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重点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考点总结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考点总结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考点总结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总结,汉语词语,读音为zǒngji,意思是总地归结。

初中地理考点总结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其中,20W 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地球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更替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最全面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是中学地理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
面的知识。

下面是初中地理必考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自然地理:
(1)地球和地理坐标系: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运动,
了解经纬度和地理坐标系的概念和作用。

(2)地球的内部结构:掌握地球的三个主要层次(地壳、地幔、地核)及其特点。

(3)陆地与海洋:理解陆地的分布、构造和地貌特征,了解海洋的分布、构造和地貌特征。

(4)气候与气象:了解气候和气象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分布和
变化规律。

(5)水资源和水循环:了解水资源的分类,掌握水的循环过程和作用。

(6)自然灾害:了解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预测和防治方法。

(7)环境保护: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掌握环
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数量、分布和变化的规律,掌握城市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过程。

(2)农业与农村:了解农业的发展历史、农业区域分布和现代农业的特点,掌握农村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工业与城镇:了解工业的发展历史、工业区域分布和现代工业的特点,掌握城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4)交通与通信: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交通网络的构成和交通工具的分类,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作用。

(5)商业与贸易:了解商业的发展历史、商业区域分布和商业活动的特点,了解贸易的基本概念和贸易方式。

(6)文化与旅游:了解文化的内涵和分类,掌握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发展情况。

(7)地理信息系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应用。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详解与归纳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详解与归纳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详解与归纳初中地理主要涉及了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我将重要的知识点做一个详细的归纳和解释。

一、地球的结构1.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由核心、地幔和地壳组成。

核心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2.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固态球面,主要由硅、氧等元素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

2.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天。

3.地球倾斜轴: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23.5度,这个倾斜轴导致了季节变化的产生。

三、地球的气候1.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向、气压等。

2.气候影响因素:地理位置、海洋、陆地、高度等因素会影响地球的气候。

3.气候区划:根据不同气候特征,将地球分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区等。

四、地球的水资源1.地球的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蒸腾等过程。

2.水资源利用: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的利用。

3.水资源保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五、地球的自然灾害1.地震: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晃动现象。

2.火山爆发:地下岩浆喷发,产生火山口。

3.洪水:河流、湖泊等水体溢出引起的灾害。

4.干旱:降水偏少,土壤干燥,导致植被枯萎。

六、地球的环境保护1.废水处理:工业、农业、生活等活动会产生废水,需进行处理后排放。

2.大气污染: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等会造成大气污染,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3.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各类生物的多样性。

4.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等,减少浪费。

七、地球的人类活动1.人口与城市: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2.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

3.交通与通讯: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普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初中地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下面是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供参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比较接近一个扁球体,不是完全的圆球体。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6万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白昼和黑夜的变化,公转使得地球的季节发生变化。

3.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4.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板块。

-板块之间存在三种运动方式:边界推进、边界拖曳和边界碰撞。

5.地理勘测-制图是地理勘测的重要方法。

-制图工具包括经纬网、比例尺和图例等。

6.气候与天气-气候是地球其中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要素。

-天气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要素。

7.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带是指地球上按照气候特点划分的带状地区。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8.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指的是从长时间尺度上看的气候变动。

-全球变暖指的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现象。

9.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指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的总量。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式之间循环的过程。

10.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一定地区内居住和工作的人的总数。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

2.农业与农业问题-农业是指以农作物和畜禽养殖为主的生产活动。

-农业问题包括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

3.工业与工业问题-工业是指通过劳动力和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活动。

-工业问题包括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调整等。

2023年中考地理61条重点考点汇总及10大解题技巧

2023年中考地理61条重点考点汇总及10大解题技巧

中考地理61条重点考点汇总及10大解题技巧一、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8、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初中地理考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考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考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形态、自然环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地理是学生尤为重要和必修的学科之一。

学好地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总结地理知识,下面将对初中地理的考点进行归纳总结。

1. 自然地理1.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区位地球的自转、公转、倾斜与四季交替、经纬度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地理位置的确定与查找等。

1.2 地貌与地势地球的三维结构,地壳运动,各种地貌的形成与特征,地球上的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地球上的地势与地貌的分布。

1.3 气候与气象气候与季风,各种气象要素的概念与测量方法,气象图标识与图解阅读,气候类型的划分,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分带。

1.4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与水资源的分布,全球和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江河流域与水的利用与保护,水循环的过程与重要性。

1.5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措施。

2. 人文地理2.1 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与分布的特征,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结构与变化,城市化的现状与特点,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

2.2 农业与农村农业的类型与特点,主要农作物与分布,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问题与农民工问题。

2.3 工业与能源工业的类型与特征,工业布局与发展,能源的种类与分布,能源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与保护。

2.4 交通与通讯交通运输的方式与特点,交通网络与交通枢纽,通讯技术与通讯发展,全球通讯与信息化。

2.5 地理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点,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对于城市发展与管理的意义。

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细分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地图、图表、图片等实例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及考点要点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及考点要点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及考点要点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1.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如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动物、水文等)和人类活动(如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2.地理区位的概念:地理区位是指一个地理现象所处的地方位置。

区位对于地理现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考察、地图分析、统计分析、实验研究、实地观测、采样分析、遥感技术、GIS等。

二、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一个既有固体地壳、液态海水和气体大气的行星。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似椭球体,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3.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4.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自西向东的轴线旋转运动,周期约为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椭圆轨道运动,周期约为365.25天。

三、地理坐标系统1.经度和纬度的概念:经度是指地球上任意点到本初子午线的连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夹角的大小;纬度是指地球上任意点到赤道平面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夹角的大小。

2.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利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方法。

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的位置,纬度用来表示南北方的位置。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1.地形和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起伏现象;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景观。

2.气候与气候因素: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现象的统计及描述;气候因素包括经度、海洋性和大陆性因素、海拔高度、地形等。

初中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与思维导图练习

初中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与思维导图练习

初中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与思维导图练习地理是我们生活中重要且有趣的学科之一,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会涵盖各种重要的知识点,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总结初中地理的常考知识点,并提供思维导图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1. 自然地理知识点- 大气层结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跳跃层和热层,高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是重要的考点。

- 水循环: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要了解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地球的动力: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要了解这些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 地理区划:世界地理区划包括大陆、洋和各个洲际国家,要掌握各大洲名称、位置和特点。

2. 人文地理知识点- 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的分布规律和城市的特点,掌握各大洲和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 交通运输: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使用情况。

- 农业与工业:了解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历程、分布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工业品的生产情况。

- 地理资源:掌握各种地理资源的分布情况、开发利用方式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地理技能知识点- 地图技能: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能够使用地图进行位置确认、测量距离等。

- 统计图表: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和读取技巧,能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 田野调查:了解田野调查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进行简单的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

以上是初中地理中较为常见的知识点总结,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复习和整理。

二、思维导图练习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结构。

以下是初中地理常考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练习示范:思维导图练习示范链接:(此处为示范链接)在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图标和箭头来表示不同的概念和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知识点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知识网络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其中,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自转)
绕什么转: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公转)
绕什么转: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更替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知识网络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排序
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南极洲跨经度最多)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大洲分界:
亚欧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

欧非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 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识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图)
2. 通过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以解释或预测一些地理现象:
①喜马拉雅山在不断长高: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②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③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④预言:几千年,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将会消失,大西洋面积将超过太平洋。

3.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例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4.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高频、易错题精练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网络
高频、易错题精练
第四章:居民与部落知识网络
高频、易错题精练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