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总结项痹

合集下载

项痹病中医护理

项痹病中医护理

项痹病中医护理项痹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认为,项痹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颈部姿势不良、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的气血不和、经脉不通。

因此,中医护理强调调理气血、舒通经脉,以缓解疼痛、改善颈部功能。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不和是项痹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因此,调理气血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式来调和气血,促进颈部血液循环。

舒通经脉:颈部经脉不通是项痹病的主要病机之一。

因此,舒通经脉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可以通过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等方式来舒通经脉,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祛风散寒:风寒湿邪侵袭是项痹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因此,祛风散寒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可以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方式来祛风散寒,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

补益肝肾: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是项痹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因此,补益肝肾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可以通过中药内服、针灸等方式来补益肝肾,改善颈部功能。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葛根汤、当归芍药散等。

中药外敷:将中药制成膏剂或粉剂,敷于颈部疼痛部位,以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没药、乳香等。

针灸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天柱、肩井等。

推拿疗法:通过手法推拿颈部肌肉和关节,以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滚法、揉法、推法等。

艾灸疗法:用艾条或艾炷灸疗颈部穴位,以温经散寒、疏通经络。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风池、天柱、大椎等。

拔罐疗法:在颈部疼痛部位拔罐,以吸附气血、舒通经脉。

拔罐时要注意不要过度牵拉肌肉和关节,以免加重疼痛和活动受限。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一般而言,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情况的处理。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机制
进一步探讨项痹中医护理方案 的作用机制,从细胞、分子水
平深入了解其疗效原理。
优化护理措施
根据临床实践和患者反馈,不 断优化和改进中医护理方案, 提高护理效果。
扩大适用范围
将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更多类 型的颈椎病患者,观察其疗效 和适用性。
国际化推广
将中医护理方案进行翻译和整 理,向国际推广,促进中医药
度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医疗费用
调查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满意度 ,包括费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临床效果比较
对照组与实验组
将接受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观 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不同病程患者
观察不同病程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的临床效果,分析病程对 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的临床效果,分析证 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增加营养摄入
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蔬菜、水 果等。
控制饮酒
饮酒会加重病情,应尽量避免或限 制饮酒。
运动护理
适当锻炼
适当进行颈部肌肉锻炼, 如颈部伸展运动、颈部按 摩等,有助于缓解项痹症 状。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的颈部活动和突 然扭转头部等动作,以免 加重病情。
配合中药熏洗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改进
个性化教育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患者 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评估与反馈
定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方案,提高 教育效果和质量。
互动与讨论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讨论,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提高患者 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样本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样本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用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局限性: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用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起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状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依照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恰当增长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对的应用镇痛药,并观测用药后反映及效果。

(二)眩晕1.评估眩晕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变化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伴,动作应缓慢,避免迅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引患者对的佩戴颈托。

5.遵医嘱予以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畴、性质、限度及与体位关系。

2.指引患者积极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和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予以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测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恰当调节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范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引协助患者对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服度。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1. 引言项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及上肢肌肉、韧带和关节的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碍。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项痹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风窜于颈项部,导致气血不畅所致。

针对项痹的中医护理方案以疏风散寒、活血通络为基本原则,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症状。

2. 中医护理方案2.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项痹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剂:•羌活败毒散: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湿型项痹。

•桂枝加附子汤:具有温阳通络的作用,适用于寒凝痹阻型项痹。

•神曲风寒颗粒:含有神曲、苍术、厚朴等草药,能够祛风散寒、疏通经络。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在中药店购买相应的中药制剂,并按照说明进行饮用。

2.2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刺激相应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项痹疼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风池穴:位于颈背部,两侧枕外陷中央,按压或旋转按摩3-5分钟。

•太阳穴:位于太阳耳尖和眉毛尖连线的半距离处,用力按压并进行旋转按摩3-5分钟。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棘突与第二棘突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并进行旋转按摩3-5分钟。

患者可以自行按摩以上穴位,每天坚持多次,时间每次10-15分钟。

2.3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中医护理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建议:•多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可以温阳散寒。

•适量增加摄入维生素C的食物,如鲜橙、柠檬等,可以增强抵抗力。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炸鸡等,可加重症状。

2.4 生活调节除了中医治疗和饮食调理之外,适当的生活调节也很重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可用保暖项圈等物品。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可采取适当的伸展运动,缓解颈肩肌肉紧张。

•配合医师进行理疗,如针灸、艾灸等,可以改善项痹症状。

3.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请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使用药物和操作穴位出现意外情况。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3.起床时,先将前托放置好位置 5.颈托佩戴时间,一般以2~3周为
(将下颌放在前托的下颌窝内) 宜,一般整复后第1周内全天佩戴
,一手固定前托,一手放置患者 (睡觉时去除),第2周间断佩戴,
颈枕部,扶患者坐起,将后托放 不活动时可去除颈托,活动时佩戴,
置好(一般长托在下),调节松 第3周坐车及颈部剧烈活动时佩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3.康复期及手法整复1周后可 5.眩晕的患者慎做回头望月、保 间断佩戴颈围,开始进行仰首 健“米字操”等转头动作,或遵 观天、翘首望月、项臂争力等 医嘱进行。 锻练,每天2~3次,每次2~3 6.各种锻炼动作要缓慢,以不疲 组动作,每个动作10~15次。 劳为度,要循序渐进。
4.康复后要长期坚持做耸肩、 扩胸、项臂争力、颈部的保健 “米字操”等锻炼,保持颈部 肌肉的强度及稳定性,预防复 发。
等不适,必要时停止治疗, 患者体位改变时动作要缓慢,
并给予吸氧或药物治疗。
给予协助和保护,防跌倒。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佩戴颈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型号和材质的颈托。颈托的大小、 高低要适宜,松紧以能放入2个手指为宜。 高度为限制颈部活动,保持平视为宜。 2.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况, 防止颈部及耳廓、下颌部皮肤受压,必要时 可在颈托内衬垫小毛巾、软布等,定时清洁 颈托和局部皮肤。
(三)肢体麻木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 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 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 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2023年康复科应用“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患者34例。

其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7.95岁。

平均住院日:8.2天。

辨证分类:血瘀气滞14例、肝肾不足18例、气血亏虚1例、风寒湿型1例。

按照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对该患者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辩证施护:(-)颈肩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颈部活动、上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低枕卧床,保持颈部平直,避免颈部过劳。

3.做好颈部、上肢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颈肩部予中药封包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给予颈椎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1/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手三里、曲池、合谷等。

(三)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医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我科针对该疾病对病人实施辩证后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有:针灸、中药封包、拔罐、穴位贴敷、耳针、艾灸、中药涂擦、运动疗法等中医护理技术,缓解患者颈肩疼痛及上肢麻木不适。

二、护理方案应用分析(一)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辩证施护方法的应用情况:主要症状:颈肩疼痛34例,占10096;肢体麻木18例,占5现;上肢活动受限6例,占18%;辩证施护方法实施落实比34例,占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针灸康复科
一、基本情况
2013年1月至6月,应用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25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8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1.8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气滞血瘀93例,肝肾亏虚6例,气血亏虚10例,气虚血瘀9例,痰湿阻络7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按疼痛规律施护、防跌倒护理、、牵引、叩击及按摩、生活起居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艾灸、牵引、中医离子导入、穴位注射、中药熏蒸、拔火罐、中药封包。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封包、艾灸。

分析其原因:中药封包、艾灸操作方便,艾灸是经过燃烧后产生热力作用使患者达到温经通络,驱风散寒的作用,达到减轻疼痛,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

而中药圭寸包经过加热后热力均匀敷于患处,使痛症迅速缓解,经济实用,患者乐于使用。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 •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因:1 •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操作时间短。

3.相关
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离子导入、艾灸、中药封包疗法。

分析其原因:中药离子导入、艾灸、中药封包疗法有消肿止痛,疏通筋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116人(92.8%);②一般: 9人;
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 •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
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20人(96%;
②实用性较强:5人(4% :③实用性一般:0人;④不实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该怎样做。

2.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年轻及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的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辨证施膳未普及
因个人口味不同,且营养室药膳种类少。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未普及
中医护理技术改善症状无西药明显,少数患者不能接受。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护理效果
对项痹的主要症评价
1 .评价方法状颈肩疼痛、眩晕、肢体麻木、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
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100%勺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项痹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案例1:患者陈某,女,76岁,因“反复颈部疼痛伴双上肢麻痹2年。

”入院。

中医诊断:项痹(气血亏虚);西医诊断:颈椎病。

入院症见:颈部疼痛,双上肢麻痹,头晕,呈非旋转性,精神,纳眠可,二便调。

测T:36.0 C, P:72次/分,R: 20次/分,BP: 160/80mmHg医嘱以补益气血、通经活络为法,针对患者颈肩疼痛,给予卧床休息、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遵医嘱实施中药封包以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予中药熏洗、穴位注射以疏通经络、营养神经,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

指导患者做“米”字操等功能锻炼。

案例2:患者梁某,女,54岁,因“反复头晕3个月”入院。

中医诊断:眩
晕(气血亏虚);西医诊断:颈椎病。

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疲倦,头晕,纳眠尚可, 二便正
常。

测体温:37.0 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2mmHg 医嘱以益气养阴为法,针对患者头晕,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头晕发作的次数、时间,可遵医嘱药氧,可开窍醒脑,营养脑细胞,帮助睡眠,每次3小时,每天1 次。

给予生活起居指导、运动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7 天后患者诉头晕减轻。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
(一)护理难点分析
执行方案的125 例项痹患者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为本次方案中的护理难点。

现我科根据方案中护理难点的解决思路,目前护理难点解决进度:1. 已印制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小册子,内容详尽,出院时发放给患者。

2. 住院期间,开展多种形式宣教,由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

3. 住院期间,护士加强服药指导,使患者意识到服药的重要性,并学会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 责任护士在出
院一周内对所管患者随访,进行服药、饮食、随访、活动等指导。

5. 提供符合患者
证型,又简便易于实行的膳食。

(二)护理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
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1 .防昏仆
因气血亏虚致头晕,患者易昏仆。

故眩晕严重者指导卧床休息;轻者注意休息,适当活动,起卧动作宜缓慢,照顾生活所需,下床活动时有人陪同,给予辨证施膳护理、服药护理,预防跌倒的发生。

同时,遵医嘱给予是中药离子导入,以疏通经络,改善头晕;予药氧,可开窍醒脑,营养脑细胞;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头晕症状,患者未发生跌倒。

2.减轻颈肩部疼痛通过卧床休息,垫枕头以一拳头高为宜,合理运动,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以疏通经络;药氧,可开窍醒脑,营养脑细胞;中药贴敷疗法,以活血止痛。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
执行方案的125 例项痹患者未采用其它中医护理技术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