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WFSBP精神分裂症生物学治疗指南解读(江西郭中孟20141019)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诊断和治疗新理念

精神分裂症诊断和治疗新理念
Kraepelin认为,早发性痴呆可能是大脑器 质性损害疾病的推测,以及实质上属认知功能 损害的所谓“痴呆”的临床描述,长期未得到 证实。
3
概述(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多年,分子遗传 技术 ;神经生化,生理,精神药理学; CT、MRI、PET等脑影相技术以及组织 病理学等新理论新技术在分裂症病因学 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分裂症的 认识从临床现象学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 ,对分裂症本质的认识得以逐步深入。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学(3)
实验遗传学研究(连锁与关联分析/基因 组扫描)
连锁研究发现了基本涵盖所有染色体的区域
候选基因研究发现了包括COMT、DISC1 、BDNF 等数十个基因为易感基因
13
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学(4)
14
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学(5)
遗传和环境的 相互作用
精神分裂症
15
7
概念的历史回顾(2)
E.Bleuler(瑞士,1911):首次提出精神分裂症概 念,核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
“4A症状”是基本症状:
Association disorder
Apathy
Ambivalence
Autism
幻觉妄想是附加症状
★长时间在美国精神医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然而,4A症状
较难界定和把握,实际操作性差,致使其实用性大打折
扣。
8
概念的历史回顾(3)
法国学者K.Schneider提出首级症状(first-rank symptoms), 强调症状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3项幻听:思维化声;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 7项自我意识:思维被夺;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广播或扩散; 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冲动;被强加的意志行为;躯体被 动体验 1项原发性妄想:妄想性知觉 ★强调阳性症状,操作性强,具有较好实用性,缺点是其他精 神障碍(如双相障碍)的出现率也高达10%~20%

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达体朗
• 达体朗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 • 长期服用可减少抑郁的复发。 • 对老年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 能改善抑郁伴焦虑症状,其抗焦虑作用 与米帕明相当。 • 肝脏首过效应小,生物利用度高。 • 半衰期较短,为 2.5 hr
达体朗
• 达体朗的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明显比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 轻,如镇静、抗胆碱能及心血管系统的 不良反应较少, • 较常见的有口干、便秘、失眠/多梦、头 晕、体重增加、激惹/紧张、恶心等。 • 推荐剂量为37.5mg/d。
一线抗抑郁药物(2)
• SNRIs:具有5-HT和NE双重抑制作用
• 主要有文拉法辛(venlafaxine) ,起效较快,在服用后 2周内即见效。有明显的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有普通剂 和缓释剂两种 • 适应症:
– 主要为抑郁症、焦虑症及难治性抑郁症 • 禁忌症: – 严重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患者应慎用。禁与 MAOIs和其他5-HT激活药联用,避免出现中枢5-羟 色胺综合征


TCAs
SNRIs
三环类抗抑郁药
NE及5-HT再摄取抑制剂
二线抗抑郁药物

除SNRIs 、 SSRIs、NaSSAs和TCAs作为一线 药外,其它皆列入二线用药,作为用药第二选择

对精神病性抑郁、非典型抑郁、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也可首选阿莫沙平、吗氯贝胺和安非他酮等

其他药物 包括噻萘普汀、腺苷甲硫氨酸、路优泰 等,亦可酌情选用
SSRIs适应症和禁忌症
SSRIs的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疼、失眠、皮疹 和性功能障碍,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不良反 应比TCAs轻 – 神经系统:头疼,头晕,焦虑,紧张,失眠,乏力, 困倦,口干,多汗,震颤,痉挛发作,兴奋,转为 狂躁发作 – 胃肠道:常见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

精神分裂症指南解读演示课件

精神分裂症指南解读演示课件
? 治疗依从性差导致疾病多次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 使用长效剂型 。
? 另外,针对 药物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 的评估同样 重要。
7
药物治疗分期
? 针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程序,新版指南从以下 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1、急性期治疗; ? 2、非自愿住院患者的处理及治疗原则; ? 3、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期药物治疗; ? 4、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 5、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 ? 6、阴性、认知、抑郁症状的辅助治疗; ? 7、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14
谱系
? DSM -5 中精神分裂症首次以谱系分类,称为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 神病性障碍,包括:
? 分裂型(人格) 障碍、妄想障碍、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 样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型/ 抑郁型)、物质 / 药物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性障 碍、紧张症、与其他精神 障碍有关的紧张症、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紧张症、未定的紧张症、 其他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它他精神病性障碍、未定的精神分裂 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15《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第二版解读
莱芜市精神病院 莱芜市荣军医院
杨秀成 副主任医师
2018.03.25
1
本指南目录
? 第1章 精神分裂症概述 ? 第2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危险因素 ? 第3章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分类 ? 第4章 精神分裂的治疗策略 ? 第5章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 第6章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程序 ? 第7章 特殊人群精神分裂症 ? 第8章 精神分裂症的共病与治疗 ? 第9章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 ? 参考文献(58篇) ? 附件1 精神分裂症国际最新治疗指南 ? 附件2 缩略语一览表

精神分裂症全病程干预全面降复发:指南解读2.0

精神分裂症全病程干预全面降复发:指南解读2.0

急性期的治疗目标除了控制阳性症状,还需要了解患者 此次发作的诱因,尽快使患者回到正常的社会功能,以 及制定长期的维持治疗计划
PORT指南:急性期药物选择的考虑
• 急性期用药时需要考虑: – 之前的治疗反应 – 此前经历的药物副作 用 – 依从性 – 个人对用药的偏好 – 长期维持治疗计划
Schizophrenia Bulletin vol. 36 no. 1 pp. 48–70, 2010
25mg/2W中断治疗的血药浓度水平:
最后1次注射时间为第4周
4w
从第4+6周开始 影响整体血药浓 度
4w
停药
William H. Wilson. Journal of PsychiatriccPractice 2004;10:393-401
长效针剂为漏药提供宽容度
偶尔一次漏药不会影响患者的长期疗效,血药谷浓度在漏药3 -4周后才会低于治疗水平
长效针剂血药浓度处于下限, 长效针剂血药浓度处于下限,最少不良反应
口服利培酮 峰/谷比值:3.5~3.6 长效利培酮微球 峰/谷比值:1.7~2.1
活性药物血浆浓度 活性药物血浆浓度(ng/mL)*
60 50 40 30 20 1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平均血浆浓度处于下限时, 平均血浆浓度处于下限时,5HT 有效血浆浓度 拮抗强度的100倍 是D2拮抗强度的 拮抗强度的 倍
安全性
没有顿服超量的中毒 风险 最小有效剂量减少不 良反应
便利性
不需要每天服药 增强医患沟通
长效针剂稳定的血药浓度和波动
长效针剂的特点:
1. 长期用药过程中血药浓度 水平保持稳定 2. 血药浓度水平与剂量成正 比 3. 规律给药,血药浓度6周 左右达到稳态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郭中孟201503更新)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郭中孟201503更新)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
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 江西省精神病院
2015.03.06
郭中孟 主任医师
讲者简介

郭中孟,江西南昌县人,主任医师,精神科主任。
江西省医学会精神病分会委员,南昌市医学会心身专业委员会常委, 江西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专家组成员,南昌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 家组成员。


2007年入选南昌市“521”学术技术带头人,2008 年入选江西省卫生 系统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摘译自Oxford Textbook of Psychiatry(2001)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

重点内容: 1、掌握精神障碍的分类目的和分类 原则; 2、熟悉ICD-10分类系统的特点 3、了解CCMD-3 、DSM-Ⅳ分类系统

思考题
1、精神障碍分类的特点及意义? 2、诊断标准中有哪些主要指标? 3、五轴诊断包括哪些方面? 4、国际国内有哪些分类系统? ICD-10 精神障碍有哪些主要分类类别?

F31.3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 F31.4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 度抑郁发作


F31.5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
抑郁发作

精 神 发 育 迟 滞 分 4 个 等 级 : 轻 度 、 中 度 、 重 度 、 极 重 度
三、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全部按病因学原则分类,是将来的远景目 标,目前是行不通的。
若精神障碍全部按症状学原则分类,甚至如将器质 性精神障碍更名为谵妄、痴呆、遗忘等,究竟是分 类学的进展,还是倒退,存在争议。 目前二者结合进行分类,即症状学分类、系统继续 保留一些病因学分类的名称。

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解读

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解读

苏格兰
泰奥德地区药典
一线药物
奥氮平在核心药典中被删除
V. 指南的不足
指南通过减少各种医疗行为间的不同而使医疗行 为趋于统一,有可能阻碍创新 指南存在滞后问题,不一定能反映当前临床实践 指南是否全面?有无伸缩性? 指南是否考虑了患者的接受程度?
VI.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是专家临床实践的汇总。是通过 调查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到的,是对临床研究 所未解决问题的补充 反映临床实践 时效性更强 共识的来源


III.现有主要指南概况
中国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2003年及2006年修订版 美国IPAP国际精神药物治疗规程2004年 –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出版的指南手册(1997年,2002年) – 德克萨斯州医疗辅助计划 – 马萨诸塞州医疗辅助计划 – 退伍兵事务所指南(2002年4月) 英国 – NICE (英国优化临床研究所指南,2002年12月) – NHS(曼彻斯特精神卫生社会照料托管会指南,2002年8月) – 英国皇家精神病院指南(2002年7月) – 牛津郡心理卫生照顾协会(2002年7月) 其他 – 加拿大 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加拿大政策与临床指南 (1992) – 韩国 健康保险考查机构指南 – 以色列 以色列MOH国家赔偿机构
-北美专家共识 -中国维思通使用经验临床共识-目前正在进行中
北美专家共识
由美国兰德公司进行的问卷调查 对北美50位精神药理学专家进行调查 对调查结果整合而成的精神疾病优化治疗专家 共识
北美专家共识对以阳性症状为 主患者的推荐用药
三线 95%可信区间 二线 一线 最佳 标准差 选择 一线 二线 三线
首发患者 口服利培酮
口服阿立哌唑

2015《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2版解读(郭中孟)

2015《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2版解读(郭中孟)


★ 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目标治疗剂量相对较低: 氨磺必利200-300mg/d、阿立哌唑10-20mg/d、
利培酮2-4mg/d、帕利哌酮3-6mg/d、
奥氮平5-10mg/d、喹硫平100-300mg/d和齐拉西酮 40-80mg/d 的剂量范围更有利于阴性症状的改善;

或者谨慎使用小剂量氯氮平50-100mg/d。
概述





《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一版自2003年9月起使用, 2007年正式出版,使用已有12年。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已近 10 年, 成为精神分裂症最佳合理临床治疗选择的重要参 考依据。 较前一版相比,2015年第二版指南的主要变化包括: 1、增补了国内外新上市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氨磺必利、 帕利哌酮、洛沙平、阿塞纳平、鲁拉西酮、布南色林等, 以及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效注射剂; 2、增加了国内外新的临床研究证据与 Meta分析结果及先 进的治疗理念; 3 、参考了包括 APA ( 2010 )、 WFSBP ( 2012 )及 NICE (2014)等机构发布的国外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的更新建 议和内容。



复发及多次发作患者药物治疗的注意点

★ 选药原则: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应参照以下信息:患 者既往药物治疗的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合并的疾病,可 能与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产生的相互作用; ★ 尽快加量:药物剂量应尽快增加至可耐受的目标剂量, 同时监测患者的临床状态; ★ 不良反应:特别关注抗精神病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 依从性问题:多次发作患者常见诱因是依从性差,治 疗不规范,应激性生活事件等;如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应 进一步加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注意点

DSM-5解读(江西省精神病院郭中孟2014-04-15)

DSM-5解读(江西省精神病院郭中孟2014-04-15)


பைடு நூலகம்
DSM-IV 精神发育迟滞 学习障碍 运动技巧障碍 交流障碍
DSM-5 智力发育障碍 特定学习障碍 运动障碍 交流障碍
备注
广泛发育障碍
注意缺陷及破坏性行为障 碍 婴幼儿喂养和饮食障碍 抽动障碍 排泄障碍
孤独谱系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破坏性、冲动控制障碍和品 行障碍”合并入另一章 “喂养和饮食障碍”入另一章 抽动障碍 “排泄障碍”入另一章
29


其他特定的双相和相关障碍
DSM-5对那些拥有重性抑郁障碍病史,且除了不能连 续4天以外,完全符合轻躁狂标准的个体情况;以及那 些虽然连续4天或以上存在轻躁狂症状,但症状过少不 足以满足双相2型诊断标注的个体情况,给予了“其他 特定的双相和相关障碍”的分类。



“受焦虑困扰”的标注 在双相以及相关障碍这一篇章以及抑郁障碍的篇章,标 注“受焦虑困扰”的情况得到说明。这一说明用来指那 些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这些症状并不是诊断双相障碍 的标准的一部分。
DSM-IV
DSM-5
1. 神经发育障碍 2. 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双相及相关障碍 4. 抑郁障碍 5. 焦虑障碍 6. 强迫及相关障碍 7. 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 8. 分离障碍 9.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10.喂食与进食障碍 11.排泄障碍 12. 睡眠-觉醒障碍 13. 性功能障碍 14. 性别烦恼 15. 破坏性冲动控制和品行障碍 16. 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 17. 神经认知障碍 18. 人格障碍 19. 性欲倒错障碍 20. 其他精神障碍 21. 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及其他药物的不良反 应 16
• 轴I:临床障碍 • 轴II:人格障碍,精神发育 迟滞 • 轴III:躯体情况 • 轴IV: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 • 轴V:全面功能评估(GA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FGAs与SGAs针对认知症状疗效的研究结论 并不一致:部分研究显示后者优于前者,而其他 一些研究则显示两者无显著差异。然而,并无研 究显示FGAs更优。因此,基于有限的证据,推荐 主要使用SGAs。
WFSBP(2012) 精神分裂症的 生物学治疗指南解读
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
郭中孟 主任医师
2014.10
概述

本次更新基于 2005年WFSBP(世界生物精神病学联合会 )精神分裂症生物学治疗指南第1版。 本次修订中,制定者系统地回顾了所有与精神分裂症生物 学治疗相关的可用文献,力求基于循证学进行指南的修订 工作。 本指南提供了具有临床及科学意义的循证学实践建议,旨 在为所有诊断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医生所用。

除经肾清除的氨磺必利和帕利哌酮之外,几乎所有抗精神 病药均可导致肝酶升高及其他肝脏副作用,但直接肝毒性 较少,且主要发生于低效价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鉴于人们在使用喹硫平的猎兔犬中观察到了白内障,针对 使用该药的患者,精神科医师应询问其远距视觉的质量及 有无视觉模糊,每年或每两年接受一次视觉评估。 所有存在抗胆碱属性的抗精神病药均可导致泌尿道问题、 口干及眼干,便秘及肠梗阻也或与抗胆碱效应相关。 唾液过多、流涎及牙齿问题常见于使用氯氮平的患者。

急性期治疗的重点在于药物(或其他躯体的)干 预手段。
因此,抗精神病药应作为全面治疗计划的必备组 分,治疗计划应强调患者本人的临床、情感及社 会需要。

特别提示

将抗精神病药划分为所谓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 FGA )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SGA )或较为主观 ,医生需要针对具体的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 然而照顾到内容结构,尤其是几乎所有的临床试 验均使用这种划分方法,本指南制定者遂予以沿 用。 医生自己应清楚,这些术语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一 种伪分类方法,而非具有临床及科学意义的分类 。

一般建议

对于满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发作 或出现与精神分裂症性障碍相关的精神病性症状 的患者而言,明确的治疗是必需的。

当个体首次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时,医师应对其进 行认真的诊断性评估,包括实验室检查及对药物 滥用的筛查。
当怀疑躯体疾病(如脑炎)为导致精神症状的原 因时,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优先考虑MRI ;若无 条件,则考虑头颅CT),以除外脑器质性疾病。 另外,腰穿仅在预计患者可能罹患脑器质性疾病 时方可进行。



鉴于缺乏针对这一特殊患者群体的研究,FGAs应 避免用于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

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联用或具有一定潜力(D级 证据,5级推荐),尤其是米氮平(B级证据,3级 推荐)。
2、认知症状

可以认为,抗精神病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认 知功能紊乱具有轻度益处(B级证据,3级推荐) 。



表5. 增效治疗
阴性症状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鉴别原发及继发性阴性 症状至关重要。 原发性阴性症状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 继发性阴性症状则为多种状况所导致的后果,包 括阳性症状(如偏执观念,患者或继发社交回避 )、神经系统的药物副作用(如 EPS 、急性肌张 力障碍、抗精神病药所导致的帕金森综合征及迟 发性运动障碍)、抑郁症状(如精神病后抑郁或 抗精神病药所致抑郁)及环境因素(如住院所导 致的社会低刺激)。
情况时,针对患者的多维度评估应包括持续 存在的阳性或阴性症状、认知障碍伴严重功 能损害、怪异行为、复发性情感症状、职业 及社交功能缺陷及较差的生活质量。

治疗过程中应确保患者拥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必要时可检测血药浓度。 对于那些明确被定义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氯氮平应被视为治疗选择,因为该药在此种情 况下疗效相对优越。 在某些个案中,可换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另一种 SGAs、与靶症状相关的增效治疗(抗抑郁药及心 境稳定剂)、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及电休克治疗 。然而,支持上述治疗方案有效性的证据有限。 对于存在紧张症特征的患者而言,若苯二氮䓬类 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应更早地考虑电休克治疗。

抗精神病药的滴定应在患者所能耐受的范围
内尽可能快地达到治疗剂量,同时应监测患 者的临床状况。
快速加量、高负荷剂量及超量用药并未被充
分证明具有更优的疗效,同时与副作用的增 加相关。

尽管精神病复发作为自然病程的一部分在患者服 药期间出现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对于精神病反复 发作的患者而言,导致其复发的最常见原因包括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依从、物质滥用及应激生活 事件。 若怀疑患者对药物治疗不依从,建议评估及考虑 治疗治疗,因为急性精神病恶化 常与精神痛苦及危险行为风险的升高相关。


针对继发性阴性症状, FGAs 和SGAs 均有一定的 疗效;

针对原发性阴性症状,推荐使用某些SGAs(氨磺 必利、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齐 拉西酮)而非FGAs,但证据并不一致,尚需更多 研究确认其疗效。
也有支持抗抑郁药治疗阴性症状的证据,但较为 有限。

表6. 阴性症状:证据分类和推荐等级

四、其他影响治疗方案的临床因素
1、原发及继发阴性症状

自 WFSBP 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 2005 年版发布后 ,研究进一步提供了抗精神病药治疗继发阴性症 状的支持性证据(A级证据,1级推荐)。 治疗继发阴性症状方面,我们并未得到SGAs总体 优于FGAs的结论;但在治疗原发精神症状方面, 前者优于后者(B级证据,3级推荐)。 在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时,氨 磺必利及奥氮平的疗效具有高质量证据( A 级证 据,1级推荐),喹硫平及齐拉西酮具有一些证据 (B级证据,3级推荐)。
治疗不依从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即为抗精神病 药治疗不依从。 药物依从性问题在所有临床学科中普遍存在:患 者自身也在权衡治疗的利弊。 在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中,接近一 半的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剂量小于医嘱的70%。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知力损害、与 抗精神病药相关的副作用、行为紊乱、诊断的污 名化(病耻感)及症状缓解时的无病感。 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需特别注意 ,因为抗精神病药仅在真正被服用的情况下方可 发挥治疗效应。
急性期(持续数周至数月)治疗的主要目标: 发展与患者及其家人的治疗联盟
减少伤害,控制行为紊乱
降低精神病及伴随症状(如激越、攻击、阴性症 状、情感症状)的严重性

确定及重视导致急性期发作的因素,快速回归最 佳的功能水平
尤其需要注意自杀观念、意图、计划,以及命令 性幻听的存在与否。


应采用患者能认同理解的方式告知其疾病性质及 治疗相关的信息,包括药物治疗的收益及副作用 。

表4. 复发精神分裂症:证据分类和推荐等级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定义为:既往曾使用至少两种不同化学结构
分类(其中至少一种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的抗精神病药,均使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 推荐剂量,每种药持续使用至少 2-8周,但 患者并未出现精神病理学状况和 / 或靶症状 的显著改善。
在评估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或药物部分应答的
表1.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时的监测项目及频率
抗精神病药逐渐起效的过程中,为缓解患者
的精神痛苦、失眠及行为紊乱,熟练的精神 科护理、安全及支持性的环境、适时使用苯 二氮䓬类药物或许至关重要。
然而,长半衰期的苯二氮䓬类药物与抗精神
病药物联用的支持性证据并不充分,且这种 联合治疗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率的升 高相关。
表2. 初发精神分裂症:证据分类和推荐等级
精神病复发

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治疗中, FGAs 和SGAs 均占 有一席之地。

选择抗精神病药时应以既往治疗应答情况、药物 副作用、拟给药途径、患者个人对某种药物的偏 好、共病躯体情况及与其他处方药之间的潜在相 互作用作为指导。
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副作用须格外注意。


精神病初发
对于初发精神病患者而言,起用抗精神病
药应特别小心,因为这一群体发生锥体外 系反应(EPS)的风险更高。 有效剂量,配合详尽的解释。临床工作中 应考虑使用一线 FGA 及 SGA 标准剂量范围 的下限。 ,包括精神及躯体状况,尤其需要注意副 作用。
适宜的治疗策略包括渐进加量,使用最低
FGAs 的神经系统副作用风险较 SGAs 高,使得某 些SGAs存在优势(C3级证据,4级推荐)。 应考虑到所有药物副作用;运动、代谢及心血管 副作用尤其需要关注。


二、初发精神分裂症

FGAs和SGAs均可有效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A级证据,1 级推荐)。 初发患者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应低于慢性患者( A 级证据,1级推荐)。 鉴于神经系统副作用风险较FGAs低,推荐使用SGAs作为 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药物(C3级证据,4级推荐) 。 有限的证据显示, SGAs 在预防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 方面更佳。




被批准上市的药物中,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 是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最好的SGAs。 氟哌啶醇是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最好的FGAs。 不推荐使用氯氮平作为初发精神分裂症的一线治 疗。 治疗决策应基于抗精神病药的效能/疗效和副作用 属性,且应体现个体化。



三、精神分裂症急性复发

FGAs 和 SGAs 均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复发 。所有地位巩固的 FGAs 及 SGAs 均可用于治疗急 性精神分裂症(A类证据,1级推荐)。 应根据患者既往使用某类药物的体验及个体副作 用选择治疗用药。 应考虑到所有药物副作用:运动、代谢及心血管 副作用尤其需要关注。
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抗精神病药物
鉴于 SGA 的锥体外系反应较 FGA 轻,医师
应首先考虑使用SG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