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医学三基题库-免疫学

模拟考试(医师)(十七)---免疫学单选题(271题)1.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不正确的是A.IL—白细胞介素B.EPO—血小板生成素C.SCF—干细胞生长因子D.TNF—肿瘤坏死因子E.CSF—集落刺激因子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
知识点1: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知识点2:细胞因子2.可溶性抗原定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是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ELISA(夹心法)灵敏性强,特异性高,是可溶性抗原的定量测定方法。
知识点1: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知识点2:特异性3.抗原定性或定位常用的方法是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以适当检测荧光的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是抗原定性或定位常用的方法。
知识点1:医学免疫学简介知识点2:免疫学的应用4.测定HIV抗体确诊HIV感染常用的方法是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免疫印迹法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进行检测,对已知表达蛋白,可用相应抗体作为一抗进行检测,是测定HIV 抗体确诊HIV感染常用的方法。
知识点1:医学免疫学简介知识点2:免疫学的应用5.血型鉴定常用的方法是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直接凝集实验用已知红细胞与血浆和被测血浆与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观察凝集反应,是血型鉴定常用的方法。
知识点1:医学免疫学简介知识点2:免疫学的应用6.与免疫原混合/结合后可提高免疫应答的物质是A.载体分子B.免疫佐剂C.激活剂D.催化剂E.抑制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免疫佐剂能非特异性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使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更强烈。
免疫系统组成及基本功能

第一节 抗原旳性质与分子构造基础
三、决定抗原特异性旳分子构造基础:抗原表位
1. 抗原表位旳概念:
又称为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旳特殊化学基团,是 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旳 最小构造与功能单位。 构成: 5-15个氨基酸残基、多糖残基、核苷酸等 ▪ 抗原结合价: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辨认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参加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蛋白多肽
蛋白多肽、多糖、脂多糖、 核酸等
8-10aa(CD8+T细胞表位) 5-15个aa 13-17aa(CD4+T细胞表位)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一般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20
第一节 抗原旳性质与分子构造基础
39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旳原因
异种抗原
异嗜性 抗原
根据抗原与机体旳亲 缘关系分类
独特型 抗原
本身抗原
同种异 型抗原
40
第三节 抗原旳种类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加分类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旳亲缘关系分类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旳起源分类
➢ 内源性抗原 ➢ 外源性抗原
41
42
第三节 抗原旳种类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加分类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旳亲缘关系分类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旳起源分类 四、其他分类
43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 定义:
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 库中2-20%旳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旳免疫应答旳抗原称 为超抗原。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抗原

(四)基因工程疫苗
1.重组抗原疫苗(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只含 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首先需选定有效免疫 原的基因片段,导入原核或真核细胞,通过扩 增表达目的基因的产物,提取并纯化所需的抗 原。重组抗原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和病毒核酸, 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目前获准使用的有乙型 肝炎基因工程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 原)、口蹄疫疫苗等。
2 种 类 : 外 源 性 ( 肠 毒 素 staphylococcus enterotoxin,SE ) 内 源性(HIV),T超抗原与B超抗原
.
3 激活T细胞特点: (1).强大刺激能力(10-9M), 可激活
5-20%T , 普 通 抗 原 激 活 1/100001/1000000T细胞 (2).无需胞内抗原处理提呈 (3)1个SAg可选择性结合两个TCRVβ 外 侧 , 两 个 MHCIIβ 外 侧 ( 非 多 肽 区 ) 形成交叉连接,使T细胞活化 (4).非MHC限制性
antigen) 如病原微生物、肿瘤细胞 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半抗原(hapten) 如药物 超 敏 反 应 --- 变 应 原 (allergen), 致 耐 受 --- 耐 受
原(tolerogen)
.
抗原→免疫系统↗抗体------免疫原性
↘
↘效应T
〉完全抗原
↘特异结合 ↙----------抗原性 --半抗原
体免+细免
有免疫记忆
简单 重复表位
不需Th 无MHC限制 主要产生IgM 体免 无免疫记忆
.
三. 根据与机体亲缘关系(classification based on relationship with host): 1. 异种(Xenogenic antigen):微生物
02抗原2

TI-1 antigen
TD antigen
CD4
1 2 1 2
CD40/CD40L B cell B cell Th cell
首页
1
2
3
4
TD-Ag和TI-Ag特性比较
TD-Ag T细胞辅助 必需 组成 T和B细胞表位 应答类型 体液和细胞免疫 抗体类型 多种,主要是IgG
TI-Ag 无需 重复的B细胞表位 体液免疫 仅为IgM 无
首页
1
2
3
4
P26
C、功能表位和隐蔽表位
功能/优势(表面)
隐蔽性(内部)
首页
1
2
3
4
表位的化学组成 3.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
首页
1
2
3
4
表位的位置
首页
1
2
3
4
表位的空间构象
首页
1
2
3
4
★4.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⑴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 :
1 2 1 3 1 4
A
B
29
★㈠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pendent antigen): 即胸腺依赖抗原/ T细胞依赖抗原 TI-Ag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即胸腺非依赖抗原/ T细胞非依赖抗原 TI-1Ag和TI-2Ag
首页
1
2
3
4
4
㈢丝裂原/有丝分裂原:
是非特异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丝裂原
ConA PHA PWM
T细胞
意义: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细胞免疫功能。
首页
1
2
3
4
章节小结
癌症免疫疗法全综述

癌症免疫疗法一、免疫疗法简介癌症免疫疗法近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被《science》杂志评为:201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按照经验,一般技术论文在学术界承认之后,在十年之内会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产品。
目前,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已纷纷介入免疫疗法产品的研发。
传统的手术或癌症药物是直接针对肿瘤细胞;而免疫疗法是针对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效应来杀灭肿瘤细胞,从而治疗癌症。
目前,广义上的免疫疗法包括四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过继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癌症疫苗。
(狭义上的免疫疗法则指中间两种。
)1、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这种免疫疗法最为古老,也十分简单,早在上世纪就开始在临床上应用。
主要方法是利用细胞因子活化调节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
比如大家熟悉的白介素、干扰素、胸腺法新、胸腺五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等,就属于免疫刺激剂。
这类产品技术简单,对疗效增强不明显,市场较为成熟稳定。
在此不做详细叙述。
2、免疫过继疗法就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免疫疗法,也是国内争议最大的疗法。
主要过程是:抽取患者自体免疫细胞——体外筛选并扩增——回输患者体内——杀灭肿瘤。
由于主要原理就是回输免疫细胞,因此也称为细胞疗法。
3、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目前最热门的免疫疗法研究领域。
因为人体内存在免疫抑制机制,防止激活的免疫反应在消灭抗原的同时,损伤到正常细胞。
肿瘤细胞则利用这种免疫抑制机制,在细胞外表现抑制性配体,减弱免疫系统的攻击,进行免疫逃逸,得以大量恶性增殖。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可以关闭这种免疫抑制机制,使得免疫系统可以对肿瘤细胞展开强有力的攻击。
其主要靶点有2个:程序性死亡-1 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
4、癌症疫苗最有吸引力的免疫疗法,目前只有极少数产品上市。
免疫学:抗原

构象决定基(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序列上不相连续的多肽或多糖在空间构 象上形成的决定基。 顺序决定基(senquential determinant):
一段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又称 线形决定基(linear determinant)。
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 线性表位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并与之结合的物质。 )
2. 特 性
(1)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 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
(2) 抗原性(antigenicity): 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是什么东西决定抗原特异性?
抗原表位的概念 抗原表位的类型 抗原表位的影响因素 表位-载体作用 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
1.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
epitope / antigenic determinant
•
概念: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一种抗原决定基(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 一种相应的抗体。 a b A抗原 ----机体-----------抗体A :抗a、抗b
T细胞决定基
T细胞决定簇位于抗原分 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 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 能被TCR所识别,为线性决定簇。
B细胞决定基
BCR能与未经APC加工 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表位,为构象或线 性表位。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医学免疫学:抗原

B细胞表位-----能被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结合的表位,多在
抗原分子的表面或转折处,可直接被B细胞识别。一般存 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
-13-
表3-1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面受体 TCR
BCR
完全抗原---即免疫原, 同时具备免疫原
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大多数蛋白质。
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hapten),只
具有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青霉素等药物。
-4-
载体蛋白----carrier, 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如鸡卵清蛋 白、牛血清白蛋白。
半抗原+载体蛋白=完全抗原
-5-
载体(Carrier,C) :大分子,Pro.等 半抗原(Hapten,H): H1、H2、H3 …… 完全抗原(Ag) = C + nH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复合抗原只能与相 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2. 同种化学基团由于连接位置不同所获得 抗体也只能与相应抗原发生强结合反应。 3. 同种化学基团的空间构象不同特异性 亦不同。
-15-
3、抗原表位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合成抗原
NH2
抗血清
苯胺
+
对氨基苯甲酸 —
第三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1. 分子大小: 以蛋白质为例:
强抗原: MW > 10KD; 弱抗原: MW介于5KD----10KD之间 无抗原性: MW<5KD --分子量越大,结构越稳定,越不易清除。
-20-
2. 化学性质: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与免疫刺激剂研究新进展

1 1 1孙体 .. 胞 也有较 多的胞 质突起 。细胞 内含有较多的液 杀灭所 包 的细菌 。真 菌甘露 寡聚糖是通过发 补体 是 俘任 r鱼 类粘 液和 m液 中的一 组 泡和吞噬物 , 可进行活跃的变形运 动 ,具 有较 酵法 从富 露寡聚糖的酵母细 胞壁中提取出 蛋 白质。鱼类 的补体 夫约有 1 种 :C1 4, 强的粘附和岙噬 能力 ,能够在血流 中对异物和 来的 葡廿 露聚储蛋 白复合体 。首先 ,它能选择 1 ,C 而 C2 C3 C . , 5, C 6, C7 C8 C9 因 D和 衰老的细胞进行 吞噬 消化。单核细胞 是在造血 性促进 动物8 道有益菌如双歧 杆菌、乳酸杆菌 , , , 因 子R。鱼 类补体对热敏 感 ,4 2~4 ℃ F即失 组 织中产生并进 入血液的分化 不完 全的终术细 5 活。补体是机体非特 异性 免疫重要部分 。其主 胞 。它还可以随 血流进入各组织并 在适宜的条 要作用不是腱使靶细 胞溶解 ,而是促进 吞噬细 件 下 发 育成 不 同的 组 织 巨噬 细 胞 。 胞的吞噬作用【1 4。它的活化途} 有两 条 :一是 垒 12 2 粒 细 胞 ..
菌 ,如溶 菌酶 、补体 。②抑制细 菌或病 毒的复 要 作用鱼类的吞 噬细胞主要有单核 细胞、 巨噬 染 能 力 。 制。如急性期 蛋白能使真菌 、细 菌和 寄生虫的 细 胞 和 各种 粒 细 胞 。 2 2 12甘露寡聚糖 . .. 寡 聚 糖 也可以 增 加龟的 免疫 细胞 释放 细 糖 类和磷酸脂 产隹沉 淀。③作为调理素 增加吞 12 1 核 细 胞 .. 包 噬细胞的吞噬量或中和细菌。 单核细胞与哺乳动物的 相似。鱼类单核细 胞 因子 ,使组 增殖分化 ,并 活化巨噬细胞以
育管理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与免疫 刺激剂研究新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极低浓度即能活化大量 T、B细胞,并诱导强烈应答的抗原物质(一种超抗原可活化多数T细胞)
作用特点: 无需加工、提呈
结合部位:TCRVβ链, APC细胞上MHC-II类分子非多态区外侧,因此无MHC限制性
佐剂 :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
佐剂的作用:
1、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2、抗肿瘤和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丝裂原(mitogen):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和有丝分裂
T细胞: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 ConA)和美洲商陆(PWM )
B细胞:美洲商陆(PWM )、葡萄球菌蛋白A(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