀版)

2、解放战争由防御、反攻、决战到最后胜利, 人民民主革命走向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 派的矛盾始终是本阶段最主要的矛盾
主要事件和问题:
1、重庆谈判与政协会议 2、全面内战爆发与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3、解放区战略反攻与土地改革 4、三大战役的胜利与七届二中全会 5、南京政府的覆灭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突出特点——国共合作 主要成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主要事件和问题:
1、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4、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失败 5、国民革命的性质、特点、主要成果和失败的 经验教训
七个历史阶段之五
国共十年对峙
1927年8月——1937年7月
阶段特征: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续深化。 2、中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共和是历史主流。 3、辛亥革命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 巨变。 4、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 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主要事件和问题: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1949
约80年
约30年
两对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革命——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主革命——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条基本线索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
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
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主要事件与问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美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篇一: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
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
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
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中国近代史word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主要指嘉道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
其间,带有标志性的事件——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的历史界标。
这一历史时段,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时期,中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转向,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下逐步沦为他们的半殖民地,另一方面,也在西学的全面冲击影响下逐步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第一章嘉道之际的转向与西方殖民主义的东侵第一节嘉道时期的自我转向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是外力侵袭的结果,也是内力长期积聚的爆发,是内外合力所致。
嘉道之际,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开始了社会转向。
这种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江南经济的变化清朝中前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一百多年的盛世,到嘉庆、道光时期已经逐渐中衰。
嘉道以后,清政府尽管无法摆脱财政亏空、土地兼并、因循守旧等传统痼疾,但在富庶的中国江南,经济还是沿着自我发展的路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全国人口的增多。
据学者研究,道光末年人口达到4.26亿,比乾隆末年人口增加了一亿多。
在中国传统社会,人口的多少往往反映着国家力量的强大与衰弱。
因为人口激增的物质条件,必然是社会经济的进步。
嘉道时期垦田的数量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嘉庆十七年(1812),全国税田面积为791.5万余顷,比乾隆三十一年(1766)的741.4万顷增加了约50万顷。
新垦田多出现在海滩、沙地、苇塘、荡田山塘以及新设厅、州的荒地等犄零边角之地,它至少在一个方面表明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除去全国人口和土地的增多外,嘉道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较前代有了明显的发展,主要反映在江南地区。
其表现之一是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苏杭地区纺织工场共有织机千张以上,最大的机户拥有五六百张;广东佛山的纺织手工作坊已有2500家,已经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精华版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
近代史的发展经历了辗转与曲折,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本文将从晚清时期开始,概括地介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和主要事件,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时期。
二、晚清时期晚清时期,中国正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压力和挑战。
列强的入侵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的动荡和内忧外患的加剧。
同时,晚清政府的贪腐和无能也使得国内的民间反抗和革命思潮不断升温。
三、戊戌维新戊戌维新是晚清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试图通过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改革来挽救中国社会的危机。
然而,由于改革力度不够,改革运动最终失败,但它为中国革命的觉醒和崛起铺平了道路。
四、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事件,其目标是推翻满清政权,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民主中国。
在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组织起来,激发了整个中国人民的革命意识和力量。
最终,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满清政权,为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五、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华民国国共两党合作下的一次重要战争。
这次战争的目标是统一中国、消除军阀割据和推进现代化建设。
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中国国共两党联合起来,将武力集中对抗北方军阀,最终取得了胜利,并使中国重新实现了内部统一。
六、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艰苦的一场战争。
这次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重要阶段。
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战胜了日本军国主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七、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的开始。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开启了中国走向新时代的历程。
中国近代史概要

政治 经济
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②1856 年,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
被迫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③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掀起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
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
思想 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编撰《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
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社会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发生改变。“洋
生活 装”渐入,吃西餐成时尚,欧式洋房建起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化的程度加深
②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于 1894 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政治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半殖
②抗日战争(1937~1945 年):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 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
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
新民主主 中华民国
义革命的 南京国民
伟大胜利、 政府时期
中国近代 (1927~
化的曲折 1949 年)
前进
政治
州会战、武汉会战等。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 持阶段。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典型的有 1937 年 12 月南京大屠杀 等。1940 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进行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 一次大规模战役。1942 年,中国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 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