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选择和做好带血管的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体会
骨髓团和带血管骨瓣移植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分析

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 下采用 改 良 S P切 口 ( 1 。如 - 图 ) 股骨颈骨折未骨性愈合 , 暂不取 内固定物 , 直接 在头颈部 开槽 。 切取带旋骼深血管蒂 的骨瓣 4 m .c Xlm 用盐水纱布包 c ×12 m c , 好备用。 切开关节囊后沿着股骨颈前侧开与骨瓣相应人小的骨 槽 ,骨槽尽量 向股骨 头 内延伸 ,以不破坏股骨头软骨面为准 。 由骨槽伸入股骨头 内刮 除坏死骨 , 用髂骨骨髓 团填充 , 再将带
差 0髋 。I 期者优 5 ,良 2例 ;I期者优 8例,良 1 ; I I I 例 I 例 期者优 l ,可 1 。优 良率为 9 .% 例 例 4 4 。术后 X线表示股骨头 内再骨化新生骨愈合时 间,平均 2 4( ~4 . 2 )个 月。股骨头结
构基本正常 。
自 19 9 8年 3月 0 2年 3月我们 收治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2 0 导致股骨头坏 死 l ,采用 带旋髂深动脉髂骨 瓣移植加骨髓 8例
必 须 彻 底 去 除坏 死 骨 。本 术 式 注 意尽 最 大 可 能 去 除 全 部 坏 死
本组 1 8例患者全 部获随访 ,3 ~5个 月骨折 、移植骨块全 部愈合,随访 0 9 . ~4年,髋关 节功能得 以恢复 ,未见股骨头 塌陷 。 根据 首届骨坏死 学术会制定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 坏死疗 效西分评价法进行 评价 。 本疗效评价是建立在治疗前、后对 比 的基础之 上,其 中临床 评价 占百分 比 6 0分 ,它包括疼痛 2 5 分 ,功能 2 分 ,关节活动度 1 O 5分,X 评价建立在 F c t分 线 ia 期 的基础上,并 占 4 O分 。疗效评价标准 : >0分 ;良 7 ~ 优 9 5
1 手 术 方 法 . 2
2 讨论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用方法是什么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用方法是什么1、局部介入法局部介入法为世界领先技术,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快速恢复局部血液供给,使骨坏死快速吸收,新生骨迅速长成,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之明显优势,无论是从X线片中或是患者自觉症状均在短期内可见到明显好转。
2、物理因子治疗具有混热效应的物理因子治疗可以改善髋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股骨头臼血供及营养,促进坏死股骨头修复,消除肿胀和疼痛,解除痉挛肌肉和筋膜组织对神经的挤压。
3、高压氧疗法可改善症状。
其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在2-3个绝对大气压下吸人纯氧,可使动脉血氧的分压增加20倍。
而血浆中的物理状态溶解的氧,由常压下的0.3%增至4.5%-6%容积,接近组织耗氧量。
因此,使组织细胞能得到充分的氧而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状况,但高压氧疗法只适用于缺血综合征的可逆期,如已达不可逆坏死期则效果不大。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核心减压、带血管骨移植术、血管植人术、骨支架术等。
晚期不可避免的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但总体看来,手术疗法因其痛苦大、费用高、恢复期长、局限性广、远期效果不能尽善尽美等而不被众多患者所接受。
(1)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只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
主治股骨头坏死晚期。
功效:术后消除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带血管骨移植术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来说,带血管骨移植术(骨移植术【译】:是指从病人身体的其他部位切取适合大小的骨头,或者从骨库取捐赠者的骨头,植入到病变骨质缺损的的部位。
)就是通过提取带有血运丰富的股骨大转子骨瓣移植到股骨头坏死病灶部位,为坏死的股骨头建立血运以及骨质再生。
主治股骨头坏死早期或中期。
功效:减轻股骨头内压力,去除股骨头内死骨,诱导新骨生成,加速血管再造化进程。
(3)核心减压术核心减压术又称髓芯减压术、钻孔减压术、中心减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中使用3毫米带套管环锯钻孔进入股骨头,清除病灶、降低骨内压。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进展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进展[关键词] 股骨头健康讯:范忠明 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即动脉灌注不足及静脉回流受限,并导致骨内压升高所造成的最终结果[1]。
股骨头坏死后,如未能修复,则进而发生股骨头塌陷,影响髋关节功能。
既往手术治疗方法虽多,但都不能令人满意。
目前,临床较多采用的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将有关诊断、治疗的文献综述如下。
1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与诊断病因外伤多为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脱位后,供应股骨头血流中断,其发生率为20%~30%。
若为头下型、粉碎型骨折等不稳定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率可高达84%。
非创伤性原因大野[2]报道的原因有:(1)皮质激素治疗后;(2)饮酒;(3)镰刀状细胞贫血病;(4)Gaucher病;(5)骨髓增殖性疾患;(6)凝血机制缺陷;(7)慢性胰腺炎;(8)潜水减压病;(9)放射性损害;(10)系统性红斑狼疮;(11)高尿酸血症;(12)静脉炎。
国人以激素性和酒精性占多数,约达90%。
过去称为特发性是指原因不明,随着研究的深入,称为特发性的病例比例逐渐减少。
诊断早期可以没有临床症状,而仅在X线片上发现。
典型的症状为腹股沟处疼痛,有时可放射到膝部或臀部。
体检,髋关节内旋时疼痛加重。
因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
X线表现仍是最为常见的诊断手段。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Ficat分期法,将其分为四期。
Ⅰ期:无异常X线表现;Ⅱ期:骨囊肿、骨硬化区域、囊肿部位X线透明,代表骨吸收;骨硬化改变见于坏死组织边缘处表现骨修复过程,在坏死骨小梁上形成新骨。
Ⅲ期:新月型,可见某种程度的软骨下骨塌陷或股骨头变扁平。
Ⅳ期:关节间隙变窄,髋臼出现继发性退行病变,包括囊肿、边界内赘及关节软骨破坏[3]。
核磁共振早期诊断最为敏感的手段首推核磁共振成像(MRI),它能反映髓腔组织的坏死及血管改变。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治疗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主要以髋关节疼痛、负重行走障碍及关节活动障碍等为临床表现,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对患者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一大健康问题[1]。
因此,对其采取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在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有髓芯减压、骨移植、截骨术等多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各不相同[2]。
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2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取了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2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56~71岁,平均年龄(64±8)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予以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治疗,具体手术步骤如下:麻醉满意后,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采用改良的W atson 切口暴露股直肌、股中间肌,显露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选择其中较粗分支,以便与腓血管进行吻合,随后将坏死股骨头清除干净,取大小转子间松质骨并植入到股骨头内,切取适宜长度带血管蒂的腓骨段,应注意尽量保留血管长度,修剪腓骨段,后与腓动、静脉一同插入股骨头颈中心,血管蒂方向应朝向前方,以便更好的吻合,并避免受压,使用克氏针对移植腓骨段进行固定于显微镜下对动脉和静脉行无张力吻合,避免血管蒂受压,止血完成后依次关闭手术切口。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卧床2~3周,予以肝素和右旋糖酐抗凝治疗3~5d 。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观察恢复效果,并采用Harris 评分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数越高,代表髋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Harris 评分以x ±s 表示对比,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所有患者恢复情况:2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25例股骨头成活,功能恢复良好,1例股骨头坏死,行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的最佳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最佳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由于股骨头血液供应
不足或中断,导致骨骼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的。
这种疾病
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
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股骨头坏死的最佳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们
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早期发现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保守治疗是首选。
保
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减轻体重、避免运动和负重、及时止痛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轻患处的压力,减缓疾病的进展,对于早期病变的
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对于中期发现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
的一环。
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血管生成药物、抗凝药物、维生素D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组织的修复,对中期
病变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最后,对于晚期发现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
方法。
常见的手术包括骨髓刺激术、骨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有效地修复患处的骨骼组织,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
患者的关节功能,对晚期病变的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总之,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严重的骨骼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介绍的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对患者们有所帮助,祝愿患者们早日康复。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I - L 、 J 1 - B 、 I J 一 ( : 期患 者 , 年龄 最 好 小于 5 ( ) 岁 的青 l + 年人群。 此类 人群 股 骨头 外 形未 见到 明 显塌 陷 , 且 可依 赖 自身修 复
能 力 去 修 复 坏 死 的 股 骨 头 。 该 技 术 的 优 点 是 血 管 的 解 削 位 置 变异 较 少 , 骨 瓣血 供充 分 , 且骨 瓣所 携 带 的骨量 大 , 足 以
满足股 骨头坏死 区域修复所 需 , 且手术创 伤较小。
末 见 明 萎 缩 , 皮 肤完 好 无缺 损 , 双 下肢 等长 , 右 股 骨 大 转 子部 压痛 阳 性 , 右 髑 关节 屈伸 活动 受 限 , 叩 击痛 阳性 . 右 下 肢“ 4 ” 宇实验 阳性。
术 前 MR I 片
TI
1 . 髓 内减 压 、 清除缺血坏 死病灶 :
, - , , , 之 / ; , I , , 专 l 、
带 血 管 蒂 髂 骨 瓣
移 植 治 疗 股 骨 头 缺 血 性 坏 死
南 阳市 骨科 医院显微 手 外 l l 科 潘 露
患者刘某 , 女, 5 2 岁, 6 个 月 前 无 明 显 诱 因 下 出 现 右 侧 髋
2 . 游 离 血 管 蒂
T2
3 . 植 入 髓 腔 内减 压 区域
术 后 x线 片
治疗 方案选择 旋股 外侧动脉升 支髂骨瓣移 植填 充股 骨
头缺血坏 死区域。 手术 方法简介 : 股 骨 头 的血 供 主 要 来 自于 旋 股 内 侧 动 脉 结语 根据 A R C O分 期 治 疗 原 则 , 此 治 疗 方 法 尤 适 合 于
手术过 程 :
地 院 开服 强 的松 等 药物缓 解 症状 。 口服 药物 治疗 后 , 髋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

维普资讯
20 年 3 08 月第 5 卷第 3 期
WolHel Di s r d ah g t t e
・
论 著 ・
从而降低血糖, 减少餐前胰 岛素用量 。 运动量不宜太大, 一般使 心率 保 持 在 10 次 / i 以 内, 动 时问 不 宜 太 长 , 般 2 mn 运 一 2 ~ 0 i, 0 3m n 选择 比较有节奏 的运动, 如散步等。
2 Z a X n n F s a i y G a g o g P o i c ,P o l ’ o p t l t e f r t b n u g r 5 8 0 . h o ij a o h nC t, un d n r vn e e p eS H s ia , h is o e sr e y J 20 0
时 间分 娩 , 要 时 羊膜 腔 注 入 地 塞米 松 促 胎 肺成 熟 。 娩 方 式 : 必 分
除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外均可经 阴道分娩 。 D G M孕妇适当放 宽剖 宫产指征是必要的, 可减少母儿并发症 。因为分娩后胰岛素突
胰岛素 治疗 饮食及运动治疗无效者, 可行胰 岛素治疗,
来 了解胎肺成熟状 态。 一旦胎肺成 熟即应着手分娩 。 这样既可 避免医源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可防止突然胎 死 又 宫内 同时在孕期应积极控制血糖, 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从而降 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病情 不稳定, 对母儿影响大者, 需争取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应用卡方检验 , <O0 P . 5为差异有显著性 。
的位 置 , 使手术易于操作 , 同时髂 骨瓣 具有动 、 静脉血管蒂 , 能迅
速重 建 股 骨头 的血 供 。在 手 术 中 向股 骨 头 坏 死 区植 入 了 大 量 成
2 结 果
本 组患 者术 后 3~6年随访 结 果 : ( 1例 1髋 、 男性 3 8岁 )
20 1第8第 期 0年 月 4 2 1 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临床 探 讨 ・
带旋 股外动 支血管 骨瓣 脉升 蒂髂 移植治疗成人 股骨头 坏死的 床观察 临
吉向民 ( 河南省汝州市骨伤科医院 , 河南汝州 4 7 0 ) 6 5 0
【 摘要】目的 观察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 移植对股骨头坏死 患者 的治疗效果 , 以积累经验 , 指导 临床工作 。方法 收集股骨头坏死 的患者 1 0 (2 )行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 , 2 例 14髋 , 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术后随访 3 6年 , 良率为 8 . %, I、  ̄ 优 92 且 6 Ⅱ期患者的优 良率 明显高 于Ⅲ期患 者。结论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可迅速
1 资 料和方 法
1 临床 资料 . 1
表 1 不 同股骨头分期患者术后随访疗效 的比较( ) 髋
患者均来源 于我院 2 0 0 3年 1 ~2 0 月 0 5年 6月确诊并进 行 手术 的患 者 , 10例 (2 共 2 14髋 )其 中男性 9 , 8例 (0 髋 )女 性 12 ,
9 %。随访 的 1 1髋 中 , 6 8 2 优 5髋 , 4 良 3髋 , 1 可 0髋 , 3髋 。 差
优 良率 8 .6 92 %。由表 1 可见 , Ⅱ期患者的优 良率 明显高于 Ⅲ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