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导游讲解词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范本(二篇)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范本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
清光绪十六年(____年)动工,光绪二十年(____年)落成,为广东72县陈氏族人捐资合建的宗族祠和书院。
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座建筑,成立了专门保护机制,多次进行修葺,于____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____年被____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为____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____平方米。
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____米,“深三进,广五间”,包括九座厅堂,东西斋____座房子和其间的六座庭院,大小合计____座,聚贤堂位于中央,其他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联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形式。
门前坪地和东西后三院环绕四周,与内部庭院相应。
从外往里望去,长廊贯穿南北,庭院层层相通,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____米。
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的规矩和传统的艺术风格。
因此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建筑特点】陈家祠的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每座房子从柱基到瓦脊全都缀满了石雕、砖雕、木雕、泥塑、陶塑、铁铸和彩绘,玲琅满目。
他们的题材都是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精雕细刻,用材讲究,确确实实是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艺术宝库。
二是极富岭南风味。
那些华丽的装饰,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门和各种比例、手法都突出表现了岭南的建筑风格。
长廊贯通全院遮阳挡雨,房舍高大阴凉,内外庭院满目苍翠,与广州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应,让人觉得优雅宜人,极富岭南风味。
【一进(大门外)】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介绍一下屋顶脊饰。
脊饰在明亮的蓝天衬托下,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具有浓烈的民间艺术韵味。
你们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全身朱红色,大眼圆睁,张口翘尾,就想要凌空而下,气势雄伟。
陈氏书院将灰塑独角狮装饰在垂脊上,带有辟邪保平安的寓意。
接着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
陈家祠导游词3篇

陈家祠导游词3篇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
本文是陈家祠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陈家祠导游词一: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为广东72县陈氏族人捐资合建的宗族祠和书院。
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座建筑,成立了专门保护机制,多次进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
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包括九座厅堂,东西斋10座房子和其间的六座庭院,大小合计19座,聚贤堂位于中央,其他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联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形式。
门前坪地和东西后三院环绕四周,与内部庭院相应。
从外往里望去,长廊贯穿南北,庭院层层相通,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
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的规矩和传统的艺术风格。
因此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建筑特点】陈家祠的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每座房子从柱基到瓦脊全都缀满了石雕、砖雕、木雕、泥塑、陶塑、铁铸和彩绘,玲琅满目。
他们的题材都是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精雕细刻,用材讲究,确确实实是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艺术宝库。
二是极富岭南风味。
那些华丽的装饰,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门和各种比例、手法都突出表现了岭南的建筑风格。
长廊贯通全院遮阳挡雨,房舍高大阴凉,内外庭院满目苍翠,与广州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应,让人觉得优雅宜人,极富岭南风味。
【一进(大门外)】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介绍一下屋顶脊饰。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5篇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广州陈家祠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1)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为广东72县陈氏族人捐资合建的宗族祠和书院。
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座建筑,成立了专门保护机制,多次进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
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包括九座厅堂,东西斋10座房子和其间的六座庭院,大小合计19座,聚贤堂位于中央,其他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联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形式。
门前坪地和东西后三院环绕四周,与内部庭院相应。
从外往里望去,长廊贯穿南北,庭院层层相通,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
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的规矩和传统的艺术风格。
因此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建筑特点】陈家祠的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每座房子从柱基到瓦脊全都缀满了石雕、砖雕、木雕、泥塑、陶塑、铁铸和彩绘,玲琅满目。
他们的题材都是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精雕细刻,用材讲究,确确实实是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艺术宝库。
二是极富岭南风味。
那些华丽的装饰,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门和各种比例、手法都突出表现了岭南的建筑风格。
长廊贯通全院遮阳挡雨,房舍高大阴凉,内外庭院满目苍翠,与广州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应,让人觉得优雅宜人,极富岭南风味。
【一进(大门外)】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介绍一下屋顶脊饰。
脊饰在明亮的蓝天衬托下,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具有浓烈的民间艺术韵味。
2023年广州陈家祠导游词11篇

2023年广州陈家祠导游词11篇广州陈家祠导游词1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广东地域生涯较完备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构筑,可以看到很是有特色的雕塑。
除外,内里还可以看到一些艺术展和图片展之类的,在老屋子中领会文艺。
陈家祠初建时,是广东省陈姓连系成立的合族祠堂,为本族各地念书人赴广州介入科举测验提供住处。
它有着迂腐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布满了广州风情和岭南特色,因为它生涯完备,对古构筑及汗青感乐趣的必然要去看下,假如对这些都不感乐趣,也可以去看下宁静的老屋子。
由进口进入祠堂,按折线形举办旅行,抚玩次序依次为:正厅(双面镂空木雕大屏门)-月台(石栏杆杆、铁铸通花栏板)-中进聚贤堂(按期专题展览)-后进中厅(百年陈氏书院图片展)-后东斋(流光溢彩——粤绣艺术作品展)-前东厢(旧广州家居展)。
首要是抚玩陈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雕栏、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四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构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其造型活跃,色彩富厚。
除了雕塑外,彩绘也不容错过。
几千幅彩绘,没有沟通的气魄威风凛凛,也没有哪两幅是沟通的,全都是靠作者富厚的想象,值得细细品读。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2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
陈家祠的花脊共有十一条,总长度就是165米,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脊基为灰塑,上层脊基为陶塑,陶塑全就是佛山石湾烧制的,采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五色,人物均就是:有前无后,有眼无珠,面部不施釉彩,各种人物的头、手、脚服饰均定型化,分别以模具印制,届时根据人物身份、形态的不同,选配组合,再以捏、按、奈、贴等手法加工完成。
最后还要按仰视的要求,夸张处理人体比例和特定的神态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
请朋友们注意看看,每条花脊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它龙头鱼尾,长有两根往上翘的长须,这就就是古代民间传说能防火避灾的鳌鱼,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而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不仅还使屋顶的轮廓线更加优美,同时,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
广东陈家祠的导游词(六篇)

广东陈家祠的导游词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____年),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可以看到非常有特色的雕塑。
除外,里面还可以看到一些艺术展和图片展之类的,在老房子中体会文艺。
陈家祠初建时,是广东省陈姓联合建立的合族祠堂,为本族各地读书人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住处。
它有着古老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广州风情和岭南特色,由于它保存完整,对古建筑及历史感兴趣的一定要去看下,如果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也可以去看下安静的老房子。
由入口进入祠堂,按折线形进行参观,观赏顺序依次为:正厅(双面镂空木雕大屏门)-月台(石雕栏杆、铁铸通花栏板)-中进聚贤堂(定期专题展览)-后进中厅(百年陈氏书院图片展)-后东斋(流光溢彩——粤绣艺术作品展)-前东厢(旧广州家居展)。
主要是观赏陈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其造型生动,色彩丰富。
除了雕塑外,彩绘也不容错过。
几千幅彩绘,没有相同的风格,也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全都是靠作者丰富的想象,值得细细品读。
广东陈家祠的导游词(二)今天下午,我听爸爸妈妈说我们要去陈家祠游玩。
我听了高兴极了。
来到买票处,从远处看去,陈家祠五彩斑斓。
中间是长方形的大门,两边有一个拱形的小门。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买完票进去了。
进来大门,爸爸告诉我陈家祠是古时候那些学生们读书和住的地方。
我们先去参观了学生们住的地方,参观了他们书房、卧室……。
有一些是古老的,有一些是现代的,但都非常好看。
我们又去看了一些话,都是编织而成的。
但是那些花草树木、人、河流…都好像是画下来的,有些画的不像,好像是拍下来的。
有一幅画我最喜欢,上面是一只鸟,鸟的羽毛五彩斑斓,它站在树枝上。
张开小嘴巴开始唱歌,我仿佛能够听见它的的歌声,多么美妙啊!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眼睛,又黑又亮,好像能够看见我一样。
我们又去看了怎样编扇子:首先要去芭蕉树上把芭蕉叶采下来,把芭蕉叶编在一起,然后用笔在上面画上漂亮的图案,我们看见了有许多图案的扇子,上面画着花草树木……样样都有。
陈家祠导游词

陈家祠导游词陈家祠导游词(精选6篇) 作为⼀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员,往往需要进⾏导游词编写⼯作,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平的重要⼯具。
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陈家祠导游词(精选6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陈家祠导游词1 陈家祠位于⼴州市中⼭七路,⼜称陈⽒书院。
清光绪⼗六年1890年动⼯,光绪⼆⼗年1894年落成,原为⼴东72县陈姓族⼈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新中国成⽴后,政府对这座建筑进⾏了保护和修葺。
于1959年辟为⼴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积1.5万平⽅⽶。
整体建筑⾯积6400平⽅⽶,长宽均为80⽶,“深三进⼴五间”建筑平台⼀进⾼于⼀进,最⾼处达16.8⽶。
平⾯布局以聚贤堂为中⼼,其他单元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连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格局。
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祠堂建筑体制和传统建筑艺术风格,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陈家祠的建筑有两个特点: ⼀是应⽤了多种建筑艺术⼿段,整个陈家祠的建筑主体和部件,都可见⼤量的⽊雕、⽯雕、砖雕、泥塑、灰塑、陶塑和彩绘; ⼆是极富岭南风味,陈家祠的建筑功能切合岭南的⽓候特点,如长廊贯通全院可以遮阳挡⾬,房舍⾼达可以通风降温,庭院满⽬苍翠,让⼈感到清凉、爽快。
陈家祠建筑构件的⽐例和整体风格,装饰的外观造型和内容题材,都凸显了岭南的⽂化特⾊和风情、风貌。
来到陈家祠⼀进,⾸先我向⼤家介绍⼀下具有浓烈明间艺术韵味的屋顶脊饰,你们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的六队⼀⽶多⾼的灰塑独⾓师,那是带有避邪保平安的寓意。
现在我们重点了解⼀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
陈家祠的花脊共有⼗⼀条,总长度是165⽶,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脊基为灰塑,上层脊基为陶塑,陶塑全是佛⼭⽯湾烧制的,采⽤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五⾊,⼈物均是:有前⽆后,有眼⽆珠,⾯部不施釉彩,各种⼈物的头、⼿、脚服饰均定型化,分别以模具印制,届时根据⼈物⾝份、形态的不同,选配组合,再以捏、按、奈、贴等⼿法加⼯完成。
最新的广东陈家祠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广东陈家祠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广东陈家祠,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
它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是广东保存最好、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中国清代宗祠建筑。
当您站在陈家祠的门前,首先会被它那气势恢宏的建筑外观所吸引。
这座建筑群坐北朝南,由九堂六院大小19 座建筑组成。
整体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对称规整。
祠前有宽阔的广场,过去这里常常是族人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
走进陈家祠,第一道大门叫“头门”。
抬头望去,门上方高悬着“陈氏书院”的匾额。
大门两边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建筑。
头门的建筑装饰十分精美,屋脊上有各种陶塑、灰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生动有趣。
穿过头门,来到了聚贤堂。
这是陈家祠的主体建筑,也是当年族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聚贤堂宽敞明亮,堂内的柱子粗壮挺拔,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堂前的月台宽敞开阔,四周的栏杆上也有着精美的雕刻。
从聚贤堂往后走,便是后进的庭院。
这里的建筑错落有致,有寝室、书房等。
每一间房屋都装饰得十分考究,门窗上的木雕精美绝伦,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陈家祠的建筑装饰是其一大特色。
这里汇聚了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
先来说说木雕。
陈家祠的木雕数量众多,工艺精湛。
在头门的梁架上、聚贤堂的屏风上,都能看到精美的木雕作品。
这些木雕题材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花卉鸟兽等,刀法细腻,形象生动。
砖雕也是陈家祠的一大亮点。
在墙壁上,您可以看到一幅幅精美的砖雕作品。
砖雕的内容多为人物故事、吉祥图案等,线条流畅,立体感强。
石雕则主要分布在门前的石柱、栏杆等处。
石雕作品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展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陶塑和灰塑大多装饰在屋脊上。
陶塑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灰塑则线条柔和,富有层次感。
这些装饰不仅美观,还具有防雨、防潮等实用功能。
铜铁铸和彩绘则为陈家祠增添了不少华丽的色彩。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广州陈家祠导游词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
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广州陈家祠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1今天下午,我听爸爸妈妈说我们要去陈家祠游玩。
我听了快乐极了。
来到买票处,从远处看去,陈家祠五彩斑斓。
中间是长方形的大门,两边有一个拱形的小门。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买完票进去了。
进来大门,爸爸告诉我陈家祠是古时候那些学生们读书和住的地方。
我们先去参观了学生们住的地方,参观了他们书房卧室……。
有一些是古老的,有一些是现代的,但都非常好看。
我们又去看了一些话,都是编织而成的。
但是那些花草树木人河流…都好似是画下来的,有些画的不像,好似是拍下来的。
有一幅画我最喜爱,上面是一只鸟,鸟的羽毛五彩斑斓,它站在树枝上。
张开小嘴巴开始唱歌,我宛如能够听见它的的歌声,多么美妙啊!最引人注重的是它的眼睛,又黑又亮,好似能够看见我一样。
我们又去看了怎样编扇子:首先要去芭蕉树上把芭蕉叶采下来,把芭蕉叶编在一起,然后用笔在上面画上美丽的图案,我们看见了有许多图案的扇子,上面画着花草树木……样样都有。
我们还去看了象牙雕,里面有各种各样精美的艺术品,都是由象牙雕刻而成的,最有趣的是微雕,它只用一点点象牙就能雕刻出艺术品。
一个上面雕刻的是一首诗,一个上面画的是八仙过海,我用放大镜看了好一会儿才看出来。
哇!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雕刻出来的。
不知不觉,陈家祠要关门了,我们要回去了。
路上我睡着了,梦见我在陈家祠开心的玩耍。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2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
原称陈氏书院。
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
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祠。
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陈家祠。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1894年竣工落成,历时四年,距今已有120年历史了。
它是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族祠和书院,现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陈家祠是广东目前现存宗祠建筑中规模最大,民间建筑装饰工艺最精美,最富有代表性的一个艺术建筑群。
它以其巧夺天工的七绝“三雕二塑,一彩绘和一铁铸”装饰艺术而著称,三雕指的是砖雕、石雕和木雕,两塑指的是陶塑和灰塑,每一项都让人赞口不绝。
各位团友,陈家祠到了,请各位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跟我下车进去参观,一起来看看,它到底美在何处,精在何方?
陈家祠整座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结构。
所不同的是它是由几个大型的四合院将大小19 座建筑联为一休,形成以中轴为主线,东西配殿,外设厢房的这种严谨对称的布局,具有浓郁的南方建筑特点。
我们一般用“深三进、广五间、九堂六院”来概括陈家祠的整体建筑。
团友们,你们看,在大门两边的青砖墙上分别有一副大型人物砖雕,这是三雕中的第一雕。
它们表现的是两个故事的场面:一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梁山聚义,另一个是历史故事“刘庆伏狼驹”。
两幅画面采用多层次的雕刻,以“挂线砖雕”的深刻技法,使每一根线条纤细如丝,人物逼真传神,栩栩如生。
这样的砖雕在广东是极为少见的。
好了,现在请各位跨过这高高的门槛,进入前厅。
大家转身就可以见到两个高四米的门神,左边红脸的就是秦叔宝,右边黑脸的就是尉迟恭。
这两幅画运用了勾线重彩的技法,色彩鲜明,人物逼真,不愧为典型的中国古代彩绘之佳作。
各位团友,可以说,在陈家祠中,几乎有木头的地方,就有木雕艺术的璀璨闪光。
大家请看这面木雕大屏门。
雕刻在最上面的是“孟浩然踏雪寻梅”,中间的是“金殿比武”、“金殿赏赐“,下面的是“渔歌唱晚”等许多吉祥如意的内容。
团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陈家祠中装饰得最华丽,最引人注目的屋顶脊饰,这就是“花脊”了,它是广东地区独有的建筑装饰艺术。
陈家祠共有十一条花脊,总长165米,花脊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陶塑,这里的陶塑全部是佛山石湾烧制的,采用的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等五种颜色,在人物的轮廓和动态上下工夫,使得人物栩栩如生,陶塑下面五彩斑斓的是灰塑,大家看那躲在屋檐垂脊上的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
好了,现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陈家祠中心……聚贤堂。
在堂前有一座雅致的石雕月台,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国铁一般很少用来做建筑装饰物的,这里的工匠却用了这些双面铁铸通花栏板装饰建筑,这在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都是很少见的,(这些双面铁铸通花栏板的内容有“三羊开泰”,“岁岁有余”,“金玉满堂”,都是左右对称,一左一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后进了,这里以前是摆放神龛和陈氏族人祭祀祖先地方。
各位团友,我们陈家祠的主体建筑我就大概介绍到这里,在两边的厢房还有一些关于广东民间工艺的展览,大家可以慢慢欣赏,谢谢大家。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