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专题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语言的实际运用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语言的实际运用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语言的实际运用•对联”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2.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解答对联题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提高解答对联题的能力。

复习设想:借典型例题的分析,总结对联题考查规律,制定复习策略,再辅以练习,深化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复习程序:一、导入复习内容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很有文化韵味,我想,这里也有“对联”的一份功劳,由各地电视台选送的对联富有地方特色。

同学们猜猜,浙江与江苏台选送的对联会突出哪些景点和特产?出示对联:横批:联袂贺春浙江: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江苏: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这副对联简洁明了,诗意连连;江浙特色,尽在其中!对联,是一种富含文化古典气息的文学形式,在近两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内容由课内诗文涉及到各种各样课外知识,题型也是多姿多彩。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对中考典型例题的分析,推测其考查导向,来制定复习策略。

二、了解对联常识要想在中考卷中做好对联类试题,首先应当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掌握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征。

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 意义相关。

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 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三、典型例题分析类型一:考查对联基本常识。

1、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理解对联的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联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概念: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组成部分。

2.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结构相同。

3. 对联的分类:春联、挽联、寿联、行业联等。

4. 拟写对联的方法:选材、构思、对仗、平仄、修改。

5. 拟写对联的注意事项:避免生僻字、注意语境、保持简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知识、拟写对联的方法。

难点:拟写出富有创意、对仗工整、内容相关的对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有趣的对联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3.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对联,讲解拟写对联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拟写:学生分组练习拟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拟写的对联,互相评价、交流。

6. 总结提升:总结拟写对联的注意事项,强调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拟写对联的方法。

2. 拟写一副春联,要求对仗工整、内容相关、富有创意。

3. 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运用。

4. 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春联作品,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对联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联的特点和拟写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拟写对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4.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经典对联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示范。

2. 准备对联素材,方便学生练习拟写。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4. 准备评价表格,用于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高中语文对联复习学案

高中语文对联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对联复习学案一一、对联的特点分类:按用途分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联)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

(旅店)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按位置分楹联: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门联:贴于大门之上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2、格律一是字数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

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实词和虚词两大词类。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

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doc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doc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江苏汤继宗教学目标:1、掌握对联相关知识2、掌握对联制作的方法3、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对联考察的类型教学过程:一、对联定义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

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

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

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

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我们没有把上下联在意义上互相依存的要求(这是一般对联都应满足的要求)写入定义,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

例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

上联是一种酒名,即三星牌白兰地酒。

下联是江南五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梅子熟了的季节。

据说是为了给“三星白兰地”做广告,故意出下联征对。

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有些对联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

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副隐字讽刺谜联,上联不成句子,下联不成句子,合起来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联有含义,下联有含义,合起来意义更明显(忘八/ 无耻)。

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副对联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隐藏的含义就行,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语法分析。

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

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

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楹联结构,是当前楹联教学的一大误区。

因为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

楹联语法(或文法)与一般语法(或文法)并无多大差别,无庸多说。

下面谈到的“句”,是指诗词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读”,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

二、对联的形式(一)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篇: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珠联璧合得佳句——对联专题复习【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学会对对联的方法,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笠翁对韵》,初步感受对联的特点。

请学生观看昆明大观楼第一长联,增加对对联的感性认识,再说一个小故事,解缙,明朝的大才子,早在少年时代,就才华横溢。

十岁时的一年除夕,望着家门口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写下一幅对联:“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

解缙家门口的邻居,是当朝的曹尚书,听说此事,赞叹中有怀疑,想考考解缙,于是就在解家大门口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林,挡住了解家门前的景色,可是解缙,灵机一动,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大吃一惊,于是命人将竹子全部砍断,解缙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解缙的智慧,也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对联的富于变化。

对联,就是对子。

古来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

对联常常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二)把握对联特征对联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语文的素养,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所在。

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对联的特征,从而提高中考做对联题的针对性。

请大家阅读老师给出的几个对联,看看有什么问题。

1、福如东海,寿比山。

指出问题:上下联字数不相等,应该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明确对联的第一个特征:字数相等。

2、请选出“千里始足下”的下联。

A、高山微尘起B、高山起微尘明确答案是B——对联应该上下联词性相对。

可以借鉴杜甫《绝句》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明确对联的第二个特征:词性相同。

3、是否满足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联就是佳对了呢?请看一道对联题。

高考语文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对联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对联的定义: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文学形式,由上下两句话组成,对仗工整,意义相对。

1.2 对联的特点:1.2.2 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意义相互关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2.3 节奏鲜明:对联的朗读节奏明显,符合汉语的语音规律。

1.2.4 修辞巧妙:对联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夸张等。

第二章:对联的分类与样式2.1 对联的分类:2.1.1 春联:春节期间贴在门上的对联,寓意吉祥如意。

2.1.2 寿联:为庆祝生日或祝寿而写的对联,表达祝福长寿之意。

2.1.3 挽联:用于悼念逝者的对联,表达哀思和敬意。

2.1.4 婚联:为婚礼而写的对联,寓意美满姻缘。

2.1.5 行业联:特定行业或场合使用的对联,体现行业特点。

2.2 对联的样式:2.2.1 横批:对联的横幅,通常悬挂在门框上方。

2.2.2 竖批:对联的竖幅,挂在墙壁上。

2.2.3 扇面:将对联写在扇面上,具有艺术和实用价值。

第三章:对联的创作方法与技巧3.1 对联的创作方法:3.1.1 依题创作:根据题目要求,拟写对联。

3.1.2 自主创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悟,自由创作对联。

3.2 对联的创作技巧:3.2.1 抓住主题:明确对联的主题,使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

3.2.2 巧妙对仗:运用对仗手法,使上下联词语对应工整。

3.2.3 注重意境:追求对联的意境美,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3.2.4 运用修辞: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对联的表现力。

第四章:对联的鉴赏与评价4.1 对联的鉴赏:4.1.1 结构美:对称、工整的结构形式。

4.1.2 内容美:富有内涵、寓意深刻的词句。

4.1.3 语言美:优美、简洁、富有韵律的语言。

4.1.4 创意美:独特的构思和创意。

4.2 对联的评价:4.2.1 评价标准:主题明确、结构工整、对仗严谨、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4.2.2 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专家评审、群众投票等。

中考语文对联专项复习教案1

中考语文对联专项复习教案1

对联——中考专项复习
(一)对联的起源: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年,到了五代,人
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
(天
三、
数是一样的;词性相对指的是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性是一样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
行断句,书声
舞,映出芙蓉牡丹;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

一日雪后一、中考对联常见题型:直对对联、情境对联
对联——中考专项复习教案。

高考复习“对联专题”教案通用

高考复习“对联专题”教案通用

“对联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对联相关知识2、掌握对联制作的方法3、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对联考察的类型教学过程:春联是怎样产生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

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

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

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

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

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

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专题复习”学案
一、对联定义
二、对联的形式
(一)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

就上下联的对仗方式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工对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香。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再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宽对
厦门太平岩联: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做主乐天成。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
槛外远山排闼绕;
楼前积水当湖看。

3、当句对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
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4、单句对
在山泉清,出山泉浊;
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5、借对
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

尧天舜日舒清景;晋水泉山映紫云。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鬓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二)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
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2、反对
坚持实事求是态度;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3、串对
直登朱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冯玉祥)
一失足成千古笑;
再回头是百年身。

(唐寅)
三、对联的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制作对联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三、要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系。

五、高考金题
1、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6分)(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题形预测
对联题在2005年的高考中肯定会在多份试卷中保留,而且命题方式定会趋向多样化。

(一)、情境式
题型示例1: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对联:
(二)、概括式
题型示例2: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

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
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

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

9日上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当刘翔、田亮、郭晶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

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

(三)、话题式
题型示例3:请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话题:
对联:
(四)、组合式
题型示例4: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

池馆重新接草堂宦游西蜀烟尘誓扫还金阙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高吟铁马铜驼
对联:
(五)、调整式
题型示例5: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七、针对训练
1、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难报恩来生为国家耿耿忠心昭日月何堪魂去青史千秋功同五岳寸草春晖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死为人民
对联:
对联:
2、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歌。

对联:
参考答案
3、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
下联内容(已被打乱):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下联调整为:
4、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用对联形式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法新社雅典8月27日电] 在8月27日进行的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中国的刘翔旋风般赢得了胜利,从而重新划定了男子短跑赛场的“势力范围”。

刘翔,这个21岁的上海大学生,成为第一个登上奥林匹克男子110米栏领奖台的中国人,并因此被载入史册。

决赛中,从始自终一路领先的刘翔将对手拉下了2米多,这种差距在奥运水平的此类比赛中是少见的。

历史上,田径赛场上的短跑项目——100米、110米栏和200米——始终是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的势力范围。

但在今天的110米栏决赛中,刘翔既战胜了非洲裔选手特拉梅尔(美国籍),又击败了非洲——加勒比裔选手加西亚(古巴籍),从而打破了他们对短跑项目的垄断,让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这一向来被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视为“私有领地”的项目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身为所有中国人和亚洲人的骄傲,刘翔目前已把目光投向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想在自己的家门口卫冕成功。

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似乎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9、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

(4分)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
下联:
5.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全国卷)
第一题
①处处春光好,。

②一代园丁乐,。

第二题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6.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广西卷)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7、(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下联:。

8、下面是四幅对联的上联,分为两题,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2005届苏州六校联考)
第一题:①家中世界小
②大江南北处处风光好
第二题:①冬去山明水秀
②春回大地东风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