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案教案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3.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目标。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2.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科书、课件、图表、图片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学生参考资料:笔记本、教科书、参考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场景,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了解?请简单描述一下。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目标,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等方面的内容。

2. 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以及孙中山、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作用和贡献。

三、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2. 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提出问题引发深入思考,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什么启示?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展示。

2.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该事件或人物的理解和观点。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肯定。

2. 提问:你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并撰写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设计(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设计(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即总路线的第二句话: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人是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这一点我们已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中学习了。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所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既是帝国主义的最大掠夺对象,也是地主阶级最直接的压迫对象,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无产阶级只有与广大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教学设计
节段名称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所属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所属章节
第二章第二节
授课对象
授课时长
90分钟
所用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2023年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资源
1.课(线)上资源:优慕课
2.课(线)下资源:教材、课件
学情分析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来自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具有两面性,即:一方面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动摇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一面决定了它是革命的动力之一,动摇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无法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对它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难点:1、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最全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最全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知识网络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端中共建立: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任务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发展新民主主义土地革命:正确的革命道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的重大胜利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教案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思想;3. 能够分析和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程度。

第二步: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15分钟)1. 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背景;2. 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新民主主义、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农民阶级等;3.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如民主革命的任务、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动力等。

第三步:分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2.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讨论,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第四步: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钟)1.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如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政权等;2. 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农村改革、土地改革、工业化进程等。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2. 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教案延伸活动:1.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该事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联系;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3.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教案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评分;2.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活跃程度评估;3. 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估。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1.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1.2 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1.3 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1.4 孙中山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1 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萌芽2.2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民党的统治2.3 土地革命与农村包围城市2.4 红军长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第三章: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3.1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人民的抵抗3.2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矛盾3.3 抗日战争中的民主运动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3.4 抗日战争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第四章:解放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1 解放战争的爆发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4.2 解放区的建设与土地改革的推进4.3 国民党政府的崩溃与新中国的诞生4.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第五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产与启示5.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5.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产与影响5.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与启示5.4 继承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第六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制度建设6.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6.3 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4 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与经验第七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建设7.1 恢复国民经济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7.2 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集体化的推进7.3 国有企业的建立与发展7.4 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第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教育建设8.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融合8.2 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普及8.3 科学技术事业的蓬勃发展8.4 文化教育建设的成就与挑战第九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外交关系9.1 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实践9.2 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3 重大国际会议与我国的国际地位9.4 冷战格局下我国的外交斗争与成就第十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评价与启示10.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贡献10.2 革命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0.3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10.4 继承和发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重点解析本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全面的解析,涵盖了革命背景、兴起、发展、胜利以及遗产与启示等各个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对象本科西安培华学院思政部所在单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讲授章节第三专题第三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次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有深刻的教训。

从而搞清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认清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找准历史起点,把握历史进程和前进方向,制定和实施切合我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4、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5、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教学难点】1、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函及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3、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5、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决择【教学时数】 10课时【器材、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与思路】教学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案例研讨、社会实践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用事例对重点内容进行剖析,对难点借助视频、图片等形象的素材,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重点讲解。

【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2.课堂讲解(教学基本内容及实施)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改革是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二)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三)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根本标准(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3.作业与思考题4.参考书目。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 问答教学法。

2. 讲授结合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引起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思考。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15分钟)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中国社会和国民党的统治,包括北伐战争的胜利和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3.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3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武装斗争的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4.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2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和当前国际形势。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和思考进行评估。

七、教学延伸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其他革命运动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探讨革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八、教学材料1. 图片和影像资料,用于导入和引发学生思考。

2. 课件和教学笔记,用于讲解和示范教学。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也进行思考和思考。

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他们的互动和合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目标(1)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发展、国民革命、长征、解放战争等的有关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含义。

(3)明确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保障,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国共两党和则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918年,这一年,一战刚刚结束,中国人欢呼若狂。

这一年,中国迎来了一次国际战争的胜利。

政府宣布放假3天以示庆祝,人们聚集在太和殿一起庆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为什么选在太和殿呢?因为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18年前,就是在这个象征中华民族至高点的宫殿里,长驱直入的八国联军在这里庆祝他们对大清政府的压倒性胜利。

侵略者们在庄严的大殿里嬉笑,公然羞辱这个民族。

而现在,角色对调了,中国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曾经的侵略者成了阶下囚,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

所有的中国人都这样认为。

但是巴黎和会的噩耗犹如一桶冷水浇熄了这一场沸腾的喜悦,政府沉默了,中国沉默了。

连世界也以为,中国会像曾经签订不平等条约一样用妥协为这一场荒唐买单。

直到1919年5月4日,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点燃了中国人压抑了近百年的怒火。

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1. 背景每一次巨大行动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五四运动也不例外。

在巴黎和会这条导火索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巨大的一座火药库呢?巴黎和会上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那我们就来看看日本在此之前的表现。

①一战期间当西方列强都忙于战事,无暇顾及遥远的中国时,日本借着天时地利,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㈡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节内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呈现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中共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必然现象。

2.认识任何真理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的历程,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新崛起理念,认识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

三、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1.教的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图示法、辅助多媒体教学。

2.学的方法:讨论法、讲演法、发现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在诗的背面镌刻着的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展示PPT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碑文讲述了中国近代人民英雄的抗争历史。

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近代史的划分引入新旧民主革命的概念。

并对新旧民主革命进行具体的比较以便于概念的理解。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打出结构,给学生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大致的体系)
师:同学们先不要看课本,和老师一起来回忆一下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经过分前后,注意前后对比,强调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

结果释、罢、拒。

)然后引导学生打开书本核对。

再看课本52-53自然段,奠定了什么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师:有了这些基础,中国共产党便应运而生了。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大会还通过了党的纲领。

(展示PPT,一大纲领。

体会一大纲领的局限性,进而引出二大彻底翻地反封的纲领。


师:其实一大的召开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帝国主义的介入,逮捕与会成员,导致会议中断,最后一大是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圆满结束的。

(展示PPT,播放南湖的船党的摇篮视频,引出问题“为什么说自崇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答案: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民主革命纲领、奋斗目标。


师:无论时代的车轮走向哪里,总会有一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心中闪烁,他不仅是革命家、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

昆仑之巅、长城之墙是他胸中的笔;华夏大地、高天厚土是他笔下的纸;黄河之水、长江之浪是他纸上的墨。

他的诗蕴含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和浪漫主义的风采,他就是---毛泽东。

他的诗词记录着中国革命的足迹,也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下面我们就通过他的诗词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展示诗词)
师:这是毛泽东于1925年写下的诗词。

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列强侵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舟!”军阀混战,“沧海桑田焦土变,名山秀野战云封。

”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1925年的中国,谁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做出回答,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北伐……
师: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那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呢?
生:国民党一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师:中国工人运动的失败清楚地告诉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革命仅靠无产阶级,不进行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的,国民大革命便应运而生了。

近代以来,多少有识之士为谋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前仆后继,国民大革命是一次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

他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由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最终走向了失败。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到底何去何从,成了不少人思考了一个焦点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又做出了怎样的探索呢?(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问:“你能说说军旗军徽的来历吗?”)生:介绍南昌起义概况。

师: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军队。

(展示诗词,提示学生找出关于秋收起义的信息)师: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党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秋,毛泽东领
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在文家市做出决策,向农村挺进,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的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展示PPT,归纳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路线的形成过程)
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到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执行了错误的路线,致使红军损失严重。

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展示PPT,问:“诗中那些地方值得一去?除了诗中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一去?”强调遵义会议的意义。

)师:1934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师:在红军长征胜利不久后,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时间,那就是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和平,又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展示PPT,毛泽东诗词,问:“天翻地覆慨而康”,中国的大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生: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师:通过近三年的解放战争,特别是1948年底到1949年初的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最后简单的给学生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